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好性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好性格-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荫道上散散步;心绪平和下来后,再回到你的书桌前,镇定自若,想象自己能量巨大,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事情再多,也得一件件地做,所以,你应该考虑清楚诸事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再提笔把计划写下来,列出你的条理,这样有助于清晰你的思维——理论明确了,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实践。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似不相关的“多余”程式其实很有必要。多花点功夫放松自己,你会在事情的顺畅进展之中赢得更多的时间。你要先学会投资,然后才能考虑丰厚的回报。
学会释放压力,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压力需要承受,自然也就不用绞尽脑汁去想该如何应付压力了。 



□ 乐子天天有,机会总会来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每一位渴望成功者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往往会使人感到痛苦和折磨,进而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不快乐,甚至对前途一片茫然和悲观。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这种因困难和挫折而带来的悲观与失落呢?寻找快乐,你一定要培养自己寻找快乐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想获取持久的快乐,其先决条件是生活应充满目标,要力争那些超越自我的东西。我们根据经验可以发现,真正的快乐来自寻找多姿多彩的生活,来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来自人类力量的健康开发。
寻找快乐并不是一味地为快乐而追求快乐,事实上那将是失去快乐的开始。实践表明,一个人对快乐的追求永远不会获得成功,你越追求,获得快乐的可能性越小。
寻找并获得快乐的方法是努力去做一些不会直接带给你快乐的事,然后快乐才会降临在你身上。如果你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成为某一特殊领域的行家,你就会实现快乐和成功。成功和快乐只属于这些人,他们不把寻找成功和快乐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争取出色完成某一任务。如果你努力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你也会获得快乐。
对于获得者而言,快乐是无止境的。而给予者却认为快乐来自工作、努力和对目标的追求。快乐和成功的核心是成果而不是享乐。
如果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看到进步,你就会感觉到其中的快乐。这一过程意味着成果,而成果意味着给予。正所谓:“快乐在追求时会逃避,在给予时会回来。”
理解快乐的一种途径是研究快乐的人。想想你认识和看到的那些流露出快乐的人,他们快乐来源于什么?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实际上,要想知道不快乐,最确切的方法是去设想赌徒们在赌场时的态度。赌徒们把敛财当做自己的目标,除了轮盘的转动和骰子的流动外,他们什么也不关心。如果你也这样做,不久你的脸上也会出现赌徒们一样的忧虑、不快和自私——甚至在赢钱并赢一大笔钱的时候。
当你遇到某人时,总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什么使他或她变得特别呢?要看到别人身上焕发出来的闪光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东西。有一种倾向是只看别人的缺点,这是不对的。显然,我们的个性都混杂有好坏两方面的因素。如果你养成只看坏处的习惯,那么你看到的一切都会一无是处。如果你培养自己注意好的方面,你就会找到美好的东西。找出好的方面是会让你充满快乐的。快乐作为力量的最完美形式之一,是通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使别人高兴是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如果你使其他人快乐,你自己也会快乐起来。
另一个成功和快乐的策略是永远不争论,除非它符合我们的利益,是有用的。我们经常为情绪所左右。没有停下来考虑结果就开始争论,结果除了相互感到来自于对方的恶意外,一无所获。合适的策略是在你确定争执会带来积极效果之前保持沉默,而且这种积极效果无法通过讲道理平静地获得。
一旦卷入争论中,重要的是你应了解实际。你的论点应从事实而不是情绪出发。如果有很好的准备,你就可能用使人信服并有帮助的方式来表达与某人意见不一致。
了解事实,三思而后行,保持沉默。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发怒起着积极作用。然而,成功者的经验使人们确信发怒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是一种非理智的发泄,它释放出损伤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力量,因此在生活中要避免发怒。成功的人认为应尊重别人,不要对别人发怒,他们采取和解而不是敌对的态度。
你应该对自己说:“那些人正在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尽管我不同意他们,但他们的行动也是有理由的。”也许他们近来接到坏消息或心情不好。
合适的行动是用爱和逻辑去回答他们的愤怒,使他们快乐,使他们不再发怒。发怒最易伤人,它是一种会导致无结果的消极情绪。
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度人,也必有什么量器量度你自己。 



□ 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


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追求眼前的屈屈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
急功近利者,一定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闻到了芝麻的香,而忘却了西瓜的甜。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治好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可以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你如果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一定心胸狭窄,胸无大志,总是盲从世俗,脑袋长在人家的脖子上。别人说军人时髦,你便想法穿上军装。别人说文凭重要,你便马上去混文凭。别人下海捞钱去了,你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削尖脑袋下海去。
你根本不管人何以为人。什么人格啦,德行啦,人生境界啦,品行操守啦,灵魂啦,优美啦,在你看来一钱不值。你以为人生在世唯吃好穿好玩好乐好便就是好,就是实在,就是价值。于是,为了达到吃穿玩乐之好,你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出卖灵魂。
然而这世间的事情也真怪,越是急功近利者越不容易得到功利,没有一个不顾廉耻、出卖灵魂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无论什么样的急功近利者,总是瞪着一对贪得无厌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名利二字。然而名利之对于你好似一个西方哲学家打过的一个比喻一样,如同吊在车把面前的一块肉对于拉着车的车夫一样。车夫总想抓住那块肉,却总是抓不到。无论你把车拉得多么快,那块肉始终在你的车把前面,始终抓不到你手中。你成天绞尽脑汁,时刻伺机投机取巧,而且忙忙碌碌、大汗淋漓、辛辛苦苦,到头来仍然一无所有。你仍然功未成、名未就、利未得。
大凡急功近利者,虽与好高骛远者殊途,却同归。同归于二:一同于一事无成,二同于无幸福可言,只有空忙一场。急功近利者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什么长远追求,没有成就什么事业的志向,你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和全部生命都无形地消失在你的短期行为之中,消失在你虚浮浅薄的劳作之中。你也许一时得利,可是你付出得太多,得到的终归微不足道。而且你活得太累。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难道快乐和幸福首先不是一种心灵的优美和灵魂的安泰吗?
——所有急功近利者,无论年轻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进、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无功无利无幸福。
可见,孔圣人没说错:欲速则不达。
为什么要急功近利呢?
产生对功利的急迫心理,说到底是没有通达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你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捞名挣钱,最高的人生幸福就是拥有名气钞票。却不知我们来到世间,我们自己的躯体不该被自己的心所奴役,我们的心也不该总是奴役着我们自己的身子。自之身成了自之心的奴隶,这身子就太无价值了。自之心总是缚着自之身,这心也太狭隘。在名利面前超脱一点,淡薄一点,不就轻装上阵了吗?轻装上阵的人无其心理负担,无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别人更快。让我们的灵魂释然安然,这比什么都强。获得自由健康的身心,充分发挥我们内心的最高的力量,展示我们最美善的天性,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吗?
假使我们能够跳开眼前名利诱惑,让我们的灵魂安泰,精神舒畅,同人类内在的神性——永不死亡永无疾病永不犯罪的神性维持和谐,那该得到何等伟大的生命效率呀,那该得到何等崇高的人生幸福呀!许多伟人们曾经这么强烈地向往,难道你不向往吗?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让我们受到诱惑,让我们不受诱惑。身心的健康自由应为人生最高的诱惑,它为我们自身之应有,须臾不可离开,我们不妨受到诱惑,去拥有它。功名利禄本不属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它既不在我们的心中也不在我们的肉体之内。有它和无它对于我们身心的存在并不发生直接的必然的影响。何必付出人格的代价去孜孜以求呢?
你这一套不是老掉牙了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陈词滥调吗?不就是董仲舒的那套什么“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等旧调重弹吗?
——其实,老则老矣,不一定都掉了牙。
我们东方文明就是这样,决不损义以求利,舍义以贪功。我们总是追求人之为人的根本,决不舍本求末。
但是,我们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者。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劳作归根到底都是求利益的行为。我们的最终理想无非在于追求利益。
但是,我们的所谓“利益”并非单方面的,并非只肥身而不顾养心,或者只乐心而不顾养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