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第1 军共3 万多人,骡马2op 多匹,还有火炮等各种武器弹药和物资器材。这样一支大军,乘羊皮筏子这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无一人一马损失,顺利、安全地渡过了天险黄河,实为前所未有的创举。第1 军渡过黄河后,经西马营、古现、红水店、平戎驿(今平安驿)向西宁挺进。
  与此同时,第2 军第5 师在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三天多时间,就编扎了千余块木排,全师胜利渡过黄河,战胜了黄河天险,战胜了梦想以天险挡住解放军前进道路的敌军,于9 月3 日解放了化隆县甘都地区。在强渡黄河天险中,该师有15位英雄为了各族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与黄河万古长存。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为了防止已经溃散的青马残部重新集结反扑,不给溃逃的敌人以喘息之机,不使解放青海的历史进程有分秒的延误,第1 军贺炳炎军长、廖汉生政委一方面组织大部队迅速过河,昼夜兼程西进;另一方面抽调军直及第1 、2 、3 师四个骑兵侦察连和九个团侦察排的骑兵班,以及各师侦察科长、各团侦察参谋等共600 余骑兵,组成军的先遣部队,由军侦察科长孙巩带领,披星戴月,轻骑疾进,急趋西宁,查明进军西宁沿途敌情、道路、地形等情况,为解放军解放西宁开辟道路,大部队随后跟进。
  由于第1 军党委下定了正确的决心,先遣侦察部队开进十分顺利。青马虽然还有那么一小撮孤臣孽子妄图凭借黄河、大通河构筑工事,焚毁渡船和破坏桥梁。但报来的消息比预料的情况要好:马步芳、马继援父子等先后由西宁乘飞机逃往香港;青马残部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已成为惊弓之鸟,不战自演。西宁部分开明人士及当地群众组成了维持会,自动维持社会治安,看守敌人遗弃的财产,等待解放军接收。
  9 月5 日中午,第1 军先锋部队长驱直入,由平安驿乘群众前来迎接的13辆汽车进入西宁,受到各族群众热烈欢迎。
  6 日,第1 军主力和第2 军前卫师进入西宁。
  高原古城西宁的解放,一举结束了马步芳家族对青海长达40年的罪恶统治,揭开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青海的历史新纪元。正如西宁解放时街头一首欢呼诗中所云:“马到青海四十年,人民苦死万万千,解放大军来征剿,顿时拨云见青天。”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的日子,廖汉生政委特意将自己在这一天出生的二女儿取名“涤青”。
  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又是青马统治长达40年之久的地区。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回、汉纠纷,民族隔阂很深。回族人民长期受马步芳欺骗宣传的影响,生恐解放军“杀回灭教‘、”共产共妻“。因此,如何遵守民族政策,取得回族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信赖,就成为继续西进能否胜利的大问题。
  对此,第2 师党委明确提出了向西宁进军,首先是军事进军,同时也不能忽略宣传队、工作队的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以西北局编发的《回民工作手册》、《回民风俗习惯》为教材,在部队中深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师政治部又制定了贯彻民族政策的几条具体措施。各连普遍建立和健全宣传组。纪律检查组;人人遵守纪律,个个开口宣传,住一户宣传一户,过一村宣传一村,部队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到哪里;不准随便进入清真寺;不准借用回民的锅、碗、瓢、勺,做饭及饮水尽量用河水,如用回族群众的井水,须首先征得群众的同意,把手洗净,再用群众的工具汲水;宿营要在无群众居住的院子,自觉保护群众财产,不准烧群众的柴、吃群众的粮和菜;对被俘虏的回族官兵,要严格执行不杀、不打、不搜腰包、不侮辱人格的规定;按照回族的风俗习惯,给俘虏另外做饭。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工作,指战员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抢渡黄河和西进途中,各部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很快地揭穿了马步芳的欺骗宣传,大军所到之处,深受汉、回、藏各族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欢迎。
  第5 团二营机炮连宿营在一个村子里,二班的房东藏在外面没回来。排长任瑞祥一进院子,看见院中梨树上的梨子快熟了。二班的同志经过一天的行军,饥渴交加,围坐在梨树下,羡慕地说:“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呀!”任排长从战士的言谈里,意识到这里潜藏着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于是,他把树上的梨子挨个数了一遍,然后对班长石天才说:“这棵梨树,就由你们班负责,我已经数过,树上的梨子总共有104 个。”石天才认真负责地把梨子又数了一遍,的确是104 个。这一夜,院子里人来人往,战士们轮流站岗放哨从树下经过,谁也不肯动梨树一下。第二天,部队继续向西宁挺进,任排长在出发前亲自来二班检查群众纪律,又把树上的梨子数了一遍,一个也不少。
  第5 团八连进入王家嘴时,有许多群众赶来欢迎,其中一位叫王成华的老汉亲热地说:“你们可来给咱们汉人报仇了。民国十七年回族造反,杀死了我的父母,二十一年又杀死了我的妻哥,咱们汉人受回族的欺侮多少年,这一下老天爷也睁开眼了。”
  班长姜崇仁马上上前很耐心地向他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老人家,咱们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打天下的,不管汉族、回族都要解放。马步芳向汉族派款抓了,不是一样向回族派款抓了吗?过去回汉闹纠纷,你杀过来,我杀过去,这都是历代反动王朝和蒋介石、马步芳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利用民族矛盾造成的。解放军要打倒蒋介石、马步芳,既是给汉族人民报仇。也是给回族人民报仇,咱们回汉人民本来是一家人嘛,应该团结起来,再不要闹民族纠纷了,齐心协力地支援解放军,去消灭马步芳,闹翻身求解放。”
  王成华老汉听了他的话,觉得句句在理,感激地说:“好!好!还是咱们解放军好。”
  在一旁的许多听众也连连称道,异口同声地说:“这就好了,老百姓谁愿意多伤人呢!盼着你们早日打倒蒋介石,消灭马步芳,叫咱们老百姓都得到解放。”
  一次,西进部队在向古都邑去的一个名叫乌拉的村口上,受到了当地藏、回、汉等各族人民的盛大欢迎。战士们在远处看见了藏族代表们,还有穿着紫、黄等各色服装的喇嘛们;回族妇女,头上蒙着绿色或黑色的面纱,男人留着长须,戴着平顶白圆帽。见到这个多民族的欢迎行列,战士们感到一种难以说出的兴奋。当部队走近时,欢迎的人群推出两头大牛和五头肥羊来,牛、羊的头上挂着鲜艳的彩绸,表达他们热烈欢迎亲人的心意。部队首长下马同他们握手道谢,藏族代表献上“哈达”,接着又递过一张红帖,上面写着“欢迎主张信教自由的人民解放军”字样,并且说明来意:“听说你们要来了,我们特地来欢迎。没有别的东西慰劳,送些牛羊务请你们收下。”
  部队首长诚恳地谢绝了他们的礼物,并让宣传队就地为他们奏乐献歌。当唱到“恨马”一首歌的时候,全场的人都肃静倾听。
  回族群众马福林说:“马步芳宣传说,解放军来了要灭教,烧清真寺,杀回民,报1936年河西走廊打过红军的仇但是,你们的行动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你们经过的地方,都说解放军纪律严明,爱民如子,尊重少数民数,所以我们一个人也没有跑,并且为解放军准备好了粮食和柴草。”
  藏族老人齐藏科也向战士们诉说了他们的苦难生活。他说:“我们世世代代受着残酷的剥削,马家军队抢走了我们的金银财产,以为这黑暗的日子永远也熬不完,没想到把你们盼来了,总算有了出头的日子。”
  部队首长安慰他说:“解放军一定要解放全青海,消灭马步芳反动派,为同胞们报仇。”
  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军行所至,解民倒悬,因而在解放青海的进程中,时时处处受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欢迎。
  循化清水村20多名男女群众奋战黄河激流,抢救一船渡河遇险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生命于千钧一发之际,被授予“英雄救英雄”的鲜艳锦旗;西宁民生汽车公司工人杨希贤等人驾驶13辆卡车到平安驿远道欢迎接运人民的子弟兵;有的职工自动组织起来击退散兵游勇的抢劫,维护工厂和设备的安全;有的组织临时机构,维持地方治安,保护仓库资财;牧区各族的部落头人、宗教首领和群众代表在解放初期来宁祝贺致敬的达586 人。
  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和积极行动,有力地推动了许多地区的迅速解放。
  在人民解放军追歼青马残部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军力消耗及战斗给地方人民带来的损失,也凭借兵临城下的军事威胁,展开政治劝降。
  经过兰州战役,青马残部逃回青海后,战不能战,逃无处逃。喘息未定,人民解放军已大兵压境。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要么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要么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第1 兵团王震司令员兼政委在率部解放甘肃临夏后,立即派出和平代表团(即劝降团)赴西宁开展工作,逃窜于上王庄的青马残部无奈于9 月6 日派出代表到西宁接洽投降。8 日,第1 军第2 师颜金生政委、杨琪良副政委指派该师保卫科科长李鸿恩等人前往上王庄,接受青马第82军B 晖长赵遂以下320 余人的投降;曾经疯狂一时的青马第100 、248 、357 师等部共交出机枪22挺、杂枪123 支。
  其后,青马第190 师师长马振武、骑8 旅旅长马英等人在海晏三角城等地表示屈服归顺,该场景并被延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