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 月5 日,韩先楚乘车赶往加强营的驻地——位于雷州半岛西南的灯楼角。当晚7 时30分,韩先楚来到加强营整齐的队列前,作了鼓动人心的战前动员。他大着嗓门说:“团结一心,誓死登陆,这是林总和兵团首长的指示,也是军党委对你们的要求。你们要以实际行动,发扬11师的荣誉,打上海南岛,解放海南人民厂韩先楚动员后,第118 师师长邓岳下达出发令,加强营799 名勇士分乘13艘船,乘夜色向海南方向驶去。登陆地点是海南白马井地区。
  波涛汹涌,一望无际。木帆船乘着北风顺流而下。午夜时分,加强营船队进入海峡中流。6 日凌晨,突然风停,船速减慢。原定的一夜船程即可抵达的计划眼看无法实现,苟在松果断下令:摇橹、划桨前进!
  不一会儿,海面上突然发现敌人十多艘机帆船,接着又出现敌空军的四架飞机。葡在松立即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同时要求大家沉着冷静。敌人的机帆船见我军打出他们的联络信号,便不再怀疑。加强营指战员们奋力划船,迅速混入敌人的船队中。
  13时许,加强营终于抵达白马井附近海面,正准备登陆时,被敌军发现。数架飞机和两艘军舰猛烈向我加强营开火,琼西防区的敌人也向我登陆部队开火。加强营几面受到攻击,情况万分紧急。葡在松、罗绍福当即命令部队强行突破。下午3 时许,加强营发起抢滩登陆,一鼓作气地插人敌守军阵地,与其展开激烈的战斗,一举击溃敌两个守备连。7 日晨,同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第1 总队总队长陈球光率领的两个团胜利会师。同是战友,却相隔天涯,初次相见,分外激动。琼纵指战员激动地说:“我们坚持了20多年,今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雷州半岛,第15兵团指挥所。
  怀着焦急心情等候消息的邓华,不时看一会地图,又瞅一下表,他手中的纸烟抽得更加凶了,一支接着一支,烟灰缸里的烟头不大一会儿便塞满了。有些闷热的南方气候,加上弥漫的烟雾,指挥所的空气呛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突然,机要参谋跑进来大声报告:“首长,加强营抢渡登陆成功!”
  邓华跨前一步,顺手把刚点燃的烟扔到地上,接过电报看了一遍,大声地说:“立即给林总发电!”
  武汉,四野司令部。
  正在踱步的林彪,自加强营渡海开始便没有说过什么话。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四野主力近一时期的战况:广西战役进展顺利,平而关一战歼敌近7000人,生俘敌兵团司令刘嘉树;解放了的地区,正在建设政权,剿匪反霸,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景象海南方向呢?林彪的脑海中又出现了陈毅、粟裕的三野发起的漳厦战役,下漳州,夺厦门,真可谓风扫残云,势如破竹。但金门一战,登陆部队却惨遭失败,以至全军覆没。想到这里,林彪的脸色似乎更阴沉了。正当林彪脑子中的轱辘不停地转的时候,邓华的电报到了。
  林彪的脸终于“阴转晴”了。他那少有的、只是在极度兴奋时才会出现的笑容,出现在他浓密而又微微下垂的双眉下,然而转瞬便消失了。他转过身来,面对邓子恢、肖克等领导人,似征求意见又像宣布决定:“通令嘉奖40军渡海部队。嗯,还要嘉奖琼纵的部队。”
  林彪的指示,很快传到叶剑英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邓华的兵团司令部,于是,以华南分局和第15兵团名义分别发出嘉奖令。给渡海部队的这份电报说:“你们以大无畏的勇敢坚决精神,战胜了天险的海洋,并在敌前强行登陆,取得了大军与琼崖人民武装第一次胜利会师,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的首次光荣范例。琼崖纵队的接应部队,以勇敢的精神向海边挺进,迎接大军登陆,使大军与琼纵在琼岛胜利会师,从而加速了海南解放的到来,特电嘉奖。望继续努力,发扬长期艰苦努力奋斗的光荣传统,粉碎敌人的一切阴谋,接迎大军继续渡海,完成解放海南岛的光荣任务。”
  电报中,最突出的强调了“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的首次光荣范例”。而对琼纵的嘉奖令中,则高度评价其“长期艰苦努力奋斗的光荣传统”。的确,就林彪及其麾下的大将们来说,海南登陆能否避兔重蹈三野攻打金门部队的覆辙,始终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巨石。不论从哪个角度说,渡海作战成功了,这个胜利是巨大的,它第一次实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胜利。
  与韩先楚的加强营渡海作战的同时,李作鹏第43军的先锋营也取得了渡海登陆的胜利。
  李作鹏,无疑是当时林彪麾下的一员大将。作为直捣天涯的最后一仗,林彪指定韩先楚、李作鹏的两个主力军担当此任,可见对他是十分器重的。
  与韩先楚相比,李作鹏算是后起之秀。他1930年参加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他的名气并不大,原因是他主要干的是参谋工作,属于幕僚式的人物,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参谋训练队队长,八路军第115 师司令部侦察科长、作战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等职。直到林彪主力壮大,时局大变之际,李作鹏才出任第6 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算是一名真正的统兵大员。
  出生于江西大山里的李作鹏,比其他四野的军长们较早领教过大海航行的滋味。那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毛泽东下令在山东的罗荣桓率部奔赴东北,李作鹏随罗荣桓一道,经过山东东端的黄县,在龙口港登船北上,直驶大连。这次海上之行,时间不过十余小时,但大海的汹涌波涛和漫无边际却给李作鹏留下极深的印象。他虽然没像来自中央苏区的战友们那样在船上晕得东倒西歪,但胸中翻江倒海的滋味却比他喝醉了烧酒还要难受。而眼下,是他指挥的陆军渡海作战,对手是陆、海、空军种齐备的薛岳,又有兄弟部队在金门的惨痛教训,这就不能不令他格外慎重。人们从他那深色的墨镜上看不出他的眼神,但他的语气是坚定有力的:“告诉徐芳春,暂停出发,待风向有利时开始!”
  徐芳春,时任第383 团团长,个子虽然不高,但有一双浑实的肩膀,看上去就是个能挑重担的人。李作鹏和政委张池明指定他组织先锋营,配属了步兵炮,共1070人。李作鹏所以下令暂停出发,原因是风向不对。如果贸然出发,不能按预期目标抵达彼岸,一旦受到薛岳陆、海、空军的打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 月10日13时,海风来了,这无疑是先锋营的巨大动力。李作鹏下令出发。于是,先锋营千余人分乘月只木船,从洞洲岛出发,箭一般射向琼岛。
  天有不测风云。出发时顺风顺潮,天又下着蒙蒙细雨,既便于航行,又便于隐蔽。但是,黄昏时分海风更大了,小山似的海浪把船抛上浪尖,又狠狠地摔人低谷中,两只木船被翻腾的巨浪打翻,6 艘木帆船的桅杆被狂风折断,船队也被滔天巨浪打散了。加强营的干部战士各自为战,以血肉之躯同海神搏斗了十余个小时,除两艘船约百人失去联络外,其余均于11日9 时在文昌县赤水港至铜锣岭一带海岸登陆。尔后,先锋营击溃了国民党第32军守备部队三个连,在游击队接应下进入文昌县龙马地区,同琼崖纵队的独立团胜利会师。
  12日,薛岳得悉人民解放军在文昌一带登陆,急令第62军的两个师跟踪徐芳春部。徐芳春在收拢部队后,决心给敌人杀个回马枪,于是在琼崖纵队独立团的配合下,将跟踪追击之敌击溃,歼其一个营,尔后顺利进入琼东北根据地。
  徐芳春的加强营渡海登陆成功后,第43军的首长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军党委决定,特电嘉奖徐芳春所部:“顷悉你们奋勇当先,排除万难,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一举冲破四百里狂风大浪,击破沿海守敌之一切抵抗,胜利登陆,并迅速取得与琼崖人民武装会师。捷报传来,全军上下鼓舞振奋!由于你们登陆胜利意义重大,特电祝贺!除向全体参战单位慰问外,军党委决定,以‘渡海先锋营’之荣誉称号及锦旗一面授予全营同志”
  第40、43军的两批渡海登陆作战是成功的,他们从不同方向和地点突破薛岳所谓“立体防御”,撕破了敌人号称的“伯陵防线”,成功地登上海岛,取得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徐芳春中将,在回忆这次渡海战斗时说:“这次登陆成功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证明敌人琼东北的防御也是很脆弱的。敌海军优势也有其局限性,敌人无法对宽大的海峡实施有效的海空封锁。在风浪很大的海上,只要措施得力,木帆船也是可以航海成功的。它还证明,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不仅是陆上的猛虎,同时也是海上的蚊龙,是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严峻考验的英雄集体。”
  已从莫斯科返回北京的毛泽东,以及去京参与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林彪,对于首次两个加强营的登陆成功自然是高兴的。对于解放海南岛,毛泽东和林彪的心情都是急切的。为加快战役进程,林彪电令邓华,将前指移向雷州半岛。这也是毛泽东的意思。
  海口,五公祠。薛岳办公室。
  解放军两次偷渡成功,使薛岳心惊肉跳。他刚去见了陈济棠、余汉谋,希望他们尽其所能,从物资方面助他一臂之力。谁知陈、余都是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手,知道薛岳军心不稳,军响更是捉襟见肘。还未等薛岳开口,他俩一唱一和,先是叫苦不迭,接着便给薛岳一大堆高帽子,什么“先总统中山先生的肱股之臣”呀,“北伐骁将”呀,“湖湘抗日威震中外”呀,等等。薛岳有苦说不出,心中暗骂一顿“这两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便打道回府了。
  他在办公室里左思右想,心情十分烦躁。当着李敬扬的面,薛岳在电话中狠狠地痛骂了李铁军等部之后,喊来了秘书。他要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