《(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 作者:核子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 作者:核子喵-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初循秦旧制;以水德居;服黑色,至孝文帝十五年,服黄色;十六年,服红色。颜色也许会跟着皇帝喜好略有变化,但上面的绣纹却从祖制。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黻黼等花纹,各有各的意义,共十二章。
  回神,叩拜。
  大概刘彻以为自己是被劫为人质,请了安便立刻对太皇太后道:“祖母,这东方朔是孙儿请来安邦定国的,没想到还没到孙儿这里报信,便这么不识趣来此叨扰了祖母静养,孙儿这就将他带走,好生立立规矩。”
  “此等小事就不劳陛下了,东方朔能说会道,有了他给我解闷,你就不用不但要忙国家大事,还要每天想着哄我开心。”
  “这是哪儿的话,孝顺祖母本是理所应当。祖母若觉得闷,不如唤民间的乐师班子进宫热闹热闹?这东方朔……”
  太皇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彻儿,偌大的朝廷,何愁找不到一个栋梁之才。再说,过不了几年,你也见不到祖母了,到时候东方朔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当朝地位最高的人斗法,东方朔只能伏在地上装死,待几欲将自己射穿的视线离开,他才缓缓起身,回到座位上,与明显高兴起来的太皇太后打机锋。
  长乐宫的酒,倒是不难喝。
  另一边,陈皇后初掌凤印,大展拳脚,汉宫里热闹非凡。
  窦老太说起一桩趣事:“阿娇嫌弃宫里的婢子不好使,一气之下竟把皇帝跟前的宫女全换了。”
  东方朔幸灾乐祸的心情是实打实的:“宫里哪处会有全都不听使唤的宫女?恐怕不听使唤的假,为求专宠是真。将容貌出众气质上乘的宫女派去做不能露面的粗活,陈皇后的心思却也简单。”
  “只是原本放在未央宫前殿的几个钉子都被拔掉了。”太皇太后可惜道。
  “陈皇后此举,弊大于利,帝心思变,待他们离心,陈氏外戚与陛下反目,内耗之下,实力必然大减。”
  东方朔言之凿凿,说得老太太眉开眼笑,动起了美人计的心思。可她身边忠心的那几个婢女,不是颜色不足,就是年纪大了,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东方朔不急不缓地说:“草民倒有一个人选。”
  作者有话要说:韩嫣和张汤的番外暂时搁置
  不会炮灰掉阿娇的




  第五十一章 皇帝大婚
 
  “九哥,为那种人生气,不值得。”小李将军气愤地说。
  方才便是李陵得知东方朔被太皇太后诏见,才着急火燎地向刘彻报告、申请救援的。
  哪知东方朔非但没危险,反而兴高采烈地吃上了。
  李陵见刘彻沉默不语,面色阴沉,气得来回踱步,突然往外冲去:“我马上送他回姥姥家! ”
  半夏连忙拦住他:“小李将军,您就别添乱了,在长乐宫行凶,不说连累了满门,就是陛下,也得跟着受罪。这又是何苦来着?”
  韩嫣也在御林军中,听说李陵有急事,也堪堪赶了过来。
  他疑惑道:“东方朔不是陪九哥进京的高人吗?共经九死一生,怎么说反就反?”
  “定是因为把他冷落在一旁,自诩功劳,心怀怨望。”刘彻冷哼。
  李陵素来以“凡是九哥说的都是对的,凡是九哥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这两个“凡是”为行事准则。他越想越气:“亏得九哥特别为他准备了向天下选才纳贤的诏书。”
  刘彻只是和身边的人商量过,这种考试离开科取士还远着,没有统一的笔试,只要通过官员的推荐,便可上大殿由最高领袖进行面试。刘彻倒是想笔试,可实际操作起来确是难上加难,原因比较无奈,虽然前朝崇尚老子,但总体局面仍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偏科极其严重,要出一份考卷,起码要用到摆渡大神,更别说评阅了。再者,那些关起门来做学问一做就是数个甲子的高人,请都不一定请得来,更别说要他们拉下脸参加考试了。所以,刘彻此举,算不上绝后,却也是空前。这对于急需新血注入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韩嫣问:“这招贤纳谏的文告还要拿去殿议吗?”
  刘彻摆摆手:“先搁着。”
  韩嫣以为他被东方朔寒了心,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强扭的瓜不甜,再说,天下人才济济,饱学之士多如牛毛,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贸然出手,免不得生变。太皇太后得东方朔,如虎添翼,行事要加倍小心。三公九卿多是前朝老人,同意不同意另说,逼得太急狗也要跳墙,选贤一事还是暂时搁置罢。”
  韩嫣想了想,也觉得在理,便不再坚持。
  刘彻道:“你转告张汤一声。”
  韩嫣连忙答应。
  无事可说,韩嫣与李陵还守在身边,刘彻不耐烦地把他们遣回到岗位上,省得李敢将军过来要人。
  “都出去,朕要一个人静一静。”
  待屋子里的人都走光了,刘彻迫不及待地爆发出一声大笑。
  半夏守在门外,隐约听到主子的声音,以为气得疯癫致于行为失常,更是心疼。
  然而,刘彻却是实实在在地高兴着。
  东方朔看过刘彻的换血计划,担心遭到朝中势力阻挠无法实施或名存实亡,商议之后同意延迟到十月,在此之前,需借大婚联合陈、王、田三家外戚,把姓窦的打压下去,清出一片空地,然后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把新人埋到岗位上去,并教育他们以厂为家的道理。
  老太太这回真是瞎了眼,刘彻还发愁怎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教自己的朝廷,她居然主动地引狼入室,替刘彻省去无数麻烦。
  这个东方朔,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无间道的阴谋,东方朔事先并未让刘彻知晓,可刘彻与他就是有种坏蛋见恶人的心有灵犀,压根就没考虑过东方朔假戏真做的可能性,并且默契配合,将一个气急败坏的天子演得惟妙惟肖。
  当满朝文武为皇帝的婚事忙上忙下忙左忙右,无良的皇帝却开始盘算起怎么让他们失业的问题来,好似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终身大事——政治联姻嘛,最不需要在意的就是当事人的态度了,自己又何必不识趣地凑过去穷添乱呢?
  汉朝官制沿用秦代,设三公九卿,三公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参与行政决策并负责其执行。九卿有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寺大卿。
  刘彻目前的势力少得可怜,主要集中在卫尉,李广老将军所在,司掌宫门卫屯兵。
  沉吟良久,终于定下该从哪里开刀。三公是不指望了,掌佐天子,助理万机,位高权重,要别人好声好气地让出这个位置,简直痴人说梦。所以,只能在九卿之中挑选。太常虽为九卿之首,掌管宗庙,但一般不参与政事;廷尉主司刑法牢狱,权势有时高过丞相,原本就是为张汤留的,可是他资历尚浅,不能服众。其他寺卿,不是职权不够,就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刘彻思来想去,最后将目光停留在郎中令上。
  郎中令本是秦汉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官,简言之,看门犬也,绝对的皇帝心腹。
  翌日,刘彻上朝,先是罢免了前朝的丞相卫绾,换窦婴上,这两个都是窦太后的人,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论起亲疏远近,窦婴上台还是让老太太高兴的。卫绾倒霉就倒霉在他崇尚黄老,思想无法与领导保持一致。
  另一条旨意,便是改郎中令为光禄勋,谓:“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勋者,功也。”当然,并不仅仅为了改个名字玩,表面上还是一个警卫营,实际的权利远不止于此,集中年轻翘楚,训练候补官员,兼职皇帝的智囊团。属官设大夫(光禄大夫、太中大夫等)、郎、谒者、期门(虎贲)、羽林等。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与太皇太后之间的政治游戏,给一个甜枣,打一棍。让窦婴圆了丞相梦,就得出点血,让年轻一辈上来。
  朝议通过,刘彻立刻忙了起来。光禄勋中的羽林是新设的部门,其中制度、成员都要慎重考虑。刘彻专门从军二代绝对忠诚或与朝中牵扯较少的年轻子弟中挑选,东边捡一个,西边补一双,勉勉强强凑够五百名,组成直接隶属于光禄勋的禁卫军,听从刘彻指令。
  羽林监制比较粗陋,下设三署:一为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百人,为皇帝的贴身宿卫;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两百人、羽林右骑两百人人,担任宿卫侍从,出充车骑。
  第一回把羽林拉出来练,一个动作能产生数百个残影,还有在行进时两股队伍撞到一块的,互相推诿错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刘彻想想都觉得脸红,怪不得窦老太听说这件事后一点也不担心,暗地里笑话之余还将他唤去假惺惺地鼓励了一番。
  恼羞成怒的刘彻是真发了狠,连夜奋笔疾书制定魔鬼操练十大要领八项注意,边写边阴森森冷笑,誓将那群祖国未来的花朵操得(性)生活不能自理。
  转眼就到了大婚之日。
  《礼记·昏义》道:“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两辈子加到一块的人生大事,刘彻却没什么感觉。
  六礼当中,前五项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都用不着刘彻,最后亲迎的活也只要刘彻做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醮子礼是周制婚礼正式开场的第一步,父亲醮子,新郎接受父亲赐酒,需一饮而尽,接着才能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且不说刘启敢倒酒刘彻也未必敢喝,仅仅是皇帝的身份,就不允许他放下身段至馆陶公主府亲迎。只要派出足够分量的亲信前去便可。
  为示恩宠,一干太子党都被刘彻派去了,阿娇借着机会,对冷面的张汤好一阵捉弄,又是让他唱诵礼函,又是故意不接引手绳不上马车,其余人少年心性,鲜少看到张汤如此狼狈尴尬的模样,也乐见于此,眼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