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聪明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聪明的故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圆形小点样的细菌,常常聚集成串,像葡萄一般,因此得名。它是引起人
类许多疾病的罪魁。

弗莱明每天用几十个培养皿接种上葡萄球菌,并配制各种养料,调节不
同的温度,观察它们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以了解影响细菌变异的种种条件。

一个早晨,弗莱明照例进行观察实验,突然,一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
的惊异,原来是一种来自灰尘的绿色霉菌落到培养皿里,并且生长繁殖起来
了。为了弄出个究竟,他对着亮光仔细观察起来,结果发现在这种绿色霉菌
的周围,所有原先生长着的葡萄球菌全部溶化了。这引起了弗莱明极大的兴
趣。他小心翼翼地把这种绿色霉菌培养繁殖起来,继续进行观察实验,终于
发现了霉菌可以制服凶恶异常的葡萄球菌的事实。他把这种由青霉菌分泌的
杀菌物质,叫“青霉素”。但遗憾的是,当时弗莱明没有办法把青霉素从溶
液中提取出来。

直到以后,在弗洛里、钱恩及其他几位科学家的支持下,在1940 年,
终于首次制出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及研制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许多恶性病再不能肆
虐。1945 年,弗洛里、弗莱明和钱恩,获得了诺贝尔奖。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他在观察时没有放过异常现象的结果。如果在观
察时不注意这一异常现象,那么,青霉素的发现可能会推迟若干年。

在科学史上,这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现象,这可
以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在观察时不能忽视这一点。

8。观察要注意角度
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来。所以,观察
要注意观察角度。

有一年,乾隆皇帝要在一处殿阁的顶楼悬立一块“天子重英豪”的5 字
竖匾。按照清朝皇家惯例,凡皇宫内亭、殿、堂、宇立碑造匾,都应由皇帝
亲笔题字。乾隆这次却一反原先的规定,要请别人来题写,而且草、隶、篆,
不拘一格。凡被选中者,要官封官,要钱奖银。皇榜贴出以后,震动整个北
京城。各部官员竞相献字,可没有一个让乾隆满意的。后来,有一个落第的
举子,托一个长老将5 个字送给乾隆,乾隆就召集几名大臣来品评。大臣一
看,只见字体大小不一,于是个个都摇头。乾隆听了也不反驳,就命挂上去
试试。挂上以后众臣抬头一看,只见“天子重英豪”5 个大字,摆布得当,
浑然一体,苍劲有力,与在下面看时完全两样。于是纷纷请罪,都说自己有
眼不识泰山。

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殿阁顶楼很高,又是竖匾,如匾上的字写得一般大,从下往上
看,就自然会出现上端字小、下端字大的毛病。这个举子按照近大远小的透
视原理,故意将第一个字写大,依次按比例缩小,远看正好合适。

其实,这是角度不同的缘故。诸大臣是从平地这个角度出发,所以认为
字大大小小十分难看。而乾隆皇帝是从不同高度这个角度出发的,所以,挂
上去以后正好合适。

请看,由于角度不同,观察的结论也不同。

9。可以创造条件观察
有些时候,为了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研究的目的,


而观察的条件又不成熟,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创造条件进行观察。

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系列出色的实验,就是创造条件进行
观察的范例。例如,他有一个研究项目叫做石头喂狗,目的是观察消化腺和
神经系统的关系。要进行这个实验,除了要训练一只绝对听话的狗,能够听
从人的指令,叫它吞什么就吞什么之外,最大的难题是狗吞下一定数量的石
块后就会死亡,无法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巴甫洛
夫巧妙地设计了一项特殊手术,在狗的食道上开一个洞,等洞口新生的肌肉
长好后,被狗吞下的任何东西都会从食道上开的洞口中漏出来。有了这个条
件,用石头喂狗,狗吞下后也不会丧命了。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创造了
一个有利于观察和研究的条件。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当狗吞食不同食物
时,虽然这些食物都不进入胃部,但狗胃中却能相应地分泌出不同的胃液,
而当它吞食不是食物的石头时,狗胃中却什么分泌物也没有。这就是巴甫洛
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创造条件进行观察的观察方法,对学生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我
们要观察学生某一种能力,如记忆力,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对学生进行
测试,通过测试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某一能力的真实情况了。

10。观察要注意方法
观察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决定的。一般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观察事物的时候,先全面粗略地看一看,然
后再对每一个部分仔细地观察,最后再全面地综合起来观察。如,观察一棵
树,先整体看一看,然后再对树枝、枝叶、树身仔细观察,最后再合起来看。

比较观察法。这是为了区分事物间的异同而运用的观察方法。如有两个
相似又容易混淆的字,就好应用这种方法,将两个字的笔画、形状、读音仔
细观察比较,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区别也就出来了。

连续观察法。连续观察法是为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方法。比如,要
了解天气发展变化,就必须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又如自然课上布置学生观察
树叶变化的过程,并将叶子制成标本,学生按照教师这一要求,在一棵树上
每隔几天采集一片叶子,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树叶由青到黄
变化的全过程。这就是连续观察法。

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法就是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记载下来的方法。这是
一种重要的方法。如果不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那么时间一长,就会遗忘,
那么观察就失去了作用。怎样作观察记录呢?这是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决
定的。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了。现摘录我
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一些日记:

“3 月12 日,北海冰融。”

“3 月29 日,山桃始花。”

“4 月4 日,杏树始花。”

“4 月15 日,紫丁香始花。”

“4 月20 日,燕始见。”

“5 月1 日,柳絮飞。”

“5 月23 日,布谷鸟初鸣。”

记录得十分简练而又能说明问题。


三怎样记忆力强

记忆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如果记忆力差,就不可
能把功课学好,考试成绩也必然不能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呢?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兴趣是记忆的重要条件
北京大学英语系二年级,有一位年仅15 岁的女学生,却已出了两本书
集,她的名字叫田晓菲。她的母亲许建华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培养孩子的学
习兴趣》的文章。在其中,她写道:

“如果让我说,在子女的智育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会毫不迟疑
地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把看书学习当成负
担,那么你的其他的一切努力,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的女儿田晓菲5 岁的时候,就会背很多儿歌和古诗了。她念诗和背
诗的时候,总是兴致勃勃,兴奋得很,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从中得到无穷的
乐趣。但是,她的这种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那还是在她1 岁多的时候,为了对她进行语言训练,发展她的智力,
我们开始教她念儿歌。那本儿歌集,一边是画,一边是字,先看画讲画,再
一句一句教她儿歌。很浅显,很形象,很有趣,都是幼儿能够理解、能够接
受的东西,因此,就能引起她的兴趣。。我们教她读古诗,是在她会背许多
儿歌,以及对背诗有了浓厚兴趣的时候,那时她5 岁,我们从古诗中选择浅
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风景诗讲给她听,教给她念,什么‘儿童急走追黄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些小诗中有人物、有意境、有情趣、有故事,
适合孩子口味,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引起她无穷的兴趣。因为容易懂,
又有意思,所以,她很容易地就记住了,而且不会忘记。”

因为有了兴趣,所以就不会忘记。由以上例子说明,记忆和兴趣有极大
的关系,兴趣是记忆的重要条件。事实也确是这样:有些人对朋友的名字不
能很快记住,可却能对影视明星的名字琅琅上口,如数家珍。而有许多学生
讨厌记英文单词,但他们却能流利地唱出西洋流行歌曲。。这是因为他们对
这些事物有兴趣。

2。决心是增强记忆的钥匙
北宋著名学者司马光,幼年时记忆力并不好。有一次,老师讲完课,要
求同学们背诵。别的同学背了一会儿就会背诵全文,只有司马光到大家都放
学回家了,还是不能完全背下来。老师看他背得很认真,就例外地放他回家
了。回家以后,司马光十分难过,于是他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老师教过的
文章全部背下来。晚上,司马光挑灯夜读,十分用功,八遍十遍地读,有时
一直读到深夜。经过这样的锻炼,司马光的记忆力大为提高。后来,他写下
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从这个事例说明,决心在增强记忆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司
马光不下决心,他就不可能改变他的记忆力;不改变记忆力,那么,他要写
作《资治通鉴》,就是不可能的。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在年轻学艺时,那种下定决心要练好
基本功的精神,在剧坛上一直传为佳话。

为了走好台步,按照传统的练习方法,要手捂着肚子,脚后跟用压劲,
裤裆里夹扫帚。他每天这样不停地练,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从


不间断,终于练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