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就是奋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原则,也就是我们青年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懂得,一个人不从狭隘的个人得失中摆脱出来,那他永远是不幸的。假如一个人没有扩大 
了的爱情,假如没有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对集体的血肉难分的感情,整天只是为鼻尖底下的 


                                            11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个人疾苦而绞尽脑汁,那末,他虽然活着,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生命,就变成了枯死 
的浮萍;生活,就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旋律,失去了意义,失去了重心。事实上,个人的欲望是无 
止境的。“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 
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恩格斯这样说过。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一点。正如 
赫尔岑指出的那样,有的人总“想保存一切:要蔷薇,一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 
边开放着五月的鲜花!”他们就是不理解:“凡是属于个人的东西都会很快的消失”,而只有社会的 
福利才是永存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靠集体,才能有幸福,人人为集体,集体才有丰富的财 
富为个人提供所需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当马克思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 
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 
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青年的座右铭。 


占有与被占有 


    生活的改善离不开生产的发展,个人的利益不能超越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个道理本来并 
不深奥。但为什么有的人还是抑制不住地要提出种种过分的物质要求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物质 
与意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清醒地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自身发展利弊共存的两重性,才能 
自觉地抗拒无限制的物质欲望。 
    且让我们从远处说起吧。 
    狮、虎、熊、豹这些猛兽,当它们出没于丛林,挺立于岩角,是何等威风凛凛!但是,一旦把 
它们送进动物园,雄姿不免大减,久而久之,甚至成为懒洋洋的困兽。一头终日在铁笼里打瞌睡的 
老虎,几乎就象放大了的猫,。可见,即使野兽也不可饱食终日,养尊处优,条件、环境过于舒适 
了,它们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 
    人类虽然早已脱离了动物界,但是在物质享受纵欲过度的情况下,似乎也难以摆脱类似命 
运。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从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会在体内积聚过量的脂 
肪、胆固醇,肌肉、神经也会逐步衰退,较之生活俭朴、粗茶淡饭的劳动者,无论在体力还是在精 
神状态上都要大大逊色。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每个人为了生存的需要都必须 
消耗一定量的物质(如食物、衣服等),为了消除劳动后的疲劳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有一定形 
态的享受(如看书、娱乐等)。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使这种物质和享受保持在一定的限度 
内,否则,超过了人体本身所能承受的水平,就会走向反面。比如,鸡蛋、猪肉都是富有营养的食 
品,但如不节制饮食,酌量摄入,就会引起消化不良,伤害脾胃。美酒可以舒筋活血,是个好东 
西,但如狂饮无度,也会酒精中毒,带来种种麻烦。 
    以上还仅是从生理上来看问题。更严重的是,过量的物质享受,对于人的思想、意志、情操、 
品德,会产生一种可怕的消蚀作用。任何时候,谁只要抵御不住这种消蚀,他的雄心壮志就会无影 
无踪,他的事业成就就会付之东流。有人曾经用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来说明这个道理,这里不妨再 
引证一下:战国时候的田单,是齐国智勇兼备的名将。齐国败于燕国后,他率领老弱残兵,仅凭一 
座小小的即墨城,经过长期苦战,最后转败为胜,收复齐国全部失地。以后,田单当了齐国的大将 
军,率强兵亲征弱小的荻族,竟打了三个多月,死伤惨重,终未得胜。原来,他在即墨的时候,正 
处在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当他去攻打荻人的时候,他已赫赫有权势,腰缠万 
贯,挥霍无度’、‘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再愿意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也就软弱无能了。 
    唐朝灭亡之后,群雄割据。李克用在现在的山西一带称王,三面都是仇敌。临死前,他取三支 
箭交给儿子李存勖,要李存勖秉承父志,征服三个敌人。李存勖整军经武,发愤为雄,经过十多年 
苦战,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志。后来,他在洛阳做了皇帝,终日沉溺在享乐之中。洛阳宫殿如林, 


                                            12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他夏天嫌热,还要另建避暑楼,每天动用上万的人力,耗费大量钱财,晨昏朝夕,迷恋于酒色歌舞 
之中。结果,国库空虚,民怨鼎沸,不到四年,就丧失帝位,被人杀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乏其例。有的青年在学生时代还是朝气蓬勃,勤奋向上?满怀 
理想志气。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还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受到社会上“好花不常开,好景 
不常在”、“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类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影响,思想就渐渐发生了变化。原先,他 
可能还看不惯那些孜孜以求穿着打扮的人,如今他自己也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了。什么事业、抱 
负,什么学习、成才,什么国家、集体,这时都置之脑后,被无穷无尽的物欲私念所代替了。如果 
我们不早早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发展下去其后果无疑是严重的。 
    自然界有一种植物,它的花朵会分泌出一种如胶似漆的粘液,散发出芬芳醇厚的浓香。路过的 
飞虫如若嘴馋,就会成为这植物的腹中之食而丧生。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对人也具有这种巨大的诱 
惑力。这种诱惑往往包含着很大的危险性——导致人们无止境的追求个人私利,产生无法满足的贪 
婪欲望,结果灵魂为物质俘虏,意志为物质消磨,情操为物质腐蚀,以致越出社会道德规范,干出 
不道德的卑鄙行为来。无节制地贪恋物质享受,其祸害正在这里。也许正是鉴于无数这样的惨痛教 
训,我国古代许多高风亮节之士,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句格言,告诫当时和后 
来人勿为锦衣玉食、珍馐佳肴所困惑,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讲清廉俭朴的风尚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俭立 
名,以侈自败”——这是以俭朴与奢侈为界,预示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发展前景,“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贪图物质享受,对 
事业成就带来的危害。“乐不可极,极乐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这话无疑包含有物极必反 
的辩证思想,提醒人们不可纵欲无度,孜孜以求物质享受,以免走向反面,毁掉自己。“且夫出舆 
入辇,命日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日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日腐肠 
之药”——枚乘的著名的《七发》,则进而把放纵耳目的嗜欲,贪图肢体的安逸,看作是消磨意志、 
腐蚀灵魂的媒介诱饵,万万不可陷于其中。 
    如果说连封建时代的古人都懂得,一个人只有不断抗拒物质的诱惑,才能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 
的美德和完成事业所需要的旺盛斗志,那末,生活在二十世纪今天的青年,就理应比古人更深刻地 
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真理,也理应比古人做得更高明。 
    人们之所以不能耽溺于物质享受之中,还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从发展来看,时间是 
无限的,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它又是极“吝啬”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对谁都一样,并不因人 
而异有所差别。俗话说:“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在吃喝玩乐上消耗太多,在工作、学习、事业上 
就必然用心少了。如果把个人的全部精力、思想、乐趣都集中在衣着打扮和小家庭的生活上,迷恋 
于此,留连往返,那就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政治上和生活上都很有害的情绪,甚至会使人逐渐丧失 
斗志而走向空虚、颓废、堕落。民间有“笨人贪吃”的说法,实际应是贪吃使人变笨,因为一个时刻 
以求吃喝的人,是不可能专心致志以求学习、工作的。爱迪生有一次风趣地说过:“我国国民大多 
吃饭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头脑不管用。”据他说,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过 
多,活却千得很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笨。这就从人体生理的角 
度揭示了胃与脑之间的内在联系。 
    记得恩格斯这样说过,人类对自然界的所有破坏,自然界几乎都一一给予报复。在物质生活领 
域中也一样。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果过多地占有物质,物质也就给以“报复”——占有了 
你,使你受它的制约。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 


当你占有了一件东西, 
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 
你占有了房子,房子也。占有了你, 
安于在封闭的墙壁内幻想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