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国的涅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帝国的涅盘-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匡、廉丹骤然遇敌,加之士卒疲惫,很快落于下风。王匡见势不妙,扔掉军队逃走。廉丹不肯突围,苦战到底,最后见事已不可为,命部下把自己的印信符节转交给逃走的主将王匡,对部下说:“小儿可走,吾不可!”终于战死。

王莽对此相当震惊,派遣国将哀章协助王匡率司命孔仁、兖州牧寿良、卒正王闳、扬州牧李圣等,调集各州郡兵力三十万人,再度进攻赤眉军。

成昌之战,有力地牵制和消耗了王莽的力量,为绿林军在南方的发展帮了大忙。

次年,绿林军在南方相继取得了几个大胜利,并在昆阳之战中彻底摧毁了王莽军的主力。而赤眉在北方却发展得不那么顺利,在东海郡被新莽军击败,死者数千人,随后转入今河南境内。

更始帝迁都洛阳后,遣使说降樊崇。樊崇等人本因饥寒所迫起事,并无称帝的大志向,接到更始的诏命后,欣然离开部队,带了二十余名头领前往洛阳接受封赏。

然而刘玄忙着享乐,并未重视樊崇等人的到来,虽给他们都封了列侯,但并没有授予封邑,也没有进一步笼络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樊崇等人对此很感不满,逃回濮阳的赤眉军中。公元二十四年二月,更始帝迁都长安,赤眉遂向西发展,攻入颍川郡。

但赤眉军士兵多是山东人,加之长期的征战,士卒疲惫,思乡厌战情绪日浓。樊崇、徐宣等人计议,向东发展很可能出现部队自行散去的危险,不如向西攻打长安。赤眉军在此兵分两路,樊崇、逄安自武关入关;徐宣、谢禄、杨音由陆浑关袭占函谷入关。

更始政权正与据有河北的刘秀交恶,虽然对赤眉的动向也有所警惕,但重视不够,在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刘玄以王匡、成丹率部进入河东,防赤眉和刘秀两军从此路入关;以讨难将军苏茂率军进驻弘农,阻击自函谷关西进的赤眉军。

这个布局重河东,轻函谷,战略重心在防刘秀而不在防赤眉。

公元二十五年二月,赤眉军徐宣等部绕过驻守洛阳的更始军重兵集团,进入今河南灵宝境内,击败更始讨难将军苏茂,与樊崇军会师,合兵西进。

更始帝对赤眉军这一大胆行动始料不及,急派丞相李松率军堵截,并命令洛阳的朱鲔率部尾追赤眉军。三月间,李松与赤眉军战于乡,更始军大败,数万人战死,李松弃军逃回长安。

九、放牛的“皇帝”

在弘农期间,赤眉军整编了日益庞大的队伍,以一万人为一营,设三老、从事各一人,全军整编为三十个营——也就是说,当时赤眉军有三十万人左右。

其次,赤眉军为与更始政权对抗,立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刘盆子为帝。

城阳景王,是西汉城阳国的第一代封王,也就是在西汉初年刘吕宫廷政变中立了大功的朱虚侯刘章,汉文帝登基后,为酬其功,将他封在城阳国为王。这位城阳景王,在两汉期间,一直是山东地区广为祭祀的神,直到曹操的时代,当地人还在城阳景王祠举行淫祀。

刘盆子当皇帝的经历,也是这场农民战争中的有趣花絮。

他本来是山东式人,赤眉军经过他老家,把他和两个哥哥掳入军中。大哥刘恭读过《尚书》,在赤眉军中是难得的知识分子,所以樊崇入洛阳时,就把他也带上了,更始帝封他为式侯——这正是他祖父的封邑,可见更始对他的宗室身份还是相当尊重的。樊崇逃走的时候,他就留在洛阳,后来随更始帝一块迁到长安。

刘盆子和二哥刘茂留在赤眉军中,因为年纪太小,才十四五岁,被安排去放牛,军中称为“牛吏”。

赤眉军多是山东人,自然也对山东土产的城阳景王这尊大神深信不疑。军中有齐巫,狂言城阳景王大怒说:“当为县官,何故为贼!”樊崇等人一合计,这个还不简单?俺们立个姓刘的当头儿,不就不算是“贼”了么?

于是就在军中查户口,看谁和刘皇帝家的关系最近,最好还是城阳景王家的后人。这样一盘查,查出来七十多个,再查三代……

最后留下三个候选人:刘盆子两兄弟,还有一个前西安侯刘孝。

三个人总不能一块当头儿吧?这也好办,抓阄。

樊崇和大家商量,说这纸条上写个啥好呢?大家合计合计:听说古时候的皇帝将兵,都称为上将军,就写个“上将军”吧?

于是三个阄做好了,其中一个写上“上将军”三个字,剩下两个是空白,放在竹筒里,让候选人自己来赌运气。

可与这个“抓阄做皇帝”相辉映于青史的,大概只有唐朝的“马球赌三川”了。

为这场抓阄,赤眉军还搞了一个像模像样的仪式。赤眉军在今陕西华县北面的郑城设立坛场,先隆重祭祀了城阳景王,然后三个候选人按年龄先后抓阄。年纪最小的刘盆子最后抓,却一把抓出个皇帝来。

赤眉诸将跪拜称臣,把这个半大孩子吓得不行,差点哭出来。还好他二哥镇静,说你把抓到的东西好好藏起来。刘盆子才不管呢,回头就把那要命的东西扔掉了,跑回营中继续当他的牛倌。

皇帝选出来了之后,赤眉诸将也纷纷自封官衔,徐宣当过县里的狱吏,懂《易经》,是知识分子,被推为丞相。樊崇虽然勇敢善战,但毕竟是老粗,多少要扣点分,只当了个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杨音以下都为列卿。

赤眉立皇帝的场面有点混乱,谁也搞不清他们到底是真心想立皇帝,还是只是闹着好玩。以至于主角刘盆子的传记里记载说,当时竟然没人管这位皇帝,任由他和一群放牛娃到处闲逛,该咋地还咋地。

唯一的皇帝待遇,是他放牛时的主管给他置了一套不伦不类的行头。

虽然抓阄是抓的“上将军”,但《后汉书·刘盆子传》说,赤眉此后改元“建世”,这该是不折不扣的称帝了。刘盆子,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被推到历史的浪尖上,然后又被重重地摔下来,成为权力祭坛上无辜的牺牲。

十、乱世长安

古都长安,在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第一次是西汉,第二次是隋唐。

然而长安城的第二次辉煌,几乎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之上的,因为宏伟的汉长安早已被战火焚毁,湮没在黄尘下。

毁灭汉长安的,就是我们即将谈到的这场兵火之灾。

赤眉建立“建世”政权后,继续西进,抵达华阴。已成为河北霸主的刘秀也击败更始军,派大将邓禹自汾阴渡河,进占夏阳,直逼渭水。

长安的更始政权岌岌可危。

从对抗刘秀的北战场战败逃回的大将张,对继续占据长安失去了信心,与众人商议掠夺长安财富,东归南阳与宛王刘赐的部队会合,以图再举。这一建议得到了申屠建、廖湛等巨头的赞同,然而更始帝本人却勃然大怒——他实在是舍不得这座奢华壮丽的长安城。

为对抗赤眉,更始帝派王匡、陈牧、成丹、赵萌等率军进驻新丰,扼守要路,李松也率别部进驻新丰境内。

张见形势危急,准备采取断然措施,与申屠建、廖湛、胡殷、隗嚣等人商议,准备以武力劫持更始逃回南阳。然而此事败露,更始先下手为强,斩杀了申屠建,张等人仓皇逃出,率军进攻皇宫,与更始的卫队激战于长安城中。

更始大败,率百余人逃到新丰的赵萌军中。此时更始犹如惊弓之鸟,连毫不知情的王匡、陈牧、成丹等人也怀疑上了,借口召见他们,准备将这些大将全部杀掉。

陈牧、成丹先到,立被斩杀,王匡得到消息,率军逃往长安,与张等部合兵据守城池。而忠于更始的赵萌、李松军,则回师解决“叛徒”,把赤眉和邓禹两军丢在脑后不管了。

邓禹和赤眉都傻了眼地看着长安城里上演武斗大戏,这一打就是一个来月。

最后,更始一方获胜,重新占领长安。落败的王匡等人逃出城外,在高陵投降赤眉军,双方联手进攻长安东都门。李松出城迎战,战败被俘。赤眉以他为人质,劝降了他的弟弟,防守长安的城门校尉李泛,兵不血刃地进入长安城。

这是公元二十五年九月间的事。

更始单骑逃出长安,他的右辅都尉严本怕他跑丢了,自己要被赤眉军追究责任,以护卫为名,将他软禁起来。

然而,即便是像更始这样糟糕的皇帝,落魄到这样的地步了,也还有忠臣追随。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忠臣居然是他死对头的哥哥!

他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刘盆子的大哥刘恭。刘恭随更始来到长安后,听说赤眉军立他弟弟刘盆子为皇帝,惶恐得很,自己跑到监狱中去投案,还开了间房把自己关起来。直到他听说更始帝战败逃走,才把自己放了出来,步行去追随这个倒霉的皇帝。

还有一个“忠臣”,听说更始帝逃出长安城,居然也下命令保护他,命令是这样写的:俺听说更始吃了败仗,逃得仓皇,连老婆孩子都光着屁股,俺对此深表同情。大家伙可不许拿他当兔子打啊,谁要欺负了他,就是不给俺面子,俺要给处分的!

这位是谁呢?前更始政权的萧王,现在已经在河北称帝的刘秀。

字里行间,浸透着猫哭耗子的慈悲——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表现了卓越政治家的伟大智慧。

赤眉军就直白得多了,下书更始:你已经被包围了,顽抗是没有前途的!给你二十天时间考虑,投降可封为长沙王,否则后果自负。

刘玄这个人,从头到尾没看见过一点英雄气概,这回也不例外——他琢磨着皇帝反正是当不成了,能混个王也不错,于是派出关系人刘恭去和他兄弟接头,洽谈投降业务。赤眉军以大将谢禄前往受降,十月,刘玄随谢禄肉袒至长乐宫,向刘盆子交出皇帝的玺绶。

然而赤眉军此时居然不准备履约——把刘玄先生晾在院子里晒太阳,一帮人爬在墙头上围观,群情激愤嚷着要宰了他——乱成这样,恐怕也少不了趁机扔板砖的。

兵们才不管你有没有约定,他们只知道好些兄弟和这个家伙打仗战死了,报仇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