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战派核心人物罗、马、叶终于答应交出部队。9 月24、25日,三个“光杆司令”先后离开新疆。
  1949年9 月24日,随着叶、马、罗的“和平撤退”,新疆和平解放的最后一块障碍被清除,陶峙岳、包尔汉便及时发出了起义通电。9 月25日,国民党驻新疆部队由陶峙岳领衔宣布起义,同时致电中共中央、毛主席,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和平协定”,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归人人民的行列。
  起义的消息一传开,迪化全城顿时鼎沸起来。全市各界用各种民族文字书写的标语贴满全市,庆祝队伍也自动组织起来。第二天,省政府召集庆祝和平解放大会,并向全疆各地发了通电。大会开得热烈欢快,充满了翻身解放的喜悦!
  为了防止起义后发生不必要的变故,9 月27日,陶峙岳。包尔汉又联合署名,向全疆发布了(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部、新疆省临时人民政府布告),要求全省军民在这一伟大变革时期同心协力,努力做到:不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不扰乱地方秩序;不破坏民族团结;不对他人报复过去的嫌怨;不抬高物价;不挑拨军民感情;不侵害外国侨民;不侵损公家财物。
  9 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给陶峙岳和包尔汉,以及新疆军政起义人员发来电报,对他们的和平起义表示嘉勉:“你们在9 月25日及26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同时,彭德怀副总司令也给陶峙岳及新疆全体起义将士复电,给予鼓励。电文称,“将军(陶峙岳)等率领部队起义,脱离反动阵营,甚为欣慰。希望坚持进步,彻底改造部队,为共同建设各民族人民的新新疆而奋斗。”
  毛。朱、彭的复电在新疆报刊上公布后,全疆各族人民及全体将士无不欢欣鼓舞,人们奔走相告,以最能表达心情的方式庆贺新生活的开始。
  陶峙岳、包尔汉率部通电起义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考虑到,新疆有5300余公里的边防线待接守,有10万国民党起义部队需要改编,于是决定进疆部队火速挺进新疆。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争取政治解决新疆问题的同时,在军事上也早有安排。早在1949年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就准备进军新疆的问题给第1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布置任务,希望在第1 兵团开展进军新疆的宣传教育,号召指战员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做好进军新疆的准备工作。
  9 月10日,当第一野战军还在西宁、乌鞘岭(甘肃天祝县以南)一线时,毛泽东就曾对进军新疆的部署问题详细电示彭德怀。毛泽东在电报中指明,陶峙岳、赵锡光等已准备与我们和平解决,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已派人至伊宁附近接洽和平谈判。故新疆已不是战争问题,而是和平解决的问题。要求彭德怀集中精力,争取11月初或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毛泽东在电报中对进疆部队所需的车辆、被服以及经费等问题也作了安排,明确了总部和第一野战军分别准备的事项。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1949年9 月29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向第1 兵团发出了进军新疆的指令。指令首先指出了进军新疆的重大意义,并决定由第1 兵团司令王震率第2 军和第6 军人疆,计划第2 军负责接管南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枷师、喀什、莎车、和田、若羌等地的防务,第6 军驻东疆哈密、吐鲁番和首府迪化等地,主要负责接管北疆、东疆防务。指令要求各部队对进入沙漠严寒地区作战、行军、宿营等事项,应进行必要的教育。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政策及风俗习惯,要严格遵守,不许违犯。同时要求,兵团司令部、第2 军及战车团于10月20日以前完成进军准备工作,第6 军于11月1 日前完成。
  当时,人疆的交通条件极为恶劣,不仅道路有限,地面仅一条公路,而且沿途几乎全是戈壁,加之又是严寒季节,后勤保障、交通运输,都十分困难。空中虽有一条航线,可限于当时的条件,除兵团部首长和部分人员可以乘机前往外,其余的都不可能给予保障。在地面交通中,由于解放军当时仍没有摆脱“小米加步枪”的装备低劣的困境,交通工具极其简陋,车辆数量有限,因此,人疆部队除少量可乘车进入外,绝大部分都得徒步进疆。酒泉至新疆迪化计约1235公里,酒泉至南疆的喀什约2547公里。这意味着进疆部队要艰苦跋涉茫茫千里戈壁,其所要经受的艰难困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尽快完成进疆的物资准备,毛泽东于9 月10日即电示彭德怀:凡由一野准备的事项,如粮袜。被装等,应抓紧进行。一野要求解决的事项,中央决定帮助解决300 -400 辆汽车,50万块银洋及单独在新疆使用的人民币,并已商定由苏联民航派来30架运输机。
  9 月的边塞,严冬即将来临,而进疆部队的冬装尚在北平。由于当时平汉、陇海二线尚未全部通车,一时难以运到。2 、6 军指战员充分体谅人民和上级的难处,立即组织后勤人员,利用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工厂,日夜不停地赶制棉军装。酒泉地区的人民群众,也积极地帮助筹集粮草。
  经过军民20多天的共同努力,共筹粮3。3 万吨,马料380 吨,草80吨,牛肉35吨,汽油1600吨,其他物资如棉衣。棉鞋。袜子。水壶、皮帽、挂包、风镜等各10万件,帐篷1000顶。在沿途设立了八大休息站、两大补给站,可以保证进驻人民解放军大队人马粮草一齐前进。
  同时,陶峙岳在新疆也将原驻新疆后勤机关的车辆、油料和器材等,尽可能拿出部分来,提供入疆的人民解放军使用,以便于其尽快到达天山南北和昆仑山麓各预定驻防地区。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人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开始以空运、车运和徒步行军的方式,同时从酒泉入疆。
  战车5 团作为陆地进军的先遣支队,于10月10日西出玉门关,北穿星星峡,向新疆迪化开进。在解放战争的烽烟中诞生的这支新军,7 月份奉命从天津出发,9 月赶赴西北战场,参加了追歼马步芳、马鸿逵的骑兵的战斗,解放和保护了玉门油矿,在西北战场立下了辉煌战功。这次又将其作为先遣支队,提前开赴新疆。全团指战员再次强烈地感到,此次任务极其光荣,但肯定也很艰巨!
  驶过哈密继续西行,穿过吐鲁番盆地和茫茫戈壁,翻越天山山脉的高山峡谷,克服了油料和备用材料奇缺、陈旧的机械不堪长途颠簸而经常“爬窝”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于20日下午抵达迪化,并在三天内接管了城防、控制了机场,为第1 兵团部的顺利到达奠定了基础。
  在战车5 团从地面向新疆进发的同时,空运先遣人员也同时开始了行动。
  担负这一任务的是第6 军第门师的部分人员乘坐第一架运输机,于10月10日抵达迪化,建立了空运指挥机构。11月5 日,第6 军第16、17师部分先遣人员,分别乘机抵达哈密。迪化,一面安排空运部队的转运、迎送等工作,一面为大部队进疆作准备。11月6 日,司令员王震率第1 兵团指挥部和第6 军第一批主力部队乘机飞赴迪化。
  先遣支队出发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面长途徒步行军开始了!
  徒步行军的部队分别从酒泉、张掖齐头并进,西出嘉峪关,浩浩荡荡地向新疆进发。困难的确是难以想象的!千里戈壁荒原,昼夜温差悬殊,茫茫沙漠瀚海渺无人烟,水源奇缺。时而狂风肆虐,时而奇寒无比,时而酷热难耐。大风起时,直刮得天昏地暗,砾石飞舞,黄沙漫漫,小山似的沙丘顷刻之间被搬出老远,驮辎重的马、驴被风暴惊跑,“沙漠之舟”也吓得卧在沙漠里惊恐地吼叫,死不肯前行。在这种天气里,莫说行走,就是站立都极为困难。指战员们便腰拴绳子,一个牵着一个,一步一步地向前挪。昼间气温高达三四十度,夜间气温又骤降至零下20多度,戈壁瀚海根本无法宿营,官兵们只得用找来的骆驼刺将沙坑烧热,然后扒去柴灰,蹲在里面打吨,或是围坐在黄火旁,苦熬长夜,有时干脆连夜赶路,以不停的运动来驱寒。
  千里大行军中,全体官兵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吃大苦、耐大劳,顽强拼搏、团结战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了干渴和以“塞外三怪”著称的安西大风、巴里坤奇寒和吐鲁番酷热等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险阻,一面平息沿途叛乱,一面长途跋涉,历时3 个月,行程1000多公里,于1950年3 月分别胜利地抵达东疆各要地和天山山脉东部边沿的各个城镇,完成了千里大进军的壮举,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当得到人疆各部队胜利抵达预定驻地报告时,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掩饰不住高兴的心情,特发电嘉奖全体指战员,称这次进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
  人民解放军进军天山南北的春风,给新疆各界各族人民带来了历史的春天。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相迎于道,用各种最能表达自己感激和高兴之情的方式欢迎人民解放军。
  20日,是人民解放军战车5 团预定进驻迪化的日子。这天,迪化全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数万群众组成了欢迎队伍,冒着凛冽的寒风,等待在街道两旁。三区方面派来了满载慰问品、悬挂着“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