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州西南土博、南塘圩地区歼灭黄杰兵团第14军第62师一部。12月1 日攻占迁江,歼灭黄杰兵团第97军第82师及第14军第63师各一部。第116 师于27日占领忻城。12月1 日攻占上林县城。2 日奔袭宾阳,截歼黄杰兵团警卫营及第97军第82师残部,俘虏兵团少将参谋长李致中。
  北路军亦进展神速。
  第41军占领兴安后,桂系第46军向南逃跑,仅以第力军及暂编第1 师节节抵抗。第41军接连突破桂军防线,于22日晨攻占灵川。当日下午解放广西省省会桂林,迫使敌之暂1 师千余人投降。23日由桂林南进,先后解放阳朔、荔浦、蒙山,沿途消灭桂系第46军一部。30日到达藤县、平南之间的蒙江、丹竹之线。12月1 日渡浔江南进。2 日进至容县地区。
  第40军至22日相继进占桂东北的富川、钟山、贺县。25日攻占梧州。26日在第15兵团一部接应下南渡浔江。12月2 日进抵北流、郁林地区。
  第45军靠第41军右侧南进,29日在罗秀遇敌徐启明兵团第56军第329 师,当即展开追歼。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追击,第45军前进100 多公里,将其歼灭于武宣以北二塘地区,俘4000余人,并相继解放象县、武宣等地。于12月初渡过黔江,进至贵县地区。
  由邵阳南下的第49军,于11月30日进至桂林及其以南地区,接管桂林等城市,维护社会治安。
  至此,白崇禧集团的防线彻底崩溃,其残部已被四野大军合围,最后等待他们的是彻底被歼的命运。
                  
(16)
  39.钦州、小董圩地区围歼战。追歼逃敌,红旗插上镇南关。林彪凯旋返长沙,白崇禧兵败飞台湾
  12月3 日,海口。
  白崇禧集团主力在博白地区被歼后,他不得不承认大陆之战已经输了。当天上午他便乘飞机直飞海南岛。
  为免遭全军覆没的命运,白崇禧仓促布置总撤退,并收集船只和军舰接运部队撤至海南岛。当日,白崇禧下达命令:黄杰第1 兵团退至南宁及其以东地区,沿江南岸布防,阻拦林彪部南进,掩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从南宁撤往钦州;徐启明第10兵团迅速赶到钦州地区,抢占有利地形,阻止林彪南路军西进,保障其南撤道路的畅通;第3 、11兵团残部向钦州靠拢,以便南撤海南岛。
  从此,白崇禧再未踏足大陆半步。
  白崇禧同李宗仁一样,他本来也是不愿意去台湾的。他想,如果自己真成了光杆司令,到了台湾,连个卫兵都要蒋委员长来分派,那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滋味呢?更何况,蒋介石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将来肯定是新帐旧帐要和他一齐算的。想来想去,白崇禧觉得,非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能去台湾寄于蒋氏篱下的。
  他的如意算盘是,无论如何也要接应一部嫡系到海南岛。有了自己的部队和地盘,是不怕老蒋把他怎么样的。而且,控制了海南岛,共军一时也奈何他不得。说不定还能造成一个毛泽东控制大陆、蒋介石控制台湾、我李宗仁和白崇禧控制海南岛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呢。
  为此,白崇禧半个多月前就做了布置。
  上月中旬,当李宗仁执意要出国,白崇禧在桂林与李道别时,就请李宗仁在出国前为他、也为桂系再做最后一件事,就是要李以“代总统”的身份去一趟海南岛,晤见陈济棠、余汉谋、薛岳等人,达成桂系不得已时撤至海南岛的协议。
  李宗仁点头同意了,并于11月16日飞抵海口,预先为桂系寻找退出大陆后的栖身之地。
  本来,白崇禧认为还可以在大陆抵挡一阵,没想到失败得那么快。他现在最揪心的事就是要赶快把自己的残部撤到海南岛。
  白崇禧很不放心。12月5 日中午,他乘太仓号军舰驶抵涸州岛海面,亲自组织总撤退。
  但是,白崇禧碰到的两个最强劲的对手——林彪和陈赓,是不会让他“海南王”的好梦得逞的。因此,后半生的白崇禧也就注定要成为蒋介石的板上肉了。
  衡阳五桂岭,四野前指。
  由于指挥部的房子过于狭窄,随着战役的发展,那些广西北部、广东东部的地图必须从墙壁上拆下来,测图员们又匆忙把雷州半岛十万分之一的新图挂起来。
  林彪走到地图前,对肖克说:“决不能让白崇禧集团撤到海南岛。”
  肖克回答:“林总说得对!如果白崇禧残部撤到海南岛,将会增加我尔后解放海南岛的困难。”
  林彪在房间里一边踱步,一边口述作战命令:第43军第128 师应即轻装强行军,自选道路向钦州急进;第43军主力可在先头师之后,以较缓之速度跟进。第13军第39师应即轻装强行军向钦州急进;目前在公馆圩至北海沿线之敌,可由第13军后续部队解决之。第14军由陆川地区向合浦、钦州前进。以上各部应全力封闭白部从海上逃跑的出海口。第40军由岑溪地区取捷径向灵山前进,堵截由南宁南撤之桂军。第45军全力由贵县经横县向钦州前进,追击桂系第46军南下。第39军第门师到达宾阳后继续沿公路向南宁前进,以策应钦州地区之作战。第38军以一个师继续向百色前进,主力改向果德前进。第15。41 军在容县、郁林、陆川地区打扫战场,搜捕溃散的国民党军第3 、11兵团残部。
  从12月2 日起,各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了最后围歼战。
  各追击部队虽已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作战,极度疲劳,有些部队已经四五天都没睡过觉。但为了切断白崇禧部最后的一条逃路,都以顽强的革命精神,不顾疲劳,在“追上敌人就是胜利”的口号下,每日以80到100 公里的速度,向以钦州为中心的地区追击前进。
  周希汉第13军2 日由廉江西进,3 日占合浦,4 日解放北海,5 日进至钦江东岸之平银渡。李成芳第14军5 日进至钦江东岸,协同第13军歼灭余汉谋第63军残部,俘少将副军长郭永镳以下4000余人。
  随即,李成芳第14军一部渡过钦江。突然,江水上涨,后续部队受阻,李成芳连忙向兵团司令部告急。
  “这是潮汐,广东的潮汐间隔不大,你们可将部队沿江一字排开,由纵队变成横队,待晚潮下去,在早潮到来之前,同时全部过江。”陈赓指示。
  此法果然奏效。6 日零时许,李成芳报告第14军渡钦江成功。
  这时,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及直属队已抵钦州,徐启明兵团第46军及鲁道源兵团残部等部已进至钦州以北之小董圩、大寺圩之线。白崇禧看到解放军已逼近钦州,又急令徐启明兵团西撤。
  陈赓即令第14军主力(欠第40师)及第13军围攻钦州。6 日17时,第13、14军向被包围在钦州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战至次日凌晨,全歼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及其直属的三个炮兵团、二个工兵团、一个警卫团和一个补充团计1。2 万余人,其中生俘中将炮兵总指挥姚学廉以下近万人。
  由玉林西进之第40军第120 师于5 日在灵山以北百合圩地区,截住鲁道源兵团第125 军和第46军第138 师。激战至6 日凌晨,将其全歼,俘中将军长陈开荣和三个师长等7 名将官以下近万人,占领灵山。
  第45军第133 师于3 日由武宣渡黔江南进,沿途歼灭白部第48、46军各一部,当日进占贵县。4 日到达横县,在离横县东北5 公里的郁江江面上,击毁敌“新安号”和“天明号”两艘舰艇。5 日渡郁江向小董圩前进。第43军第127 师于2 日由博白地区西进,6 日进至大铜圩。与同时追至小董圩。大寺圩地区的第14军第40师、第40军第119 师和第45军第133 师密切协同,将徐启明兵团第46军、鲁道源兵团残部和“国防部突击”第1 、2 、3 纵队及交警第3 纵队包围于小董圩地区。激战至7 日,俘虏近4 万人。
  第43军第127 师《前线》报一名记者,记录了他当时在小董圩战场的见闻:行军一宿没睡觉。12月7 日3 点多钟,听到前方不远的地方乱枪声响成一团,还夹杂着隆隆的炮声,部队急速跑步前进。
  听说379 团七连在钦州通往灵山的公路上,打下敌人七八十辆大汽车,政治部魏主任要我们赶快去清查战果。天刚放亮,我们跑到公路上,徐科长让我找来纸笔,写了很多“南京部一支队(我师代号)缴获”的纸条,贴到汽车上。前边又传来捷报:一营在小董(即小董圩)获得更大胜利。于是我们便向小董前进。
  一路可真热闹。带有“USA ”字样的美国军用大汽车、吉普车、水陆两用汽车,摆满公路。汽车上拖载着崭新的美制重炮、机枪、步枪、电台。工兵器材、弹药等等,数不清的军用物资,还有几十辆大汽车,装着满满的汽油桶(据说桶里全是鸦片烟土)。地上,皮箱、行李、家具、料子衣服、高跟皮鞋,甚至锅碗瓢盆、鸡鸭鹅狗、女人皮包、小镜子、仁丹、口红、胭脂,应有尽有。真像战士们说的:抄白崇禧老家了。在公路边上,一群群敌军军官及其家眷,有的在生火烧饭,有的守着皮箱、包袱痛哭。那些太太小姐们,一个个蓬头散发,满面污垢,狼狈之极。
  在小董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一营营部,营长肖凤山和教导员陈德埃对我们讲了今天早晨的战斗经过。天刚要放亮的时候,他们听到七连在钦州到灵山的公路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消息以后,就赶过七连猛向前跑,一气跑到小董附近,看到小董圩里汽车灯光雪白一大片,人群乱哄哄的。这时二野4 兵团一个连也赶到了,于是肖营长和4 兵团这个连的干部商量,决定我部一连打公路上敌人的汽车队,4 兵团的同志打小董街。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几百辆汽车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战斗结束后,部队要休息,可是老百姓家家都紧关大门,听一听屋里边的人说话南腔北调,才知道敌入藏到老百姓家里去了。战士们便把门打开,看到屋子里挤满了敌人官兵和家眷,喝令他们出来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