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秘密:墨菲心想事成法则(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的秘密:墨菲心想事成法则(全文)-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松下先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的时间,是在世界经济恐慌余波尚未平息的昭和7年(1932年)。那一年春天,他和友人一同参拜某宗教团体的总部。那个宗教团体拥有很大的地盘,松下先生和友人在那里散步的时候无意中去了他们的木材加工厂。松下先生问道:“为什么宗教团体会有木材加工厂呢?”朋友回答说,这是他们打算用全国各地的信徒捐献的木材修建教主殿。当时正值经济萧条期,信徒还能捐献出堆积如山的木材,并自愿从事制材工作。松下幸之助想, 宗教能为人带来精神上的安宁从而使人获得幸福,是基于崇高使命的神圣事业。宗教的力量果然是伟大的。如此大的工程,都是依靠义务服务的信徒来建设,而且他们所需要的木材也全都是捐赠的,这太令他感慨了。




第55节:改变人生道路的思考方式(8)

他想把这种使人乐意尽全力工作的经营方式转移到自己所经营的事业上来。二者相比,宗教事业的特点在于开导有烦恼的人,令他们心安,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而企业事业的特点在于:生产人们生活上的必需品,这当然也是神圣的事业。企业的工作是“无中生有、消除贫穷、创造财富”,是一种很现实的工作。俗语说,“穷病最苦”。消除贫穷,可以说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为此而付出辛劳,生产再生产,便是企业的事业。
 
想到这里,松下便有了灵感,他提出了著名的“自来水哲学”①。 生产者的使命就是要把生活物质增加到如自来水般的无限丰富。无论多么贵重的东西,只要把量增多,价格便会降低,人们使用了这种产品,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许多。
 
“依照真正的使命去经营,走向消除贫穷之路。”这样的想法就不会与获得成功以及自我实现相抵触了。
 
55
 
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
 
我经常对年轻人说,不管什么都好,应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或者练就一门本领。
 
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掌握了一门专业知识或技术,即使在其他方面稍逊色于别人也不容易感到自卑;第二,掌握了一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话,总会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在菲律宾的一个日本人经营的度假岛上工作的S就是这种情况。
 
S从小就特别向往南方群岛的生活,能在那里生活是他自学生时代就怀有的梦想。可现实同梦想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工业高等学校毕业后的他,在一家随处可见的电器商店从事修理工作。他感叹道:“照这样下去,这辈子都没法实现我的梦想了。”虽说如此,在知道墨菲法则以后,他便开始运用成像法。几年以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了。
 
一次他去菲律宾某座小岛上玩潜水,看见岛上的一位日本老板一直愁眉苦脸的,便主动搭话问老板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岛上旅馆的发电机出了故障,不过没人会修理,不知如何是好。S一听,这好办啊,就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轻松搞定了那台发电机,他又问老板还有没有别的要修的电器,他一并修好。于是电话、空调、游艇的发动机等,都在他逗留岛上的时候被全部修好了。老板非常高兴。




第56节:改变人生道路的思考方式(9)

“像您这样的人才要是能一直留在岛上,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我可以一直留在这个岛上吗?让我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S的愿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不过倘若他对修理电器并不精通,恐怕达成愿望的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他身上吧,所以,平日里不妨努力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或锤炼一门技术,这很可能成为你实现梦想的契机。
 
56
 
要能够认识自己
 
H是个很有名气的摄影师。刚开始,他是个自由摄影师,后来由于工作量太大,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就招了几名助手。再加上周围人的建议,H又投资1000万日元成立了一家专业摄影株式会社。三年以后,就发展成了拥有数十名员工的公司。
 
不过,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员工人数的增多,H变得整日情绪不稳,心情烦躁。因为性格使然,H很难把工作放心地交给员工去完成,因而总是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也没有。最后,终因疲劳过度倒下,不得不长期住院休养。
 
可能你认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不过我之所以在这里讲述它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得到一个教训:即使你目前的工作是你真正的使命,但还是有必要认清你自己是属于个人作战型还是集体作战型。就拿H的例子来说,很显然他属于个人作战型,擅长一个人单干。
 
并不是要强调孰好孰坏,只是像H那种凡事都要亲自参与才能心安的人,应该单枪匹马地作战,那样更利于他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完成工作,也不会消耗多余的精力。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有的人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照顾不到,但很善于领导别人;还有的人只掌握了事物的某些要点就能让一切都运作得很顺利,那么很显然,这种人属于集体作战型。自幼体弱多病、必须依靠周围人的帮助的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的典型。
 
你又是属于哪种类型呢?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理解错了个人作战和集体作战的含义,从而搞错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57节:改变人生道路的思考方式(10)

顺便说一下,H出院以后,听从了我的建议,大幅度地降低了公司规模,他几乎又回到了当初自由自在的状态,自然感觉不到什么压力了。
 
57
 
斩断思想的束缚
 
我已经提过意识到自己的天职并去从事它的重要性,虽说如此,还是有必要重新审视,“这样一成不变的人生真的好吗?”
 
有时候只有当你暂时抛开现实情况,才有机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或“天职”。可实际上有不少人都有过分拘泥于现状的趋势,“那样做的话会变成这样”,“这样做的话又会出现那样的可能”,“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凡事都要找一套理论出来,其结果就是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划算,最后还是放弃。
 
但是,人生总不能一直按照理论去展开,那样的人生岂不是没有丝毫乐趣?而“天职”“使命”往往是从你不按预期展开的人生中开始萌芽的。
 
因此,下定决心,斩断束缚着自己的东西吧!学历也好、收入也好、职位地位等一切都通通暂时抛开,把自己从所有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使自己再一次恢复到白纸的状态。
 
这样做能使你看到自己以前未曾看到过的东西,一些快要忘却的画面也被一点一点地想起;期望的事情也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脑海里甚至能描绘出自己以后的理想,还能发现令众人羡慕的生活方式。
 
我的朋友是一所一流大学的教授,身为教授的他辞职后到山梨县开始种植果园。他在大学教经济学,可后来慢慢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很不自在,活得很不像自己,忍无可忍的他就此作出了决定。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所在的大学整日派阀斗争不断,就连教授们也会为了各自的声誉(研究成果)互相排挤。于是,他将自己的头脑清空,不去理会这些世俗纷争,在考虑如何活得更像自己的过程中,从名声、地位等局限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对栽培水果这种“培育生命的工作”产生了兴趣。
 
从自我束缚中解脱出来的那一瞬间,可能就发挥出了你前所未有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或潜在能力。




第58节:改变人生道路的思考方式(11)

58
 
坚定“我必成功”的信念
 
M生活在北海道一个贫穷的村庄,从小就是个无法管教的不良少年。高中上了不到三个月就退学了,无固定职业,且还整天打架勒索、惹是生非;少年鉴别所①也是几进几出,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久。
 
一想到孩子的将来,M的母亲就觉得无地自容。于是她去找占卜师算命,占卜师给出的结果是:“您家的孩子已经走上歧途,恐怕这辈子都无药可救。”
 
母亲听后,情绪沮丧,考虑再三,她恳请占卜师:“我会带儿子再过来一次,就算是骗他也没关系,请你告诉他将来一定能取得很大成就。”
 
于是,占卜师就随口对少年M说:“你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去东京吧,去了东京就能当上某家公司的社长。不过,前提条件是你要打心底里相信它……”M听后大为激动,回去就开始向周围人宣布:“我要去东京创出一番事业给你们看!”
 
离开北海道,少年M踏上了开往东京的列车。20年后的今天,他果真成了社长,反倒让当初信口开河的占卜师吃惊不已。
 
后来,占卜师对衣锦还乡的M道出了真相,说自己当初说的全部是骗人的,M听后只是了然一笑,说:
 
“不是有‘占卜问卦,也灵也不灵’这么一说吗,所以你并没有骗我。你对我说只要真心相信就能当上社长,这句话我始终没有忘记过,也一直按照这句话去做了,后来就真的当上了社长。所以,母亲说的没错,你占卜的结果相当准确。”
 
类似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了,我在此只是想强调,不论你的学历如何,与成功与否无绝对关系。
 
就像墨菲说的,“你的人生会按照你脑海里描绘的那样展现出来”。成功的必备条件就是坚定个人信念。
 
反之,一旦信念动摇,即使你学历再高,成绩再优秀,最终也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59
 
人不能甘于现状
 
我前面提到过,刚刚掌握墨菲法则的初学者,在为达成愿望做准备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下子就从最大的愿望开始,要从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等身大的愿望开始。不过有一点还请大家注意,那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在实现了一个愿望以后就心满意足,还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才对。




第59节:改变人生道路的思考方式(12)

有的人一实现等身大的愿望就满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