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散了早朝,小赵皇帝就想到到科学院去看一看。

他穿上书生服装带上宦官小张,同时带上侍卫,到科学院去。进了科学院,到了吴敏的办公室,吴敏才知道小赵皇帝来了,连忙跪迎。

小赵皇帝说:“吴院长。请起吧!”

小赵皇帝又说:“朕很想到科学院来看一看,了解你们研究的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

吴革说:“我们的进展已经在朝廷汇报了。困难,就是我们我们大宋历来重视孔孟之道的研究。对实际的东西研究不足。人才太少。”

小赵皇帝说:“我们统一了金国、西夏、西辽、高昌、大理、黑汗。这些文武大臣,我们都集中到了京城开封来,让他们编撰他们原来的历史。比如他们各国原来都有各种翻译人员。我们需要翻译的时候,只要需要,我们又没有,就可以在他们里面找翻译。他们还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如果你们需要,就可以到各个历史编撰组织去找人才。只要需要,就可以去要人。”

“我们朝廷的有技术的人才,只要科学院需要的,我们就放人。有的担任了一些朝廷的重要职务,如果实在走不开,他们也可以兼职,另外给他们一份工资,让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为科学院服务。”

“还有许多外国来大宋做生意的人,他们既懂汉语,又懂他们的母语,遇到无法翻译的书可以找他们来翻译。他们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给他们派一份工资,到科学院兼职。对这些人,要注意不要让他们接触我们的需要保密的事情。”

“还有,我们要注意今后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有专门技术的人才,一是要搞发明创造;二是要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三是带徒弟教学生。”

吴敏说:“谢谢皇上的指点。”皇上的指示,给他今后用人,提供了方便。

小赵皇帝又说:“我以前曾经听说波斯的化学不错,对于化学,我们大宋是弱项。”

吴革问:“圣上,什么是化学?”

小赵皇帝说:“可能是一些物质互相作用,产生新的东西出来。就是变化的学问。据说我们的火药也是化学其中的一种。我们的道士也在那里搞炼丹。有一点胡搞的味道。人家是在有意试验,争取找到新的变化。他们的成果就多一些。”

“我们要向波斯商人主动找化学的书籍,找化学的人才。他们的高级化学人才我们要引进。争取为大宋培养更多的化学人才。把化学与生产结合,生产出有用的化学产品。”

吴敏说:“臣马上就利用我们联系的波斯商人,把这些朝廷需要告诉他们,尽快引进人才,引进书籍,按他们的要求进行试验,找出有用的项目来生产。”

小赵皇帝说:“我们还要在成功的东西上去找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我们的水平。”

吴革说:“外国的技术需要人去学习,还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去学习,不知从那里找人来学习。”

小赵皇帝说:“太学院,有很多学者,他们也是朝廷养起的人员,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我们翻译了外国的书籍后,根据自愿和指定的办法让一些人学习。有外国人才,要指定人员跟着学习,当学徒。”

“我们还有翰林院,也要给他们分配研究外国书籍的任务。一般的书籍,至少要指定五个人以上研究。凡是认为重要的书籍,至少要指定十几二十个人研究、学习。人才我们也要自己培养。”

小赵皇帝走后,吴革马上就回忆皇上的讲话,整理成文字,以后好落实。吴革整理出几个重点:

一、马上在统一的各国大臣里进行人才普查。在大宋朝廷进行人才普查。为利用人才提供基础。

二、找翻译人才,大量翻译各国的书籍。

三、立即找波斯商人,找化学人才、化学书籍。

四、指定人员,分配任务,消化外国的技术书籍。培养自己的人才。

从科学院回到皇宫,小赵皇帝想到自己设想的大炮。任何东西,不试验,怎么知道可不可成功?还有,自己的水平并不高,可以找一些师傅来研究,讨论由设想变成具体的东西的方法。

下午,小赵皇帝就带着几个宦官,几十个侍卫,到后苑造作所去。找到了铸造厂。铸造厂的官员被叫来了。

小赵皇帝曾经到了铸造厂,制造了铁砂子。现在已经是一个专门的产品了。是国防上不能缺少的产品,在战争中大显身手。一些参加试验的师傅还立了战功。小赵皇帝到来是一个喜讯。

小赵皇帝说:“你去给朕找几个铸造师傅,几个做模型的师傅,找一个地方,找一块黑板。朕想制造一个东西,与师傅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造出来。”

铸造厂的官员马上就去通知几个铸造师傅,几个模型师傅。到自己的办公室,又派人去找了一块黑板抬来摆上。

等人到齐,铸造厂的官员就来告诉皇上:“圣上,小臣遵照圣上的要求,已经把铸造师傅和模型师傅通知到了。黑板也准备好了。”

小赵皇帝说:“那朕就去与他们商量。”

小赵皇帝到了铸造厂官员的办公室门前,宦官喊:“皇上驾到!”

师傅们都跪迎皇上,行跪拜之礼。

小赵皇帝到黑板前面,说:“各位师傅,请大家坐好!”

一个师傅说:“圣上都是站着的,我们坐着不好呢!”

小赵皇帝说:“朕要给你们在黑板上画,讲,你们只有坐着才好听讲,坐下吧!”

这些师傅们也不好托大,皇上亲自制造了好几样过去没有的东西,已经是一些行业祖师爷一样的人物了。不过皇上要求他们坐下,只得照办。

师傅们都坐好了,小赵皇帝讲话。

小赵皇帝说:“各位师傅,朕曾经制造了良心炮,大家都是知道的。良心炮为我们抵抗金兵,统一天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良心炮的缺陷也显示出来了,就是打不远。在打大理的时候,我们的军队还牺牲了十几个战士。所以我们要造新的炮出来。下面就是朕的设想。”

说着就画了炮的样式,炮弹的样式。一样一样地要求。

小赵皇帝说完,又说:“各位师傅,对铸造,朕还是外行,具体怎样做模型,怎样做砂型,就靠在座各位师傅出主意,想办法。把朕的设想,变成一个实物。具体怎样做大家可以发表看法。力争做出最好的东西。”

师傅们就先对炮身谈看法。炮身的模型要做成两半,才好脱模。炮身的内空要做一个内模。还有后盖与炮身的联系,炮身上要做耳朵难一点的是管后盖的轴心,最后决定做一个小砂芯来解决。师傅们争论了一会,炮身怎样做模型砂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炮弹争论就更多,争论了好久,也达成了解决方案。

小赵皇帝知道,这些师傅都是实际工作者,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

炮身内部的光滑,等炮铸造出来,再找铁匠师傅商量。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视察科技

晚上,小赵皇帝到崇政殿办公,阅读批示了几个奏章。就想到进行民族融合,有一个正向融合,也有一个反向融合的问题。

正向融合,就是周围少数民族向汉族这个人口众多的大民族融合。历史就是沿着这个轨迹在融合。反向融合,就是走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由于需要与当地人交流,只能说当地少数民族的话,穿当地人的服装。甚至违心地实行当地的恶劣的风俗,比如和亲的汉族公主,在自己的汗王去世后,嫁给自己的儿子。现在汉族人到边疆地区,还是少数人,要防止到边疆的汉人,不但没有正向融合少数民族,自己还被反向融合成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小赵皇帝下了一道诏书:

各边疆地区的州县:

我们朝廷已经把融合各民族作为我们的重要国策。但是我们要防止到边疆的汉族人由于人数少,不得不学习当地语言,反向融合到当地民族中的可能。

据各地报告,许多城镇,新到了不少汉族人到那里做生意。城镇由于有驻军、有官府,汉族人相对较多,当地少数民族反向融合汉族人的可能较小。

我们到边疆地区的汉族人,要首先安排到城镇场镇周围开荒种地。他们就可以支撑到边疆地区做生意的人说汉族话。生意人又变相支持了来边疆地区种地的汉族人继续保持说汉语。我们就在城市场镇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汉语圈。

已经学习了汉语的解放了的奴隶,也要安排到场镇周围,方便他们继续用学到的汉语说话,增加他们汉语的语言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汉族人。

城市场镇的汉语圈的形成,可以促使当地少数民族学习汉语。

小赵皇帝又想起吴革说的人才缺乏的问题。看来需要下一道诏书:

太学院及各地的学院:

今日朕到科学院去视察,吴敏院长深感人才的困难。我们的太学院和各地的学院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人才,只是学习孔孟之道。根本不是发展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

朝廷以发展工商业,科学技术为重要的国策。今后朝廷改变部分考试内容,以极需要人才的题材进行考试,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你们各学院不改变学习内容,就一定要被淘汰。

朕建议你们增加农业、探矿、采矿、冶金、机械制造、药物医疗、历史地理、法律、外语等新的项目教导学生,还要及时增加新发现的科学技术教学生。

教孔孟之道的,也要增加介绍诸子百家的内容。

各学院要用孔子的向自然学习知识的思想、老子什百人之器的思想、孟子的民主思想,改造我们各地的学院。

五月七日,小赵皇帝在早朝快要结束的时候,通知科学院的吴敏院长,今天上午,去视察玻璃厂、炼钢厂、轧钢厂。同时通知太医院,下午将视察太医院。

上午小赵皇帝还是穿上书生服装带上两个宦官,带上侍卫骑上马,到科学院。吴敏院长已经等在那里了。

到了玻璃厂,几个白人师傅正在那里忙。白人师傅见吴敏院长来了,连忙来叩头见礼。吴敏急忙给他们介绍小赵皇帝,说:“这就是我们皇上!”

白人师傅只是听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