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30年5 月,红1 军团成立,林彪任红4 军军长。1932年,林彪升任红一方面军红1 军团军团长。这年,他27岁。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认为,林彪不过二十几岁,还是个娃娃,但对他“善用疑兵,声东击西,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对他能带兵打仗,一直颇为欣赏。而林彪,对毛泽东也是敬重和佩服的。1929年6 月8 日,由于前委。军委分权,导致前委不好放手工作,毛泽东要求离开前委,调换前委书记。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送来一封急信,主要是表示毛泽东不能离开前委,希望由他领导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32年10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剥夺了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权,在毛泽东遭遇挫折的时候,林彪难忘旧情,常去看望毛泽东。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了四渡赤水之战,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地位。但林彪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不满,认为毛泽东指挥的军事行动是走弓背,而不是走弓弦。他还给三人军事小组写信,要求毛泽东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彭德怀时,怀疑1935年林彪让毛泽东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是彭在背后策划的。林彪在会上作证说,当时彭德怀并没有支持他这样做,是他自己的主张。这样,“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彭德怀便少了一条罪状。这是后话。
  1935年5 月12日,中央在会理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林彪怀疑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反对机动作战的论调进行了严肃批评。毛泽东当面训斥林彪说:“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
  实事求是地说,林彪投身革命,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到军团长,是靠他的军事才能、领兵打胜仗而得到晋升的。当然,如上所述,林彪也有过错误。这主要是受旧军队的影响。江华后来回忆起这样一件事——“(1929年2 月)东团整编时,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部队中有一些女同志,林彪嫌女同志累赘、麻烦,不愿意女同志留在部队。他宣扬女同志都要清除出红军,如果谁不走即抓来枪毙。当时,林彪是二十八团团长,新编的第一纵队司令员,是有一些权威的。女同志听到这个话,都很害怕,不少人不敢同部队一起行进,绕路远远跟在部队后面。对于贺子珍、曾志等在工农革命委员会妇女科工作的女同志,林彪是不敢动的,所以,所谓”枪毙“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最终,精简女同志的意见也就不了了之。这虽然是当时整编时的一个小插曲,但也反映了红军的战斗生活很艰苦、很紧张,对女同志来讲,确有许多具体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红军这样一支革命队伍中,还是有旧军队的影响,存在着军阀主义和封建的大男子主义等等。”
  80年代,以(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而名噪一时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浪漫的笔调这样描绘走乌蒙、渡金沙的林彪:“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鹰。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摇曳。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抗日战争爆发,林彪出任八路军第115 师师长。这年,他31岁。该师首战平型关告捷,歼敌1000余人。这一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扩大了中共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后,毛泽东对林彪嘉勉有加。
  抗战胜利后,林彪奉命率部挺进东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出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中央军委东北分会主席,集东北军政大权于一身。在两年的时间里,林彪挥师驰骋白山黑水,连战连捷,部队也像滚雪球似地发展壮大起来,总兵力由1946年1 月的27万人发展到辽沈战役前夕的103 万人。当时,在东北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林枫、蔡畅、王稼祥、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方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肖劲光等,可谓精英荟萃。作为东北的最高军政首脑,林彪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东北解放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对于林彪在东北的作为,毛泽东是放手放心的,虽然有时也有意见上的不一致,有时也受到毛泽东的批评,甚至是非常严厉的批评;然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毛泽东即使在恼怒之余,还对林彪说:“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而林彪有申述,有争论,也有反驳,但最终还是照办了。
  历史老人是公正的。是即是,非即非,功即功,过即过,人即人,“鬼”即“鬼”。那时的林彪,是人,不是鬼;变鬼是后来的事。当然他也不是神。陈云在那场大动乱结束后,谈到辽沈战役时说:“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黄克诚,这位历经坎坷、一身铁骨的老人,在谈到林彪时说——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
  据我了解,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中央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黄公略。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林彪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在所属第4 、6 、12军)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
  在我们军队中,他可以说是一个战将。
  在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
  他与陈云、罗荣桓、李富春等同志,共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解放了整个东北。后来进关指挥平津战役,解放华北。以后又进军中南,直到中南地区全部解放,他才回来休息。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
  纵观民主革命时期,林彪在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问题上,是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崇敬毛泽东的。其间,林彪对毛泽东作出的一些决策,有切磋,有批评,有否定,也有反对,但不是在地下,而是公开的;是阳谋,而不是阴谋。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决定有分歧,这在党内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
  此时,住在北京饭店的林彪,除了组织部队进行南下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外,还是北平和谈的中共代表团成员之一。在北平召开的“欢迎民主人士大会”上,林彪以“平津前线司令员”的身份发表长篇讲话:“我觉得全中国人民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和平的问题,而是真和平与假和平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方式取得真和平的问题。国民党反动派今天所玩弄的‘和平’,是在他们所发动的反革命的万恶的内战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提出的。国民党反动派之向无和平诚意,尽人皆知。两年又八个月以前,国民党不顾中共与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不顾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毛主席亲访重庆,不顾双十协定、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不顾中国共产党的再三警告,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这次战争。但是,战争的结果,国民党在全国各战场已丧师约五百万。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已全线崩溃,在长江以南也已不可能组织什么战略的战场,他们已没有大的力量进行大的战争。国民党必败,这是我们早已肯定了的。”
  林彪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伪装起‘和平’来。他们企图以此欺骗全国人民,停止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争取军事上的喘息时间,以便重振旗鼓,进行反攻。并且企图在民主阵营内组织所谓‘反对派’,以破坏民主力量的团结。因此,他们所争取的‘和平’,是为了维持反动势力的利益,是为了战犯们的利益,对全国人民是不利的。”
  林彪接着说:“全国人民所要求的和平,是人民的和平,不是南北朝式的和平。就是说,必须全部实现毛主席八项条件,必须彻底摧毁反动势力,必须交出政权,必须改编所有反动军队。这样的和平,才是对中国人民有利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在与全国人民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有完全足够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扫平全国一切反动派,全部实现毛主席的八项条件。但是,为了减少战争的破坏,尽量多保存人民的人力物力,我们正在采用和平解决的方法。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就是这一方法的成功榜样。我们热烈欢迎北平式的和平,对于不肯接受北平方式实现和平的任何反动势力,我们就只好用天津方式来解决。”
  最后,林彪非常乐观地说:“在今天蒋介石的主力已全部歼灭,剩下的力量已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说全国大规模战争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长江以南,已不可能有巨大规模的战争。
                  
(3)
  26.白崇禧——“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在汉口声称:“即万一武汉不保,也可退守湖南和两广,拥有西南半壁,维持一个时期。”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 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六塘山尾村一个回民家庭。14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与李宗仁、黄绍竑同窗(均是广西人),这三人后来成为桂系的三巨头。辛亥革命爆发,白参加学生敢死队,后相继人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据说,在保定军校期间,白一是致力于战略战术思想的研究,二是关注中国边疆问题。他评读了10大本(军中要务令)和7 本(作战纲要详解),广泛搜集研究中国西北边疆地区资料。
  19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