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装魔- 第6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至于能达到多快,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末端制导能力,那就要看科技树了。

几秒后在数据链系统中所出现的四枚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后的速度均超过了每秒三公里——看颜色就知道了。

这样的速度再入大气层,泰坦本是应该能来得及反应并作出拦截的,毕竟它们的目标不太可能是自己以外的东西,可此时已经上升到六七百米高空的扬尘,却给了个大麻烦,将拦截难度提升了数个层级。

若说泰坦的光束型近防炮在大气层内能能保证在二十公里就具有杀伤力,那么粒子型的则会更远那么一两成,可是扬尘和大气的共同干扰,会大幅度缩减其有效射程,面对末端速度已经超过八马赫的弹道武器,它们能保有的有效拦截时间不过是零点四秒不到,若高空的扬尘再浓点,那就没它们啥事儿了,别忘了哪怕大概的方向对了调整角度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而且越近武器调整角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指挥系统似乎为了这一刻做了不少的功课和准备,第一颗弹道导弹并没有进入防区,而是在距离泰坦顶端约三公里的位置突然减速——因为它分体了,相对质量,更大的表面积比立刻让速度下降了一个层级。

十几个弹头一头栽下去,其中立刻有七八颗被干掉了,然而仍然有一半成功的接近到距离泰坦极近的位置。

可惜数据链系统只提供大概的爆炸点,却也没有什么能看到此时泰坦身边的状况。

雷云眼珠转了半圈,判断说:“是电磁弹头。”

双方一直都克制着没有动用终极武力,人类和外星人都把星球当自家不想给它毁了。那么在弹道武器袭击中要进行先行攻击的类型就不算太多了,电磁弹头就是个极好的选择,在靠近后爆炸它更容易穿透泰坦极厚实的装甲对内部产生作用,二来它不会像爆炸武器一样有将沙尘吹散的危险——一旦对泰坦上空扬尘施压,若还有顶部武器能运作,后续的就别想靠近了。

话说回来,电磁武器恐怕能降低泰坦已暴露在外的武器性能就算是侥幸之极,毕竟人家的脑袋形状就证明是长期在外太空航行的,除了面对宇宙中的高速飞行物,同样要面临随时出现的各星体发出的各种奇怪东西,神马太阳风、高强度伽马射线啥的,它的外装对电磁瘫痪的抵抗力只怕极强。

“二十五秒,大家准备。”频道中有人提醒。

此时大伙说话的声音似乎也不像之前一样沮丧了,还有三颗弹道导弹会在五秒内进入作战,不管成功与否,起码仍然在进行微型爆炸物抛射的中型导弹还能制造一些扬尘为机甲部队提供一些掩护,只要扬尘不消失,机甲部队甚至可以进入实弹打击距离而不被舰载武器袭击。

第681章 科学的保护者

第二枚弹道导弹出人意料的仍然不是主攻武器,竟是与第一枚相似的分导弹头,只是它的分导弹体飞行方向更为集中,并非以泰坦周边为目标,而是直冲着它去的。

泰坦也终于在此时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由稍微靠近前端两侧的位置喷洒出大量带有强反射效果的碎片,也就是诱饵弹。

诱饵弹弹射速度偏慢的特点在太空战中的缺陷过于明显,泰坦显然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明显经过了电磁加速的诱饵碎片仍然慢了一步,有近三分之一的分导弹导弹头躲开诱饵和副炮打击钻进了沙尘中。

第三枚弹头没有解体,几乎是在进入短程防御区的瞬间就被击中,但是它却是一枚热熔弹头!

被击中的瞬间,大量被加热至亮白色的超高温液体猛地喷了下去,借助爆炸的力量,它们的速度甚至还高过弹头本身。

借助高温金属液特有的强磁场遮蔽,最后一颗弹道导弹弹头趁机钻了下去。

下一个瞬间,沙尘区的上层产生了一个明显的膨胀,紧接着就是冲击波特有的横向扫荡,转眼间泰坦上空的沙尘被一扫而空,可惜距离太远,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假如副炮被确实破坏,接下来的行动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相比K系基地在登陆日的作战,经过了数天的战斗后,此时的作战方案显得更为成熟,从包围圈来看似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所消耗的资源却也绝对不比登陆日作战的损失小,由于地面世界的崩溃,本地早已经没了“钱”这种东西,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仅以资源和制造难度而论,按这个标准,导弹武器等体积却也不会比机甲便宜多少,刚才那几十秒时间大大小小的导弹少说也得按百万吨来计量,也能抵的了数千机甲了。

机甲群的行动时间马上就要到来。随着沙尘被战略导弹清理掉部分,第二批中小型导弹再次开始进场,这一批的密度有明显降低,一看就知道是专门掩护地面部队的。

沙尘再起的时刻,就是机甲动起来的时候。

现在的雷云,坐在机甲里却也没有多乐观:“拍到了吗?”

“顶面两门副炮瘫痪,另外两座副炮未开启,但是外罩产生了明显变形。发现四个穿孔,没有击穿停机层。”霍华德的汇报验证了他的判断。

之前回去后雷云画出了泰坦的内部结构给队员们看过以备有用,所以霍华德也知道击穿停机层后应该是什么位置。

泰坦的高度足有三百多米,而中央区仅仅占据了其中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便是三个动力室最大的也只占高度的三分之一,上面的停机层也不是只有一层,想要依赖单体武器击穿,怕是当量不够的核弹都做不到,何况还是偏常规的武器。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以这个阶段的科技而言,终极武器不管是大当量核武还是反物质武器,一旦不克制,大家都别想玩,估计也是考虑过不小心打爆引擎会有麻烦,才会选用刚才的武器。

“让小家伙们进去吧,我记得两舷和中间都有两个人员通道,看看能不能找机会到控制区。”

“都去吗?”霍华德向他确认。

雷云犹豫了一下,点头:“嗯,让螳螂都进去。”

之前答应过阿弗洛狄忒一个月不麻烦她,而队伍中其他人的能力,面对科技类的射程,还是稍嫌不够看。所以他就要考虑万一机甲部队不能靠近要怎么办。以泰坦的规模,仅仅使其失去指挥部功能,就至少得要几十只螳螂才能产生足够的破坏,还得在内部警戒系统未察觉的前提下。

中型导弹抛洒物形成的沙尘区半径已经扩散到十多公里处,它虽然限制了泰坦的射程,也同时也把机甲的力量限制了,而泰坦坐下巨大怪物的诞生物在此环境中如何表现,却并不是人类所掌握的信息能够判断的。

不知是哪个阵地先加快了移动速度,渐渐的,包围圈缩小的速度也在提高,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被打残的F系防区能拿出的导弹也不会是无限量供应的,何况是做过针对性战斗部改进的类型。

在雷云等人的前面,是自家K03基地的050中队,虽是相邻的数字,却因为两个中队不在同一个整备车间,倒也说不上多熟悉。包围圈缩小后050中队的前面还有一排,是049中队,也既是051中队的前面有两层盾——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对不住他们,却也是事实。

泰坦一方对人类的包围行动没有立刻做出反应,对于它的武器级别,不管是机甲还是坦克,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比它更远,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它的侧面武器已经被装备穿甲战斗部的小型导弹完全击毁。

这种状况一直到包围圈缩小到距离泰坦仅有七八公里的时候。

突然间,成片的闪烁红点通过数据链出现在所有人的雷达中。

闪烁红色意味着高速移动物体,外星人所使用的家伙中能被雷达测试到的高速移动只会有少数物体,不是飞弹就是就是由泰坦坐下怪物喷出来的蛋,就数量看飞弹的概率似乎要大一些。

雷云想起来一件事,借着还有十来秒赶紧在队长频道吭声:“用主武器拦截!”

原来他会说这句,却是因为想起来泰坦本身也是有飞弹库的,它的飞弹库很诡异,是个完全被封闭起来的活体,从各个出口出来的都是飞弹,输入的只是营养液罢了,而这种飞弹库的位置是在子舰舱的间隔中,似乎是可以直接通过一个引导结构发射的。

与机甲所放出来的飞弹当然不同,泰坦的飞弹更大号,最小的也与子舰所用的级别相当,K系机甲的拦截炮的功率本就比较烂,可想而知在沙尘环境中几乎拦截不了两颗。

虽然雷云在频道中说话也没有给出理由,不过显然大家还是将话传了下去。

当然他也不能忘记提醒自家人,然后赶紧使用声控:“主武器自动拦截模式启动。”

几秒后,漫天遍地都是各种粗细的光束,远一些的也能看到集束手电筒般的光线,即使是隔着浓厚的沙尘,都能看到原本应该是漆黑一片的沙尘内部犹如白昼。

泰坦倾泻出来的飞弹数量丝毫不比到现在为止人类往它身上释放的导弹少,即使动用了主武器拦截,甚至还有己方小型导弹保持着对泰坦侧面的攻击,仍然能通过数据链系统看到周边友军数量时不时减少,战况实在是称不上多顺利,到此时为止,泰坦都还没有动用怪物的能力和登陆舰,甚至连无人机都没派出来。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才更为麻烦,借着飞弹袭击的时刻,地下也有了麻烦。这是外星人惯用的手段,利用飞弹批次的攻击间隙,上近战部队扩大战果,泰坦的飞弹更强,甚至致使人类方除了实弹类以外,竟然近半数的驾驶员在遇到偷袭时来不及切换武器模式。

自动模式也会攻击跳出来的敌方机甲,但是还是原本的问题,自动模式是以持续稳定为基础设计的,它不会像人类一般死扣着发射不放让机甲进入超载模式,所以对付生体机甲时威力明显不如手动。

一时间场上尽是金属摩擦与断裂产生的刺耳声音,为数不少的机甲都遭了难。原本为减少泰坦直接打击而有些分散的阵型顷刻间产生的损失远比单纯的大号飞弹要更多。

一对一袭击,没有第二目标,沙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