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9 月份,林彪和四野已做好了全面南进的准备。在大军行动前夕,毛泽东于9 月9 日致电林彪、邓子恢,就进军中南求歼白崇禧集团作出全面部署:(一)陈赓邓华两兵团第一步进占韶关、翁源地区,第二步直取广州,第三步邓兵团留粤,陈兵团入桂,包抄白崇禧后路。陈兵团不派任何部队入湖南境,即不派部队去郴州、宜章等处。
  (二)程子华兵团除留一个军于常德地区,另一个军已到安化地区外,主力两个军取道流陵、芷江直下柳州。
  (三)另以三个军经湘潭、湘乡攻歼宝庆之黄杰匪部,与程子华出芷江的两个军摆在相隔不远的一线上。对衡阳地区之白崇禧部,只派队监视,而不作任何攻歼他的部署和动作。
  (四)这样一来,白崇禧部非迅速向桂林撤退不可,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判断白部在湖南境内决不会和我们作战,而在广西境内则将被迫和我们作战。因此,陈赓兵团不要派部出郴。宜。现在茶陵。攸县之我军,亦不要作攻歼衡阳白匪之部署,而应两路齐出芷江、宝庆,位于白匪西侧。然后,以芷江之两个军,先期突然出柳州,在柳州地区建立根据地。估计白匪三个军(第7 军、第46军、第48军)及鲁道源之58军在我主力威胁面前,不敢过早分散其主力。李品仙防御柳州一带之兵力必不甚多。我军(两个军)可能在柳州以西以北区域即融县、罗城、天河、宜山、思恩、宜北区域建立根据地,并切断柳州通贵州的铁路线。陈赓兵团则于占领广州后,即经梧州向宾阳、南宁地区前进,位于广西南部。我在宝庆之三个军(主力)则于白匪向桂林撤退时,尾敌南进。
  (五)以上三路我军(共八个军),在进入广西后,第一步不是急于寻找白匪主力作战,而是立稳脚跟,查明情况,联系群众和结合我在广西境内的游击部队(桂南、桂北均有)。第二步,再各个歼灭白匪主力。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我们认为非用上述方法,不能消灭他。
  (六)白崇禧的最后一条退路是云南。他以回云南的口号拉住了鲁道源,故在白、鲁退入广西后,可能即令鲁道源军或再配以一部桂军入云南。如果是这样,那时我们应考虑从陈赓兵团先抽一部(例如一个军)出云“南,配合我在云南的游击队在云南先建立根据地。
  9 月,二野刘邓部亦开始集结湘西地区,准备进军西南。为此,毛泽东于12日致电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并告林彪。邓子恢。谭政:“二野在华中地区通过时的作战事宜,统由四野首长指挥。”“如果白崇禧占领贵州省城,无论二野、四野均暂时不要去打他。总之,我对白崇禧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林彪和四野前委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结合中南战场的实际情况,从7 月中旬至9 月10日,经多次研究,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了进军中南的作战部署:除第42、48军分别留置河南、江西,担任工作队任务外,以第12、13。15 兵团和二野第4 兵团,分三路向中南进军。
  以第13兵团之第38、39军为西路军,在司令员程子华指挥下,担负右翼战略迂回任务,从常德取道沉陵、芷江,直插柳州,切断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的道路。
  以第4 兵团之第13、14、15军和第15兵团之第43、44军及两广纵队为东路军,在第4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统一指挥下,从赣州经南雄、始兴南进,在华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分三路合围广州,切断余汉谋集团由海上逃跑的退路。尔后,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经营广东,第4 兵团继续西进,经阳江向桂南挺进,成为合围白部的南路军,切断白崇禧集团南退雷州半岛、海南岛的道路,与西路军形成对白崇禧集团的钳形包围。
  以第12兵团之第40、41、45、46军和第13兵团之第49军为中路军,在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指挥下,于湘南地区寻机歼灭白崇禧集团第力军等部,尔后第46、49军留置湖南执行工作队的任务,第40、41、45军沿湘桂路两侧人桂,协同西路军、东路军全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
  第47军主力集结于湘西永顺、大庸地区,协同湖北军区部队监视位于湘鄂西地区的宋希流部,保障西路军翼侧安全,并掩护二野主力入川前的集结。
  第5 兵团之第18军暂归第12兵团指挥,进至安仁以西,以保障中路军左翼安全。该兵团之第16、17军如遇战事亦暂归四野指挥。这样,第5 兵团即成为战役预备队。
  9 月13日,执行向湘黔桂边战略迂回任务的西路军程子华兵团,以第38军为先头,从常德、桃源出发,沿湘黔公路和资水分东西两路南进,第39军从澧县、公安地区出发,分两路跟进。解放军战史通常把9 月13日作为衡宝战役的开始。
  先头第38军第112 师于18日占领沉陵。第门3 师于19日占领淑浦。第112 师于21日进占沪溪。辰溪。
  至28日,第38军各师集结于高村、岩口、五安坪、小龙铺一线。随后跟进的第39军第117 、152 师集结于淑浦、底庄一线,第门、115 师位于辰溪南北地区。
  这时,白崇禧为确保芷江和湘黔交通的畅通,于9 月下旬将第100 、103 军紧急西调。第100 军进驻安江。江口、洪江、黔阳一线。第103 军军部进抵榆树湾,其第234 师进驻怀化,该师第700 团进至怀化东北之花桥地区,构筑工事,企图阻止解放军南进。
  芷江是湘、桂、黔三省的门户,也是白崇禧“湘粤联合防线”的左翼要点。程子华决心首先歼灭芷江守军,并相机歼灭花桥之敌,尔后视机求歼第103 、100 军主力。
  10月1 日,第113 师占领怀化。敌第17兵团司令官刘嘉树见共军来势凶猛,兵力强大,也来不及请示白崇禧,就慌忙率兵团部和第100 军主力及先期逃往芷江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人员从芷江南逃。2 日,第112 师进占芷江,第117 师占领淑浦西南的江口。
  随即,西路军各师对南逃之敌实施猛烈追歼。第113 师于3 日进占黔阳县城。第112 师于4 日占领会同,5 日继占靖县。第u 师于2 日占领龙塘。第116 师于3 日占安江,4 日占洪江,后强渡沅江向会同追击,于5 日2 时在会同东北之岩脚堵截了正在南逃的伪湖南省政府、第100 军军直、第55团和湖南省突击纵队。经五小时激战,全歼该敌。
  至此,西路军程子华兵团两个军经过半个多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近9000人,解放芷江等11座县城及湘西广大地区,控制芷江至靖县一线,从而突破了国民党军“湘粤联合防线”的左翼,切断了白崇禧集团西逃贵州的退路,将其刘嘉树兵团逼至湘西南一隅,为中路军在衡宝地区歼灭白崇禧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西路军挺进芷江时,东路军陈赓集团亦分三路由粤赣边境向广东挺进。右路第4 兵团沿粤汉路两侧南下。9 月22日,第15军先头第45师在五岭山脉大赓岭的要隘梅岭关前,与长期坚持五岭斗争的北江二支队胜利会师。
  24日,第15军在北江二支队的协助下解放南雄,25日占领始兴。
  南雄和始兴的解放,为右路第4 兵团从东北侧进击曲江扫清了道路,国民党军在粤北的第一道防线已被突破。
  当西、东两路大军向白崇禧的深远后方迂回时,中路军肖劲光集团乘二野部队经湖南向贵州西进的机会,于9 月中下旬开始,隐蔽地向预定地区集结。第41军于28日进至湘乡以西的壶天和娄底以北地区。第45军于10月1 日全部进至湘乡。潭市地区。第40军于10月2 日进至湘潭以南之花石、锦石、中路铺一带。
  为掩护中路军主力集结并策应西路军作战,从10月1 日起,在湘江西侧担任警戒任务的第49军第145 、146 师对永丰以东之蒋市街之敌第刀军佯攻,第147 师对新化之敌第14军佯攻。第46、18军于9 月底进抵安仁地区,牵制白部第58军。
  至10月2 日,中路军已全部集结在湘潭、湘乡及其以西地区,并完成了攻击准备。
  对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四野的部署是两翼大迂回,迫其撤至广西而歼灭之。但在西、东两路大军分别突破国民党军“湘粤联合防线”两翼的情况下,位于衡宝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主力并无迅速撤退的征候。并且,白崇禧有调整兵力,集结主力于粤汉铁路,以策应广东方面作战之企图。在此形势下,林彪考虑:“如我军能将敌一两个军或一两个师的后路迂回切断,则可能造成在湘南境内歼灭桂军的结果。”
  林彪的这一判断是有一定根据的。根据就是白崇禧并没有像毛泽东所设想的那样迅速从湘南撤退。
  进入9 月下旬,白崇禧已经从青树坪胜利的陶醉中清醒过来,反击共军的希望已成为泡影。他已得知解放军第13兵团直指芷江,第4 、15两个兵团向粤北挺进。他判断解放军要先解决广东的余汉谋集团。
  林彪大军直指广东,广州危在旦夕。广州一失,“湘粤联合防线”便宣告破产。因此,白崇禧赶忙给李宗仁打电话,准备以华中主力先击退粤北方面的共军。李宗仁则认为此举过于冒险,应妥善行事。
  正在此时,蒋介石从重庆经昆明飞往广州,要白崇禧到广州同他晤面。在黄埔军校当年的校长办公室里,蒋、白“闭门密谈”。蒋介石首先讲了一通蒋、白合作的历史:“民国十六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嗣后不幸为奸人挑拨离间,以致同室操戈,但后来卢沟桥事起,我两人又复衷心合作,终把倭寇打败,收复国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共党虽极猖狂,国势虽极危险,只要我两人能一德一心,彻底合作,事尚有可为。”
  接下来,蒋介石又讲起了军事部署:“以胡宗南部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