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檀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檀记-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庆堂听了她的话,心中竟难过起来,涩涩道,“若我也能去,就好了!”谭央见状忙宽慰道,“你在上海这么大的买卖,哪里就放得下,出得去呀。”毕庆堂却并不领情,不依不饶的急切追问着,“那若我能放得下呢?小妹,我放得下这些,就能同你们去吗?”谭央艰难的摇了摇头,转过脸看向车窗外,泪珠便在眼眶里打起转儿来。毕庆堂见她摇头,心中的苦痛难于言表。原来他们之间的那道宽大的沟壑,是用再多爱,再长的时间也填不平的!

    他将头靠在座椅上,漫无目的的看向外面。这时候,车经过一处崭新的洋房,大门外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大大的两个字——“随园”。毕庆堂一腔的憋闷哀痛无处排遣,他想都不想的随口说道,“方雅姐的歌厅里新来了位小姐,歌唱得好极了,缠着我让我出钱给她拍电影,我说无缘无故凭什么叫我捧你做影星,她便和我撒娇说,那你做我大哥好不好!”紧接着,他负气般的追问,“小妹,你说我该不该答应她?”

    谭央听了他的话后紧紧攥着自己的手腕,几度要开口都不出声来,就当毕庆堂要抬起手搂住谭央的肩说,小妹,我只要你,只要你的时候。谭央忽然开了口,“那姑娘无论是做什么的,怎样的性格,只要她一心待你就好。”

    他宁愿自己忍着痛,也不愿看她后半生孤零零一个人,她又何尝不是呢!

    谭央在医院下车时,正看见医院对面那栋小楼门前的夹竹桃开得正好,那是和毕公馆一样的花,又是一年了。谭央的心中渐渐的明晰了,在这日复一日的平淡流年里,迟早有一天,她会坐到随园里看堂会,而她的大哥也会有一位美艳娇媚的女子陪伴左右。

    这是一九三七年六月底的盛夏,数天后,也就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驻华日军悍然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由此爆。这场战争击碎了人们一厢情愿以为的平淡流年,更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人生轨迹。


☆、84。(82)开战


    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没有像中日双方之前的冲突那样;以中方的妥协告终,南京国民党政府决心维护华北的主权;而日本方面妄图以武力占领华北;进而吞并中国,激战由此爆;举国沸然。

    午夜时分,驻地楼里灯火通明;穿绿色军装的军官们来来往往快步穿梭在走廊中。徐治中开完会后回到办公室,李副官焦急的问;“参谋长,什么情况,上面有什么部署?”徐治中将军帽扔到桌子上;面色严肃的说,“形式危急,你们回去收拾东西,随时开拔,驰援华北!”

    几位军官得命后便行了军礼,转身出了门,林副官最后走的,关门前看见徐治中站在原地看着玻璃框里那幅谭小姐的字呆,又返身回来,低声问,“参谋长,要带谭小姐去吗?我现在去她家把她接来,以免咱们走得匆忙来不及!”李副官走了两步看林副官没跟来,就又折回来,听了他的话,起哄道,“啧啧,看不出来你这个呆子想得还怪周全的,快去啊!带着谭小姐去前线可是好,咱们受了伤她也能治,弟兄们也跟着参谋长沾光!”

    徐治中苦涩一笑,埋怨道,“还没打起仗来就说受伤,也不嫌晦气,”说着,他慢慢坐到椅子上,前言不搭后语的问,“对了,你们两个出来当兵打仗,都是为了什么?”林副官一愣,接着不假思索的大声回答,“保土卫国,男儿本色!”李副官看他这么说也连忙鹦鹉学舌起来,“保土卫国,男儿本色。”

    徐治中没好气儿的瞥了李副官一眼,“你没说实话!”李副官尴尬一笑,“不瞒参谋长,我想混个一官半职,以后一家人都能跟着享享福,”说到这里李副官深吸一口气,“再有,咱在前线枪林弹雨的拼杀,也是希望后方妻儿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只要老娘有戏看,老婆有牌打,儿子有学上,做男人的,在外面拼命也是应该的!”

    李副官说完话之后,屋中的气氛一滞。这是一份悲壮的英雄气概,里面带着浓浓的尘世烟火气息,贴近着我们的生活,叫人的心为之一颤,徐治中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语义闪烁的涩涩自语,“所以我不会叫她陪我去冒险,我只望她能平平安安的在后方,等我回来,活着回来!”

    这一天的傍晚,谭央正在家中,徐治中行色匆匆的赶到后,劈头便与她说,“央央,我要去华北打仗了,就这几天,随时会走!”谭央闻言怔住了,思量片刻,她看着徐治中,面带笑意的坚定回答,“好,我等你回来,一定回来!”徐治中听了谭央的话后欣慰无比的笑了,面容坚毅的说,“我一定回来!你等我!”

    这时,无线电里的女播音员用柔媚的调子,一板一眼的念起了蒋总统新表的讲话,“各位同胞,在这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无线电里滋滋啦啦的声响回荡在房中,像是遥远的枪炮战火。正是盛夏,开着窗,楼下的路上,一群少年男女情绪激动的结伴去学校参加活动。战争的阴霾笼罩于国土之上,哪怕上海这个顶不关心时局政治的城市,都一夜之间,变了个模样。

    华北的战争异常惨烈,工业滞后,装备良莠不齐的中国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日本人飞机坦克的血腥侵略,华夏儿女保卫家园时,只能凭借着一腔热忱与鲜活的性命。即便战况惨烈,死难者无数,也扭转不住溃败的华北战局。七月二十八日,北平沦陷,七月三十日,天津沦陷。还未等到驰援的军队,北中国便沦入倭寇之手。占尽先机的日本人还叫嚣起“三月亡华”,这是向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头插入的一柄尖刀。

    自此,后方开始为前线募捐,连年灾患,大家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能叫前方保卫国家的战士吃得饱,甚至于多买些先进武器,让自己的骨肉同胞少一些无谓的牺牲。

    这天上午,谭央医院妇产科一个年纪不大的护士拿到电报后,便撕心裂肺的痛哭起来,她拉着林稚菊的胳膊喊着,“我弟弟,我弟弟死了!林医生,他才十七岁!被炸得尸都没找到!前几年,他还不敢一个人在家睡觉!现在,却要一个人睡在那么远的地方了!”闻讯而来的医生和病人们,听了这姑娘的话也鼻头酸涩,跟着哀伤起来。

    家国一体,国的兴衰连着家的悲喜,自古以来,概莫能外!

    下午时,一些学生拿着募捐箱挨个店铺商户的筹募善款,到谭央的医院时,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林稚菊还把年前她花小半年积蓄买的一块英国手表扔进了募捐箱里,临了还指着站在人群里的谭央对学生们说,“我和你们说,你们拿着箱子找她去,她是我们这儿的院长,最阔了,人又大方!”在后面皱着眉兀自想事情的谭央见大家都回过头看她,便粲然一笑,轻巧道,“东西没带在身上,明天吧,明天我自己去政府捐!”

    次日清晨,谭央穿了件长风衣,拿纱巾蒙了头,坐着黄包车去了政府在上海的军需处,等到几位军官都在场的时候,她交出了一个信封,转而匆匆离开。回来时,坐在黄包车上,拉车的车夫是个年轻人,车上还插着风车,车跑起来时风车也跟着骨碌碌的转,俏皮又轻跃。谭央如释重负的倚坐在车上,竟是两年来少有的心情舒畅。

    其实,她不是不爱财,医院月底多盈余了一些,同里秋天多收了些租子,她也开心。只是爱财也分很多种,人可以没有信仰,可七情六欲以外,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相信善恶的报偿,无愧于天地之间,坦荡而活。

    晚上独自在灯下,碧檀木的匣子里空空如也,盖子上刻的苦难佛似哭似笑,这是遍看尘世悲喜后的慈悲,头一次,谭央在这幅面容里看见了宽容与释然,她不得不承认,原来将那笔带着无数人血泪的一半财产捐出,她私心里,真正的初衷是希冀他能够得到原宥与救赎,她怕报应会应验在他身上,怕得要命。

    第二天的报纸上,通篇的报道,说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孤身女子为抗战捐出了一笔数额奇大的巨额款项,报道一刊出便换来街头巷尾的一片带着讶异的称赞叫好。

    也就在这个早上,还没来得及出诊的谭央一来到办公室就听见电话铃声大作,拎起听筒,轻声说了句,“喂,谭氏西医院,请问哪里?”电话那头的人喘着粗气,强压着怒火,咬牙切齿的质问道,“你!是不是你?把钱全都捐出去了?”谭央点了点头,用稀松平常的口吻轻声回答,“是,是我捐的。”毕庆堂一听便怒不可遏的叫道,“混蛋!糊涂东西!老子拿命换来的身家,巴巴的给了你,你就拿去打水漂!老子就差把命给你了,那么大一笔钱,给你时我吭一声了吗,可是你,不领情也就罢了,还这样糟蹋我的一片苦心!你不是清高吗,你那么视金钱为粪土,怎么不学着杜十娘,离婚时揣着这笔钱去跳黄浦江?”

    人呢,大概是心有多毒,嘴就有多毒。谭央一听便气得浑身抖,眼泪不争气的往下掉,她有一肚子的道理同他争论,却一句都说不出来,还有什么可说的,他不过就是这么一个人,随便什么人的命,在他眼里都没那笔钱重要。

    那几句话说出口后,毕庆堂的气也消了大半,听着电话里的谭央一语不,他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太重了,火气上来便失了言,虽心疼那笔钱,可眼下,他更担心谭央在这紧要的关头撂下话筒。

    失了金钱是其次,万不能失了她。

    心慌意乱中,他连忙稳了稳心神,再开口时还是责难,可语气却和缓下来,“你看看你,做这样的傻事,我都被你气糊涂了,你呀,总是长不大一样,天真的很,不知世道的艰辛险恶。你想的倒好,想做些好事,可你怎知这些钱一定能花到该花的地方,国是好国,当局却烂透了,你以为那些人都和徐治中一样吗?国民党的这些官啊,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