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口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妙口才-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板很高兴,赞扬他说:“不错!就这么干!一年下来,我给你双份工资。”
    他很受鼓舞,决心第二天更加努力。第二天,他干得更起劲了,可是,下班的时候一点数目,才砍倒了15棵树。他很不服气,决心第二天超过第一天,把第二天的不足补回来,力争平均每天18棵。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扛着斧子山上了。整个山上只听见“叮叮当当”伐木声,只见木屑四处乱飞……可是晚上却只砍倒10棵树!
    他很惭愧,只好到老板那里去诉说自己的无能:“我不知怎么搞的,力气越来越小了。第一天砍了18棵,第二天砍了15棵,而第三天却只砍了10棵。说实话,我一天比一天努力……”
    老板看了看他手中拿着的斧头,什么都明白了,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
    他感到很奇怪,问老板:“什么?磨斧子?我整天都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老板说:“你看看你手中的斧子,就知道你为什么越砍越少!你的斧子都快卷口了,还能砍树?幸好你力气大,要是我,恐怕连一棵树都砍不倒!‘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白吗?”这位伐木工人看看他手中的斧子,很快明白了……
    这位伐木工人是明白了,可是你也明白了吗?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可不像这个故事这样简单。
    下面是一个外国的故事,也是关于磨刀的。
    约翰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加薪。不久前,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比尔,比尔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还是没有给约翰加薪,这引起了约翰的愤怒,于是就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先给你加薪。”        
约翰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约翰去跟比尔谈谈:“可能比尔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约翰就去问比尔:“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比尔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子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约翰找到了答案:“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的问题是,你最后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间?
    你要去和人说话,你要占用别人宝贵的时间,可是你不做什么准备,企图信口雌黄,糊弄百姓,这能有好果子吃吗?
    特别是发表演讲,这是一个比平时说话更重要的事情,可是你却临阵磨枪,这自然是难以尽如人意的。

说话不是背诵,用心与对方交流

    卡耐基说:“有的人认为,为了避免尴尬,保护自己,免得在听众面前出现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不少初学演讲的人一开始就栽进了背诵的陷阱里,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背诵演讲稿上。实践证明,一旦染上这种心理麻醉的瘾头,便会不可救药。这样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要去发表讲话,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有的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要求演讲者把讲稿逐字逐句背下来,弄得滚瓜烂熟呢?不是的。
    美国有一个资深的新闻评论家,名字叫卡腾波恩。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经参加过这样一次演讲竞赛。他的演讲题目是《先生们,国王》。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作为开头,并把这篇故事逐字背诵,预讲了许多次,效果都很好。可是到了登台演讲的时候,他只说出了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顿时,他不知所措,在绝望之中,他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结果,评委们把第一名的奖章颁给他,他真是吃惊极了。
    从那个时候起,卡腾波恩就没有再背过一篇讲稿,平常,他只做些笔记,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很自然地对听众说话,从来不用讲稿,更不要说背诵讲稿了。他之所以成为一名资深的新闻评论家,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精心地写出讲稿,然后再加以背诵,这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最容易招致失败。在一生中,人的说话都是发自自然的,没有必要去费这样的神气,没有必要费心去专门琢磨很多不必要的言辞。只要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路明晰、思想清澈时,美妙的言辞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地就流出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有这样的教训。
    丘吉尔也喜欢写好讲稿后再认真地记讲稿、背讲稿。一天,当他在英国国会上大背演讲稿时,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脑子依旧空白,而脸却变成了猪肝色,他只得颓然坐下。经过这次失败,他才明白了背诵讲稿的可怕。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不仅很容易在听众面前遗忘,而且还很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我们发现,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忘记讲稿的人,他们的演讲也是十分机械的。因为这种演讲不是发自内心的言辞,而是用记忆来应付听众。并且这种演讲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私下交谈,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和对方的应对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话语,并直接说出来,而不是使用早已准备好的词语去应对。
    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说话的,为什么因为演讲就故作惊人之笔呢?很多人把讲稿扔了,演讲的不是更生动、更有效果吗?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遗忘了某几点,说起来话来可能有些散漫,可是起码更生动,更有人情味。
    美国总统林肯说:

    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躁无味的演讲。听人演讲时,我最喜欢看他表现得就像在跟蜜蜂搏斗似的。

    不用说,这就是自在、随意而又激昂起伏的演讲。如果你在背诵演讲稿,那么就绝不会获得这种效果。如果人的演讲像跟蜜蜂搏命似的,那么,逻辑的不足早就可能被这种激情掩盖了。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逻辑性就能够不断地严密起来。
    用自然的语言去感动听众,这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讲述亲身经历是主要方法。
    因此,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最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演讲的内容之中。如果你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搜寻有意义的人生经验,然后汇集从这些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思想、理念等,并根据这些道理对你的演讲主题加以思考,那么,你的演讲就一定会更为丰富和生动。
    对背诵讲稿,马克·吐温曾说:

    笔写的东西不适合演讲,因为笔写的东西形式是文学的,词语生硬而无弹性;这种东西无法使自己获得愉快,也不能进行有效表达。如果你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欢娱听众,不是说教,你就应该让你的语言变得柔软一些,在分类方面就应该简单一些,在语言使用方面就应该口语一些,并将其改变成通常未经事前思考的说话方式。如果不这样,你不可能使听众得到快乐,也不可能受到他们的欢迎。

    美国著名演讲家吉特林说:

    因为我相信自己所要讲的话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千万不能写在纸上。如果写在纸上,活的东西就变成死的了。

    卡耐基经常告诫他的学员:

    我们要把自己的每分每毫都写在听众的大脑里,记在听众的情感世界中。因此,区区的一纸讲稿,怎么能够记录我要用来感动听众的东西呢?写下来的东西是无法完全包涵这些丰富的内容的。

    背诵演稿是不明智的,可是演讲稿有了一定眉目,你可以进行一些恰当的演习。
    这里介绍一个万无一失、简易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演讲的内容运用到和朋友及同事的日常谈话之中。每次不必讲出自己的全部内容,而只讲解他们需要的内容就够了。比如说,你可以这样说:“朋友,你知道不知道?昨天,我遇到了一件很不平凡的事情,我告诉你吧……”
    如果朋友很愿意听你的故事,那么你就因此而获得了信心。因此,在给你朋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你要细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很多情况下,你就能够从他们的评价中吸取不少颇为有趣或有价值的东西。你不必一定要给他们说你是在准备演讲,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知道你在预演。当然,即使他们知道你在预演,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可能更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你改进你的演讲。通常你的朋友都会畅所欲言,感受你的演讲所带来的乐趣。
    著名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说:

    找一个对你的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比较详尽地把你的心得体会用演讲的方式表述出来。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帮你发现可能的遗漏和事先预料不到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很容易发现阐述这个道理的最佳形式。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经过这个阶段,你就可以对你所演讲的题材按照设想加以整理和归类了。如果再经过预演,你的演讲可能更具魅力,更能够吸引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不断地深化演讲主题。如果这样,你能够取得两方面的效果,一是使自己的演讲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二是能够给听众一种激励或帮助。你应该知道,听众来听你的演讲,是应该有所收获的,白白地浪费时间来听你胡说八道,谁愿意?这样你就会慢慢地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一种好的形象,人们也就会把你当成一个有用的人,也就更加相信你。

挺起胸膛说话,争取脱胎换骨

    你应该明白这样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无论你是一个经常说话的老手,还是一个从来都没有登台表演的新人,常常都会怀疑自己所确定的演讲内容是不是适合自己,听众对这些题材感不感兴趣。你不要总是怀疑自己,只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