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战役- 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封锁了贸易,这一次终于能够全面打开贸易之门,中国产品将在GDI市场上倾销,严重打击GDI的制造业。

  四、GDI的关税应与中国商定。

  五、中国公民在GDI领土内拥有治外法权。

  接到这一纸条文之时,GDI女外交官凯特差点暴跳起来,丧失所谓“淑女”风度,尖叫道:“我抗议!这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GDI不会接受这样荒谬的条约……”

  唐谦一脸冷笑地看着失态的女外交官,心道:“形势比人强,你这个疯婆子在这大吵大闹有什么用?不平等条约?哼,这不过是两百年前西方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报应罢了!”

  此时,一名女副官轻轻扯了扯凯特的衣角,小声道:“女士,执政官有新的指示,请您先去查看……”

  凯特这才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这不应该是外交官的表现,于是她迅速恢复了平静,道:“唐谦阁下,我去处理一些紧急事务,请恕我失陪……”说罢便和女副官匆匆退下了。

  原来,麦克尼尔的指示是:“中国人提出的条件,只要不涉及领土,都可以谈判。”没办法,在战争中,GDI在几分钟内丧失数十万大军,这个打击已经够大的了,由不得他们在外交上再摆架子。

  经过激烈的谈判交锋,GDI外交人员勉强同意了除割地之外的一切条件,但在割地这一条上面丝毫不肯松动,而中国方面也不肯放低价码,谈判就此僵持下来。不过两天之后的另一个军事行动让GDI迅速同意了这一点:谢旭的两万部队转移阵地了,他们拥有了足够多的凤凰飞船,于是就把陆基离子炮、激光防御系统之类的关键装备拆了,把整个临时基地打包起来,部队开始向东转移,然后在华盛顿空降。此时华盛顿附近仅有三万多GDI军队,根本不是谢旭这支“杀神部队”的对手,他们不敢动手,只得任由中国军队占领华盛顿的各处战略地点,双方军队对峙起来。但是,GDI的中枢、首都就是华盛顿,敌人的大军竟然直接进入首都!这是何等奇耻大辱,GDI高层几乎吓破了胆,最后同意了中国提出的所有条件。

  在中国外长唐谦的提议下,这个条约将在华盛顿签订,称为“华盛顿条约”。这个条约,宛如近两百年前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翻版,真是风水轮流转,西方人终于尝到了报应。

  “鸦片战争中,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近两百年后,中国人来复仇了,同样用空天的坚船利炮逼迫西方世界弯下高傲的头颅。从此,世界不再属于西方人,而属于中国……”这是麦克尼尔回忆录中的原话。

  于是,战争结束,谢旭及其部队得胜回朝。

  GDI战败之后气焰收敛了许多,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不可一世的态度,再也不以世界的领导、救世主、文明的希望而自居了,而是低下头来慢慢舔舐伤口,重新建造,以恢复实力。这次惨败,也刺激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人力到科研中去,试图追赶与中国的科技差距,虽然不可能追上,但也加速了他们的进步。

  至于Nod,则利用中国和GDI交战,GDI军队转移,中东和北非空虚之际,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到达东欧,开始传播他们的宗教,聚集信徒,重建东欧。因此,东欧渐渐成为Nod的政治核心和军工基地(在《命令与征服3》中,有一关名叫“阿尔巴尼亚”,可以看到Nod在那里堆积了成千上万的坦克,可惜被指挥官摧毁了。)同时,Nod行事也低调了许多,恐怖活动渐渐减少,尤其是美洲、西欧等地用以恐吓GDI民众的“例行恐怖袭击”渐渐消失了,这更让GDI产生了“Nod渐渐衰落,直至消亡”的感觉。凯恩就是利用这个时机为Nod积蓄力量,为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做准备。

  正因为这两大势力的沉寂,中国也不是爱惹事的国家,所以,世界渐渐平静起来,这个时空的地球人渡过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为期十年,直至2046年,凯恩开始谋划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

  中国这边则注重于国内建设,国内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几年,还有许多开发的空间,特别是山区、农村,这些地方的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也常常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像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都有许多很偏僻的山区,发展进度仍远远落后于全国。至于黄土高原,以前因为缺水而限制了经济发展,现在有了海水淡化工程,情况好转了许多,交通方面,黄土高原至少也比桂西北、湘西、云贵高原这些地方好得多。所以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

  对此,刘云认为发展交通是关键,但是,要在崇山峻岭之间修路,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就算有纳米核心工厂和众多大型工程机械,这些地方的修路成本也比一般公路、铁路高得多,但并非不可承受。所以,刘云决定不惜成本为这些地区修建一种公路——管道高速公路。

  管道高速公路并不新鲜,因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随处可见,大城市里摩天大楼林立,大楼的人口密度很高,光靠地面那一层公路实在有点难办,所以就修建了架设在空中的管道公路,用于沟通高层建筑。这种管道在各种科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而今在大城市里变成现实。这样一来,城市交通就完全没问题了。交通压力大?那好,再建一层公路,就是如此简单。

  如今山区的公路也用管道高速公路,这是何意?其实很简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高山阻隔,直接挖隧道穿过去,绝不绕道搞盘山公路,虽然打洞成本较高,但节省了日后的交通成本。这种管道就是为了保护隧道内的公路,万一有地震也不用怕,合金管道抗震强度极高,不会出现隧道坍塌、道路堵塞等现象。另外,管道也隔绝了公路和外界环境,除了抽风机的空气交换,就没有别的物质交换,防止垃圾泛滥,破坏公路附近的生态环境。

  南昆管道高速公路,这是沟通多山地区管道高速公路的代表。从南宁至昆明,这一路上多是崇山峻岭,所过之地的经济也不太发达,尽管之前已经修建了从南宁经过一小段贵州最后到昆明的超导磁悬浮铁路,但这仍然不够,因为这种高等级的铁路中途停站很少,仅在广西百色和贵州兴义各停一站,铁路线辐射的地区仅是四个城市及其周边,广西和云南这里仍然需要一条自由度更高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有了管道高速公路,这种情况大为改善,这时的辐射地区不止几个点了,而是一整条线。

  2036年底,GDI举行执政官选举,这是一次政治大洗牌的时机。现任执政官麦克尼尔于四年前因为对Nod的战争胜利而赢得选举,这一次却因为遭遇中国,屡屡失败,还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麦克尼尔毫无悬念地败选了,而且他的军职也无法恢复,只得“卸甲归田”了。下一任执政官名叫杜根(《红警2》的美国总统就叫杜根,当时我还以为是“杜鲁门+里根”呢,没想到西方人确实有这个名字),但在CNC中并未提到过。杜根运气比较好,将会连任两届,在其任期之内,GDI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军事实力也恢复起来,广受赞誉。另外,GDI的新型离子炮卫星也在他任期内战战兢兢地发射上天,中国方面只警告了一次,让GDI的离子炮卫星不得经过中国领土上空,因此GDI把它们做成同步卫星。杜根的任期直至2044年,他比较幸运,避过了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他的继任者罗伯特就惨了,上任到第三年(2047),罗伯特登上费城太空站召开年度会议,在新年之际一枚Nod核弹冲天而起,将太空站炸得灰飞烟灭。罗伯特和其他GDI高层的死,揭开了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的序幕,这些都是后话。

  第五十三章 鲲鹏浮动基地(上)

  时间回到2039年12月,这时,距离上一次战争——中国和西方世界之战,已经过了三年。这时候,刘云等人的科技获得了极大的突破,量子计算机早已在军中广泛使用,息壤计划已在五个月前成功,依靠息壤的帮助,鲲鹏基地的制造工作进展十分迅速,年底之时已经顺利完成!长达12公里,最宽之处达到3千米,拥有一千米的惊人高度,这是一个超过两百亿吨的超级庞然大物!

  鲲鹏基地的海底,从舟山以东海域直至太平洋深海区,八百多公里长的海底,已经挖出一条近千米深的“海底超级运河”,这都是为了鲲鹏基地能顺利驶入深海,否则只能搁浅在大陆架当一个人工岛了。

  说实话,如果说鲲鹏浮动基地是一条大鱼,那么地球的海洋只是一个小水塘——太小,也太浅了。对别的舰只来说波涛万顷、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对鲲鹏来说真是一种束缚。你看,深度200米的大陆架地区,什么百万吨**都能轻松畅游,但对鲲鹏来说就直接搁浅了,非得挖一条超级运河才能进入深海。就算是深海,也不过是鲲鹏几倍的深度而已。如果想让鲲鹏真正摆脱束缚,只有一条途径——飞起来,飞到天空中,甚至飞入太空。只有进入太空,才是真正的自由,这时候,鲲鹏这样的“巨舰”就显得十分渺小了。不过,鲲鹏想要飞起来,需要一种一种关键技术——反重力技术,这一点刘云还没有任何头绪,只得暂时作罢。不过,鲲鹏本身已经做好了除反重力技术以外的一切准备——在太空中航行用的离子发动机,以及在离子发动机后面加装一级可关闭的空气驱动器,用于行星大气层内飞行。在大气层内启动空气驱动器,进入太空则关闭,空气驱动器会给巨大的离子流让出一条道。这种空天两用的技术早已成熟,凤凰飞船就是一个例子。

  下面介绍鲲鹏浮动基地的结构:

  鲲鹏的外形,呃……这个比较难描述,它虽然现在是海上的巨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