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慎忽然说:“圣上,您看,那是什么果子?一般的果子都长在树叶下面,这种果子却长在光光的树干上,光光地树丫上。”

听到朱慎贵妃的话,侍卫们也看到了。都说没有看见过。还有侍卫要摘水果来吃。

小赵皇帝说:“这是南方的果实,确实与我们北方看见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你们谁吃过呢?都没有吃过吧,所以,不要轻易去吃。防止中毒。至少要问一问本地人再说。”

到了大理城已经两天了。士兵和将军都要去跟踪追击大理国的军队。小赵皇帝回到城里,就布置留下守城部队。派出地方官员。

守城部队的留下少量战马,其余都用于出征的军队驮粮食。还规定部队每人带两个月的粮食。马都快要承受不起了。这是小赵皇帝原来带部队没有的。

对于这次出征,小赵皇帝也不知道今后还会要多少时间,去跟踪大理的皇帝和丞相。他们跟踪大理国的军队和老百姓,不知要走多久的路。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命根子。

九月一日,小赵皇帝的七万南征的大军开始出发。战马带了两个月的粮食,加之战马驮着粮食,走得比平时慢。走得到十多里,小赵皇帝就叫休息。远处连绵的高山,近处坝子里的梯田不断的梯田。随着官道七万大军向南前进。

朱慎见小赵皇帝这样指挥军队,也无可如何,巴不得一步赶上大理的军队,尽快解决统一问题。

第一天,走了将近七十里路。小赵皇帝就命令部队休息。

朱慎在部队住下,去布置了警戒,巡逻的事情后。回来见小赵皇帝。很不爽快,说:“圣上,我以前听说您带领部队行军速度都十分快。前几天,我们行军也不错。现在怎么婆婆妈妈起来。慢腾腾的?”

小赵皇帝说:“不是大家都闹要追击大理的军队。朕还想休息几天。”

朱慎说:“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我们现在这样子叫神速吗?”

小赵皇帝笑着说:“爱妃,你没有听朕在军队将军会上讲话说的:‘朕也不着急,就在后面慢慢地跟着,去看一看。’现在就是慢慢地跟着。人家大理国的皇帝、丞相,去给我们开疆辟土,我们追赶急了,他们能够占领好大的土地。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土地?”

朱慎说:“哦!圣上,臣妾只想到消灭大理的军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

小赵皇帝说:“作为将军,心里要有全局的观念。不是光凭武力。”

九月二日,吃了早饭,大宋的军队继续前进。

走了几十里,小赵皇帝就看见路边有一个老乡奄奄一息的样子。就亲自下马,又派人把随队的军医叫来。看这个老乡的身上鞭痕,伤痕不少。

医生见小赵皇帝亲自召唤,马上快马赶了前来。医生清洗了伤口,上了药。小赵皇帝叫给他喂了水和食物。

老乡大约四十岁的样子。但是不懂汉话。小赵皇帝又叫把翻译叫来。

原来,大理的老乡们都不想离开故土,被丞相派军队赶了出来。一路由于心情不舒畅,都走得很慢。丞相亲自前来催赶。这个老乡说:“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地方。有好的田地,每年产的粮食也够吃。有山坡可以放牛羊。现在大宋的军队打来了,就是当大宋的老百姓,大宋的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比我们差。我们走不动了,干脆让我们留下来。”

丞相说:“啊!你还要投降敌国大宋,给我往死里打!”

他就被打得昏死了。如果不遇到大宋军队,肯定是死路一条了。

小赵皇帝就叫将这个老乡抱上战马,驮到下一个县城再说。

自从见到了一个老乡后,路上见到被打的,倒在路边不能走的大理老乡多起来。

小赵皇帝叫把这些老乡全部抱上马。到了前面的县城,把这些老乡放下来。县城派上县官,驻军。给他们一个任务。收集沿途受伤的生活没有着落的老乡,在县城集中医治。还要在全县救济那些躲藏的老乡,叫他们出来正常生活。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战斗战斗

小赵皇帝又走了两天,到了泸水城,再从这里过怒江,就是丛山峻岭了。小赵皇帝知道,大理的皇帝丞相一路驱赶着老百姓,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干脆就不走了,就在泸水驻扎下来。

九月五日,小赵皇帝对着地图,就在那里向北派兵,向南派兵。各地的州县各住多少军队,安排停当。各州县官员也同时派出。

小赵皇帝的安排是向北的部队要一直到最北端的县,没有抵抗,才反身回指定的县驻扎。向南的部队,也要一起走到最南端,再反身回安排的驻地。他害怕地方的部落有武装,如果反抗,有造成大的损失的可能。大宋军队大部队从各州县走过,就会促使各地州县的地方武装放下武器,减少抵抗。

安排了地方部队。小赵皇帝就在泸水住下来。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小赵皇帝我们就没有多少说的。

我们来说大理国的皇帝和丞相。

自从从大理城出来,段誉就心事重重的。十万大军,已经是完全听从丞相的指挥。今后,高丞相还会不会,继续维护大理皇室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生命?还好,自己的皇宫的警卫部队,大内侍卫,由于自己为了抓权,已经紧紧地抓在自己的手里。都对自己很忠心。只是担心被高丞相暗中争取了去。

在向西去的路上,高丞相,命令部队把沿途的老百姓全部向西赶去。高丞相看着这大队的人马,大量的老百姓,十分害怕大宋的军队迅速赶了上来。军队和老百姓行军的速度太慢了。还好,大宋军队的影子也没有。

现在,高丞相由于打了败仗,极需要段誉皇帝的权威。所以处处以段誉的名义在下命令。老百姓和军队虽然不愿意,在皇帝的命令下,也不得不离开大理国的土地。

总算安全地把大理的军队和老百姓撤出了大理国的国界,出国又走了一天。实际已经进入了蒲甘国的境内。前面是河坝平谷地带了。据前面的大理前锋部队讲,蒲甘国的边防军先是主动后退。现在在河坝里聚集了蒲甘的两万军队,还有大象部队。

高丞相赶忙从后面骑马赶到前线。

蒲甘国的大象部队已经摆好了进攻的架势。有一百多匹大象,而大理国的大象,由于与大宋打仗只剩下五六十匹大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高丞相派人到后面部队,命令部队里会骑大象的战士,到前线来。

高丞相看了看,中间是一条山谷的比较宽的丘陵,两边是逐渐向上的山包。更远一点,就是连绵不绝的山脉。时间不等人,高丞相在大部队前面拉开距离,设立了四道防线。大象部队在后面。大部队在最后面。

他看了看蒲甘的军队。大象部队,后面,就是大约二万的部队。蒲甘的部队,就是欺负他的大象数量上少。先经过大象部队的战斗,冲乱打败大理部队的大象部队,冲乱大理的部队,后就派步兵在后面进行掩杀。

蒲甘的大象部队开始冲锋了。

大理这边,在前面的是几百人的骑兵部队,每人手持一把神臂弓,身背一把弓箭。见大象部队已经进入神臂弓的射程,大理的骑兵部队开始射击了。前面蒲甘国的大象的战士,被神臂弓纷纷射死,而蒲甘国的大象上的士兵,却射不到大理的骑兵。大理骑兵第一轮神臂弓射完了,大象军队就攻到了。骑兵按规定向两边跑去,边跑边射击。就是用普通弓箭在射击蒲甘大象上的士兵。又有一些大象上的蒲甘士兵被射到。

大象上的蒲甘的士兵向大理的骑兵射击的箭也接近了大理的骑兵。有十来个士兵被射下了战马。但是大多数的大理骑兵都跑出了大象的射程。

蒲甘的大象继续在冲锋。又进入了第二道防线的大理士兵的神臂弓的射程。大理士兵一齐射出了弓箭。大象上的蒲甘士兵,他们的射程却射不到大理的士兵。只有蒲甘的士兵在死亡。等他们冲到可以射到大理第二道防线的士兵的时候,第二道防线的骑兵已经开始向两边跑了。边跑边射击,蒲甘大象上的士兵,死伤无数。大理的骑兵死亡了几个人,就跑出蒲甘大象部队弓箭的射程外。

蒲甘的大象部队继续冲锋,就进入了大理军队的第三道防线。大理的士兵也先是神臂弓放箭。放完就往两边跑。边跑还要边射击。

两边的大理骑兵,稳住了战马后,又调头向后面的大象士兵射击。

一般大象身上安排六个士兵,经过好几轮的大理骑兵的射击,八九百个蒲甘士兵几乎都死伤了。

等蒲甘军队的大象冲到大理军队的大象面前。大理的大象部队兵分两路向大象的两边冲锋,目标是那些还没有死的蒲甘的大象上的士兵。

在蒲甘大象的前面,大理的士兵吆喝住了蒲甘的大象,纷纷爬上了大象身上。

大理的大象部队见自己的大理士兵已经开始操控蒲甘的大象了,就放下蒲甘的大象,向蒲甘的后面的步兵、骑兵进攻。

大理的士兵纷纷爬上蒲甘的大象。再调转大象的方向,向蒲甘的军队进攻。大理的大象军队现在壮大了。蒲甘的军队的将军,命令蒲甘的军队一齐射箭,万箭齐发,希望射住阵脚,阻止大理军队的进攻。大理的大象部队是使用的神臂弓,比蒲甘的箭射得远,大理的箭就先射死蒲甘的士兵。蒲甘的军队见没有办法抵抗,就开始向后逃跑。

一场大逃跑,变成了大屠杀。蒲甘的军队死伤无数。大理的大象军队,骑兵一齐冲锋。只有后面的蒲甘的骑兵跑脱了。

大理军队一路追杀,直到一个关口,才止住。

前面的军队来请示高丞相,打不打前面的关口?

高丞相叫前面的军队撤下来。他知道蒲甘国家还有很强的实力,自己一路去打蒲甘,如果他打不过,向大宋军队求救,自己就会两面受敌。现在自己放过蒲甘,前面的那个关口,就会成为两国的分界线。向西,只要翻过了一座大山,就有广阔的平原。那里人口稀少,本地的土著还是部落形式,还没有建立国家。根本不是大理军队的对手。

见这个河谷的丘陵还是很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