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成就实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战成就实效-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仅仅停留在表象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企业兵败招商的根本原因。学会从失败中醒悟,我们就不会两次跳入同一条失败的河流之中。    
    案例    
    TGJ 兵败镜鉴    
    ——一个失败的招商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1999年,我们接到TGJ老板的电话,希望我们为其进行整体的营销策略规划并迅速帮助其打开市场的局面。    
    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对企业内部的访谈后,我们了解到如下的状况。    
    TGJ项目介入的背景    
    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产品    
    TGJ是一个富含钙、铁、锌以及多肽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保健品,产品被企业命名为TGJ多肽。    
    TGJ产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含有活性多肽因子“酪蛋白磷酸多肽”,它是从牦牛奶里提炼的,可通过对正常饮食进入人体的钙、铁、锌等二价金属矿物质的超强亲和,以独特的络合反应增加肠腔内钙、铁、锌离子的浓度,促进它们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可以说,TGJ既有钙、铁、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还能够通过络合反应促进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目前,TGJ没有对产品的概念做更多的挖掘,除了“全面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TGJ多肽”这样的宣传以外,就是对产品所有功能一股脑儿的介绍。TGJ俨然成了“集微量元素于一身”的先进多肽产品。    
    上市伊始,通过招商解决渠道问题    
    TGJ在推广自己的产品时,曾经在全国最权威的一些媒体发布过招商信息,然后在人民大会堂做了一次非常风光的招商活动。由于活动的设置地点、场面都很具有吸引力,的确也吸引了不少相关经销商,加上当时全国范围都在热销保健品,招商布点工作不能不说是做得像模像样。    
    最令经销商感到刺激的是:TGJ承诺,经销商进多少钱的货,厂家支持多少钱的广告。为此,企业事先准备了广告片,制定了区域的营销计划。    
    企业如此实实在在的市场投入,不少区域的经销商表现积极,付了款,进了货,产品开始热热闹闹地上了市。    
    区域运作:经销商赚足了,TGJ赔吐血了    
    产品上市了,TGJ的广告开始进行了轰炸,企业希望通过广告轰炸,一举冲开渠道,教育好消费者,形成全国热销之势。然而,事实却没有企业想象得那样顺利。    
    为了鼓励第一次进货,TGJ实施的是省级区域独家经销制。第一笔进货额不小,随即跟进的广告力度也不小,可是各区域真正的终端数却不甚理想。    
    以山东为例:    
    TGJ在山东的经销商在济南自己开了一家专卖店,又进了大约10家左右的药店。由于考虑到进场费等成本的投入,经销商还是谨小慎微的,大多数的产品还是分销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二级经销商那里了。    
    由于经销商自身资源的局限性,真正送抵终端的产品有限,而整个山东省的区域覆盖就更加有限,几乎都集中在济南操作。    
    结果是:企业广告促销大多数用在了济南市。经销商首笔进货270万,企业如期兑现了270万的广告。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亏了200多万,而经销商赚了120多万。    
    你一定很纳闷儿:经销商怎么能赚那么多钱呢?因为,TGJ是一个保健类产品,经销商在厂家是按照4折提货,经销商提了270万的货,实际上实现的销售额超过了600万,除去销售费用外,赚120多万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奇怪就奇怪在:    
    1. 为什么原本确定给整个山东的270万推广费用,几乎只用在了一个专卖店上?    
    2. 为什么TGJ能够允许企业的一个省级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只由一个专卖店组成?    
    3. 为什么山东现象不是特例,而在TGJ的经销商中十分普遍?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TGJ不但没有盈利,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渠道体系,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形象,相反,整整赔了近7000万,那几乎是TGJ的全部家底——外加3000多万民间集资,TGJ能不吐血?    
    TGJ到底错在哪里?    
    TGJ其实是保健品行业的新进入者,有了一个好的产品,携带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再找到一些经销商,然后烧一把钱做了广告,就以为可以在行业里纵横驰骋了。实际上,TGJ对保健品行业的运作模式并不内行:    
    ● 招商之前,你的广告片诉求是不是能够很好与产品阶段衔接,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不是能很好地与品牌定位对接?    
    ● 招商之中,你能不能在众多应招的经销商里遴选出最适合自己产品的经销商,你是否足够了解这些经销商的目标和企业目标存在多大偏差?    
    ● 招商之后,你是否有能力将招来的经销商扶植起来,能在促销、助销和协销等方面做得细致到位,是否能将区域终端网点迅速铺开?    
    一次好的招商并不全部在于你能够快速地建立一个销售网络,而是要让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的分销网络能够很好地将产品推广出去。这就要求企业在做招商前,一定要做好整体的策略规划,具备良好的产品卖点提炼能力、对经销商的判断遴选能力、对经销商严密的管控能力、协助经销商进行市场拓展的能力、合理协调的传播能力等等。    
    TGJ的错误在于,单纯地认为招商只是招来一批经销商就完事了,在没有具备上述这些能力的情况下,匆忙上阵,结果做的招商就好比煮了一锅夹生饭,是一个典型的半拉子招商。    
    必须意识到:哪怕一次再简单的招商,都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招商或许会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行为。


序言招商不是好玩的游戏——TGJ甩给我们的难题

    我们认为:TGJ的复活还得靠招商    
    TGJ甩给我们的难题    
    可以说TGJ是在生存最为危机的时候找到了我们,这并不是夸张。除了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之外,TGJ几乎没有任何有利的资源可以供TGJ重新开发市场所利用:    
    ● TGJ原有家底所剩为零,所有的前期投入没有换来可观的市场回报;    
    ● 原有的经销商队伍根本不能胜任企业全国拓展市场的要求;    
    ● 产品的诉求不清晰,已有诉求不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 TGJ毫无保健品市场的运作经验,整个营销队伍的实操能力极其薄弱;    
    ● TGJ对经销商的遴选、管理和协助的手段都十分初级;    
    ● 虽然扔了几千万的广告费,TGJ产品终端动销率还是低的可怜,即便有绝招能让终端动起来,以瓶为单位积累起来的销售回款对TGJ企业来讲,也是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    
    ……    
    同时,在时间上,TGJ根本就拖不起了,企业不能快速进入良性的运作,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面介入TGJ,我们知道要挽救TGJ就必须做到:短时间内重新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销售网络,并且能够为TGJ筹集一笔资金,缓解TGJ的资金压力。    
    我们知道,TGJ又甩给了我们一个难题!    
    运作方式,当然是招商    
    要将筹集资金和建立有战斗力的销售队伍一次性完成,招商当然是最好的运作方式,这是由招商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招商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少,和TGJ的资金能力相吻合;    
    第二,招商影响面大,可以快速建立销售网络;    
    第三,招商的游戏规则是先付首款,正好可以解决筹集资金的问题,缓解TGJ后期市场运作的资金压力。    
    但是,TGJ已经进行过规模浩大的招商,并且TGJ在行业经销商里的口碑并不好,大家都知道TGJ在消费者里的反响也不好,这些都成为我们此次作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因此,我们认为一切都要从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开始做起,让产品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重新入市。或者说,让TGJ产品全部以新产品的方式进行入市。    
    我们一切从零做起    
    产品核心卖点提炼    
    根据TGJ产品的特性,我们认为,核心卖点的提炼不应该过于宽泛。时逢补钙呼声较高,锁定补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亮点。    
    从钙源角度分析,TGJ所含钙来自于牦牛奶,这一点有别于市面上其他补钙类保健品。我们从钙源角度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将补钙产品分为四类:石源钙(从石头里提炼)、壳源钙(从贝壳里提炼)、骨源钙(从骨头里提炼)、奶源钙(从奶里提炼)。这四类钙,奶源钙是最容易被吸收的。    
    TGJ既富含多肽也富含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奶源钙”这两个产品特点,成了我们在提炼核心卖点的两难选择,最终也导致了我们和企业的分歧。    
    经过反复调研与论证,我们建议放弃多肽概念,打补钙牌。给产品起名叫“奶元钙”,并提炼出新的产品核心卖点——“TGJ,最易被吸收的奶元钙”,终端促销广告语又简单又“老土”,但很促销——“今天你给孩子补的什么钙?!”、“负责任的妈妈当然选择奶元钙”、“明智的妈妈当然选择奶元钙”、“懂科学的妈妈当然选择奶元钙”等等。    
    因为当时补钙成风,但是还没有一家企业从钙源的角度来诉求自己的产品。这个核心卖点,很巧妙地让产品搭了“补钙”的便车,也将产品和其他产品很好地区隔开了,并且简单明了地将产品的利益点告诉了消费者,极其容易和消费者沟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