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溪十二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溪十二里-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开了,这才端起来递上去,搓着手掌对领头的蔡申玉憨笑两声:“掌柜老爷,这衣服还劳烦您给瞧瞧,能典多少钱……”

    未等他说完,蔡申玉忍不住笑了,转头对其他几人打趣:“‘老爷’?我像‘老’‘爷’么?”

    “您要是老爷,我就是太爷。”二柜的板着脸回答。剩下的人却是全没憋住,齐声大笑。那老农从未见过这等阵势,正惊疑不定,那二柜不温不火开口替他安神,“这位客官,论年纪,他还得叫您一声爷。您只管叫他小哥就成。”

    “哎?这怎么好……”话虽仍是恭谨,可那老汉明显比进门时放松许多,憨笑中真切了几分。

    笑毕了,蔡申玉规规矩矩接过那袄子细看。其实方才他远远地已是粗略看出个五成,光瞧那袄布的色泽便知时日已久,想必有不少年头了,染色略有褪脱,棉料不均匀,是贫寒人家最常见的冬衣,并不值什么钱。

    他默不做声,转手将棉袄递与二柜,再由二柜验过后交由三柜再推敲价格,最后从四柜那儿折了回来。老翁偷看了一眼,心里干着急,脚尖在地上挪来挪去。

    正看货的那会儿功夫,屏风处又踱了个人出来,贼里贼气地瞟了一遍那老农,逐在堂中挨墙的板凳上坐了等。蔡申玉的目光往那人身上掠了一眼,却没招呼,只对老翁微笑点头,说:“这个我们可以收。”

    老翁如释重负,脸色稍缓,却仍是苦笑。

    “还按老规矩报价?”几位外缺都拿眼看着蔡申玉,二柜则习惯性地伸出一边手掌,把五指张开,晃了晃。

    蔡申玉不答,沉思片刻,才吐出两个字:“拜佛。”

    三四柜都挑了挑眉,但没有表示异议。二柜倒在意料之中,马上就接嘴道:“方井弯腰,独掌拜佛。”

    三柜和四柜一个说“方井弯腰”,一个说“方井弯腰,炉腿拜佛。”

    蔡申玉想了一会儿,仍是笑笑,朝那三人递了眼色:“我想……还是独掌弯腰吧。”

    老翁显然听了一头雾水,慌张地观望蔡申玉等人的神情,连那个坐在板凳上等候的人也蠢蠢欲动,探颈往柜台上看,耳朵竖得格外卖力。

    二柜很爽快地用指关节敲了下案板,其余两人也跟着在桌上敲了敲。蔡申玉这才转回头,笑容可掬:“老大爷,我看这棉袄……就五百文罢。利钱按月收,一分五厘。您看这价钱合适不?”

    那老翁唬了一跳。

    何止合适。他起初买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这个价。可使了多年,不破也该旧了,怎么还是一样的钱?况且都邑之内,私家质库的月利没有不收过三分的,这儿居然只有一分五厘。真是闻所未闻。

    早些时候曾听说,这家典铺在富商云集的怀颖坊上最不风光,最没面子,居然被行内人讥诮为“五里之内最穷的典铺”。从此富人不上门,往来皆贫汉。

    实乃怀颖之耻也。

    做生意做到这份上,岂不是丢脸得紧?

    百闻不如一见。当真上了门,所见俨然不同所闻。老翁又是惊,又是喜,说话都开始打颤,面皮涨红:“好,好,当然是好。”

    “既如此,我要按规矩唱票了。”蔡申玉依然含笑。

    他说罢,拿起那棉袄半空里抖了一抖,清亮地喊了声“写”,柜房那头的中缺便麻利地将一张质钱帖子铺好,蘸墨提笔,从小线上摸了一块竹牌子下来,在门帐簿上抄了牌上号数,等着蔡申玉唱票。蔡申玉看了眼门楣下望牌的月数,开口唱述:“半新旧绀青棉袄一件,略有染渍,时古适中,无缺襟短袖。腊月二十三日质铜钱五百文,月利一分五厘,‘来’字号票帖。”

    与老翁商议了赎取月份之后,由铜板儿抱了棉袄到罩壁后面的案桌上整理,打包,卷当,再送还中缺穿号核对。老翁喜之不尽,一迭声道了谢,随着铜板儿往内缺管帐的那儿点钱去了。

    坐在板凳上的人终于按捺不住,一骨碌站直身,精神抖擞,捞起包裹便三两步迈到柜台前。

    蔡申玉悠悠地拿手指在台面拂了几下尘,又不紧不慢把帐簿上似有若无的褶皱抹了一遍,缓缓地用一方票押木轧好,这才抬眼,对上那张已然十分不耐烦的脸。他恍然一张嘴,活像刚见到人一样,惊声高呼:“哎哟,这不是黄老板嘛!真对不住,刚才忙,没瞧见,失礼失礼。”

    黄付额头一根青筋动了动。

    众人见状,都免不了打心底喝一声好。这黄付家中开的是漆店。三年前与表舅贾年达合谋讹诈城中木匠,被送官后,仗着家底颇为殷实,居然出钱摆平了糊涂账,名声却也因此大臭。偏偏此人生了一张罕见的厚脸皮,依然时不时干那偷梁换柱的勾当,招摇撞骗最是拿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黄付最近又吃了官司,坊内皆有传闻。他漆店生意惨淡,讹来的钱赌得所剩无几,想贿赂衙门里的执事都拿不出像样的数目来,只好忍痛将昔日敲诈来的绫缎珠宝等物换成银钱,以缓一时之需。他方才入店时恰好碰上检货,本来一件明眼人都知道破烂的棉袄,蔡申玉居然两眼昏花,给出个五百文的价钱,再一听利钱才一分五厘,他不由心花怒放。肯做这等亏本生意,纵是怠慢一点,他也懒得跟蔡申玉计较,直接把包裹丢上桌,利索地松了绑,滚出好些东西来。

    “财神鱼,我来照顾你家生意了。”黄付五指合拢,在柜台上漫不经心地拍了拍,阴阳怪气地说,“瞧瞧,都是些好东西——我押好物,你出好价,咱们这笔买卖要成了,利钱我决不会少你半个铜板!”

    “黄老板肯屈尊光顾小店,蔡某不胜荣幸,岂敢不谈买卖?”蔡申玉一脸的受宠若惊,“我这便给您看价。”

    说罢,微微一笑,往其他外缺那儿丢了个眼色。

    二柜的应答向来最有速,眼都不眨便报:“炉腿。”

    听见这两个字,三四柜的唇角猛一抽,终究还是没敢笑出来,一个个肃了脸色,叩板赞同。蔡申玉倒是笑得肆无忌惮:“好,炉腿。”

    黄付恍惚记得给老翁报价也有这个词,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奈何不知其意,只得瞪圆了眼睛,直勾勾锁住蔡申玉。殊不知凡是做质库这一行的,间间铺里都有自家的暗语,尤其牵涉到金钱之时,为了避免纠纷,方便当面议价,所有说数的字皆另起别称。在“寔丰库”内,蔡申玉与店中伙计自有一套叫法。的9fd81843ad

    “针眼”为一,“鸳鸯”为二,“炉腿”为三,“方井”为四,“独掌”为五,“骰宝”为六,“鹊桥”为七,“卦象”为八,“登高”为九,“拜佛”为十,“弯腰”为百,“牛鼻”为千,“天岁”为万。或借喻义,或取谐音,唯有店内的熟手才能一听会意。

    若无特殊情况,以物质钱一般都按实价的一半报数,行内通称“值十当五”。按照典物者的不同,外缺将一起商议出具体成数,再由头柜决定最后数字。

    那老翁的棉袄若按五成给,当然不值五百文钱。只是这隆冬腊月,天寒地冻,自己身上尚且不够衣物御寒,居然把最最紧要的棉衣拿来质钱,必是实在没法子应付生计才逼着当掉冬衣。蔡申玉知他竭蹶,故意出足十成的价。

    对黄付,他只给三成。

    蔡申玉漫不经心地面前横着的几件绫衫一拨,便见到衣服上身的一边衣袂反叠,袖口朝下,另有袴褶数条,皆是折过三折。而包在绢布里头的金饰则微微有一道几乎辨认不出的磨痕。典当行内常常为了压价而串通一气,经手之物皆做过手脚,认出的人自然会往低价里报。蔡申玉见了这光景,便知道黄付在来他这儿之前就已经进过别家典铺了,大约是嫌价钱不合适,又贪他铺里月利低,才最终绕到他门上。

    “唔,黄老板,您这件皮裘……”蔡申玉撩起一件颜色鲜亮的檀碧小绫袄子裘,颦眉细看了两三遍,逐渐起了难以启齿之色,半晌方道,“我看能值——三百五十文钱。”

    “财神鱼!你眼瞎了吧!”黄付吃惊之后更是勃然大怒,“你说我这袄子裘还不如那老头的破棉袄?”

    “嗳,黄老板先别动怒,我出这个价自然有我的道理。”蔡申玉无辜地对住黄付气鼓鼓的腮帮子,半个身子探过柜台,特地将袄子裘递过去与他共看,抬高嗓门一一数落,“您看看,您看看!这儿可不就是毛病?”

    先把襟口袖角扯了几下:“一,其大小宽窄不合适。领口过大,下围过窄,身短袖长。”

    又描了一遍绫面上的绣花:“二,花样纹路不时兴。籽绣打得粗糙,左右不对称,收边尚有漏缝。”

    再以掌心抚了一把裘皮:“三,毛子摸下去手感极劣。欠了些润泽细软,而且不够平整齐集,像是九分旧的皮货。”

    末了,埋怨自己一句:“三百五十文给多了。”

    “你……!”一串流畅圆滑的行家话把黄付说得面色铁青,霎时气堵咽喉,顺不过来,指住蔡申玉的鼻头颤巍巍却多骂不出一个字。

    “来来,你们看看我说的对是不对。”蔡申玉顺手把那件袄子裘往正笑得鱼尾纹乱颤的二柜那儿一丢,又转过身,慢悠悠捻了一支如意形福寿纹金质扁簪,在试金石上划了一道黄金粉末,对着光左看右看,终是颦眉叹息,“样式虽然可以,但金质成色不好。摸起来轻,像是个金包铜——六百文。”

    抛了簪子,又去拣乌檀木椟内几粒珍珠。在黄付几乎要冒出烟来的目光笼罩下,蔡申玉轻轻一笑,乜斜着桃花眼:“看珠子,首看圆白与否。这几颗珠只得三面光洁,一面略为逊色,外光白,可内空虚。若拿去做镶嵌之物倒是可以哄哄人,可惜掂起来密实,滚两下却就立刻能知道轻重不均。看在它勉强算个三等珠的份上,我每颗出个两百文吧。”

    他将余下的东西也一一过目,等收了尾,零碎物什全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