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战役-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胤健V灰枇⒒兀郝虼罅肯低撑┟瘢芸煺庑┑胤骄突岽蟊溲改旰喝司涂梢源蠊婺Gㄈ耄饫镉蟹岣坏耐恋刈试矗以谀下喜康淖魑锘箍梢砸荒耆欤比幌衷诘穆耸遣欢庑┑摹J导噬希由狭踉频摹八醵膛┦薄奔寄埽饫锞湍芤荒晁募静觯荒闚熟。除了产出粮食,还有橡胶,这些橡胶在工业上可有大用。

  第二十七章 西凉归附

  341年11月底,复兴的汉朝灭掉巴氐,至此,中华大地上除了辽东鲜卑人的燕国之外,再无胡人政权。当然,整个国家还是处于分裂状态,有西凉的张氏政权,江南的东晋小朝廷,等着刘云去统一。

  对于凉国和东晋,刘云暂时还不想打,毕竟打来打去都是内战,苦的都是汉族百姓,或许有其他办法。因此,刘云以中华正统皇帝的身份给凉国君主张骏写了一封信,因为之前凉国是向东晋称臣,但以现在的情况,将来统一中国的一定是汉朝,而不可能是东晋小朝廷。刘云再信中先是称赞了张骏积极向西域扩张的功绩,以及治理西凉百姓的政绩,然后就是劝他回归朝廷,最后还提到西凉有一人名叫谢艾,具有帅将之才,他希望能见见此人。与此同时,刘云不断往金城郡增兵,金城目前是汉凉边界的城市,几天之内就聚集了大军二十万,粮草军器无数,而且大军数目还在增长。由于胡人奴隶修的路,从长安调兵到金城所需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刘云在信中提到:“张公在胡人肆虐的年代依然坚定不移地坚守汉人衣钵,并且不断开拓进取,为汉人在西域的霸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西凉地广人稀,以一州之地的人力、物力来对抗西域诸胡,还远远不够,汉人在西域的统治还不稳固,因此我以大汉皇帝的身份邀请你回归汉人的大家庭。如果西凉重回汉庭,那么我将出兵西域,西出阳关征战四方。到时我任命你为安西都护府之都护,为我大汉征战西域,取得中亚霸权,并且镇守一方。若你仍然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请不要武力阻挡大汉收复凉州的步伐,那是以一州之力对抗全国,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那样做,你将成为千古罪人。反之,如果你欣然回归,支持和平统一,那么你就是汉人的大英雄,彪炳青史……”

  实际上,这套说辞很大程度上学习了后世劝说台湾回归的口气,刘云先礼后兵,先以较优的条件劝降之,同时屯兵于边境,做好武力收复的准备。凉国在内陆,是不可能挡得住汉朝大军的。

  劝降的信使出发后,刘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生怕那张骏丧心病狂般抵抗。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现在刘云也想来一回,就是不知结果如何。

  像《三国志》那样的游戏,玩家去劝降一国,是很难成功的,特别是君主较有智谋的时候,那时不论你的实力比电脑强多少倍,甚至瞬间可攻下,那个君主也基本上不会投降。而且这游戏有一点十分不好,通常攻陷敌方都城之后,甚至抓获敌方君主,那么敌方又会立另外一人为君主,继续对抗,让人不胜其烦。这一点是非(…提供下载…)常不真实的,通常君主的全家都被抓住之后,由于没有后继之人,此时整个势力就该投降了。反正历史上基本没出现过那种“杀了一个还有一个,无穷无尽”的状况。不过,《三国志》还算好的,最恶心的是《三国“群妖”传》(三国群英传,因为里面出现无数妖魔鬼怪,所以称为群妖传),明明把对方所有的城市都攻陷了,敌方君主还带着几个兵满地图跑,就是不投降,碰到空城或空关口就占领,打了半天还打不死,非要四处围堵才能全灭,这简直是脑残嘛。

  真实情况不会像游戏那样子的,现在汉朝与凉国的实力差距极大,加上条件并不苛刻,所以这次还是很有希望。

  刘云的信传到姑臧(武威),张骏看了此信,神色复杂,犹豫不决,而凉国文武得知后俨然分为两派,文官多赞同投降,武官则要抵抗到底,此时的形势颇像三国曹操南征东吴时的情景。

  凉国朝廷上吵闹不堪,张骏看得心烦,便退朝一个人思考。刘云在信中说得诚恳,还允诺保留他的王爵,但不能封为凉王,只能做西域王,或者调到中原某县当个有名无实的王,而且还可以让他统领军队,但不能统领原西凉军,必须统领中央军。这几点张骏都表示理解,因为帝王要控制手下,不能给人谋反的机会,让他离开原有地盘、原有军队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古来帝王心思难测,这一点张骏自己也知道,因为他也是这种人,帝王说的话,语气再诚恳,也不能轻易相信。张骏就不知道一旦他投降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或许刘云会秋后算账,不留一丝后患,因此张骏不能冒险。而如果举兵对抗,那只是螳臂当车上,即使一时获胜,也不能长久平安。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张骏对这“天下大势”的道理还是相当了解,西凉不可能独立于中原而存在,非但如此,连江南也迟早要被统一。

  “唉!——”张骏长叹一口气,忽而凉州司马张耽进来了,便问道:“陛下因何故叹气?”

  张骏叹道:“还能有什么事?不就是因为刘云的劝降信?如今我是进退两难啊。张耽,你觉得我当降还是战?”

  张耽思索片刻,道:“陛下可是想效法东吴之事?”

  张骏有些意动,但随即摇头道:“形势不同,形势不同呀!三国曹操之北军不善水战,东吴则履舟楫如平地,曹操焉能不败?而如今大汉兵强马壮,未尝一败,尤以攻城能力为长,昔日攻长安两日便下,前些日子攻巴蜀,所有关卡一日便下,西凉无险可守,怎能挡之?”

  张耽道:“陛下既明白事理,为何如此担忧?莫非是为身家性命考虑?”

  张骏不说话,张耽便明白就是担心这个了,便劝解道:“陛下,刘云此人礼贤下士,可称贤君,料想不会做出那种无耻之事。若陛下仍不放心,可效仿刘备赴东吴娶妻之大张旗鼓之计,可通告全天下,说陛下为了顾全华夏大局而降,如此一来刘云必不会不顾廉耻害陛下也。”

  经张耽这么一说,张骏便想通了,站起身道:“好吧,我决定降汉。唉,可惜我张家在西凉的基业……算了,这次我便不为利,只为名吧。”

  一个月后,张骏通告全国,接受汉庭的招降,被封为“西域王”,汉军不日将开赴西凉,换下以前的凉国部队,原凉国部队则接受整编,老弱者领钱回家,精壮者前往长安接受训练,改编成新军。

  十万部队奔赴西凉,三十万系统农民则开始修路,从金城开始一直往西修路,计划修到玉门、阳关,待以后出兵西域再继续修下去,一定要改善交通,以加强中央对西域的控制。张骏离开武威,前往敦煌上任,这敦煌则开始实施大型改造,作为日后朝廷经略西域的重要据点。

  就这样,刘云真正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西凉回归后,刘云立马让人去寻找谢艾,结果谢艾果然在敦煌老家,受召后千里跋涉来到长安见了刘云。

  眼前这个谢艾,看起来只有二十来岁,一身青色长袍,看起来文质彬彬,风度儒雅,见到刘云之后,并未下拜,而是躬身施礼道:“草民谢艾见过陛下。”

  刘云见此人不卑不亢,神色自然,心道:“果然是个人物,看起来明明是个文弱儒生,哪里想到他胸中自有百万兵。”刘云道:“免礼,朕听说你少年时便才名卓著,你可否给我说说,你都擅长什么?”

  谢艾道:“草民惭愧,所谓才名卓著不过虚言,草民除了略通兵法之外,别无长处。”

  刘云惊讶道:“你说你只是略通兵法?嗯,这我知道,你说自己‘略通’,必是自谦之辞。不过,难道你除了兵法就不会其他?例如治国之术,倘若让你当凉州刺史,你准备怎么做?”

  谢艾道:“兵法之事,陛下谬赞了,草民真的只是略通而已。至于治国之术,并非草民所长,若让我治理一州之地,实在非我所能,就算不是一州之地,只是一县之地,我也无能为力。”

  “这样啊。”刘云大为失望,本以为这谢艾是像王猛那样的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没想到只是个偏才,料想谢艾对政治也不太敏感,否则在原来历史上,谢艾也不会被冤枉而死了。谢艾和岳飞一样是冤死的,两人又都是护国有功,却被奸人所害。关于谢艾的记载不多,但岳飞的事情说明岳飞本身也不擅长政治,才会让奸人有可乘之机,将他害死。岳飞性格耿直,只擅长军事和武艺,却不明白朝廷的利害关系,不懂得如何跟政敌斗争。这就造成了他明明立下大功,在朝中却没有势力,还弄得无数人反对他,最后连宋高宗赵构也忌惮他,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被人所害也是正常。若是岳飞有桓温那样的权势,想来即使北伐不能全功,也不会弄得如此下场。不过,抛开岳飞的为人不谈,宋朝的制度本身限制了武将的权力,因此武人要取得桓温那样的权势实在千难万难。南宋的灭亡,很大原因是朝廷的制度缺陷,让游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机。

  刘云又跟谢艾讨论了一下兵法,发现他果然有才,而且谢艾毫不留情地指出当初刘云大战石虎之时,虽然己方只有五万人,敌方有四十万,但仍有胜机,只是刘云用兵出现失误,和敌人硬抗,最后导致差点败亡,若非援军及时赶到,恐怕就这样挂了。刘云心中苦笑,心道谢艾说得没错,但当时系统给他诸多限制,让他施展不开手脚。或许换成谢艾统兵,五万人就足以打败四十万,那些限制束缚不了谢艾,但刘云没有这么天才,以前的“用兵如神”,基本是靠技能和心神,若被限制住了,就成了普通人了。这就是区别。

  最后,刘云仍然给谢艾任命了官职,让他到敦煌以武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