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造43年。
    据说早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
    ,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发生无数“舟随波去,人亦不存”
    惨祸。当地凌云寺有大德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凭崖开凿弥勒佛之念,
    ,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自此发下宏愿,舍此身为佛事,终至
    不悔。
    其中有一个典故,在后世流传甚广。
    据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通怒斥:“目
    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乃至惊退无数违之徒和别
    有用心者。
    因此此君,也谓是又一宗教狂人,
    他筹划的这东西,即使放做我那个时代,也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因此,此时的
    乐山大佛,方才初具一个头部的外形。
    整个工程直到他去世后也没能完成,后来是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
    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据说建成后,
    因为改变了三江口地区的地形和生态,以至确实大风不兴,波浪大减,被引为佛
    法大昌的奇迹。
    为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奋斗终身的人,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造福后世的伟大工程,
    这就足够值得多数人的尊敬了。当然我既然知道了这个伟大历史事件的存在,就
    不仅仅是给予帮助了事。任何事最好都能充分挖掘出最大的价值,才是我的作风。
    我当时刚刚建立渗透进吐蕃的贸易线,无论声息来往,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身份掩
    护,而与吐蕃关系密切的西羌诸部,多有佛徒信众,招募他和他的僧众为魏方进
    在松州的项目所用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我只是告诉他,在西域小勃律国,叫巴米扬之地,已经有人凿壁造了尊更大的立
    佛像,因此,我提出的条件,我可以支持修世上第一巨佛,甚至可以在有生之年
    ,支持他的弟子或者徒众,去巴米扬之地朝圣。
    但得通过我的商队,将大乘正论的佛法,弘扬法传到外番去,当然了顺便利用僧众的往来,定期给我通个声气而已。至于将来可以通过这些开支散叶的僧人和寺庙,还可能发挥的其他的功用,那就不便告诉他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宗教狂的力量,当年有个叫玄奘的狂信徒,突然心血来潮,无视唐朝与突厥战争时期的大陆封锁令,利用信徒关系偷渡出关,爬雪山过高原,穿越沙漠隔壁,冒着无数次变成木乃伊、雪人之类的生命危险,千里迢迢的跑天竺佛祖的家乡去,在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个三藏僧的最高学位,把天竺那群和尚忽悠的心悦诚为他开了场无遮大会,为五大天竺十八王、3000德僧和二千外道众做谈人生哲理做思想工作,被大乘佛教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尊为“解脱天”。
    顺便还有心情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将沿途所历一百多个国家风土人情山川地理
    都详实的记录下来,写成部《大唐西域记》,结果就凭这部书的指引,西域真的
    几乎全变成大唐的西域。
    象高昌国王自以为远离中原千里之遥,又有隔壁沙漠中号称热海恶风的天险,稍
    微对邻居的龟兹什么的,干了点“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剪径勾当,人家
    一投诉,领导人唐太宗生气了,人家大老远上门送礼的,还被你小瘪三给打劫了
    ,这还得了,于是一声令下,结果高昌举国都被端掉,鞠氏王族高唱着“大唐天
    朝好“”,集体移民长安做永久居民户口,首都交河城也贡献出来,为大唐第一
    任安西都护府的添砖加瓦。
    后来又有天竺那群阿三们玩改朝换代,有个阿罗那顺的土鳖篡了玄奘时,与唐朝
    亲善友好的戒日王的朝,头脑发热的扣了唐朝的使团,大使王玄策跑路出来后,
    就近向唐太宗的好女婿松赞干布借兵,回头把阿罗那顺打的满地狗血,一路高喊
    江湖救急,屁颠颠的从东天竺一直跑路到中天竺,找了许多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
    挡驾,也没能逃被逮回来祭旗的命运。王玄策同志还因此大有感触,继承前人玄
    奘、法显的遗风,在战时闲余写了本旅游日记《中天竺行记》,聊以纪念。这王
    大使身在异乡,人生地不熟的,用的还是泥婆罗和吐蕃借来的客军,据说也多是
    仰仗了这部书。
    可以说是在大唐征服西域的过程中起了极大的做用,难怪玄奘同志出门的时候是
    ,“我偷偷的去,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回来就“道俗奔迎,倾都罢
    市”。连伟大的领导人唐太宗同志,也亲切接见这位前无古人的偷渡客,并力劝
    其还俗出仕,毕竟是多好的宗教版特007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潜行万里,
    还不用国家操心,全是自费出国旅行的。
    而江达央出身的噶尔家族,也有礼佛传统,先祖禄东赞时是最早开始接受佛法的吐蕃贵族之一,在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传入吐蕃的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至今在雅龙噶尔祖家的封地上,还有专门供奉佛教的家庙,还是文成公主时,为镇压高原风水之说中,盘恒在大地上的大罗刹魔女,而建造的一百零八庙的头一批,其历史可以朔及到大、小昭寺建造同期。
    直到5前,尔一族中还曾有人,奉前赞普赤德祖赞在暗中派去汉地取经,在汉地取得大量经典(包括著作。他们返回时还请了著名的汉地高僧。但因为赤德祖赞已死,逻些的形势又对佛教不利,于是他们不得不把同来的汉族和尚送回汉地,将取来的佛经藏到山南钦浦地方,等待有利时机带回逻些。
    因此,此次出使前来,私家还有代族人求请佛法之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一百六十九章

    同样满腹心思的,还有吐蕃人江宗达央,
    行走在内苑,处处庭宇雕梁画栋,恢弘中透出的华美精致,相较他自小长大的号称千堡联城,巍峨粗圹的红山宫,自是另一种风味,不由想起唐国君臣,哪怕是在落难中也无法放弃奢华与享受,然后对引路的小黄门套话,恰如其分的发出一声声惊叹,努力扮演好一个少见多怪,心慕中土的外番土包子的角色。
    自然他并不象面上表现的那么浅显,在吐蕃诸家精通汉学的子弟勋贵中,可算的上一个佼佼者“大唐通”,担负的任务,也决非那个表面上的正使,那个小王钦木家,所能比拟的。
    对于汉地这场史无先例的变乱,大拂庐内部意见纷至不一,究竟是彼弱强取,还是彼联迫唐,逐缓侵之,或者乘虚西向,打通草原,甚至联接大食,内断臂翼……诱惑,又要考虑一旦在内乱中,回过头的唐人态度和放应,其中的尺度,着实让那些贵宗家的执政大臣,取舍不定。毕竟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和趋向,由于各自拥有的领地和实力不同,所在位置远近的差别,对各种方案得失争执的也不一,
    虽然,马向大人希望在这场内乱中巩固执政,剪除政敌,取利以获得更多亲附,年轻的赞普希望能够籍以立威和培养起忠于自己地班底。及早还政归一,诸家执政大臣希望为自己所代表族群和领地,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部族首领、世系军将们渴望新的武勋和战利品,到了具体的方向上却是莫衷是一,就算主张的进兵的,也自有急进派,缓图派。折中派之分,而最激进的也在攻取的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有主张乘唐国大军南还,西向乘虚而入谋取西域地,也有力争突入河西的,反对和支持的意见都相当有分量,西域之地小国众而师弱。广阔而富有商更利,好在唐人边远难顾,还可籍以打通与草原的通路,联为助力,然西域之地,还有西方接壤大国大食人的虎视耽耽,并不能保证这个强邻难不得有什么想法,甚至让吐蕃的努力为人嫁衣地可能。
    而取占平坦富庶的河西,断其西北路,再图西域。无疑胃口更大些,图谋的代价和规模也更大些。但是河西乃是唐人经营多年的腹地,虽然物产丰盛。人口滋盛,但是对吐蕃的久战之地,留重兵守护,取之不易,就算一时倾力取占之后,也有不能保证能马上占稳脚跟,长期占据的周期和成本太长,一旦唐人回过力来。就近首当其冲,不过就算最后仅仅尽掠而去。也足以让唐人在西北的经营元气大伤,将唐吐的攻防易势,……风险和利益的诱惑同样巨大……
    而作为吐蕃地主干,内四族的宗贵们也各有自己打算,出身羊同一系地贵姓们,自然希望就近取西域之利,党项羌的豪酋,则更指望袭河陇,而并青唐羌众,以壮自身。
    如何在这场内乱中将吐蕃地利益实现最大化,如何在王庭暗潮汹涌的君相角力中为家族获得最好的结果,他自知,自己所代表的,未必是家族唯一的选择,为了家族的主干能够更繁茂一些,牺牲一些枝叶,又不是第一次,但是他,虽然有这个觉悟,但却没有乖乖接受命运的道理。
    当年的葛尔家,在史上曾经极显一时,自禄东赞后,世袭大、小伦,以兄弟划地而东西治吐蕃,几任赞普芒松芒赞、都松芒波吉都是在葛尔家手上废立更易,但是正应了汉家那句“盛极而摧”地老话,第三代的葛伦在外敌内患中,被压抑地王室,沸怨的大臣,不满的部族联手手推倒,直系的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若不是雅垄祖地的一支,坚决站在恭顺服从王廷立场,葛尔这个姓氏的三百年家门就终结于斯,但家世的衰败依然不可避免……
    至少,自己这番出使的所见,所闻,对大唐君臣的品鉴,对国力军势的评推,都将成为大穹庐上,决定力量倾向的砝码。如何借势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圆满的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机……
    就他个人而言,相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