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4部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省委大院(4部全)-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认真看一看,估计谁的屁股上都有屎,干净不起来,当今的官场,本来就是个大染缸,你在里面混了这么多年,说自己清清白白,一点把柄也没有,谁会信啊!

但是,这么多的人,都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你要是一丝不苟,全部清查,那整个西江省里的领导干部,进监狱的不知道会有多少,那样整个西江省的党政机关,说不定就会瘫痪。那么多的厅局长们,纷纷进了监狱,传了出去对西江省的形象也确实不利。就现在这个样子,全国上下都知道西江是个出大贪官的地方。见了西江省的官员,都是躲之唯恐不及。所以再加大力度查处贪污腐败,揪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对整个西江省的大局是不利的。所以面对现实,杨春风采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冷处理,稳定人心,收拾局面,先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由于他是外来户,和西江省的官员们以前没有任何瓜葛,这样倒让大家感觉到非常好相处。他刚来,只要做厅局长的真心配合、服从命令听指挥,他就会放你一马,有什么事情,也会为你压着,尽量不扩大打击面。让大家感到,这个省委书记还是非常有人情味的,中央派他来西江,不是为了彻底把大家整垮的。

对于那些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官员,甚至敢于叫板的出头椽子,杨春风也是毫不手软、坚决铲除。对于关系和这些官员亲近的人,分化瓦解,尽量缩小打击面,力求稳定。总之一句话,他采取的是打压结合、又拉又打的策略。

第六章(76)

秦大龙作为一个亲历者,冷眼旁观者,他看到杨春风这几招确实效果良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住了西江的政治局面。一切工作,都上了正轨。杨春风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

稳定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发展也刻不容缓。现在别的省市都在快马加鞭。西江省作为落后地区,更是和先进地区的距离越拉越大,甚至这几年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再这样四平八稳,说不定就成了全国垫底的省区了,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管干部的省委组织部长,秦大龙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西江省的差,还是体现在干部水平差上。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百个副厅以上干部,是制定也是执行游戏规则的主要带头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西江省发展的水平。所以再好的经,让这帮歪嘴和尚念,也是念不出什么名堂的。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官油子了,喝酒唱歌打牌拉关系走后门都是一把好手,但干事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出主意,想办法,凝聚人心,做群众的表率,在这些方面大部分人不行。

作为一个管干部的组织部长,秦大龙对此心中是有数的。

他把自己对西江省干部的观察、思考,向王一鸣仔细汇报了一番。结尾的时候,感慨连连,说:“你看看,王书记,我们带的就是这样一帮玩意儿,按照目前的干部政策,只管上,不管下,他们好歹熬到这一级了,该享受的待遇一点不能少,少了他们就闹情绪。这样的一批人,都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我们要想在三五年的时间内,淘汰个差不多,进行厅局级干部的大换血,根本是不可能。这样的人,虽然省委常委们看不上,但他们还都有自己的位子,还都有自己行使权力的范围,真是麻烦啊!这个乱摊子,不掀开盖子,从外面看还挺不错的,但知道内情的才会明白,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不动大手术,我看是不行了。”

王一鸣听他这一番汇报,也面色凝重起来,他确实没想到,西江省的干部现状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差。腐败、拉帮结派、搞不正之风就算了,最关键的是,整体素质太差,就不是个干事创业的队伍,要想指望这样一帮人带着全省6000多万人奔小康,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现在自己的身份才是省委副书记,上面还有省长和省委书记,说白了,自己就是个储备的一把手,现在还轮不到自己说话。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四平八稳地混日子,不出风头,不作太多的决策,那样会让杨春风和刘放明感到有压力,更不能给任何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再说了,和秦大龙也是这一段时间刚刚开始接触,双方还没有建立起来足够的互信,他这个位子,说是归自己分管,但谁都知道,省委书记是一把手,用谁不用谁,还是杨春风说了算。

只要一天没有下文,明确我王一鸣是省委书记,那在西江省里,就没有我王一鸣发言的权利。我还是要夹起尾巴低调做人。因为不这样,万一和杨春风出现了大的冲突,最后控制不住彻底决裂了,那最后的结果,将不可预料。

现在一切都不明朗,还是小心为好。

想到这里,王一鸣说:“你说的情况很好,让我对西江省的干部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实就是现实,非常残酷,但没有办法,我们必须面对,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虽然具体分管干部工作,但大的方向,还是要听春风同志的意见,我们只是起个参谋助手的作用。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能添乱,影响了春风同志对全省的战略部署。但是,我们也不能消极等待,要不然就会让大家觉得我们没有创建,没有主动做事情为一把手分忧。依我看,既然撤换不了这样一大批干部,我们就进行培训,逐渐提高他们的素质,借助外脑,引进头脑风暴。我想了,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制订一个详细的干部培训计划,从国内请一批有影响的在各个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到西江授课,拨出专门的经费,当然,这要向春风书记和放明省长汇报。他们同意后,才能开始实施。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培训,让大家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我想会好点。虽然人没有换,但我们解放了他们的思想,也算是尽力了吧,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吧。”

秦大龙想了想,说:“好,这个想法肯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回去后就安排人做方案,做好方案后,让王书记先看看,然后我们再向省委常委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我想春风同志和放明同志是支持的。至于经费嘛,省财政绝不缺这几个小钱,一年也就是几百万嘛,用不了多少。”

秦大龙汇报结束后,游金平就进来了,原来他在外面小龚的办公室已经坐了十几分钟了。他知道是秦大龙在里面汇报工作,就没敢打扰,就坐在沙发上和小龚聊天。前些天王一鸣安排的让他们做个到下面视察的方案,他们已经做好了,现在来,就是汇报这个事情。

王一鸣拿过他们做的方案,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什么时间去什么地点,考察什么事情,当地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一清二楚。王一鸣翻了一下,觉得他们还是动了一番脑子的,于是就说:“不错,不错,辛苦你们了,我们这就是一个宏观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就不一定严格按照上面的计划了,我的意思,我们有时间,就下去转转,见缝插针,有两天时间,就可以转几个县了。”

第六章(77)

游金平说:“我和小龚也是这个意思,我们随机应变,只要省里没有重要的会议,我们就随时安排。”

王一鸣想了想,说:“最近几天怎么样?有会议吗?”

游金平说:“没有,我就想了,是不是先下去转一转,书记到省里上任也快一个月了,下面的几个大市,都打电话邀请好几次了。”

王一鸣问:“都有哪些市打来电话了?”

游金平也是随口说说,他是想让王一鸣自我感觉好一点,没想到王一鸣却认了真了,于是只好信口胡诌说:“临海市的马书记和河东市的范书记都打电话了,他们一再对我说,想邀请王书记到他们那里视察指导工作。我看王书记忙,就没有答应他们。”

临海市委书记马正红,河东市委书记范一弓都是省委常委,王一鸣上任的时候,大家在当天的晚宴上都碰过杯,王一鸣记得,马正红是个矮个子,胖胖的。范一弓是个高个子,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很像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

他们两个当时都邀请王一鸣尽快到他们的地盘视察视察。

对于临海市和河东市在全省的位置,王一鸣虽然刚来,但他长期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工作,又做过地方上的市长,对于这两个地方的情况他还是略有耳闻的。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最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一个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全省的经济地位非常突出。

这两个地方,以前王一鸣做副部长时也曾经去过,但都是走马观花,因为那个时候,自己是客人,到这些地方看看,是出于旅游观光的目的,而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你是客人,东道主也只能是尽量让你看光鲜的一面,让你留下个好印象,谁愿意把自己最差的一面暴露给中央来的部长们啊,那样影响就不好了,自己也没有什么面子。

而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王一鸣是西江省正式的省委副书记了,三年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谁都知道他将接任杨春风的省委书记的职务,到那个时候,他就是堂堂正正的省委一把手。不论从哪个方面说,王一鸣都是西江省里谁也不能忽视的对象。

对于各级官员们来说,想方设法地巴结王一鸣,让他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自己的官位升迁,是提拔重用,还是卷铺盖走人,说白了还不是一把手一句话。

当今的干部体制,就是这个样子,一把手说你行,你就行,组织部门就是贯彻领导意图的,那些个投票啊、公选啊,都是骗人的,都是糊弄不知道内情的局外人的,是做样子给老百姓看的。其实在官场上混得久了,大家就都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了,如果一把手不喜欢你,你就是考得再好,得票再高也没有用。

王一鸣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位置,到了哪里,自然大家都是笑脸相迎的,虽然还不是一把手,但自己这个位置,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说谁行,倒不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