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求证方法与结果。在物质与类物质这两类世界中,我更多所看到的是类物质世界所形成的特有能量和奇妙景观,它直接表现为人类的心灵以及所有的思想感悟,同时我相信这一世界才是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以及主宰人类的力量所在。
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任何一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类物质世界的能量所造就的人类哲学与艺术的累累硕果和壮丽的思想景观。而科学,则在物质世界中令人类获得越来越多的现实应用法则,从而使我们获得物质生活的诸多成就,并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在改变人类在这个小小地球世界的生存处境,使我们成为这一世界之王。然而,在这里我不得不对人类过于单一的物质功利行为表示深切的质疑,我相信仅仅依靠这种针对客观物质世界所进行的诸种改造将使人类走向一种片面的生存状态,由单一的科学来承担拯救人类的未来对于人类自身的命运而言似乎是一个过大的奢求…我认为自然宇宙太过浩渺而人类所知的部分又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不对称,这就象仅仅只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表而无法获得对他内在心灵的准确把握一样,这种不对称在人类认知自然宇宙世界的方法上埋藏下了一个极大的谬误:改变物质便可以改变一切!事实上,自然宇宙除了物质世界还存在着并不由人类所察知的另外一个巨大世界。我相信人类自身的历史与经验实际上早已在多处证明了这种谬误的存在…几乎每过一个世纪,人类都需要将自己过往的物质态度反省甚至颠覆一次…这似乎是由宇宙主宰力量为人类制订的一个客观而且有趣的法则,同时也因为人类所认知的客观物质世界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每一百年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便会有一次质的飞跃,同时这种飞跃也会带来人类的种种新的思考。当我们渐渐发现牛顿定律正变得越来越有限而宇宙世界则处在无限延的膨胀之中时,许多新的问题将接踵而至: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成这个物质世界的不断变迁呢?今天,尽管人类已在自身创建的文明史中行走了超过5000年,然而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人类科学之于自然宇宙世界的认知还十分幼稚,以至于这一学科还不能足以强大到使我们获得面对未来所应有的足够慰藉和自信。
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尚未建立起它面对自然宇宙的真正自信…这将是一个永恒而且充满人间争议的问题我也得在此说明:许多过大与过虚的问题往往人类并不喜爱涉及,正如歌德巴赫猜想不会令所有人感兴趣一样,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天和我们所际遇的每一事件。因此,思考这样的问题绝不会是多余,思考这样的问题将有益于你自己,同时有益于人类。我希望未来的人类将比今天更乐于思考并获得这一思考之下的所得,一如古希腊时代的人们一样——这将是人类美好传统和精神回归的再现。

哲学与科学的共生原理(3)

亚马,我在这里的所有表述都只是想对哲学与科学进行一番简易平白的解析,好使它们回归到本原和朴素的状态。我知道许多人都对此视若畏途,我却希望你能够饶有兴趣地阅读到它们。
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开始不再抱有上一个世纪后半叶那种对物质世界所寄予的梦想和激情了,我注意到人类整体似乎都在开始重新考虑自身未来的命运并产生出种种不安。这种不安既来自人类自身的文化与经济差异比较,更多则表现为对于物质世界所大肆创造与改变之后的结果怀疑——这是一个很深切的人类忧虑所在。
在人类近代与现代史融合的300多年间,人类对自身所处物质世界所进行的改造呈一种加速度状态。工业革命以及后来居上的科技与网络信息革命所导致的结果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人类生存命题:人类所处的世界仅仅是物质的吗?人类这种不断改造物质世界的努力会是一个正确解决人类自身命运的途径吗?现在,这个疑问已由过去一小类人类分子放大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它正悬吊于人类命运的今天和明天,就像斯摩达斯克剑一样。
哲学作为一项由人类在物质世界之外对类物质世界所进行的探索将对这一重大命题有着使命性的作用。你将看到,一个哲学的时代会重新来临。事实上,人类在面对自身命运时更多应依赖于在哲学领域的发现与成果,这些发现成果将有助于人类逃离物质世界的巨大旋涡。在我的桌上摆着一部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的狄德罗论坛关于《哲学与科学对话》的文集。它的组织者是法国生命研究中心和狄德罗大学学会,其参加研讨的大多是法国的哲学界和科学界以及新思潮研究学者。这些文集将哲学与科学两大学科充分地融合为一体并进行互证式的讨论——这种学术研讨的方式即便是在今天,都被认为具有创新的意味。我在这里引用勃艮第大学弗朗索瓦?费弗尔教授在有关遗传学研究的一篇论文中所引注的一句话:我们(人类)是生物与社会辩证法的产物,人类在辩证法中进化,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我们每个个体也在辩证法中成长发育。
在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作为自然生物这种形态的同时还具备了辩证法形态。甚至,这一句引言还指出:人类所属的辩证法形态更是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根源所在。
在我的这些信件里,这种“辩证法形态”被称之为类物质形态,而在人文思想的既成结论中,也可以将其归结为意识形态和哲学形态。
将人类描述成为一种辩证法之下的生命形态的产物是需要思想的勇气的。这种勇气便是哲学的洞见。
哲学一经诞生,或许我们就应当自觉到这样的一种结果:任何一种客观的存在即示意我们人类本体的存在——哲学本身就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形态,而非仅仅是自然世界的一种衍生物。这一根源还揭示出人类处在一种由物质与类物质的共生态中。哲学与科学本身就是物质与类物质的结合体现,同时也是这两类形态的不同表现。而更多地,构成人类以及宇宙世界的是类物质成分。物质在人类并不太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它的短暂和易损特性,而人类意识形态与哲学却能获得长久与持续的保留并延续成为后继发展的思想——思想的持久性与物质世界的易变性揭示出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区别与存在。
这一结论还显示出人类是哲学与科学的共生体这一深刻意义——这一意义有别于神学教义中的神造论,但宇宙精神意识造就人类生命则成为了我们在哲学思考中的所得。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在认识自我方面开启了重要的一道门,即我们不仅可以从生理上来解剖物质态的人类,更必须从哲学和意识形态上来解剖类物质的人类并从中获得我们长期以来拒绝或是缺乏对这一领域的全新认知。我相信人类在这一领域将充满奇妙而新鲜的感受,而通过哲学之门,将使人类窥见到自身的更多奥秘所在,并使我们拥有解脱自身诸多困囿的信心和能量。事实上,成书年代如古希伯来人的《摩西经律》一样久远的《周易》可以说是人类史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将哲学与科学融合为一体的先知著作。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是包罗万象。在人类思想的发轫之初诞生出这样一部著作不能不说是人类自身的奇迹,同时也印证了人类是辩证法之下产物的结论。我们由《周易》这部书中所获得的体察与感悟除了它对于宇宙世界博大精深的概括与掌握外,还会遇到一道极其艰深难懂的障碍,这道障碍在相当程度上恰恰说明《周易》作为远古人类对类物质世界所作的探索。一方面《周易》以数理的方式对自然万象进行着科学的论证与排列组合,另一方面又以含义丰富的卦辞和爻辞进行着阴阳辩证的哲学归纳。这种将科学与哲学合二为一的朴素辩证认识方式创造了我们迄今仍惊异不止的人类预测未来的解知能量。《系辞》中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周易》一书早已超越人类对于自身物质世界的简单依赖而深入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类物质世界的认知领域中。

哲学与科学的共生原理(4)

对于宇宙精神的追求是人类智慧产生的根源。爱因斯坦在《论科学》的那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
这是一段伟大的文字,我认为它将哲学与科学共生的原理完全表达了出来。
哲学与科学源于宇宙精神的一个本源体,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分野,哲学是母而科学相随而生。柏拉图提出“哲学王”时大概也是基于对哲学这一本源能量的认识。当人类在认知世界以及认知自身的漫长路途上艰辛跋涉之时,必须认识到哲学与科学的这一共生体对于我们抵达认知宇宙真理这一目的地的重要性。
写到这里,我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台湾电影中插曲的歌词,它提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我想,它代表的恰是人类长时间以来的一个巨大的悬疑。如果我们仅仅是从物质的一个领域来解构人类,那么,我们将永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不仅仅在我们所知的世界中,更多地,是在人类未知的另外世界中。这个世界,就是类物质世界。
我开始决定触及类物质世界的念头源于刚刚过去不久的十月节的一个遐思:它让我步入39岁的生命生涯。对类物质世界的认识形成,或许是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关注自身生命感验与实践并努力思考的结果,同时更有一种可能是我生命中类物质能量的某种觉醒或成长。我在西斯廷咖啡馆临街的窗下写下这些信件中的文字时,类物质就在我的身边以及每一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