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成就实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战成就实效-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类场合正是红塔山香烟目标消费群最集中的地方,信息(广告)的有效送达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少点儿,好点儿——亲切化诉求打动消费者    
    “红塔山”低焦油含量烟的推出正是为消费者身体健康着想的,然而一贯的“大气”和“正气”的诉求使红塔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广告诉求上,建议红塔推出亲切化的诉求口号:    
    “少点儿,好点儿!”    
    “红塔提醒您,吸烟有害健康!”    
    “别在家人面前吸烟!”    
    等等!    
    在公关活动设计上,以体现拼搏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为主,采取以赞助体育赛事、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研讨、热心公益事业等多方位的公关活动组合树立企业形象。    
    如:“迎接挑战,为自强者加油!”世界杯竞猜活动,“红塔山”杯国产汽车拉力赛,“红塔山”高尔夫球全国巡回公开赛,中国顶级企业对话等;    
    在终端促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红塔的烟缸、烟盒、烟嘴、小型红塔烟专柜等附加产品,进行回馈消费者活动并开展有奖热卖等,不断配合广告及公关活动整体进行。    
    总之,应该以体现亲切的诉求为主线,拉动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我们知道,一次简短的品牌诊断,一些局部的品牌建议,对于红塔的发展作用极为有限,然而无论如何,这些都源自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责任感。新世纪的红塔能否顺利地成为国际舞台的品牌巨人,需要红塔集团全体员工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让我们祝福“红塔”:一路好走!


第三部分找到品牌的“问题”——观点(1)

    观 点    
    品牌打造,不能光“说”不“做”    
    在日本的一列公交车上,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为另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士让座,而这位站在她身边的女士既非残疾人士,也非孕妇,相反她看起来非常健康。于是,旁边的人大惑不解,就问让座的女士:“你为什么给这位很健康的和你相仿年纪的人让座呢?”    
    这位让座的女士回答:“因为她手上有一个我们百货公司的手提袋,这说明她是我们公司的顾客。”    
    这个答案不仅让车上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因此更加认同这个百货公司的品牌。    
    这就是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对品牌的影响。    
    练好品牌“内功”    
    时下里的品牌打造,整合传播理论正大行其道,好像只要“用一个声音说话”(即整合传播中所说的Speak with one voice!),采用了立体的传播方式,品牌的建立即可大功告成。然而,品牌打造对于中国企业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整合传播是品牌打造的部分还是全部?中国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去理解品牌、塑造品牌?    
    王小毛先生和品牌的两件事    
    王小毛先生是一家著名外企的总经理,曾经留学国外,获得美国某著名学府的博士学位。他崇尚品牌,生活中所用的物品无一不是具有特色的品牌类产品。然而,最近他遇到了几件事,使之对品牌产生了新的疑惑。    
      事件一:爱一个品牌用了三个月,放弃它只用了三秒钟!    
    王先生最近正准备喜迁新居,决定买一个新冰箱,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有关冰箱的各类信息。关于冰箱的广告实在令人眼花缭乱,但王先生还是有自己的取向,在所有广告中,某国外知名品牌的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则广告没的说,画面很吸引人,节奏轻松,态度亲切又不失品位。王先生又经过对该产品的一些其他资料的研究,对产品功能和品质也十分满意,于是做好打算,决定买一个该品牌最新推出的产品。    
    三个月后,也就是在王先生喜迁新居的前一天,他赶到这个品牌的专柜前,准备购买。王先生对柜台营业员说:“您看这款冰箱能优惠一点吗?”结果营业员充满鄙视地白了他一眼,说:“我们这款冰箱一分钱也不能便宜,您要买,就这价!”    
    王先生顿时火从心头起,3秒钟之后,他决定购买另一个品牌的冰箱。    
      事件二:从10000到2000元,王小毛是冤大头吗?    
    王先生是某国际顶级男装的忠实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早在国外时,王先生就已经深深地被其品牌气质和理念所打动了,只是苦于当时还在上学,Money不足,而昂贵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回到国内后,丰厚的薪酬使他能够如愿以偿地穿上这种心仪已久的品牌服装,尽管一套西装价格上万,但王先生一直对其钟爱有加。    
    然而前一阵子上街购物,发现该服装正在特价销售,自己刚刚买了不到半年的一套上万元的西服,售价2000元。王先生大惑不解,上前一问才知道,该品牌由本地区一个经销商进行销售,由于这批服装已经过了季,总部又不愿退换,经销商为了资金流转,只好作特价处理。    
    王先生看着自己花了上万元买的西服被一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花2000元买走,心里挺不是滋味。1万元和2000元?总经理和大学生?自己是不是有点冤大头?    
    上述两个小例子虽然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两个细节,却反映了品牌打造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某一品牌的一个忠实消费者可能会因为经销商的低价倾销对该品牌失去信心,而不再消费。美轮美奂的广告和各种传播的确将消费者拉到了零售终端,然而却因为营业员的一个白眼而永远离这个品牌而去。    
    那么,现在你还觉得品牌打造只是传播的问题吗?    
    其实你不懂“品牌”的“心!”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品牌”这个词语。    
    有人说: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    
    有人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    
    也有人说: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奥美的观点)。    
    ……    
    大多数关于品牌的观点认为:“品牌只是属于消费者的,离开了消费者,品牌的存在毫无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要让消费者感知品牌的魅力,就要不遗余力地通过传播来和消费者沟通,以期真正打动消费者!”也正因如此,众多企业无一不把广告传播当做打造品牌的利器,甚至投入了数千万直至上亿元的广告费用。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企业和产品:在巨大的传播成本下,打造了巨大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当我们重新检索时却发现其美誉度不佳,品牌的含金量大大缩水。    
    此时,我们不禁产生了几个疑问:品牌打造的核心意义到底在哪里?    
    问题一:有哪一个品牌名称和商标权在法律上属于消费者?可口可乐还是红塔山?    
    问题二:每天,我使用十几种日用品,这些品牌从商标设计到包装的风格,从广告传播到品牌塑造,哪一个是由我这个消费者来完成的?    
    事实上,在我们为企业进行品牌诊断和品牌规划、管理时,我们常常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对品牌几乎有着“生杀”大权。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品牌名称的商标权在法律上毫无疑问地属于某个企业,无论结果如何,企业完全可以不听消费者的意见,独自决定对品牌如何进行传播和塑造。由此可见,企业及每一个企业人对品牌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品牌和企业以及企业人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举几个例子:当我们看到飞利浦的一个普通员工在街边行走时弯腰拾起一块西瓜皮,并把它扔到垃圾箱里时,这一行为是否会加深我们对飞利浦的品牌印象?同样,当我们去购买“登喜路”西服时,却在“登喜路”的柜台上受到售货员的冷遇,这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登喜路”的品牌偏好?一位知名品牌企业的高层主管在和我们交流时不断地做“挠头”的小动作会不会损伤我们对这一企业或品牌的好感?假如我们在“麦当劳”就餐时发现服务人员蓬头垢面,我们还会不会因为“品牌”的认同而再次光顾?恐怕这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行为当然都会对品牌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品牌选择。    
    因此我们认为:品牌不仅仅和消费者有关,消费者完成品牌价值,真正地拥有品牌,但品牌的传播、塑造、管理、运营却始终无法脱离企业和企业人。品牌打造的真正意义并非仅仅着眼于传播,更要关注企业的品牌内功。要从消费者和企业双方入手,做好整个涉及品牌的全过程的每一种工作,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    
    练好内功,再造品牌    
      你以为你是鹰啊!    
    据说有一种鸟,这种鸟和鹰长得极为相似,无论是样子还是体态,但不同的是,它从一生下来就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整日无所事事。有一天,它正懒洋洋地在山顶上晒太阳,忽然注意到一只鹰也站在山顶上。只见这只鹰全神贯注地盯住山下的羊群,正蓄势待发。一会儿,当羊群渐渐走进,这只鹰忽然启动双翅,一个俯冲迅速地扑向羊群里最大的那只羊,双爪用力一抓,就非常漂亮地把羊提了起来,飞到了远处。面对如此迅速的一幕,牧羊人也毫无办法。    
    这只鸟见状,心中暗想:“我也有鹰那么大,就它这么一个简单的俯冲,简单的一抓,我也会!”于是,它做好准备,打算来日也去抓一只肥羊。    
    第二天,羊群再次从山下走过,这只鸟也蓄势待发。等到羊群走近,它也做了一个俯冲的动作,直奔一只大羊而去。到了近前,它双爪用力一抓,羊没动,再一抓,羊还是没动。它正想第三次再抓,此时牧羊人对着它就是一枪。    
    只听牧羊人说道:“笨鸟,你以为你是鹰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