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闭了电台,切断了与蒋介石的一切联系。
  接着,宋希濂提出了行动方案:“前进的目标: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缅边境的腾冲一带。前进的路线,尽量避免走大市镇,借以缩小目标。要选择一些偏道,绕到峨眉以西地区后,再沿乐山到西昌公路直奔西昌。然后,再从西昌退往云南西部的腾冲、瑞丽一带。”
  实际上,这就是当初宋希濂与胡宗南在汉中商定的“锦囊妙计”。
  为了减小目标,众人决定将剩下的人马分为三个纵队,由宋希濂、顾葆裕、丁树中分头率领。并规定:为了保密,自行动之日起,各纵队的无线电台一律停止与重庆和其它部队的联系;各纵队到达宿营地后,每晚用无线电暗语向宋希濂报告。
  从此,国民党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一头扎进了川东南的崇山峻岭,没有了音讯。
  蒋介石。顾祝同、张群都在找宋希濂,但不知宋去向何方。
  刘伯承、邓小平也在找宋希濂,最终找到了他。
  二野第3 兵团等部在川东、鄂西方向歼灭了宋希濂的主力,却没有逮着宋希濂。由于第3 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夺取重庆,因而无法组织大部队追捕,第3 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为此遗憾不已。
  20多天后的12月11日,由贵州北部入川的第5 兵团第18军逼近川南重镇宜宾,驻守宜宾的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郭汝瑰率部起义。12日,先期进入宜宾的第18军第52师得知:宋希濂于六天前率残部由宜宾以西渡岷江向西逃窜。当天,第52师便将这一重要情报向军部和野司作了汇报。
  此时,重庆已经解放,进驻山城的刘伯承、邓小平接到电报后相视而笑。邓小平对在座的刘伯承、张际春和李达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宋希濂是跑不出我们手掌心的。”
  参谋长李达迅速查看了地图,他说:“就目前部队的态势而言,距离宋希濂部最近的应该是第52师。”
  刘伯承随即下达命令:“给张国华发报,命令第52师立即转人追击部署,一定要穷追不舍,坚决消灭宋希濂残部,活捉宋希濂!”
  当天,接到刘邓首长的特急电报后,第18军军长张国华立即命令第52师第155 团由宜宾向沐川方向疾进,对宋希濂残部展开跟踪追歼。
  12日黄昏,第52师第155 团衔命西进,踏上了追歼宋希濂余部的征途。
  此时,相距100 余公里之外,宋希濂正率领着他的那些残兵败将向西狂逃,求生的本能催促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奔走
  11月24日晨,宋希濂即派参谋长罗开甲前往綦江,对已于前天到达那里的司令部人员训话,对不愿继续西行者发给三个月薪饷,当场即遣散200 余人。同时派办公室主任陈定前往重庆,让办事处处长冷培元将存放在重庆的3000多两黄金如数运往綦江。宋希濂自己则带着一干人马,自南川出发,徒步开往綦江。
  半路上,宋希濂与陈克非相遇。陈问宋到哪里去,宋希濂搪塞说:“准备到涪陵去找钟彬。”二人就此分手,各奔东西。
  陈克非是宋希濂手下的主要将领,宋为什么不愿以实情相告呢?
  原来在8 月间,程潜、陈明仁在长沙举行起义时,曾给宋希濂发一电报,约请他一同举义,宋希濂拒绝了,却未向蒋介石报告此事。蒋对此十分疑心,即派自己的内侄毛景彪(国防部第一厅厅长)调查此事。毛便与蒋介石的同乡、宋希濂的部下陈克非通话,详细询问宋希濂的近况,陈—一作答。毛并让陈今后随时上报宋的有关情况。毛陈的通话恰巧被司令部情报人员监听。宋希濂对蒋的不信任大为不满,对陈克非也时有提防,所以这次没有把实情告诉陈。
  在綦江,宋希濂抛弃汽车等一切重装备,穿上草鞋,开始沿小路逃遁。其逃跑路线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砣——万定场——石洞镇——怀德镇——赵化镇。
  12月6 日黄昏,宋希濂一干人到达宜宾以东叨公里的牛喜场,本打算在此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到宜宾城买些给养,不料到半夜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正在熟睡的宋希濂突然得到报告:驻守宜宾的郭汝瑰部秘密派出一个团的兵力正向牛喜场开来,行动非常可疑。宋希濂下意识地认为:“郭汝瑰深夜派兵,必定是受蒋之命来解决我们的。”便立即命令部队即刻出发。
  宋希濂哪里想到,郭汝瑰此时正在积极策划率部起义,所派一个团兵力是为了捕捉宋希濂,给起义增添一分光彩。
  8 日,走到高家场的宋希濂得到郭汝瑰“投共”的消息,他预感到末日来临,立即吩咐罗开甲召集部队,他要做最后一次训话。
  部队很快集合在一个破庙里。宋希濂以悲枪的语调说:“各位弟兄,现在我们的处境,我不说大家也很清楚。在军事上,我们是彻底地失败了,所剩力量甚是有限。我要坦率地告诉大家,前面的处境会更加艰难。现在,我们计划越过大雪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找个根据地,等待时机。愿随我一起去干的,便同甘共苦,勇往直前,如有不愿干的,我也不勉强,可就此分手,并分发银两作旅途费用,自谋活路。”
  古庙里一片抽泣之声,宋希濂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14日,宋希濂率残部进入雷波、峨边山区。下午2 时,这伙残兵败将们来到了键为县的清水溪镇。
  此时,担负追歼任务的解放军第18军第52师第155 团也进至键为县境。两天的急行军,解放军超过了敌人四天的路程。此刻,担任第155 团前卫任务的第二营于河口渡过了岷江,正在生火做饭,准备饭后向北奔袭5 公里之外的键为县城。
  第155 团第二营各连的米刚下锅,担负侦察任务的六连三班便抓住了宋希濂部的一个参谋。经审讯,该俘虏供认:宋希濂已离开大路,目前正在西北5 公里处的清水溪镇。听到这一情况后,营长郑传寿当即下令:抓住战机,全歼残敌。于是,战士们抓起锅中夹生的米饭,边吞边向清水溪镇追去。
  一个小时后,第155 团第二营抵近清水溪镇,宋希濂闻信于两个小时前逃出清水溪。
  当天晚上,第155 团团长兼政委阴法唐率主力到达清水溪。是夜,第155 团召开了追歼宋希濂残部的作战会议。会上团党委决定:不要怕孤军深入,发扬英勇顽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穷追不舍,坚决消灭眼前这股残敌。
  15日上午,第155 团主力在清水溪西南的马边河畔包围了宋希濂部后卫,经一小时战斗,歼灭宋部警卫团大部,俘敌官兵2000余人。
  这几天,解放军在后边追得很紧,宋部也跑得很快。两军远时相距七八里,近时只有三四里。几天几夜,宋部不敢睡个安稳觉,也不能吃一顿饱饭,部队的人数越来越少。
  19日上午,宋希濂率领他的残兵败将赶到了川康边界峨边县的沙坪镇。
  沙坪镇,是宋希濂事先约定的三路纵队的汇合点。第124 军军长顾葆裕率领的一路已在六小时前赶到了这里,第122 军军长丁树中率领的另一路已于15日深夜在铁炉场附近被解放军包围歼灭。令宋希濂惊喜的是,原属川湘鄂绥署的补给司令罗文山带着几十辆卡车和1000余人也来到沙坪。
  但宋希濂是注定逃不脱解放军包围圈的。二野第5 兵团第16军一部已进至峨边县。按原计划,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堵截胡宗南部向西昌逃跑,但当该部得知宋希濂残部已逃至龙池。新场一带的消息后,军长尹先炳立即命令第47师第139 团跟踪追击,全歼逃敌。
  当天,第139 团在团长徐仲禹率领下,赶到新场附近,迫使担任后尾掩护的罗文山率部投诚,并继续向前猛追。
  战斗在大渡河畔展开。半个小时后,勇猛穿插的第139 团第一营追上了还未走远的宋希濂指挥部。解放军猛打猛追,一举歼灭了宋希濂身边的警卫排,其余的国民党官兵感到抵抗无望,便纷纷举手投降。混乱中,堂堂的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宋希濂感到投降可耻、逃跑又无望时,便拔出手枪企图自杀,被其警卫排长拦住,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至此,第5 兵团第18军第155 团在第16军第139 团的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军川湘鄂绥署残部,完成了自宜宾挥戈西进以来历时八天的追歼任务。
  12月20日,宋希濂被押解到设在峨边县新场镇的第155 团指挥所。此时,这位被俘的国民党中将司令官恭敬地望着阴法唐,打量着几天来一直穷追不舍的对手,以揣测的口气问道:“你是军长?”
  “不是。”
  “那你是师长?”
  阴法唐见宋希濂这般猜疑的模样,便摇了摇头,淡然一笑,说道:“我不是军长,也不是师长。我是18军52师第155 团的团长。八天来,一直在后面追击的先头部队就是我们团。确切地说,真正投入追击的兵力,只有800 人,仅相当于一个加强营。”
  宋希濂一听到解放军的追击兵力只有800 人时,便长叹一声,懊丧地坐在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后来,这位国民党的著名战将,经过共产党的改造,改恶从善,转变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他在回忆那段凄风苦雨的日子时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当18日正午,解放军追我们追得更紧,后卫部队又在进行着抵抗,枪声响彻大渡河谷时,警卫排的名叫万朝生的一个战士(有高小文化程度),忽然在行列中良言自语说:”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我听之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觉得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想到楚霸王的乌江自刎,想到石达开在大渡河的结局,联系着自己的目前处境,看来是很难摆脱覆灭的命运了。“
  他又深有感慨地说:“1949年是我有生以来最幸运的一年我跟随蒋介石叛变革命,干了20多年反革命反人民的罪恶活动而自己并无认识。经过党对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