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月9 日宣布起义,亦起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8)
  50.蒋介石亲临成都,做足“川西决战”的表面文章。成都会战,胡宗南30万大军灰飞烟灭
  11月30日,成都。
  在解放军攻取重庆之际,蒋介石父子乘“中美号”专机逃离山城,于当日上午飞抵成都。成都,是蒋介石在大陆直接指挥残兵败将负隅顽抗的最后一站。
  “中美号”专机降落在成都新津机场。这是远东规模最大的军用飞机场,离成都30多公里,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打破日军陆路封锁,蒋介石动用几十万民工,费时经年,与美国人合建而成的。机场南起双流县,北至新津五津镇,沿牧马山下一字展开,设备相当齐全,可容各式重型轰炸机起落。
  半个小时后,蒋介石一行驱车进入成都市区。大街上行人寥寥,路边小店大多是“铁将军”把门,除偶尔有二三辆警车载着宪兵或警察呼啸而过尚显出一点“生机”外,偌大的一个成都市近乎一座死城。
  蒋介石闭上眼睛,想起四年前抗战刚刚胜利时他作为中国抗战胜利的领袖,第一次坐在敞篷吉普车上,接受重庆近百万人欢迎的情景,再看看今日成都一种行将末日的凄凉景象,不禁感慨万千,神情黯然。
  不一会,蒋介石的座车停在成都北较场中央军校的“黄埔楼”前。蒋介石每次来成都都下榻在这里——一个蒋介石认为比较安全、同时也容易想起在黄埔的那些岁月的地方。
  12月1 日出版的成都各大报纸,均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蒋介石“莅临”成都的消息:中央社30日电:蒋总裁今日晨9 时许,乘中美号专机由两架驱逐机护卫,自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来蓉,降落新津机场,黄少谷、俞济时、谷正纲、陶希圣、蒋经国、沈昌焕、周宏涛、曹圣芬、夏幼权等随行。成都方面,陆校张耀明校长,空军第3 军区司令徐焕升,均赶赴机场恭迎。省垣各要员均未及前往。总裁驻节军校官邸,11时许,阎院长、王主席等,赴军校晋谒。
  蒋介石来到成都的当天下午,便在黄埔楼内召见在成都的所有军政要员,他们是:张群、顾祝同、阎锡山、胡宗南、熊克武、王陵基、刘文辉、邓锡侯等。他一见众人,便懊丧地说:“重庆已经失陷,那里现在成了一片废墟。我们离开时,军统局西南特区的爆破组正在对重要目标实施爆破,绝不能给共产党留下有用的东西!”
  听着国民党总裁的这番开场白,各位文武大员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说起。
  张群率先打破冷场,恭敬地说:“总裁此次只身赴渝,统筹西南防卫作战,以至于身陷危境;令岳军和诸位同僚们心急如焚啊!”
  接着,便是对蒋介石的一片阿谀之声。
  要是在平时,蒋介石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但是现在,他已没有兴致听这些话了,于是不耐烦地说:。“算啦,算啦,不谈这个了。目前时局艰难,诸位谈谈对军事上有什么意见。”
  又是一片沉寂。蒋介石望着仅剩的这几员大将,多么希望他们在这个时候能拿出令人高兴的打算来,但就是没人有勇气率先打破沉默。“老蒋只好亲自点将了。他瞥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问道:”自乾兄,你是四川的老人,这个保卫乡土与父老,还有党国的复兴基地,你都有什么考虑啊?“
  刘文辉清楚老蒋问话的弦外之音,但他不动声色地又将老蒋的问题给推托过去了:“总裁此次来蓉,全面主持军国大计,使我们有了主心骨。自乾决心在领袖的英明领导之下,拼死一战,捍卫党国的复兴基地!”
  刘文辉回完话后,几位大员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了。有的说:“依目前形势而言,川东不保,门户洞开,我们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主,节节退守云南,联络印缅,伺机反攻。”
  还有的说得更露骨:“应该完全放弃西南,将现有的部队全部撤到台湾,确保台湾的安全,待力量充足后再从容反攻。”
  作为支撑西南军事局面的重量级人物胡宗南,接着众人的话茬说道:“成都地处盆地腹心,无险可守。面临共军南北夹击之毒招,窃以为,应保存最后之有生力量,放弃成都,将主力退往西康省境内,依据那里险峻的山地、湍急的河流,对赶进的共军作叠次打击。以西昌为据点,同共军周旋,实在不得已时,全军经云南退到缅甸境内。”一这是胡宗南和宋希濂在汉中时拟定的方案,当初被蒋介石否决过,今天在会议上又提了出来。
  “墨三!”蒋介石转而向顾祝同问道:“你的意见呢?”
  最了解蒋介石的参谋总长顾祝同,清楚蒋介石希望他说些什么。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宗南兄的见解当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兵家对阵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实力!就西南说来,虽然重庆已破。但我们比共军还占有军事实力的优势。胡长官的30万精锐之师;郭汝瑰的22兵团一个军,可是全部美式装备的;加上王主席的地方部队就有50万大军。这还没有算上我们的空军、海军和刘主席的24军、邓副长官的95军。在这”川西决战“的最关键时刻,士气不可泄!不能后退!而应精诚团结,服从委员长指挥,组织好川西决战,给来犯之共军以迎头痛击!”
  其实,关于“固守川西”的军事方案,蒋介石已经有了自己的考虑。
  当人民解放军以凌厉攻势突破川东防线、抵近重庆外围之时,蒋介石已经感觉到他的所谓固守西南“反共基地”的计划就要泡汤。西南不保,在大陆哪还有栖身之地?可是,马上把部队撤到台湾,放弃大陆,蒋介石又心中不忍。于是,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几个月前曾被他否定过的胡宗南、宋希濂两人提出过的计划,即把胡宗南的主力部队撤往西昌。如西昌不保,再向西退至滇缅边境地区。总之,只要自己还有兵马在西南,就证明国民党势力仍在大陆存在。
  在筹划向西昌撤退的过程中,蒋介石准备采取两手布置:一方面,对自己嫡系部队胡宗南部,让其全部撤往西昌,以保存实力,同共产党长期周旋。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尚驻守在川西平原的非嫡系部队以及一些从川东败退下来的残余部队,则利用其与解放军纠缠,以掩护胡宗南部在川康边界从容部署。
  不过,这些都是蒋介石在心里打定的主意,他决不能示人。尤其在目前的紧要时刻,如果由他提出撤退,不但会动摇本来就不稳定的军心,而且更有损于他的“领袖形象”。所以,尽管蒋介石在心里已赞成胡宗南提出的方案,但在嘴巴上还是倾向顾祝同提出的“川西决战”的计划。
  待顾祝同的话说完后,蒋介石紧接着表态:“成都必须坚守!从此以后,可不必再言撤退西康,以免动摇军心。”
  随即进行人事调整,以顾祝同兼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杨森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代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盛文任成都防卫总司令部总司令,贺国光任西昌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同时成立川西决战指挥部,由胡宗南任总指挥,杨森、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为副总指挥。
  “坚守成都”是蒋介石要求部下做的,他自己并不准备在成都呆得太久。但在离蓉之前,他还要做足“川西决战”的表面文章,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告知他的亲信将领。
  2 日上午,蒋介石召见了从川东溃败下来的第20兵团司令官陈克非。
  陈克非是宋希濂集团的残部,手下所剩兵力无几,且毫无斗志,所以陈虽是蒋的亲信,蒋也决定让其牺牲。蒋对陈说:凡宋希濂所辖部队统归陈司令官指挥,并由其收容调整,准备在成都周围同共军决战。
  面对着总裁兼校长委以的“重任”,陈克非激动得一跃而起,‘啪“的一个立正后,正色说道:”决不辜负校长重托,誓与共军决战到底!“
  3 日下午,蒋介石又召见了另一位亲信将领——胡宗南部主力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毫无保留地向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下一步行动,你们要向西昌集中。西昌是我们最后的复兴基地,这个地方很重要,你到那里,要据险坚守,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持久作战,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听完总裁的训话,李振不但激动不起来,反而有被骗的感觉:原来要他们保卫成都是假,退往西昌是真。所谓川西决战,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
  李振认为,目前最最紧迫的问题是:自己该怎么办?部队该怎么办?其实,并非仅仅只是李振在考虑前途问题,残留于西南地区的各级国民党军政官员们都在考虑出路问题。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蒋介石决定飞离成都。
  12月8 日上午,向来高高在上、不把记者放在眼里的蒋介石,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励志社会议大厅搞了个盛大的记者招待会。
  蒋介石一上台,就向大家宣布了从来不可能事前宣布的重大新闻:“诸位,我在此郑重宣布,并借诸报端昭告全国人民,中正将于今晚离蓉飞台,去草山主持革命实践学院”
  接着,蒋介石忘不了还要进行一番鼓动:“中正去台后,西南反共之重担,军事上借重胡宗南长官,行政上仰仗于王陵基主席。现在虽然形势维艰,但政府还不是毫无办法。请诸君记着我在抗战时就说过的话:”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失败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失败。“成都万一不保,我们还有西昌反共基地。几十万国军精锐之师可以在凉山与共军周旋。我们已作了妥善安排。只要我们在大陆上再坚持三个月,就会出现转机。而坚持三个月对于我们是决无问题的。诸位,历史上不乏虽经百厥九死一生而最终挽狂澜于既倒之事实。中正深信,时间和事实终将证明,一个浸润、继承了中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