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江口,纠集船只,准备逃跑。第257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奉命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占领吴淞地区后,发扬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继续攻歼崇明岛残敌。该军分梯队渡江,采取穿插、堵击、围攻等战法,迅速占领万安港、江口镇、县城、堡镇等地。战至6 月2 日上午,共歼敌379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解放崇明岛的作战任务。
  第28、29、31军在上海战役中圆满完成任务后,迅速撤出大上海,分别到常熟、苏州、嘉兴地区休整,准备进军福建。
                  
(6)
  14.毛泽东命叶飞提早人闽,蒋介石飞福州严令死守
  三野第9 、10兵团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之时,毛泽东、中央军委电示三野前指:“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人间,争取于6 、7 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人闽部队只待上海解放,即可出动。”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看着电报既兴奋又着急。兴奋的是形势发展很快,毛泽东把进军福建的任务整整提前了一年,预计解放全中国的时间将大大提前;着急的是上海尚未解放,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做,时间紧迫。
  粟裕、张震一边密切注意上海战局的发展,一边抓紧研究部署进军福建事宜。他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派哪支部队去福建为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叶飞,打算把此艰巨任务交给叶飞任司令员的第10兵团。
  叶飞是福建南安人,担任过共青团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工作,曾任闽东特委书记。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军民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他对福建民情、军情、地形、天候等甚为了解,在福建很有影响。而且,毛泽东、党中央已命令被闽东老百姓尊称为“土地爷”的张鼎丞去主持福建省的党政工作,现在若派叶飞率部进军福建,定能更好地调动积极因素,军政、军民密切配合,有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歼灭盘踞东南沿海之敌,解放福建。
  粟裕、张震的这一建议得到毛泽东、中央军委批准。粟裕、张震通过电话把军委的指示告诉叶飞,并征求叶飞的意见说:逃到福建的蒋军大都是残兵败将,估计不会有大的战斗力,人闽兵力拟使用第10兵团的两个军,如何?叶飞认为:蒋军虽然多为溃逃之敌,但数量不少,而且福建地形复杂,土匪活动猖撅,因此两个军人闽,兵力肯定不足。他建议应该把第10兵团的三个军全部用上。粟裕觉得叶飞的提议不无道理,就与华东局领导磋商,同意了叶飞的建议。
  第10兵团的指战员大都来自北方,但有一些是从上海或苏南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军队的,他们希望在上海解放后能有机会去一趟家里与亲朋好友见上一面。现在,战场硝烟未尽,身上战尘未除,又要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开赴福建,他们感到太突然了,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
  鉴于上海战役中第10兵团指战员伤亡较大,需要补充。调整,部队人阎的政治动员和物资筹备工作任务繁重,叶飞建议,让部队休整一个月,同时抓紧进行各项人间准备工作。即将去福建主持党政工作的张鼎丞也考虑到接管工作需要一段筹备时间,同意叶飞意见。三野前指领导对叶、张的建议非常重视,随即报请毛泽东、中央军委批准。
  10兵团及所属第29、28、31军接到三野首长电示后,分别迅速撤至苏州、常熟、嘉兴一带休整。他们组织学习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克服“松口气”、“解甲归田”等小农思想。通过开展“评斗志、评政纪、评功过”、召开英模会议、表彰英模人物等活动,大大地激发了指战员们再立新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针对进军福建可能遇到的困难,开诸葛亮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又依据福建地形特点,组织山地进攻作战训练,提高山地作战的战术技术水平。
  6 月26日,大军出征前夕,陈毅司令员和三野其他领导在上海国际饭店接见了10兵团的团以上干部。陈司令员首先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向福建进军的命令,接着阐述了国内外形势,指出进军、解放福建的重要战略意义。他特别强调指出,提前一年解放福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是毛主席伟大革命气魄和胆略的表现。
  毛泽东早在1948年12月30日就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1949年4 月,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又写了脸炙人口的诗句,即“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人民解放军要乘胜进军,不给“穷寇”以喘息的机会,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毛泽东根据形势的飞速发展,看到国民党政权已四分五裂,帝国主义势力不敢轻举妄动,为了一鼓作气歼灭土崩瓦解的国民党军和将帝国主义势力武装干涉的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命令第10兵团提前进军福建,迅速解放华东大陆。
  陈毅又针对有些干部存在骄傲轻敌和留恋京沪杭地区的思想,进行了批评教育,号召第10兵团全体指战员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彻底消灭残敌,为人民再立新功。
  当时,据守福建的国民党军有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由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统领,其中:第6 兵团李延年部5 个军13个师约6 万余人防守福州地区;第8 兵团刘汝明部2 个军6 个师3 万余人驻守漳州地区;第22兵团李良荣部三个军八个师约3 万人防守泉州、厦门。金门地区。另有空军第1 、4 、5 队,以浙江定海及台湾为基地,执行空中支援、侦察、封锁海面及运送物资任务。
  人间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交通不便,必经的武夷山、雁荡山、仙霞山、括苍山等都高达千米以上,道路崎岖,人烟稀少,仅有的几条公路年久失修,加上国民党军撤退时的破坏,使大部分桥梁被破坏,无法通车。河道水流湍急、土石阻塞,大多不能利用。此外,福建是个缺粮省份,10万大军人闽,筹集粮草是个难题。但是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有广大人民群众作后盾的人民解放军,他们准备再创可歌可泣的奇迹。
  6 月上旬,为了给大部队进军福建创造有利条件,叶飞司令员、韦国清政委命令第29军参谋长梁灵光、第31军副军长姚运良组成先遣队,率工兵营和军、师侦察分队先行人闽,与当地我地下党和游击队取得联系,在了解敌情的同时,发动群众,筹措粮袜,整修公路,为大军开进创造条件。
  6 月15日,叶飞、韦国清收到梁灵光人间后发来的电报,汇报了二野各部位置和闽北游击队情况。
  原来,二野遵照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的指示,派杨勇兵团进驻福建西北部,兵团部设在江西上饶,其第31师前出福建南平、古田,师部驻在建欧。他们严阵以待,既随时准备对付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又时刻准备阻止胡宗南部东援,策应第10兵团进军福建。
  早在1933年,曾镜冰同志就到闽北地区领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现在闽北游击队在曾镜冰司令员兼政委的领导下,已发展到万人以上,其活动范围已扩大到福建中部的大田、永安、宁祥一带。他们得知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军福建,无不欢欣鼓舞,个个摩拳擦掌,都积极主动地参加筹粮、修路和侦察等工作,全力支援解放军人间作战。
  6 月底,第10兵团先遣队与闽北游击队在建欧县城召开庆祝会师大会,会上红旗招展,掌声雷动,欢声四起,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早日解放福建的斗志。
  在苏州的叶、韦首长得知先遣队已到达目的地,进展顺利,立即命令各军抓紧时间起程,开赴福建。
  10万大军似洪流滚滚直指福建。战士们大都没有坐过火车,随着列车上“隆隆”车轮声开赴福建,追歼残敌,心情无比激动。
  当时,去福建的铁路只通到江西上饶。再往南进入福建,虽有几条公路,但已被国民党破坏,只能徒步前进。
  赣东、闽北地区,山峦起伏,道路崎岖,又时值盛夏酷暑,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倾盆大雨。指战员们全副武装,翻山越岭,一路险情不断,仅滚下悬崖跌死或负伤被弃的骡马各师都有三四十匹之多。由于骡马减少,指战员们的负荷量增加,精疲力尽,炮兵比步兵还难,他们只好把大炮卸开,扛的扛,抬的抬,前拉后推,翻越高山险岭。更令人讨厌的是南方的蚊子,一叮一个大红包,使本来就十分疲惫的官兵坐立不安。虽然出发前每人发了块纱布,以便睡觉时盖在头上防止蚊虫叮咬,但天气炎热,身子裸露处仍被叮咬得红点连片,弄得指战员很难休息好。天气炎热,水土不服,伙食又差,中暑的、腹泻的、发高烧的越来越多,不少病号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战友。各军非战斗减员都在千人以上,第29军多达3000余人。
  此外,在行军途中,还要防止敌机的袭扰和土匪的捣乱。各部队大都利用深山丛林作掩护隐蔽前进,随时准备战斗。第31军第278 团在蒋学道副师长率领下进至浙江景宁、平溪时,小股土匪冒充游击队向我接近,企图偷袭,被高度警惕的我军歼灭。该团抵达寿宁、福安时,又遇土匪冒充游击队与我“接洽”。紧要关头,蒋副师长果断地指挥部队,迅速歼灭了两股土匪武装,帮助寿宁、福安两县建立起人民政权。
  千难万险挡不住我军人闽、解放福建的步伐。途中,各部队都发挥我军政治工作优势,及时掌握情况,表彰先进,激励斗志,检查缺点,制定措施,并号召争当“进军模范”。各团。营领导都深入连队,具体帮助基层干部组织行军,解决难题,以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