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宛城?不不不,宛城无事。”程昱连忙摇手。
  “不是宛城,难道是吕布?”曹操小眼睛一转,又问道。
  不过转念一想,却不可能,吕布数日之前才从寿春撤兵,现在都未必能够到下邳,断不可能这么快就起兵侵扰兖州。
  程昱却不答,将帛书递给曹操说:“主公还是自己看吧。”
  曹操接过帛书,只看了一眼,脸色便阴沉下来,却原来,不是张绣举兵偷袭许都,也不是吕布袭扰兖州,而是袁绍有了动静!


第42章 驱虎吞狼

  原来是河北的袁绍有了最新动静。
  袁绍以长子袁谭为都督出兵青州,先败孔融,再逐田楷,青州已经尽入袁氏囊中!
  曹操将帛书递给旬攸,喟然叹道:“看来我们过于高估公孙瓒了,原以为公孙瓒怎么也能支撑个五六年,可现在看起来,公孙瓒最多只能支撑两年!这么一来,留给我们的时间真是不多了,必须尽快着手解决宛城张绣还有徐州吕布了。”
  “主公明鉴。”旬攸看完帛书,再将帛书递给了郭嘉。
  郭嘉随便扫了一眼帛书,忽然笑道:“主公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袁否坐大,袁否先杀太史慈于下蔡,再加上传国玉玺的恩怨纠葛,其与江东军早已是不死不休的死敌,袁否若是继续留在淮南,非但无法壮大势力,反而会在与孙氏的恶战之中消耗殆尽。”
  郭嘉此时还不知道孙策也在龙亢败给了袁否,否则他就更加乐观了。
  曹操皱眉道:“奉孝哪,孙策帐下多豪杰,更不缺明事理之贤臣,某就怕孙策采纳了他们的进谏,以大局为重,竟与袁否握手言和。”
  郭嘉点头道:“孙策虽为人自傲,目空一切,却也并非蠢笨之辈,与袁否握手言和的可能性极小,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停了一下,郭嘉又道:“主公,某有一计,可令孙策打消与袁否握手言和的念头,继而不遗余力追剿袁否。”
  曹操眯起眼睛,问道:“计将安出?”
  郭嘉笑道:“主公已表奏天子敕封孙策为骑都尉,领扬州牧,则不妨将庐江、淮南两郡一并交割孙策,再封他个讨逆将军,假节,令其追剿袁氏残部,如此一来,袁否再想留在淮南或者前往庐江投奔刘勋,就必然招致孙策的不遗余力的打击,此乃驱虎吞狼之计。”
  “驱虎吞狼?”曹操担心的道,“孙策只有江东四郡,已是睥睨天下、锋锐难挡,若是再将江北二郡交给了他,岂不是更加气焰熏天?更何况孙策乃是将门虎子,野心勃勃,若是将来某与袁绍决战之时,孙策引一军奇袭许都以迎天子,如之奈何?”
  听了曹操这话,夏侯惇、旬攸还有程昱都不自觉点头。
  孙策虎狼之辈,如今已然据有江东四郡,再把江北二郡给他,岂不是如虎添翼?
  只有郭嘉笑道:“主公多虑了,孙策其人,每与交战,必身先士卒,仅率数百骑就敢来劫主公的大营,孙策如此轻而无备,某料他不久必遭横死!”
  曹操深深的看了郭嘉一眼,夏侯惇、程昱甚至旬攸都没有听出郭嘉的言外之音,不过曹操却听出来了,当下击节说道:“善,就依奉孝所言,将庐江、淮南两郡交给孙策,假借孙策这头猛虎吞了袁否这头恶狼。”
  (分割线)
  正在喝粥的袁否冷不丁打了个冷战。
  跪坐在一侧侍候的小若榴便关切的问道:“公子,你不舒服?”
  “没有,没事。”袁否三两下将陶碗里的熏肉粥喝了个干净,然后轻抚着自己肚子满足的叹了口气。
  小若榴用来熬粥的熏肉是刚从江东军那里缴获的。
  这人就是这样,富贵的时候锦衣玉食都还不满足,可在落难的时候,一碗简单粗糙的熏肉粥就能让你感到无比的满足。
  看到袁否满足的样子,小若榴不禁莞尔,又给袁否盛了一碗。
  袁否便忍不住多看了小若榴一眼,这小丫头片子,这股子异域风情,当真是越来越魅惑人了,也就是她年纪还小,等将来长大成人却不知道会妖媚成什么样子?
  袁否挡住小若榴递过来的陶碗,笑着说:“公子饱了,这碗你吃吧。”
  “公子,小婢刚才已经吃过了。”小若榴笑着摇摇头,又将陶碗递到袁否面前。
  袁否当然知道小若榴是在撒谎,这小丫头片子根本就是舍不得吃肉,她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全都留着给公子吃。
  袁否便接过陶碗,然后拿木勺舀了一勺,送到小若榴的嘴边。
  “公子。”小若榴用她那对又大又清澈的蓝眸看着袁否,不肯张嘴。
  “张嘴,不然公子不高兴了。”袁否一瞪眼,小若榴便乖乖的张嘴,不过一张小脸却已经羞得跟红布似的。
  喂小若榴吃完肉粥,袁否心情大好。
  袁否忽然很想知道,当太史慈听说他打败了孙策之后会是什么表情,当下袁否便起身出帐,来到了太史慈那里。
  只是一夜功夫,太史慈的气色又好了许多。
  太史慈脸上的死灰色已经消褪不少,代之而起的是苍白之色。
  看到袁否进来,太史慈的脸色立刻变得复杂至极,有些惊讶,有些黯淡,有些惆怅,甚至隐隐还有些释然。
  袁否拢着手说:“子义兄,想必你已经知道……”
  “公子不必说了。”太史慈很快打断了袁否,说道,“公子毫发无损的回来了,这就足以说明一切了,老实说,在下很吃惊。”
  太史慈的确很吃惊,他真的没想到袁否竟然真的打败了孙策。
  孙策有多厉害,太史慈比任何人都清楚,想当初,孙策仅以千余旧部过江,竟一举打垮了刘繇的牛渚大营,招降纳叛数万!
  然而,现在,孙策却竟然败在了袁否手下!
  这岂不是说,袁否比孙策还要厉害?还要可怕?
  “子义兄想多了。”袁否猜中了太史慈心中所想,微笑着说,“要说摧城拔寨,决胜于两军阵前,在下是远远不及孙策,孙策之所以有此败,却是因为他轻敌了,但凡他若肯正眼看我一下,此时我的头颅只怕早已经呈到他的面前了。”
  袁否这话倒也是实话实说,孙策如果不是轻敌,是断然不会落败的。
  太史慈看了袁否一眼,苦涩的问道:“公子,我家主公可安,安否?”
  袁否摊了摊手,答道:“老实说,某不知道,不过孙策身上至少中了三矛,其中一矛更是贯体而过,至于他是否能够活下来,那就要看他的命是否够硬了。”
  太史慈便叹息了一声,默然不语。
  袁否等了一会,估摸着太史慈的情绪已经稳定,便要再次开口劝降。
  太史慈却是抢着说道:“公子,劝降的话你就不必再多说了,我家主公若无恙,则在下尚且可以苟活几日,若是我家主公已然不治,则在下亦当自绝随他而去,终此一生,太史慈只效忠于江东孙氏,再不会效忠别家。”
  袁否默然不语,心里愤懑之余却也不免更加钦佩太史慈。
  前一世读三国,袁否始终觉得关羽降汉不降曹未免虚伪,毕竟曹操对关羽,可谓是仁至义尽,当真是礼贤下士到了极致,关羽就是一块石头也应该被感化了,可现在,袁否却可以理解关羽的选择了。
  像关羽、太史慈这样的豪杰,对忠义二字真是看得比什么都重!
  譬如说太史慈,要不是刘繇已死,他就断然不会背弃刘繇投效孙策。
  当下袁否站起身,向着太史慈长长一揖,又道:“子义兄好好养伤,一旦得空,某还会来看你的。”
  太史慈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临出门之前,袁否又回头深深看了一眼太史慈。
  这时候袁否却又不希望孙策死了,因为孙策若是死了,太史慈也势必不会独生,像太史慈这样的英雄豪杰,说出就必然做到,袁否委实不愿看到像太史慈这样的绝世名将,还没来得及绽放他的风采,仓促间就殒落了。
  (分割线)
  江东败兵往东南奔走了五十余里,迎面遇上周瑜率领的步骑主力。
  此前周瑜并不在孙策军中,却是回柴桑筹集粮草去了,因为江东军的粮草原本就不怎么宽裕,后来又被曹操借去了一大半。
  周瑜已经从韩当、周泰、蒋钦诸将口中得知了寿春之战的始末,也知道了太史慈已经败亡于下蔡,所以他就格外担心孙策会因为轻敌而吃大亏,当即率领大军尾随孙策身后往龙亢方向急进,却不曾想,紧赶慢赶还是晚了。
  “公谨,公谨哪……”看到周瑜,程普立刻滚鞍下马,嚎啕大哭,贾华和一众江东败兵也纷纷下马,跟着嚎啕大哭。
  看到程普、贾华和一众败兵哭声震天,周瑜心里顿时咯顿了一下。
  坏了,难道伯符他……
  周瑜的一张俊脸顷刻间变得煞白煞白,他甚至都不敢往下想,当即也滚鞍下马,将程普搀起,颤声问道:“程老将军,主公安在?”
  程普回头往后面看,贾华和一众江东败兵便纷纷往两侧让开。
  周瑜一下就看到了,孙策面如金纸,躺在软榻之上一动不动。
  “伯符,伯符哪……”周瑜只道是孙策已然不幸,当时就仆倒在地,也嚎啕大哭起来,韩当、周泰、蒋钦诸将一见,也纷纷跟着下马,跪于道侧跟着嚎啕大哭,紧接着,两万多江东士卒便纷纷跟着嚎哭出声,一时间哭声震天。


第43章 讨逆

  孙策也真是命大。
  孙策的身上中了三枝竹矛,其中右腿、左肋处的伤势并不致命,锋利的竹矛在孙策左肋以及右腿外侧撕开了两道深可见骨的血槽,却并没有伤及筋骨,失血虽然多,但只需敷以草药,再包扎一下很快就能痊愈。
  真正致命的伤口是在左肩。
  一枝足有儿臂粗细的竹矛从鳞甲缝隙攒入,直接贯穿了孙策的左肩胛,如果伤口再往下移寸许,竹矛就直接洞穿孙策的心脏,那他就必死无疑了。
  然而,既便竹矛没有贯穿心脏,却也给孙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毕竟,现在还是东汉末年,手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