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正日-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深山沟的最后一家

    由于金正日同志的关怀,到了1974年夏,我国各地建立了用于彩电的超短波转播台和电视差转台。
    金正日同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他密切注视着它的每一步进展,亲自为它解决了困难问题。
    有一天,有关部门的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提出:两江道和慈江道的北部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沟,是否也给建立电视差转台。他首先表示:“建一座差转台需要用很多资金、材料和劳力,建成以后运营和管理又要花经费和劳力,只为几户人家真不合算。”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家为几户人家,花那么多资金和劳力是不应该的。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这一席话,沉默不语,只在房里轻轻地踱步,那位干部心里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金正日同志踱到窗边站定,凝神望着窗外,好似在想象着住在北部边疆深山沟的人们的生活景况。
    过了一会儿,他用带愠怒的低声说:
    “你是和我们一道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我们什么时候在为人民而做的工作中,先考虑过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呢?”
    那位干部由于感到疚愧,心情非常沉重,注意地聆听着金正日同志对他的教诲。
    “你想想看,如有的人家因为住在偏僻山区不能看到电视,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有那样的人家在,就是播放再好的彩电节目,也不能心情愉快地欣赏。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先为人民着想,而不要只想钱囊会变小。怎么可以拿钱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讨价还价呢?”
    金正日同志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谆谆告诫说:
    “即使为了一台电视机建立不要说由两人,就是由十人管理的电视差转台也没有关系,要让深山沟的最后一家人家也都能看到鲜明漂亮的电视画面。
    “我再说一遍,使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差别是不行的。从首都市民到山区的伐木工,要让我国所有人民都能在自家或工作岗位上看到彩电,一同欢笑,一同高兴。”

 
 
为抢救一条生命

    1978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在设在我国北方海拔2000多米高的一个山巅上的电视转播台里,紧张告急。
    这里的一个机械工姑娘突然得病,身上高烧不止,不时发生休克。
    人们给她吃药打针,这里备用的药品都给她用了,可是毫不见效,她的病情反而越发加重,四肢也开始僵直了。
    这里是人迹罕见的山顶,四周是千古密林,离村庄有40多里。转播台的人们在这偏僻山顶碰到这种急事,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通往村子的穿过密林和悬崖的崎岖山路,已被大雪封住,在这漆黑的夜晚,根本无法辨认哪里可以通行。即使能背着病人去,他们深怕在这零下35度的酷寒中,招致不测。
    转播台用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
    上级机关指示转播台说,他们在采取抢救措施,务要把病人的生命维护到天亮。
    这一夜显得格外漫长。
    人们通宵护理着病人,可是他们没有信心,觉得难以熬到天亮。病人终于在天亮前失去了知觉,四肢也麻木了。
    人们焦虑不安,心都碎了,感到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总不见天亮。
    天终于蒙蒙亮了。
    突然,在劲风呼啸的天边响起了飞机的马达声。
    正好上级机关也打来了电报:载送病人的飞机已出发,做好准备,到时接应飞机着陆
    有了使人得救的一缕希望和光明,然而又有一道难关把人们难住了。
    这里没有直升飞机可以着陆的场地,转播台的院子太狭小,飞机无法着陆;再说,山巅上狂飙大作,飞机着陆后,一不小心,就会象吹翻纸张似地把飞机掀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去。
    但他们哪里知道,飞机里这时充满了战斗的情景。
    乘务组员们的耳边还在萦绕着金正日同志恳切的嘱托。
    昨晚,金正日同志得悉在千里迢迢北方的一所电视转播台里发生的意外,忧心如焚,夜不成眠,连夜采取措施。
    他还指示有关部门,派直升飞机去载运病人,还指示保健部,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他对他们反复叮嘱:“那个姑娘我们不去抢救,还能有别人救她吗?”
    直升飞机乘务组员们一心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下定决心,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安全地载运病人离开山区。他们冒着危险,排除万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使飞机在尖尖的山顶平稳着陆。
    机械工姑娘立刻被抬到机舱里了。
    转播台的人们哽咽着欢呼着,飞机起飞了。
    这时,按照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道人委所在地惠山正忙着进行准备,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病人还没送到医院,惠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在开会讨论抢救病人的方案了。
    在会上,医生、护士、保健部门干部一致表示决心,一定竭尽精诚和技术去抢救病人,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
    病人被送到医院来了。
    她早已不省人事,脉搏也停了。于是,首先给她停止活动的血管注射了急救的药液。
    原来病毒已侵入了她的大脑,致使她四肢麻痹,各个脏腑器官的机能全被抑制,面对这垂危的病人,人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救的战斗。
    在这危机时刻,金正日同志从平壤送来的珍贵的药品到了医院。
    这充满爱意的起死回生的药物浸入病人的体内,给她注入了生命。
    关于机械工姑娘身患急病的消息一传开,人们都来医院探病,并带给她名贵的药品,道的负责干部虽然工作繁忙,也在病人的床边不分日夜地守着她。
    病人在全医院、全道和全国的支援、至诚关心与护理下,呼吸渐趋正常,不久就恢复了知觉。
    没过多久,她就痊愈,完全恢复健康,重返山顶的工作岗位了。
    她不胜感激地说:
    “在这世上,除了我们伟大领袖和金正日同志,再也没有人这样地珍视人、热爱人。他对人的热爱就是能使死人回生,活人永生的万灵药。”

 
 
下雨天

    1968年8月,我国东海岸地区下了很多雨。
    当时,金正日同志在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有一天下午,他说,要到咸兴荣军塑料日用品厂去看看。
    这一天,从早晨就下起了雨,因此随行的干部们在当天的日程里没有列入对工厂的现场指导,可是,他突然要去,不禁感到为难了。
    他断然说:
    “一定要去。今天,就是别的事都不办,也一定要到咸兴荣军塑料日用品厂去一趟。
    “这座工厂,主席亲自视察过,而且是他老人家一向关注的工厂,所以我们应该到那里去关照他们,鼓励他们,使之继续开放革命之花,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情义。
    “探访这些工厂,是我这次来咸兴的主要目的之一。怎么能因为下雨就作罢呢?”
    到头来,他还是启程到工厂去了。轿车冒着渐渐变大的雨,急驶而去。
    厂长接到金正日同志起身来厂的通知,慌慌忙忙到正门迎他,手里拿着一把伞。
    金正日同志从车上走下来,快步走近厂长,亲切地握着厂长的双手,好似用他那恢弘的胸怀拥抱全体荣军,问候说:
    “你受累啦。荣军同志们都好吗?”
    厂长觉得不敢当,哽咽着回答说:
    “是的,都好,我们荣军身体都健康,努力竭尽忠诚。” 
    他表示很高兴,说:
    “荣军同志们都很健康,为让主席高兴,百般努力,我也很高兴。
    “我到这里来,是因为想念你们。”
    厂长觉得惶恐得不行,好象天气这样淫雨连绵是自己的过错所致,急忙撑开雨伞给他打着。
    “我可不要紧。你身子不利落,还是你打伞吧。”
    他说着,把伞撑在厂长头上。
    厂长觉得太不敢当,急忙推给了他。他笑了笑,说:
    “不要这样,不小心得了感冒,可怎么好啊。那我们俩合打一把伞好了。”说着,他把自己带来的雨伞放回去,一手握着厂长递过来的伞柄,一手紧搂着厂长,挪步向前走去。
    他把不大的一把伞偏到厂长那边。从雨伞滴落的水珠不断落在他身上,没过多久,他的衣角淋湿了。
    可是,他全然不顾这些,只是以担心的目光俯视着装了假腿的厂长,不时提醒他小心:
    “慢走,慢走,小心,慢走”
    冷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
    厂长的身上没淋着一点雨水,可他的两颊上却簌簌地流下两道水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金正日同志一手紧紧搂着厂长,一手撑着伞,在一把伞下他们两人仿佛变成了一体向前走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