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国的涅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帝国的涅盘-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安方面有点高估了王仙芝的志向,私盐贩子带着草军在中原蒙头兜圈子,只是想给部队找给养,哪里的唐军兵力薄弱,地方富庶,他就往哪里去,没有一定的目标。如果洛阳城没有看门的,他大概也会考虑进去逛逛,但既然这么多杀气腾腾面相不善的家伙在那里守株待兔,他自然不会傻到去做赔本买卖的地步。

他率军指向洛阳南面,防守相对薄弱的汝州。

九月丙子,王仙芝攻陷汝州,活捉刺史王镣。东都大震,官员士民纷纷携家出逃。然而王仙芝的西进,也已经到头了,再往前面走,就面临着恶战,而王仙芝目前还没有决战的想法——确切地说,他对大唐朝根本没有取而代之的勇气。

所以,他的路,也就只能走到这里了。

接下来,他又向东北折回,陷阳武,攻郑州,又被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击退。而此时,唐军正纷纷从四周围向中原腹地,草军处境不妙。王仙芝决定避战,向南沿汝、邓路撤退。由于各州县地方部队不敢主动出城攻击草军,十一月,王仙芝“放兵四略,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十二月,草军攻申、光、庐、寿、舒、蕲等州。

老鼠闹翻了天,那么猫又在干什么?宋威的部队不紧不慢地跟在王仙芝后面,每跑三十里地停下来修整一下,还抽空跟副手曾元裕谈人生观和方法论:“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只有留着这帮强盗,咱们才有好日子过,一旦他们被消灭,鸟尽弓藏,咱们就快倒霉了。就算这帮人运气好当了皇帝,咱们没和他们撕破脸,也可以当佐命功臣嘛。

康承训功成被贬事件,这才刚过去六年,也难怪作为他旧将的宋威对此耿耿于怀。对老鼠来说,这是保命,而对猫来说,只不过是顿午餐——而且还是顿不一定兑现的午餐。所以这一路上,老鼠和猫达成了和平共处的默契:要么是“官军急追,则遗赀布路,士争取之,率逗桡不前”,要不就“故蹑贼一舍,完军顾望”。大家感情貌似相当融洽。

十二月,刚被一场地震折腾完的长安城,听说自己养的猫居然和耗子和平相处,很不高兴,改以陈许节度使崔安潜为行营都统,前鸿胪卿李琢代替宋威,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替曾元裕。这场人事变动,虽然没有成功,但追剿王仙芝的军事行动却缓了下来。

接下来咱们说说那个倒霉的汝州刺史王镣。

这位老兄本事不大,来头倒有一点,是宰执大臣王铎的从父兄弟。王仙芝带着这位高级俘虏去攻蕲州,正好蕲州刺史裴渥是王铎的门生,和王镣也算有点拐弯抹角的亲故关系。王镣先生静极思动,毛遂自荐要去和裴渥谈招安条件。裴渥手里本钱也不大,不敢和王仙芝闹翻,加上又有人情可做,自然满口答应——附加条件是双方先休战。裴刺史还主动请王仙芝、黄巢等人进城参观游览,大家开联欢会,喝了一回酒,加深了感情。

长安城里的王铎接到门生和兄弟写来的信后,觉得这笔生意有些赚头,也符合政策,似乎做得成——何况九月份朝廷已经公开表过态:“敕赦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诏谕之”。他王铎要干的,不就是这么回事儿么?

可是这回宰执大臣们又多一半反对招安了。台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先帝不赦庞勋,期年卒诛之。今仙芝小贼,非庞勋之比,赦罪除官,益长奸宄。”台面下的理由也简单——功劳不宜独出于王铎之手。唉,大唐朝的党争真是害人!

最后,在王铎的固请之下,朝廷只给了王仙芝本人一个“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虚衔。就这个,王相爷简直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不过王仙芝倒是不嫌弃,他简直乐坏了。私盐贩子这几年来老是绕着中原转圈圈,也转得有点腻味了。加上那只满脸杀气的猫总跟在后面,虽说不咬人,但多少让人有些提心吊胆,总这样下去要搞得神经衰弱的。王仙芝觉得,这样的生活该结束了。问题在于,草军里不只是他王仙芝一个人这么想。

蕲州城里,朝廷派来的公公打着官腔读圣旨,下面诸色人等都竖着耳朵,生怕把自己那部分听漏了——这场面有点像宣布高考成绩。圣旨又臭又长,草军头目们大多没念过书,听不懂。不过最关键的一点都听懂了:只有王老大一个人有官当,其他人没份,包括黄老二、尚老三……当王老大伏在地上,抓着委任状热泪盈眶的时候,众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指向黄二哥。

黄巢还在琢磨这圣旨念完没呢,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也是没份的,扑上去揪住王老大的领子就骂开了:“你这没良心的,当年俺们白赌咒发誓了……你去当官,丢下俺们五千兄弟们咋办?”

朝廷派去宣读圣旨的那位公公,津津有味地旁观了事件全过程,然后成功地逃走。据他事后向朝廷提交的报告称:双方由口角发展到动手,王头领的脑袋挨了一记重的,另有几百号山东人和河南人在外面群殴助势,场面相当壮观。

另外,王头领经反复考虑,决定拒绝朝廷的招安。这一桩本该皆大欢喜的买卖,因为买家出价太低流产。倒霉的是两个掮客:王镣由座上宾变回俘虏兵,待遇还不如以前;裴渥的城池遭到洗劫,本人仓皇逃走。

长安城得到可靠情报:王仙芝和黄巢正式分家,黄带着两千多人开始独立闯荡天下。

四、冲天大将军

咱们先说说分家后的王仙芝。

招讨使宋威还是不紧不慢地撵着王仙芝跑,王仙芝实在受不了他,一门心思只是想受招安,偏偏猫还就是不肯接受投降。据宰相郑畋说,这一段王仙芝曾先后七次求降,都被猫给搁置了——猫觉得撵着玩更划算些,犯不着让主人瞎掺和。

王仙芝挺不容易地和招讨副使宦官杨复光拉上关系,派了副手尚君长率代表团亲自前往谈判,又被宋威派兵截住,这只失职的猫还厚着脸皮向朝廷报称“俘虏”是在战场上擒获的。朝廷审不明白,就稀里糊涂地把尚君长这帮人杀了。八七八年初,王仙芝转进荆南,攻入江陵外城,在申州被唐曾元裕军击败,唐军一路追击到黄梅,再破草军,杀数万人,追斩王仙芝。这回,可是真的了。

王仙芝余部四散江淮间,有些投奔黄巢,有些自树一帜,有的投降朝廷,播下一大片乱世的种子。

相对而言,黄巢的日子要好过一些。八七七年初,回到山东的黄巢相当活跃,先是攻破天平军首府郓州,杀掉了倒霉的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破沂州,报了去年惨败之仇。但山东唐军势力还比较强,黄巢转向河南,与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合兵守查牙山(今河南遂平县西)。

七月,黄巢又和王仙芝进行了最后一次合作,联兵攻宋州,两只老鼠联手,居然把老猫宋威给包围起来了。宋州之围中,有一件大事值得一提:有两兄弟跑来投入黄巢麾下——这,这也算是个事儿?嗯,因为其中一个后来比较有名:泼朱三,未来的后梁太祖,五代史第一人,这年二十六岁。

不过猫终究是猫,宋威咬牙死守宋州中心开花,各路唐军纷纷靠拢。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帅忠武军七千人驰援,在宋州城下击败草军,杀两千余人,黄巢、王仙芝收兵撤围。

次年,尚君长被宋威所杀,王仙芝又败死黄梅,尚让遂率其残部投奔黄巢,众人推黄巢为王,又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属。

这一系列称号很有意思。

自立国家机构,当然是表示和唐王朝的对立,但改元称“王霸”,又是缺乏反唐信心的标志——春秋诸侯称“霸”,战国群雄互“王”,到秦始皇才称“皇帝”,“王”“霸”之号,都低于“帝”号。如十六国时代的君主们,没资格称“帝”的,就退一步称“王”,什么“大赵天王”、“大秦天王”之类。黄巢的“王霸”,范文澜说他是“求王不得,求霸也可”,首鼠两端,不是下定决心要推翻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此言切当。

黄巢与尚让合兵称王后,再次攻破濮州、沂州,唐集合大军围剿,黄巢屡吃败仗,遂向天平军求降。朝廷开出的价钱是:到郓州解散队伍,本人授右卫将军。黄巢的底线是有兵权的节度使,自然不会答应,一扭头,又转到河南,攻宋州、汴州去了。

数年来,王仙芝、黄巢们就这样沿着中原的边沿洄游,简直成了习惯。而历年的战火,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在乡村已经难以筹集足够的给养,攻城倒是能补充给养,但是伤亡大,还不一定攻得下来。而且,唐军也已经掌握了草军的行动规律,在中原布下了重重罗网。继续走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黄巢不得不把眼光指向富庶的南方。

八七八年,三月底,黄巢引兵渡过长江,进入江西,相继攻陷虔、吉、饶、信等州。八月,黄巢又转攻宣州,因唐宣歙观察使王凝顽强抵抗,未能得手。于是他引兵进入浙东,兵锋直指临安。

在临安外围,黄巢的前锋曾被地方杂牌部队伏击了一次,损失了一员头目,几十个人。像这样的小战斗,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本来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只是因为指挥这次战斗的小军官钱婆留,后来比较有出息,所以这次战斗也就有资格名列青史了。

钱婆留带着二十多个兄弟埋伏在狭窄的山道边,黄巢的前锋只能单人独骑通过,婆留伏弩射杀带队的头目,然后大伙一声呐喊冲杀下去,杀掉了几十个人,把敌人吓跑了。《新五代史》说他这二十多个人的小部队“斩首数百级”,似乎太夸张了一点。不过钱婆留也知道自己的本钱简直不值一提,迅速带兵转移到附近的“八百里”(注:地名),还给路旁的老奶奶打招呼,如果流贼追来,就说“临安兵屯八百里矣”。

吃了亏的草军纠集一帮人来报复,听说“临安兵屯八百里”,吓了一跳:几十个人咱们还要吃亏,何况“八百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