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檀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檀记-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楼梯口的电话叮铃作响,吵醒了言覃,她睁眼望见妈妈坐在她身边望着她笑,言覃噤着鼻子粘上去,搂着谭央的脖子撒起娇来。

    这时候,陈叔过来叫毕庆堂,“少爷,您的电话!”毕庆堂不耐烦的问,“谁呀?”“邹老先生。”毕庆堂闻言便很不情愿的去听电话,再回来时就看见谭央在为女儿穿小风衣,眼瞅着就要走。毕庆堂在一旁笑呵呵的说,“等等走,刚下来的湖蟹,你一进门就上屉蒸了,再有两分钟就好了,吃两个再走!”谭央笑着说,“不了,你吃吧,我们走了。”毕庆堂点了点头,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妈妈,我要吃嘛,”言覃嘟着嘴说,说罢还把手从风衣袖子里扭了出来。毕庆堂揪了揪女儿新扎起来的荷花苞一样的小辫,亲昵的笑,“你这小馋猫呀!”

    毕庆堂将剥好蟹壳的肉放到谭央手边的碟子里,谭央拣来喂给女儿吃,另一只手里还攥着手帕,为孩子擦着嘴。言覃大略吃了一只蟹后,谭央便和毕庆堂说,不要剥了,小孩子吃太多凉性的东西不好。毕庆堂却把剥好的蟹腿肉送到谭央面前,不远不近的停在她嘴边, “你也尝尝,今年的蟹特别好,鲜肥鲜肥的!”虽然他的话尽可能的自然,不带旁的感情,可谭央还是僵在那里了。

    片刻后,她伸手接过毕庆堂手里的蟹腿放到碟里,轻声说,“来时刚吃了饭。”言覃迅的拾起那枚蟹腿,献宝一样的往谭央的嘴里送,脆生生的说,“妈妈吃!”谭央眯着眼欣慰的笑了,抵着女儿的脑门,把蟹肉吃到了口中……

    谭央再去城郊的军队驻地时,正是晴日,疏朗的蓝天在上海并不多见,丝丝络络的薄云划过天空,流莺一般。

    谭央看见徐治中的时候,他正守着一个古旧的木匣子呆,看他神游外方的样子谭央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李副官殷勤的在门口说,“参谋长,谭小姐她来了!”徐治中连忙抬头,看见谭央便笑了,那笑热切而温柔,久别重逢一样。

    他叫谭央在他身边坐下,当着谭央的面,他缓缓打开了木匣。盖子打开的那一瞬间,谭央的心便被晃得一颤,木匣里竟是一柄古制的四弦八度小阮,泛着乌亮光泽的暗红色修长琴杆,黄中透白的浑圆面板,侧板上还刻了明朝末年扬州制阮名匠的名字,可以说,这是一柄堪称珍宝的阮。徐治中把小阮小心的取出来,奉到谭央面前。

    谭央见状立时紧张了起来,她急急站起身跑到门后,向盥洗架上的脸盆里倒上水,仔仔细细的洗了手,又拿纱布认真擦干手上的水,这才谨小慎微的接过琴。捧着手里的小阮,像捧着个初生的娇嫩婴孩,她连大气都不敢出。

    看她爱不释手的抚着琴弦琴柱,徐治中便回身取出抽屉里的香炉,点上香后笑着怂恿她,“试一试,你试一试。”谭央含笑点头,小心谨慎的为小阮调起了音,只几声,谭央就起了痴,这是一柄型绝音美又保养得法的好琴,她问徐治中,“这小阮,哪儿来的?”

    几年前,谭央在一家琴行见过一把标价极高的小阮,毕庆堂见她多看了几眼便要给她买下,谭央没答应,还意兴阑珊的劝他,勉强算是把好琴,却比她自己的那把高明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好琴是花钱买不来的,要看缘分。

    自古以来,在清高自傲的士大夫阶层,真正的雅物是花钱买不来的。能让物主割爱的,不是以物易物,便是当权者的强取了。谭央懂得这个道理才有此一问,徐治中抬起手摸了摸鼻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几十年前,我外公用一箱珍本善本的古籍,换来的。”听他这么一说,谭央忽然想起她手头的那本小阮曲谱,便激动的问,“那么这小阮?”徐治中微微颌,尽量稀松平常的说,“家母的遗物……”

    看见谭央有些僵硬的手,徐治中无奈的开口道,“先慈不愿良琴空置,辞世前告诉我,要琴赠有缘人。哎,这三十来年,除了我母亲,我就认得你这么一个会弹小阮的人,早想给你,又怕你多想,更怕你推辞,”说到这儿,他把装琴的匣子向谭央的面前推了推,“我看你是真的爱惜它,那就收下,放我这儿没人会弹也是明珠暗投。你若是觉得这礼重,那琴就还是我的,想弹的时候,你就来我这儿!”

    其实徐治中的话并没有说全,他母亲临终前是要他琴赠有缘人,可这有缘人,却是他徐治中的有缘人。那位颇具才情的江南闺秀病入膏肓时,最割舍不下的东西便是这柄小阮,按徐治中叔父的意思是要叫这琴陪葬的,徐治中当时年岁虽小,却也觉得理当如此。母亲撒手人寰前当着他叔父的面,将小阮交给了儿子,还对儿子说,“别叫它去地下陪我,我舍不得,将来你找位会弹小阮的夫人吧,不要让名器蒙尘,”想了想,她又无奈的加了一句,“若是太难,那就生个女儿,教她弹小阮,总之,不要辱没了它。”

    谭央将手重新划过琴弦,郑重的问,“伯母在世时最爱弹什么曲子?”徐治中看着谭央的眼睛,不假思索的说,“《清商乐》。”谭央点头,随即深吸一口气,缓缓的拨动琴弦,她的动作与神态有着宗教仪式般的虔诚,这虔诚是一位乐者对另一位乐者自内心的敬意。

    悠扬清越的琴声伴着香炉里的袅袅烟香回荡在高大空旷的建筑里,空灵婉转,肃杀寂静的军营也由此有了疏离悠远的美。谭央投入的弹着小阮,她没注意到,此时徐治中看她的眼神,几近痴迷……

    这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快,读书、弹曲、观画、写字,他们做英文的填字游戏,他还教她下西洋棋。徐治中是个内心极度丰盛的人,足不出户,他也能引着谭央兴致盎然的玩上一整天,当然了,这根由还在于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谭央面子上一向是规矩乖巧的,可也心思活络爱玩爱新巧,纵观她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最缺的就是玩伴,这同龄的异性玩伴就更是没有了。徐治中走进她的生活,也在她的生命中,霍的一声,展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那周六,谭央临走前,看见徐治中宽大的书桌上摆了一只养金鱼的白底蓝花的细瓷大缸,缸里放着鹅卵石和稀稀疏疏几从水草,没有鱼,只养着一只憨态可掬圆头圆脑的小乌龟。谭央问他怎么想起养只乌龟?徐治中却笑而不语。

    没过多久,看着谭央坐的汽车出了院子,徐治中从笔架上拽下来一只毛笔,拿笔尖轻轻点了点探头探脑向外张望的乌龟脑袋,乌龟充满戒备的;倏地一下,缩回了壳里。徐治中自得其乐的笑了,还自说自话道,“我得学着同你打交道啊,不能太急,不能太急……”

    谭央回去医院开诊后便忙开了,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她在办公室休息,电话铃响了,拎起听筒,那头就传来了徐治中的声音,老友一般,稀疏平常的几句问候,谭便也问起他伤口的情况。

    “痒啊!痒得很!”徐治中一本正经的与她说。

    “伤口愈合,这都是正常现象,不要紧。”

    “我昨天就想打电话问你,没打,怕你嫌我小题大做。”

    “对了,你怎么知道我办公室的电话,湘凝给的?”

    “我可不敢向她要电话,不然和你挂电话前要向她实战演习,打完电话又要和她做战况汇报,这些年,我是怕了。”

    听了徐治中的话,谭央更是不解,“那你怎么知道号码的?”

    “军事机密!”他如是说,他们两个便都乐了,笑罢徐治中才略显尴尬的解释,“我手下的通讯科长有全中国所有电话机的号码,我,滥用职权了。”

    “对了央央,我明天进城视察防务,中午去你那里讨杯茶好不好?”

    谭央略思量,便笑道,“行啊,你来吧,一杯茶我还是有的。”

    从那天开始,徐治中会三不五时的趁着谭央午休的时间去她办公室小坐,偶尔也会挂个电话,简短几句问候,一两个月后,星崩几次,他们也会出去用个便饭。

    为什么会有“防微杜渐”这四个字,因为我们大多不太了解水滴石穿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情的世界里,尤其霸道。

    可是这个状况没维持多久,在某次徐治中从谭央的医院出来的时候,就在街口看到了毕庆堂。

    毕庆堂看见从里面出来的人是徐治中时,很有些吃惊,意味深长的说,“是你?”徐治中冷冷的看了毕庆堂一眼,视若无睹的向他的汽车走去,就这一眼,毕庆堂便知,徐治中是杀过人的了,而且杀过很多。因为只有结果过别人生命的人,恼怒时眼里才会有如此之盛的戾气。

    毕庆堂好整以暇的站在了车门前面,笑着问,“怎么?徐长官前段时间得了重病?病了两周?”徐治中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厌恶,惜字如金的说,“挡路了!”毕庆堂也不理他的态度,却颇为好心的和他笑言,“我家小妹呀,做医生的,面慈心软,最见不得病人,拒绝不了病人,徐长官不要会错意啊!”说罢,他才缓缓闪过身,让开了车门把手。徐治中眼皮都不抬的开了车门坐进去。

    车开走后,毕庆堂紧锁眉头站在原地,如果说刚刚他现那个经常光顾医院的军官是徐治中,这让他的心凉了半截的话,那么至始至终徐治中对他不屑一顾的态度,便叫他的心,全都凉了……

    “参谋长,刚才那人是谁?若不是穿着一身军装,看我不给他一脚!”李副官不忿的说。

    “一个守着神仙做太太都会跑出去寻花问柳的混蛋,然而我却时而庆幸,他是个这样的混蛋。”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贴歌,贴不上就算了,因为写徐治中这段时总听这,想叫大家也听听,姐妹们有兴趣的话就去自己搜吧,歌名叫《第三十八年夏至》,附上歌词。

    “衰草连横向晚晴 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 满座衣冠无相忆

    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