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第31军攻打同安、角尾。漳州、石码的同时,第29军也发起了对沃头、刘五店、集美的攻击。
  集美,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出资修建的美丽壮观的教育村,在国内教育界和海外华侨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保护好集美,上级规定,攻击时要避免使用大炮。攻击部队遵循这一指示,只用轻武器与敌激战。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利用集美镇北面的高地和镇内的建筑群,构成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用猛烈的火力阻止我军前进。第253 团指战员只能使用手中的步兵轻武器逐个消灭敌军的支撑点,一时进展缓慢,伤亡较大。经两昼夜的激烈战斗,于23日拂晓前全部扫清了集美外围之敌。待15时发起攻击时国民党军已全部弃阵逃向厦门。第253 团进占集美,其建筑群完好无损。第85师立即发出布告,要求部队指战员爱护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集美这一闻名海内外的教育村就这样在战火中得到保全。
  9 月19日,第31军91师进至灌口、角尾地区,部署攻击嵩屿战斗。
  活跃在闽西南的闽粤赣游击纵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嵩屿战斗结束之前,相继解放了平和、漳浦、云霄、诏安等县城,扫清了闽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闽粤赣游击纵队坚持武装斗争20余年,这时发展到7000余人。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副司令员刘坚、副政委朱曼平率部与三野会师后,分别受福建军区和广东军区领导。
  在闽粤赣,刘永生是个传奇人物,广为人知,老百姓给他编了不少故事,而且越传越奇。刘永生,福建上杭人,1927年参加闽西农民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金砂暴动。此后,一直留在闽西南坚持斗争。会师后,刘永生调任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副司令员。
  在刘永生率领的闽粤赣纵队配合下,第10兵团胜利完成漳厦金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控制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和闽西南地区的全部大陆阵地,形成了对厦门、金门国民党三面包围的态势。
  国民党军丢失了外围阵地,惊恐万状。为了固守厦门和金门,急速调整部署,抓紧时间突击抢修工事。敌人虽在拼命地作固守准备,但其恐慌动摇的心理十分明显,甚至把军以上的各指挥机关都移到了军舰上。
  当时,部队的指战员大都生长在内陆地区,不少人不懂水性,不了解海情。为了攻打厦门,必须首先掌握渡海作战的战术技术。广大指战员冒着敌人飞机炮火的袭击,抓紧时间刻苦训练,自觉加大难度,增加训练时间,很快闯过晕船呕吐关。与此同时,抽调大批人员进行水手训练,解决船工不足的问题。为了练好抢滩登陆的战术动作,他们选择最复杂的地形,设置多变的敌情,进行反复演练。
  征集足够数量的船只、船工,是渡海登陆作战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救济贫苦渔民,慰问在敌机轰炸中死难人员的亲属,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解放军是自己的队伍。龙溪县(今龙海县)角美乡石美村54岁的渔婆张锦娘,深明大义。当时规定只征集年壮的男人当船工,可她坚持参加支前。她说:“男人可以为国家服务,女人难道就不可以吗?”还说:“解放军解放福建,每人都有责任,我年纪虽老,但可以划船,所以我要参加是应该的。”在她反复坚持下,领导准予她参加组训。在她的影响下,其丈夫以及三个儿子都参加了,还拿出最好的三条船。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军先后在石码、同安、南安、晋江沿海一带征集到木船630 余艘、船工1600余人,并制作了大量简易的救生器材。
  10月11日,三野电示第10兵团:为防止敌人逃跑,最好同时攻打厦门、金门,但要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考虑,以五个师攻打厦门有把握,同时以两个师攻打金门是否有把握?如条件成熟,可同时发动攻击。否则,以一部分兵力钳制金门,首先攻打厦门。此案比较稳当,究竟怎么打,由你们依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总之,要充分准备,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发起战斗。
  接到上级的电报后,第10兵团全面检查了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感到攻击金门的条件尚不具备,遂决定先取厦门,后占金门。
  厦门岛东与金门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仅相隔一海里,面积128 平方公里。该岛东南部多山,北半部为丘陵,沿海岸地势开阔。国民党军以北半部为防御重点,配置了第55军的两个师,其中齐装满员的第74师,位于岛西北部的东渡、石湖山、高崎、钟宅一带;181 师位于岛东北部的坂美。五通道;第29师两个团防守鼓浪屿,该师另一个团和要塞守备部队驻守厦门市区;第5 军第166 师防守岛东南部的石胃头。敌军在岛上构筑了以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为骨干,以野战工事和障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岛上有坦克、雷达、大口径火炮,并有海、空军支援,形成要塞式环形防御体系。为了给退守厦门的残兵败将打气,10月8 日,蒋介石率国民党军政首脑多人抵厦门巡视。汤恩伯等人则吹嘘厦门防御“固若金汤”。
  如何攻取厦门?叶飞司令员针对敌人反击部队集中在厦门岛腰部,确定:渡海登陆先佯攻鼓浪屿,造成敌人错觉,调动敌人纵深机动部队南援;主攻方向则放在厦门岛北部高崎。强攻鼓浪屿,这是调动敌人很重要的一着棋。35年后,叶飞谈起厦门之战时说:“这是我又一次采取鲁南突围时使用一个师首先东进以调动敌人,然后主力突然向西突围的战法。当然,这是险着,我一生就用过这两次。”
  鼓浪屿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素有“海上花园”之称,是弹丸之地。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争相在这里划租界、开洋行。建教堂、设领事馆,成了“万国租界”。国民党军先以两个团的兵力防守该岛,后又增加一个团,总兵力达5000余人。
  10月15日,第31军首先对鼓浪屿发起攻击。15时40分,开始实施炮火准备。18时,第一梯队内的第271 、277 团各两个营的船队分别由海沧和海澄(今属龙海县)河滩启航,分两路向鼓浪屿的西南部进发。不久,东南风突然转为东北风,越刮越猛。船队在汹涌的波浪中顶风行进,有的桅杆被折断,有的帆篷被刮破。支前船工与战士密切配合,搏风击浪,奋勇向前。当距岸150 米时,敌军以猛烈炮火拦阻,船工和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力划桨前进。带着自家三条船和五口人参战的50多岁的船工张锦娘,不顾丈夫和小儿子中弹倒下,接过船舵,掌握航向,鼓励战士们奋力划船,奋勇杀敌。最后一家五人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壮丽的凯歌。
  21时30分后,突击船队的少数船只开始零星抵滩,大多数船只因风浪太大而未能在预定突破口靠岸,有的甚至还被吹回来。敌前沿火力点进行疯狂扫射,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在滩头遭受重大损失,仅七个排进入敌前沿阵地。
  船靠岸了,勇士们纵身跳上了滩。七班的黄有山抱着炸药包向铁丝网猛扑过去,一声巨响,铁丝网被炸开了大口子。黄有山接着连续爆破,三包炸药驱走了当面钢筋水泥地堡里的敌人。在济南战役中荣获“青年战斗模范班”称号的第271 团一连八班,抵滩时遭敌人火力严重杀伤,班长丛华滋高呼:“同志们!我们是英雄部队,哪怕只剩下一个,也得打上鼓浪屿!”
  23时,第91师组织二梯队三个营起渡,皆因风浪太大而未能成功。这时,战斗在鼓浪屿的部队得不到后续部队的增援,处境越来越困难。16日12时,第31军命令第91师暂停攻击,总结经验,准备再战。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使汤恩伯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他误认为鼓浪屿是我军的主攻方向,立即将他掌握的预备队一个师投入鼓浪屿,包围了我军登陆部队,并将其控制厦门腰部的机动部队南调。我攻上鼓浪屿的战士,吸引了大量敌军,个个都是英雄好汉,顽强战斗,直至全部壮烈捐躯。他们洒满鲜血的阵地,战后被命名为“英雄壮烈山”。
  厦门北部北半岛,离大陆最近,海上航程短,且便于大部队行动,但沿岸多泥滩陡壁,不便登陆。敌第74师5000余人配属火炮、坦克、装甲车在此守备。但是,由于海岸线长,其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和火力配系上都存在许多弱点。第10兵团根据这些情况,决心在强攻鼓浪屿的同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分西、中、东三路偷袭北半岛。炮兵组成三个火力群,待步兵行动被发现时,掩护其强行登陆。
  10月15日夜,在鼓浪屿战斗打响后,攻打厦门北半岛的部队分乘大小250 余艘木船,顺着强劲的东北风开始了行动。西路的第力军92师于16日晨胜利突破石湖山、寨上一线,占领前沿阵地。中路的第85师从高崎、神山两处突击。高崎是厦门岛北部的重要卡口,国民党设重兵把守,自诩是“海上堡垒”。在攻击高崎的同时,第85师255 团在敌两个团的接合部神山前沿顺利登陆后,即向神山发起攻击。经过一场顽强的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英雄们完全歼灭了敌人,攻克了神山,五星红旗在神山顶上迎风招展。东路的第86师于钟宅、下马一线登陆。
  至16日中午,第10兵团的突击部队全线突破了北半岛的一线防御,并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如此迅速地攻占了北半岛,大出敌人的预料。被俘的敌74师中将师长李益智感慨道:“没有想到你们会从石湖山攻上来,从来没有这样打厦门的。据说:1841年,英军进犯厦门是从波坡尾一线登陆;1938年,日军是从五通道、浦口一线登陆侵占厦门;而解放军却选择钟宅至石湖山多泥滩多陡岸地段作为主攻方向,你们真是棋高一着。”
  北半岛胜利突破,极大地鼓舞了第10兵团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