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底定南中国这个大棋盘上,毛泽东决心依次解决华东。华南和西南的国民党军队,最终实现全国的解放。5 月2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向全国进军部署致各野战军首长的电报。电报指出:(一)粟裕、张震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二)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干涉。此项准备是必须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惧,而不敢出兵干涉。但在上海、宁波、福州等处被我占领,并最好由三野以一部兵力协助山东攻占青岛(假如上海占领后,青岛敌军尚未撤退)以后,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那时二野就可以西进了。
  (三)四野现有两个军渡江,尚有六个军已至陇海、长江之间,约于6 月上旬可渡江,另有四个军正由新乡、安阳地区出发,约6 月中旬可以渡江。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7 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汀乡、攸县之线,9 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9 月休息,10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11月或12月可能占领两广。一野(四个兵团35万人)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四)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如果二野能于8 月1 日左右开动或更早一点开动,则上述任务是可能完成的,但此项任务在二野内部暂时不要下达,因为中央对此尚是一种拟议,最后决定要待上海、福州占领之后。
  (五)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因此,除二野应准备经贵州入川之外,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
  毛泽东的电报,对我军渡江战役后的作战行动,作了战略和战役上的具体规划。进军大西南,这个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战略性战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5 月下旬,南京。
  南京原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的大楼内,二野前委正在召开会议。
  会议由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前委成员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参加了会议。
  邓小平首先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淮海战役以来,二野、三野并肩作战,解决了淮海,渡过了长江,拿下了京沪。总前委的使命已经完成,两大野战军又要各奔东西,去完成新的任务。对于我们二野来说,这次进军西南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坚决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
  接着,刘伯承发言说:“刚才,小平同志讲,这次任务更为艰巨复杂,需要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我完全同意。请各位注意,这次中央关于向全国进军部署的电报中,。涉及到我们二野的内容最多,可见,进军西南作战事关全局,责任重大。”
  刘伯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军事家。日本人阿布秀山曾说过:“谁拥有刘伯承这样卓越的将帅,谁就必定是战场上的胜利者。”
  美国人杰米。卡洛奇更认为:“20世纪全世界出现了六个伟大的军事家,中国的刘伯承是其中最神奇的一个。”
  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论战术之奇,刘伯承数中国军界一绝。”
  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养成了深谋远虑而又细致扎实的领导风格。目前,中央军委的战略计划已经下达,需要作认真的研究。刘伯承继续说道:“过去,我们挺进大别山,来了一次千里跃进;南下闽浙赣,又来了一次千里跃进。今天,进军大西南,我们还要做一次千里跃进,胜利的一半拴在我们的脚板上。同时,西南有秦岭之险,巴山之固,我们要在这个历史上称为瘴病之地的地区同残存的国民党军事力量作斗争,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毛主席、中央军委把这样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全军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完成好解放大西南的任务!”
  邓小平与刘伯承同是四川人,都属龙(刘伯承长邓小平12岁),同是中共党内老资格的政治家、军事家。两人相识较早,但两人正式在一起工作却是1938年初的事。1938年1 月,八路军总部任命邓小平为第129 师的政治委员。从此,一个是师长(司令员),一个是政治委员,一搭档便是1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刘邓组合可谓是最佳组合。
  1986年刘伯承病逝后,邓小平以十分沉痛的心情撰写了《悼伯承》一文,形容他们长期共事,相知甚深,“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他说:“我比他小十多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得很好。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以邓小平的性格,严肃多而言笑少,坚强弥足而情感流露甚寡。如《悼伯承》一文情感毕泄实不多见。足见邓小平与刘伯承二人之间战斗友情之笃切。
  在刘邓一起共事、一起战斗的13年的历程中,二人相互配合,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战果,而且培养了一支闻名天下的钢铁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刘伯承将这支队伍称为“四战之军”。
  邓小平则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平和的口吻来形容这支部队:“不务虚名,注意内部团结,这种做法贯穿到二野部队整个作战过程中。所以二野内部是非常协调的。各纵队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人与人之间,甚至更下层一点,彼此关系都是很协调的。从战争一开始,每一次的具体作战,指挥的都是各纵队的头头,刘邓没有亲自到战场上指挥过一个具体的战斗行动。有的战斗是陈再道指挥的,有的战斗是陈锡联指挥的,有的战斗是王近山、杜义德指挥的,也有是杨勇、苏振华指挥的,还有的是陈赓、谢富治指挥的。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发现有不妥的地方,有电话可以联络。我们没有发现过下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没有纠正过任何一个纵队领导同志指挥的战斗。这种做法对增加上下信任,增强部队的战斗力,锻炼指挥员的能动性很有好处。”
  语不惊人,却包括了多少艰难与辛苦,多少信任与深情,多少功绩与荣耀。
  就向西南、华南进军问题,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与刘伯承、邓小平、林彪。贺龙等进行了反复磋商。
  6 月中旬,第四野战军主力先后到达长江以北之湖北境内,准备举行湘赣和宜沙战役。为协调各野战军的行动,6 月17日军委致电华东局等:“二野西进时机似以9 月较适宜,一则准备时间较充裕;二则沿途那时才有粮食;三则四野主力(七个军)9 月可到郴州、赣州线,11月可能占广州,迫使广州伪政府迁至重庆,然后二野夺取重庆较为有利。”据此,军委要求贺龙部“出动时间要和刘邓占领黔、渝相配合,不可太早,宁可稍为缓一点,以期聚歼胡匪,不使逃入云南”。
  鉴于对白崇禧集团作战的需要及其有西逃云南的可能,军委于7 月16日进一步规定:“陈赓之三个军则于完成广西作战后出昆明,以占领并经营云南为目标。”
  针对国民党军力避与解放军主力决战的作战特点,9 月12日军委指示:“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10月13日,“军委指示:”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二野全军及18兵团,共60万人。“
  10月19日,军委进一步指出:“西南重心是四川,我二野主力必须于12月占领叙府、沪州、重庆一带,贺率18兵团则于1 月占领成都一带,并迅速扩占全川,布置明年春耕,方有利于生产建设。”“否则150 万人的财政问题将陷入极大困境。这里所说的150 万人,是指我军60万人(其中二野全军50万人,贸部10万人),张群所属国民党川、滇、黔、康四省军政人员据说有叨万,主要是在四川。”
  由上可见,军委上述部署的主要着眼点是将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聚歼于四川。为此要求贺龙部先将胡宗南主力抑留于1 !!陕甘地区,二野主力则以远距离迂回动作,由湘黔边直插川南,截断其南撤云南之路,然后贺龙部南下,二野主力西进,将国民党军主力各个歼灭。
  7 月18日,南京。
  二野前委经过认真研究,向各兵团、各军下达了《关于进军西南的指示》,指出:我第二野战军与兄弟野战军以无比的奋勇前进、艰苦奋斗的精神,手携手的共同横渡长江进军江南,追歼了大量残敌,解放了江南广大地区,并接管和掩护接管了广大地区城乡工作,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是由于全军在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及华东局正确方针之下,在各解放区协同互助之中获得的。为了迅速消灭敌人残余力量,解放全中国,我野战军即将与全国各野战军共同执行渡江后继续进军的光荣任务,望我各级党委在部队党及指战员中立即开始进行如下工作:1。明确的向党内外指明敌人国民党的残余力量还存在,还在勾结帝国主义,并继续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援,向我解放区进行封锁和破坏,企图垂死反抗,苟延残喘,死灰复燃,中国的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尚未完全解放,广大待解放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