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战役-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床加工,可以做出专门制铜丝的机器。然后就是把纯铜丝做成漆包线,若不做成漆包线,那么将会短路,这是行不通的。现在虽然没有聚酯之类的塑料漆,但也可以找到替代品,用普通的漆也可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有了漆包线,接下来就是磁铁、硅钢片、转轴等结构性零件。哦,没有硅钢片,这也没关系,用软铁片就行(低碳钢或纯铁这一类软磁体),虽然交流磁损耗高了点,但总比没有好。刘云首先做的是线圈为转子的直流电动机,因为这可以直接作为直流发电机,只要有两个以上,就可以验证是否制作成功。

  刘云交待工匠锻造切割许多小铁片,工匠们都不知他用来干嘛,但领导有令,不得不遵照执行,后来有人谣传刘云精神失常,把他气了个半死。

  经过十天的努力,大宋朝的第一批小型电动机终于做出来了。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铜线、漆包线、铁片的制作耗费了不少时间,真正做电动机只用了三天,而且前两天是用来调整结构的,真正组装只花了不到一小时。

  在一干好奇的工匠的围观下,刘云轻轻摇动了转轮,转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个电动机,电动机上接出两根导线,连到第二个电动机之上。这其实就是简单的中学试验装置,这群工匠只看到刘云摇动转轮,然后第二个电动机就转了起来。

  “大人,这……不就是转一转而已,好像……没什么玄机吧?”一名工匠忍不住说了出来,其他人都同意,看来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朽木!朽木不可雕也!”刘云气得想打人,这都什么人嘛,伟大的电力革命就从大宋朝的今天开始了,这帮人却不解风情……咳咳,不了解其伟大意义。看来要搞大一点才行,否则这帮人都以为这只是没有用处的“奇技淫巧”而已。

  于是,刘云当即让人在附近的河流选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当天开始修筑堤坝,同时较大型的发电机也开始制作了,这次仍然用直流发电机,虽然直流发电机的电刷存在磨损问题,但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二极管等设备,没法交流变直流,若用交流发电机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三个月后,经过了无数次挫折,一座小型水电站和相应的电力机床、电力冲压机,还有一台磨豆子的设备成功完成了。刘云轻轻合上电闸,冲压机便开始运转,不需要复杂的齿轮和其他机械传动装置,只需要两根导线,就把能量传递过来,而且冲压机的力量比纯粹水力大了许多,锻造出的钢件质量也好了许多。这一切看得众工匠目瞪口呆,所有人都信服了这种叫做“电”的神奇力量。(导线没有塑料皮,只好用油布皮代替,为了安全,严禁无关人员靠近导线,同时刘云颁布了一系列安全规章。)

  有了电力,就可以做许多事情。生产上的革新就不必说了,就说实验上也多了不少手段,例如电解,既可以电解制氢气之类简单的事情,也可以电解熔融盐获得碱金属,化学上的许多工作都可以展开。当然,电灯的研制还需要时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有了电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制作电表,如若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那么工作也是很难做的。做电表并不难,难就难在精细制作上,一开始全部都得手工制作,复杂得紧,这可花费了工匠(现在可以称工程师了)们相当多的时间。

  第二十二章 金兀术五路进兵

  不得不说电力给刘云他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至少军工上带来了许多便利。不过电力工程也是需要“新材料”的,例如电阻丝就需要锰、镍等多种金属,做成各种铜合金,其中康铜加上铜可以做成温差电偶,配合电表,这样热电偶温度计就做成了。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矿石,没办法,刘云只好带着抄录的资料,带着一群人四处钻山洞,翻山越岭找矿石,虽然有各种地图资料,但至少也要分辨出哪种矿石才行。不得不说地质工作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刘云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等那些“地质工作者”都能分辨了,就把工作都丢给他们。

  话说刘云为了制作硅钢片,为了得到硅这种半导体,竟然做出了电弧炉这种惊人的东西,嗯,在这个时代算是很惊人了。因为制备单质硅需要在高温下把石英(二氧化硅)还原,而刘云做了许多“高温电阻丝”,却始终达不到温度,原料还没反应,电阻丝先熔化了。没办法,刘云只好另找办法,后来想到了电弧炉,几经试验后便做出来了。

  有了系统资料库的帮助,各种化学原料也生产了出来,硫酸、氨、硝酸等基础化学原料顺利地制备出来,当然,在这个时代,污染就污染了,没办法,好在现在没有环保主义者来抗议,更没有环保局来罚款。如此,许多工业产品都做出来了,材料工艺也改进了许多,除了不能制作**、火棉或者其他爆炸物之外(系统限制),现在连枪管都能制造出来,就是缺少子弹,没用。

  1128年,松江府(上海,早已被刘云控制)的官员上报说,松江有一名黄姓女子发明了一种新型纺纱机,刘云得到消息后欣喜万分,惊讶道:“姓黄的女子发明了纺纱机?难道是传说中的黄道婆?我查查……不对,黄道婆是宋元之交的人,这个时空不会发生变化了吧?”

  梅青翻阅一下官员送来的资料,道:“不是黄道婆,人家另有其名,谁说发明纺纱机的就必须是黄道婆?我们中华女子素来勤劳智慧,发明个织布机有什么出奇?”

  刘云本来挺赞同的,不过听到“中华女子”几个字,嘀咕道:“明明是中国人民,干嘛非要强调是女子?真是……”

  “你说什么呢?”梅青柳眉一扬,瞪了一眼刘云,刘云便扭头过去装作什么事都没有。

  不久,刘云和梅青便亲自去上海察看织布机的情况,黄氏见五省大元帅岳飞竟然亲至,有些受宠若惊。这黄氏不是元朝时生活贫苦的黄道婆,而是一个小康之家的大姑娘,她见刘云把纺纱机翻来覆去,一边写写画画,觉得比较奇(…提供下载…)怪,堂堂大元帅竟然摆弄女人家的东西。由于这个原因,黄氏一双妙目频频在刘云身上打量,弄得梅青升起一阵微酸的感觉。刘云正在记录结构,忽然觉得后背一阵凉意,回头一看,只见梅青扁着嘴盯着他,弄得他浑身不舒服。

  记录完毕,刘云准备让人研究改进这种纺纱机,把它改成电力驱动,同时设法改进效率,并且试图将织布机也做出来,当然黄氏也被邀请参与改进。

  黄氏欣然同意了邀请,被两个女官接走了。刘云看着黄氏的背影,叹道:“这姑娘真是聪明,嘿嘿,从此以后就没用所谓珍妮纺纱机了,应该叫黄氏纺纱机。”

  梅青忽然冷不丁问道:“那姑娘好看吗?”

  “啊?好看……咝!你干嘛踩我?”刘云脚趾一阵阵痛,心道这妞力气也太大了吧。刘云正不解其故,梅青却哼了一声,嘴角微弯,露出胜利的笑容,然后转身而去。刘云摇头嘀咕道:“莫名其妙,女人就是不讲理的代名词……咝,下手、下脚太狠了……”

  把手动改为电动,这种改进是简单的,没几天,大批电动纺纱机就造出来了,这些机器将用于新建的纺织厂里,同时,另有许多手动纺纱机面向市场零售,因为现在电力并不普及,只是在小水电附近可以用罢了,远距离输电现在还做不到,因为这涉及到许多现代技术,而如今只有刘云一个人了解这些,所以是很难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当然,现在的程度也就够了,因为现在仅仅是宋朝,蒸汽时代还没开始,何况提前出现的电力时代?

  在黄氏和其他工程师的努力下,织布机也做出来了,黄氏还因此获得一个七品的官职,虽然是虚衔(刘云的政府机构颁发的),但每月都能领到丰厚的薪水,而且这荣耀不是普通人可比的。授衔之时黄氏还要推辞,说于礼不合之类的,但刘云和梅青坚持要奖给她,特别是梅青。因此在宋朝这个时代,终于出现第一个女子因功勋而获得官职的事例。天杀的程朱理学,朱熹那个勾引尼姑的色老头,自己都不遵礼法,还要让别人遵守,真是无耻至极。实际上不是礼法不对,而是程朱等一帮腐儒生生搞出来的那一套所谓礼法不对,礼法本身是需要的,中国传统道德事实上就是很好的礼法,遵循自然之道,程朱等一批人搞出许多变态礼法,把中国传统道德的名声都搞臭了,动辄被人说是“封建礼教”,真是冤枉。

  纺织业,历史上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产业,虽然现在还没有蒸汽机,但可以预料,新的纺织技术将会大大促进宋朝经济的发展。

  不久之后,在南洋的舰队回来了,带回了橡胶和许多新作物,还有许多矿石。相关矿产的大致位置刘云早已知晓,因为前一时空的时候已经做过这种事,现在矿产的位置大体不会变动,所以剩下的是开发问题。

  橡胶有了,同时刘云在岭南和交趾也部署了基地,因此可以大规模种植橡胶树,来源不是问题。因此,蒸汽机的制造工作可以继续开展了。事实上,刘云已经让人做出了气缸,能动,但动力不强,就是缺少橡胶圈,密封性不够,相信很快就会做出实用的蒸汽机来。

  众所周知,蒸汽机的效率是很低的,只有3%左右,而蒸汽轮机的效率则可以达到30%,因此,蒸汽机成功运转之后,刘云就让原工作组的大部分工程师投入到蒸汽轮机的研制工作中去,只留小部分人继续改进蒸汽机。因为有刘云这个学过物理的现代人在,相信蒸汽轮机的产生也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蒸汽动力的轮船产生了,巨型的九桅宝船就不用两千人“骑自行车”了,现在大型的舰船都在繁忙的改装之中,很可惜由于系统限制,堂堂蒸汽船竟然不能安装火炮!真是奇也怪哉!

  时至1129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