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了明确要求;——“凡遇到敌人一个团或一个师的兵力时,应首先将敌人退路切断,围而不攻,等友军到达后再作有准备有配合的进攻。”
  ——“凡未抓住敌人的部队,则应参加包围友邻我军所抓住之敌,或继续猛追求得抓住一部敌人。”
  ——“为稳当起见,各部必须以三至四倍兵力的对比,去包围和歼灭敌人,如兵力太少,则甚难取胜。”
  ——“各部对所迂回包围之敌,能单独歼灭则歼灭之,如不能单独歼灭,则应等待友军到达后歼灭之。”
  ——“必须求得在此次追击中歼灭白匪一部,并争取吸引其大部,以便歼灭。”
  ——“在追击和运动战中,野司根据密息只能规定各部行动的方向,但各兵团、各军必须以机继专行的精神,加强对各师的具体指挥,不可一切等候我们的指示,以免失掉机会。”
  能否抓住逃敌,第135 师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四野总部和林彪对该师期望甚殷,多次致电了盛,其中一封电报指出:“135 师对此次战局责任重大,望大胆坚决作战。”
  丁盛未失“丁大胆”的威名,第135 师也没有辜负林彪的厚望。
  6 日晚,第135 师按预定计划向石珠桥、赤壁岭、井头江前进。左纵队第403 团前卫营在师参谋长刘江亭率领下,乘夜暗于当晚顺利通过赤壁岭敌人防线,直插井头江敌人纵深。天亮后发现周围到处都是敌人,双方便在村落内混战起来。该营边打边调整,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该团主力在团长刘世斌率领下,由于夜暗路艰,行进速度较慢,与前卫营拉大了距离,当进至赤壁岭时,已被敌人发觉,遂与敌第176 师展开激战。这时,电台又出了故障、与师部失去联络,与前卫营也失去联系,只好就地转人防御。
  有纵队师部及第404 、405 团则较顺利地跳出敌军警戒线,于7 日1 时许进至石株桥一线,恰遇白崇禧部第7 军正准备由关帝庙、严家殿、黄土铺一带南逃。前卫第404 团先头营当即在关帝庙与敌打响,并查明该地有敌主力。丁盛即令第404 团就地组织防御,令师直属队和第405 团迅速占领石株桥附近村落及两侧高地,构筑防御工事,并向灵宫殿和严家庙方向侦察警戒。
  不久,丁盛即接野司电告:第135 师正处在敌第7 军四个主力师的分割包围之中,令该师坚守阵地,抗击、截击敌人,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处置各种情况。要求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人心脏,咬住敌人,以待主力赶到围歼。第135 师遂占领有利地形,阻止和吸引国民党军。
  无独有偶,按照白崇禧的撤退部署,第7 军的撤退也是他此次整个撤退行动中的关键一路。该部作为后卫,担负掩护衡阳长官部和第3 兵团的撤退,以及掩护整个湘桂铁路正面的任务。该军本来就处在战场的前沿一线,撤退时,不能直接退衡阳、祁东车运后撤,否则铁路以北就完全失去屏障,只能徒步行军,翻越衡阳、宝庆、安东三角地带中的山区,向冷水滩缓缓撤退。加之该军侧后又有共军楔人的一个师,向敌撤退就更加险恶。
  桂系第7 军是白崇禧的王牌军,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战术手段狡诈多变。该军官兵向来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吹嘘自己是“钢军”,到处张贴传单:“钢军硬,钢军强,八路不敢和我碰一碰。”
  白崇禧也一向偏爱和重用第7 军,在关键时刻,白崇禧总是把它当成一支“救火队”,用来承担最重要的任务。
  而这一次,白崇禧却对第7 军的撤退老是不放心。6 日黄昏,他亲自给第7 军打电话:“长官部和兵团部今晚撤退,我明天才离开衡阳,第7 军掩护任务完成后,不要停留,继续向预定目标撤退。这个任务很艰巨,撤退时不论任何牺牲,纵然后尾部队有的撤不下来也算了,总以主力安全撤出为要。”
  第7 军是7 日中午开始分两路南撤的,军部及第172。138 师由军长李本一率领,自演跛桥以南沿衡宝线南侧山区,经黄土铺向武冈转进;第门、176 师由副军长凌云上率领,从金兰寺南侧小道,经大云山沿北地市北侧向武冈转进。
  白崇禧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号称“钢军”的第7 军这一次确实遇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由“丁大胆”率领的四野第135 师。
  第135 师不愧是一支英雄部队,向以打硬仗、打恶仗而著称。在东北黑土地上,在打锦州、打天津的战斗中,该师多次立下战功。
  “钢军”碰到“钢刀”,自然是一场激战。第7 军自以为有四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即对第135 师实施分割包围,发起猛攻,企图一口吃掉第135 师。
  第135 师各团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攻击,处境极其困难。该师以孤胆作战的精神,勇猛顽强的斗志,处敌重围而不慌,处处与敌纠缠,与桂军的四个精锐师周旋于群山丛林之中。
  7 日凌晨,第7 军一次又一次地向第135 师阵地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经常短兵相接。第404 团第3 营据守的四面山,是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第7 军军长李本一率领的两个师为打开通道,多次猛烈攻击。均被击退,仅在七连阵地前敌人就遗尸200 余具。
  被分割在赤壁岭、神仙洞一带的第403 团两个营,遭敌第176 师两个团的夹击,第3 营营长宝谦壮烈牺牲。一营被围于井头江的西塘口,苦战36个小时。
  当日晚22时,第403 团与师部恢复联系,丁盛当即令第404 团第2 营前出接应。8 日拂晓,该团方突出重围与师部会合。突围战斗异常惨烈,团警卫连一个排40余人为掩护团指挥所,包括指导员来全来在内的30余人壮烈牺牲。
  第门师在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坚守了阵地,粉碎了白崇禧四个主力师的围攻,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南撤速度,为中路军主力追上和抓住国民党军,赢得了一天的宝贵时间,并为最终在衡宝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第135 师全体指战员在该师战史上又一次写下辉煌的篇章。据说,在许多年以后,毛泽东主席仍然清楚地记得四野第135 师衡宝战役这一仗,记得那个“丁大胆”——第135 师师长丁盛。
  而白崇禧和张淦对此却只能徒唤奈何。解放军的一个师,竟然能将他们的一个王牌军四个主力师纠缠得不能脱身,白崇禧已然感到桂军的气数将尽。
  当第135 师顽强堵击、截击逃敌的同时,四野中路军各部按照野司和林彪的部署,昼夜兼程,猛追逃敌。
  第41军分路追击第刀军;第45军分路向灵官殿。石桥铺、赤壁岭追击;第40军分路向演破桥、关帝庙、白地市方向追击;第49军向水东江及其以东地区追击;第46军主力越过湘江,向衡阳、宋阳挺进;第18军加速向零陵方向挺进。同时,第5 兵团主力也加速向衡宝地区推进。
  7 日夜,正面追击和两翼迂回的先头部队追至衡宝公路以南以西地区,将退至衡宝公路以西地区之敌抓住。
  至8 日,各部纷纷追上逃敌,并勇猛穿插,向敌人压缩攻击。
  第46军第137 师解放衡阳。该军第136 师在湘南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宋阳城。
  已经不是孤军的第135 师,汇人整个大追歼的洪流。但由于其所处于战场的中心位置,仍然担负着艰巨的堵截追歼任务。
  8 日午后,第135 师发现严家庙之敌后撤,遂报经野司批准,即于下午4 时从石株桥地区出发,向白地市、文明铺方向穿插前进。
  第135 师前脚刚走,白部第7 军后脚就进入石株桥。当晚李本一率军部及两个师进驻石株桥及其周围。半夜,凌云上率两个师也赶到石株桥附近。
  此时在铜锣坪一带休整的第403 团,因连日苦战,过度疲劳,全团很快就进入梦乡。师政治部主任任思忠却没有时间休息,仍在忙着处理各种情况。他突然发现一大股敌人正朝部队驻地逼过来,立即将团领导叫醒,紧急集合部队,向钢钢坪南山撤退。后卫与敌人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直到天黑才摆脱敌人。但电台又发生故障,再次与师部失去联系,只好朝师主力前进的方向摸索前进,于9 日晨进至长柏山冲隐蔽集结。
  第135 师主力通过严家庙后,即发现前面有敌挡住去路,遂决定改为迂回前进,经黄土铺再插白地市。
  10月9 日,是衡宝战场上最紧张激烈的一天。
  9 日8 时,林彪电令第135 师首长:“135 师目前应设法坚决堵击石株桥、铜锣坪之敌南退道路,配合我其他各军歼灭该敌。”
  为阻击南逃之敌,丁盛即以第404 团向界岭、鹿门前方向投入战斗;以第405 团一部由杉木冲向南警戒,团主力集结后也准备向界岭开进。
  下午3 时许,第405 团团长韦统泰正带着团、营干部在沙木冲东侧的牛形山勘察地形,突然发现由界岭经黄土铺到文明铺的大路上有敌军大队人马通过,行军纵队连绵有八里多长。
  这股敌人正是第7 军军部率直属队及第172 师准备经黄土铺南逃。
  第405 团即一面向上级报告情况,一面以全部三个营九个连的兵力,分路并肩突击。
  九个连如九把利刃,直插敌第7 军军部及其直属队,并迅速将其分割成数段发起猛攻。但由于第7 军是白崇禧的嫡系,战斗力较强,每一高地、房屋、树林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才能得手,战斗异常激烈。
  当时率师前指随第405 、404 团行动的副师长吴瑞山,后来详细地记述了此次黄土铺战斗的激烈场景:“我405 团由三富冲(即沙木冲)一线同时展开九个步兵连。第三营在左翼向黄土铺,第一营在中央向土地堂,第二营在右翼向双合亭之敌突击,以猛虎扑羊群之势,多路冲人敌之行军队形内。这一突然打击,恰巧打在敌7 军军部及其直属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