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5军在北江第二支队的配合下,由始兴向曲江挺进。
  大军进逼,其势不可阻挡。更可怕的是,解放军在湘粤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
  林彪直接指挥四野主力在衡宝地区同时发动攻势,白崇禧已无暇东顾,急忙将其湘粤边境的第46、48、97军北调,“湘粤联合防线”即告瓦解,白崇禧、余汉谋两集团遂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李宗仁大为震惊,即于4 日同余汉谋、薛岳等进行紧急磋商,研究加强广州前哨阵地英德地区的防守力量。会议决定将第39军由曲江调至英德以南地区,留第63军守曲江。
  10月4 日,第15军侦察科长带领一个侦察排,从始兴向乌石、大坑口铁路一线进行战役侦察,途中遇到曲江游击队派去向地委汇报的同志,得知曲江守敌第39军已于当天乘坐火车南逃,剩下的敌第63军也准备撤退。
  第15军根据这一情报,当即决定除已出发进击曲江的第45、44师先头部队外,后续部队直接由始兴经翁源,斜出英德,加快向广州进军的速度。同时令第43师派出一支轻装部队,经始兴西南的老龙岭大山,迂回到曲江东南的枫湾、大塘、周田一线,包抄曲江之敌侧背。
  进击曲江的第45师先头第134 团于6 日突破敌周田预设防线,续向曲江攻击前进。同日,第14军袭占乐昌,第13军占领仁化。
  留守曲江之敌第63军军长刘栋才走到地图前一看,北面。东面共军离曲江只有六七十公里,心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即于6 日下令弃城南撤。
  第15军第134 团一昼夜急行军70公里,于7 日凌晨进至曲江市区东岸的东河坝。这时,敌第63军后卫正用汽油燃烧浈江上联接市区的曲江大桥。第134 团走在最前面的二营四连二排立即跑步赶到桥头,在地下党护桥人员的协助下,很快制止了火势蔓延,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通过大桥,进占曲江。粤北大门洞开。
  曲江是解放军向华南进军中解放的第一座重要城市,解放军向华南人民展现了良好的军政素质。一位当年的年轻女护士回忆起曲江解放这一天的亲身经历:“10月6 日是农历中秋节,整个韶关都冷落得出奇,行人稀少,店铺关门。上半夜一直是沉寂的,下半夜后听得些疏疏落落的枪声,街上只有些少人往来巡查。我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天未亮就偷偷到临街的窗子往下望。哎呀,街上已有那么多军人在行进,可是他们与我想象中大不相同,并不是整齐威武、令人生畏的队伍,也不是甚气凌人、大呼小叫的踢门掠物的霸王。这些军人风尘仆仆。军衫汗污,悄悄地行进着,却没对居民有任何打扰!这时街上并没有行人,但我相信家家小楼的窗户里、门缝中都有千百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些举世无双的英雄们。解放军就是以自己秋毫无犯的实际行动,一下征服了老百姓的心。”
  鉴于粤北之敌一触即逃,陈赓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快速前进,快速包围,快速歼敌,总之要快,尽量将余汉谋集团歼灭在广东境内,不使逃脱。
  因此,右路军各部冒着大雨,沿着通往广州的道路,奋勇追击。各部为加快行进速度,一律轻装前进。余汉谋部则利用北江及其支流和粤汉铁路上的要点节节抵抗,并以破路炸桥作为迟滞追兵的主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共两军在粤北地区的争夺就是破路与护路、炸桥与保桥之争。
  曲江大桥就是第一次争夺。在这场争夺中,中共曲江地下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争夺就是英德车站南面的遥步墟大桥。该桥长达280 米,是粤汉铁路南段最大的铁路桥之一。
  10月9 日,第15军第45师攻占英德车站,经4 小时激战,歼灭守敌第39军第91师一部。这时,敌第91师后卫第372 团一个工兵排已在遥步墟铁桥上安装了炸药,准备在部队全部撤退后将桥炸毁。第45师迅速以一个连冲上桥头,击溃桥上的敌人,并剪断了导火索,成功地保护了遥步墟铁桥完整无损,保证了军主力的通道。
  10日,第45师攻占连江口车站,中午进抵琶江口。
  与右路军发起进攻的同时,左路军第15兵团分两路南进。
  第43军于9 月30日由南康出发,经大赓、梅岭关、南雄、始兴,10月6 日到达翁源。
  翁源也是粤北的一个重镇。9 月13日晚,第43军第429 团在游击队引导下向翁源挺进,14日下午即完成对翁源县城龙仙镇的包围。15日凌晨发起攻击,迅速拔去外围据点。翁源县县长官家骥还以为攻城的是“土八路”,拒不投降。当日下午,解放军后续一个山炮连赶到,只打了一发炮弹,官家骥即确信来的是解放军的正规部队,加以解放军及时劝降,便乖乖地举手投降。
  翁源的解放,为第15兵团南下打开了通道。
  第43军从翁源出发,继续挺进,奔袭佛冈。
  第44军由龙南出发,经全南、连平,于10月9 日进抵新丰。
  南路军两广纵队于9 月30日从赣州附近出发,取道信丰。龙南,于10月8 日进入广东境内的和平地区。两广子弟兵凯旋返粤,受到广东父老乡亲的夹道欢迎。次日,两广纵队领导人曾生、雷经天率领司令部部分人员乘车到达龙川,与粤赣湘边纵队领导人林平、左洪涛等会合。久别的老战友在故乡重逢,心情异常激动,用曾生的话说“兴奋喜悦的心情难以形容”。林平特地吩咐伙房做了一顿广东人最爱吃的狗肉宴,来款待阔别三载的老战友。大家共同举杯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痛饮。
  根据华南分局的指示,由曾生、雷经天、林平三人组成广东战役南路军前线委员会,以两广纵队司令部为南路军指挥部,统一指挥南路军的作战行动。
  正当广东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粤北防线,继续向广州外围挺进时,四野主力在衡宝地区的作战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林彪及四野总部判断湘南地区白崇禧部兵力尚占优势,为集中兵力尽快歼灭该敌,遂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一项几将改变整个进军中南部署的重大建议。
  10月10日7 时,林彪、邓子恢、谭政、肖克、赵尔陆联名致电中央军委:(一)由衡宝线南退之敌7 军、48军主力共四个师,已被我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敌战力甚强,敌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我13兵团正由芷江东进,但一时赶不到,而我在祁阳以北兵力没有迅速消灭敌之绝对把握。因此,祁阳以北战役必须相当时日才能解决。
  (二)韶关至广州线敌主力正向铁路以西撤退,广州必将放弃。
  (三)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英德、韶关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计算。目前似应以集中兵力歼灭白兵力为主。否则,今后兵力分散各省,而敌兵力反形成集中,则使战局甚为拖延。如何,盼即复。
  当日23时,中央军委复电林、邓、谭、肖、赵,并告叶剑英、陈赓:十日七时电悉。
  (一)你们已抓住桂军四个师于祁阳以北,其余敌军亦正回援,我军有在湘桂边区歼由主力之可能。闻之甚慰。
  (二)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此计划如能实现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时间,请即径令施行。
  (三)邓华兵团及曾生林平等部独立相机夺取广州。如何部署,由叶、方、邓、赖等商电告。
  (四)现至湘潭之二野部队,必要时可令参加祁阳地区之歼白作战。
  11日10时,林、邓、谭、肖、赵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如果说林彪等10日7 时的电报只是改变陈赓兵团的行动方向的话,那么这一次,林彪等不仅详细陈述了陈赓兵团西进的理由,而且又提出了“暂不继续进攻广东”的建议:“为了使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则我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而以广东的大城市与重要地区。作为吸引广东敌人的工具。同时,能使我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与广西之敌作战,能从多方面的和多层的(敌突围能力很强,此数日作战中,我层层反复堵击,敌仍能突围一部)迂回包围,堵击攻击广西之敌。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因此,我们建议陈、邓两兵团皆勿继续南进,而以邓之两个军监视广东敌人,并集中兵力经常歼敌之分散部队。陈赓部则西进参加广西作战。只要广西敌被歼,很多敌人皆可争取和平解决(如不愿和平解决,亦易于武力解决)。故歼灭广西之敌,已成为全战局的中心环节。但如我实力不多,不能从多方面的和多层的包围迂回堵击攻击敌人,则该敌将可能流窜至贵州以至四川,结合当地的敌人和湖南、贵州、广东退去的敌人。那时,单独由二野对付,或由四野以一部参加共同对付,都没有目前即以较大力量进攻该敌为有利。”
  同一时间,林彪电令陈邓两兵团各部皆应现地停止待命,暂勿南进。
  同日24时,毛泽东即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林、邓、谭。肖、赵,并告叶、陈,再次表示对林彪意见的赞成:“关于调陈赓兵团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接人桂一点,已于今晨答复你们同意这样做,请径令陈兵团执行。”“关于不要迫使广东之敌退人广西一点,我们认为也是对的,因此15兵团暂时不应进攻广州。除以一部位于韶关、英德一带外,主力似应由英德以北向西南攻占德庆、高要一带,割断两广联系,使广州处于孤立地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广州一带之敌在我15兵团与曾生林平等部东西威迫之下,有可能发生内变,向我接洽投降或改编。如果是这样,则我仍可能早日解放广州,这对于以干部及某些物资接济广西是有利的。”
  叶剑英、陈赓从接到中央军委10日23时给林彪的复电中得知,林彪要改变广东战役的原定计划并为毛泽东所赞同,当即召集第4 、15兵团首长进行了认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