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想那些充满欢乐之泪的好日子。也许你曾无私帮助别人。也许有人不求回报,主动帮你忙。也许你读书、看电影或亲眼见到爱的情景,被感动不已。
    请慢慢来,你的心是开放的。
    只要你的眼睛能为喜悦而涌出泪水,就能暂停一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感动你?你的人生失落了什么?
    现在你有了很强大的线索可以修整你的需求,并带来欢笑,也让更多的平静进入生命。
    大家都知道,快乐出自内在,快乐是内在的状态。如果某人改变了,或是外在世界改变,你不可能因而得到快乐,只有你的“改变”才带来快乐。你必须用更大的视野看这件事。别人可能指出方向,教你技巧,他们顶多也只能帮到这里,剩下的全要靠你。
    快乐,找寻欢笑没有错,不是罪恶,是与灵性有关的。除非你学习到清净心带来的喜悦和平和,否则你不能从这个学校毕业。
    德蕾莎修女写道:“我很确定,如果能了解黄金律——神是爱,而且他从伟大的事物中创造我们,去爱与被爱——我们就能互爱,就像神可以爱我们每个人。真爱是不停到给予,直到受了伤害,关键不在我们能给多少——是我们有多少爱要给予。”
   “因此,祷告是必要的——祷告的果实就是信仰的深化——信仰的果实就是爱——爱的行动是奉献——所以爱的行动是平静——而这就是黄金律。”
   “爱是互相的,如同神爱我们每一人。”
    我不同意“真爱是不停给予,直到受了伤害”,因为给予的时候有许多欢乐。任何的伤害很快就得到抚慰。除了这一句话之外,其他都是智慧之言。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实践德蕾莎修女的这个简单处方,暴力与战争将会消失,和平将盛行于世。
    而且内在与心里层次上,人也将感受到这样的和平。恐惧会减弱或消失,因为爱融化恐惧。没有恐惧,我们就能完成来这里该完成的任务。而我们也将更快乐。我们躲藏在身后的高墙也将被推倒,因为如果不恐惧,我们就没有必要隔离自己,反而向爱的能量敞开自己。
世界送你一座大花园
    我曾治疗过一名职业高尔夫选手,他过分关心球场得分,结果他越担心,挥杆失误越多。
    有一次他在我的办公室做特别的深入冥想练习,他放下自我,整个人融入高尔夫球场。他开始理解高尔夫球,把这个运动视为人生的隐喻,整个球场跟他的生命一起跃动,好像有了生命。
   “你学习到什么?”我问他。
   “球场不在意我的得分或我的表现。它只要我好好享受,去感受它的美与礼物。它的最大愿望是提供欢笑与乐趣。”
    这个人的灵性出现惊人地成长。一点都不意外,高尔夫给他的功课就是人生的功课。他学到双倍的好东西——而且他的分数下滑得很有意义。
    我有一天在冥想时,一道讯息回答了一直在心中酝酿但还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我一向勤奋工作,在诊所治疗病人,参加演讲与会议,回答堆积如山的信函。那么度假怎么办?什么时候有空读些休闲刊物?我的高尔夫球成绩开始下滑!我应该多挪一些时间给自己、给家人、朋友?在生活里多享受一下?工作难道那么重要吗?
    这道讯息坚定地说:
   “这个世界送你一座美丽的花园。如果你不享受果实,就会错失花园。”
觉醒
    进入这里之前,你必须检查自己的罪行,没有检查的话,你会带着这些罪行到另外一世。我们从物质界累积了许多坏习惯,唯一能清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灵性大师们无法替我们清除。如果你的选择是自我抗拒而不是自我清除,那么坏习惯就会继续带入下一世。只有决心坚强自己,驾驭外在的问题,这些坏习惯才不会跟着你进到下一世。
    心理学家,也是耶稣会的牧师梅洛先生告诉我一个有关觉醒的故事。
    一名越南高僧描述如何享用一杯好茶。你必须心在当下,专注于茶叶的甜香、茶汤的甘美,以及茶杯的微温。如果有过去的懊悔,未来心的的烦恼,那么当下的茶香与滋味,立刻化为乌有。虽然喝下茶,但是你不滋不味,浑然不知喝了什么。
    人生就是品茗一杯。
    当你不能活在当下,当你被过去吸走,或是烦恼未来,就会带给自己伤痛与悲哀。
    在回溯经验里,觉醒之门大开。如果治疗师已经准备好了,而且灵活应变,允许让被催眠者的更高心灵缓缓引导整个催眠过程,被不是推向治疗师既定的安排程序,那么转化生命的体验就可能发生。这就是约翰的例子。
    我在波士顿的工作坊数百名观众之前,为约翰催眠,他是教育程度良好的中年男人。我注意到观众们特别安静,期待着我说出的每一个字,会场的一切我了然于心。
    轻轻地、慢慢地,我把他推进时光隧道里。他的第一个景象是圣诞节聚会,那时五岁。他显露出孩童般的喜色。
    然后我再让他往后,回到出生以前,回到母亲的子宫。
    他马上说:“这里好紧!真想伸展一下。”
    约翰开始动头、伸脚,小心移抬手臂。接着他注意到一道“闪光”,从脐带漾开来。这道光让他放松下来。
    我引导他完成分娩,没有任何身体的不舒服,但是他却被噪音干扰得要命。
   “很多人在讲话。”他解释说。
    我指导他脱离这个景象,并继续保持在深沉的催眠状态里。我请他观想,并走过一扇特殊的门,我期望他进入前世回忆。没有,他反而出现灵性体验。
    约翰发现自己在美丽的花园里,不可思议的亮光弥漫着整座花园,注入他的光亮有深远的平和感,也察觉到有许多儿童。他说,他上了年纪,是这些孩子的教师。
    他观察到一只白马在旁边。“纯洁”这个字闪过他心头。唯一的茂盛大树立在他旁边。约翰从容地说出这一切。语言无法适当地描述眼前所见。言语难以形容光亮与花园的美妙。我感觉得到,他知道太多了,多得无法跟我们分享。
   “你教这些孩子什么?”我问。
    它的回答像谜一样。“我教他们怎么玩。”声音轻柔、缓和。然后约翰的语音突然坚定起来,台下的观众变成学生。现在他好像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可以永远在那里!”他说:“我们可以永远在那里!”
   约翰的声音拖得长长的,然后沉静下来,没多久,他又开始说了,非常平静而且非常轻缓。
  “这个欢乐……美丽……觉醒。这个地球上的花园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去选择。现在,它可以在那里,就在眼前,如果我们选择……如果我们现在想起如何选择。”当喜悦的眼泪静静地滚落脸颊,他再度静默下来。约翰不想离开这个平静的地方,所以我让他多休息一下。 
随时觉知眼前的经验
    这就是约翰所要教孩子们的:天堂就在地球,就在眼前,只要我们选择,那就可能,约翰的讯息非常强烈。我们用意识心即我执来看的话我成为了“我”,而这个“我”却不真正的自我。在当下的状态里,在物质界里。我们可以感受纯粹的欢乐、狂喜、宁静、美丽,就在当下。但当我们超出物质界不用“我执”的意识心,用非意识的清净本性时我们领悟到我们其实是一体的,我们都一样,没有彼此,我们真的是相同的,我们的非意识下的清净本性包涵万物,我们所遗忘过的事物和没有意识到的状况,是可以逆转的。我们不必经历死亡或濒死的经验,请记住并再去体验本性的智慧吧!把握当下!喜乐的眼泪继续从约翰的眼眶中流下。
    他体会到的就跟我的体会一样,转变发生在生命里,这个转变是从全然的智性转入经验。开放已经发生,而且不再关闭,因为这个经验太积极、太强大。
    约翰两星期后写信给我,描述他的共时性事件,这更加肯定他的经验。花园的象征到处出现。他走进唱片行,立刻觉得“被引导”,找到一片CD名叫“秘密花园”。他在说明上读到:“十四首凯尔特与挪威音乐,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秘密花园。”
    然后他走到书店,想买本特别一点的书,他的“觉知力拉到另一本书上”,书名是《花园大门的另一边—之》,封面是花园与诗的图画,书上有着美丽的光。
    几天后,约翰走进电梯,发现里面帖着世纪初古人写的诗:
        所有爱你的人
        都很美丽
        他们充满在你的眼前
        那么乐于助你
        你的花园有个空间
        所有的人都受欢迎
        我们只需走入
    约翰再增补几句:“花园无所不在,不断转化在我的觉知里……用我的心抵达花园,并接触灵魂的花园。”
    约翰在波士顿的体验也让我的觉知力开始转变。
   “它可以在那里的,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去选择。”他曾这样说过。不要忘记!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觉知:我们是神性的存在,能够‘直接’经验欢乐、爱、无限、同情、深度的安全感以及平静——都在当下。
    透过目击、观看、分享,几百名观众的觉知力打开了,这发生在波士顿的工作坊里。感受到场地里的欢乐、平静、安全感无所不在。弥漫我们的更高真理用讯息盈注每一个人:我们是不朽的,我们永远被爱。我们就是爱。爱是能量,注满生命的每一粒原子,根本没有什么好恐惧的。
第七章  爱与同情
     爱是终极回答。爱不是抽象的,而是实际的能量,或是能量光谱,你可以“创造”并维持你的存在。只要去爱,就能接触到你心中的上帝。去感受爱,表达你的爱。爱消解恐惧。当你感觉到爱就不再恐惧。因为一切都是能量,爱包含了所有的能量,一切都是爱。
    大多数人并没有活出自己的生命,可是却表现得好像懂得灵性本质。我们的行为表现只是把人当物质对象,不看成灵魂或灵性。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