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口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妙口才-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父亲这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是善行。
    苏格拉底:如果有人发现他的朋友绝望得想自杀,就偷走了朋友藏在枕头下的刀,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刚才说对敌人的行为,即便是欺骗、奴役、偷盗也不是恶行,这种行为也只能对敌人,对自己人的话是恶行。那现在这几种情况都是对自己人,你怎么认为它们都是善行呢?
    尤苏戴莫斯:哎呀,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了。

    苏格拉底于是告诉尤苏戴莫斯,善行、恶行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任何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学习拥有知识,才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尤苏戴莫斯信服地接受了苏格拉底的观点。
    在上面的辩论中,苏格拉底先让对方亮出观点,然后不断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攻击对方的疏漏之处,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对方承认自己无知,在问答中又逐步启发对方思考、认识问题,最后引导其掌握明晰的概念,从而达到自己辩论的目的。
    富兰克林认为,苏格拉底的方法十分有效,因此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与别人讨论问题,而常常让对方感到很难回答。他不断地使用这种方法,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逐渐就运用得十分成熟,自己也认为“得心应手”了,使“很多人,甚至那些有学问的人也不得不让步”。
    他的基本方法就是引诱对方陷入不能自拔的陷阱,从而让自己的观点取得意外的胜利。也就是说,富兰克林由一个莽撞的反驳论者和一个绝对的立论者逐渐变成了一位谦虚的提问人和怀疑论者。
    这种方法虽然很有效果,但是别人不能反驳并不等于别人完全认可,所以,富兰克林在使用这种方法几年之后就逐渐不采用这种方法了,只是在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继续保持着很谦逊的口吻。
    富兰克林在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从来不使用“肯定地”、“毫无疑问”、“绝对”等字眼,也不发表任何很肯定的意见;而他总是说“我认为”、“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我猜想……”、“基于这些因素”、“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这样做”等。
    他在《自传》中说:

    这一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我需要经常说服别人去干我很想干的事情,而这种方法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显然,一场辩论结束了,参加辩论的人十有八九都更加坚定自己的见解,坚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因此,通过辩论很难取得胜利,这是很明显的。即使你在辩论中把对方驳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甚至神经错乱,可是你又能获得什么呢?你可能会很高兴!可是对方感觉如何呢?你使他感觉到自卑,你伤了他的尊严,他对你所的获得胜利一般都是心怀不满的。
    一个拥有绝妙口才的人,是千万不能做这种事情的。因为这是“貌恭而心不服”,很难获得一个完美的结果的。
    须知人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像聪明的老富兰克林常说的:“如果你辩论、反驳,或许你会得到胜利,可是那胜利是短暂、空虚的……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不妨替自己作这样的衡量:你想得到的是空虚的胜利,还是人们赋予你的好感?这两件事,很少能同时得到。
    波士顿一本杂志上,有一次刊登出一首含义很深,而且有趣的诗:“这里躺着威廉姆的身体,他死时认为自己是对的,死得其所,但他的死就像他的错误一样。”
    在进行辩论时或许你是对的,可是你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时,你即使是对的,也跟不对没有什么区别。

    争论不是好事,尊重赢得认可

    在威尔逊总统任内,玛度担任财政总长,他总结多年从事的政治经验,得出这样一个教训,他说:“我们绝不可能用辩论使一个无知的人心服口服。”
    玛度先生说得还不够全面,其实,不只是无知的人,任何人,你想用辩论的方式改变他的意志,都是行不通的。

    在痛苦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在幸福的时候,需要倾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倾听,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倾听的本质是优秀的,是担负着人类繁衍生息使命的女人们的一种基本的品质。这个品质,有一种内敛的节制,有一种不张扬的朴实。
    在喧嚣繁杂的街头,在芸芸众生之间,在各种声音,各种音像铺天盖地地淹没整个人类心灵的时刻,选择做一个静静的聆听者,应该是一个美丽又智慧的选择。
    不带偏见,抛去城府,撇开功利,用焚香沐浴后的洁净,做一个平和的谛听者,让被听者拥有一个默然无声的关注,让倾听者自己拥有一份宁静坦荡的心灵,应该是一件如同草原般辽阔又平坦的心情。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因此很多人对山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而山水,有自己的语言,无遮无拦,生动新鲜,需要人们用心去倾听。尤其是河流,源远流长,如同长长的历史,无论纯净污浊,自有时间可以来沉淀。
    河流,应该是倾听的最佳诠释体,如果用舞台上的颁奖来定夺,自然界的任一条河流,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最佳倾听者”的桂冠。
    无论是哪一条河流,都是远远地来,远远地去,听一切声音,自然的、世界的、人类的、心灵的,包容一切,却从不停止脚步,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真的,也许,当人学会倾听,不那么急于诉说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还本归原,生出一些合乎生命发展的辽阔悠远的常态。
    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精益求精的本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它当作了一个顺手拈来,抬手即丢的永久的仆人,于是语言开始泛滥,当语言成了一场灾难的时候,倾听,便由此进入心灵之门。
    学会倾听,可以免去许多不快;学会倾听,可以修身养性;学会倾听, 可以陶冶性情,学会倾听,可是减少争论……
    有这样一个例子:所得税顾问派逊同政府的一位税收稽查员,为一笔9000元的帐目发生争论,争论进行了一个小时,还是无法结束,谁也说服不了谁。
    派逊说:“这是一笔永远都无法收回的呆帐,所以不应该课征所得税!”
    稽查员反对的说:“呆帐?什么呆帐?我认为必须要缴税的。”
    他们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争得没完没了……
    在卡耐基的讲习班上,派逊说:

    跟这种冷厉、傲慢、固执的人讲理,你的理就等于是废话……跟他争辩时间越长,他就越是固执,所以我决定不跟他争论,换个话题,赞赏他几句。
    于是,我说:“这个问题对于你来讲,是一件很小的事,由于你处理过很多这一类的问题……你所知道的,都是由实际经验中得来的。我羡慕你有这样一个职位,我虽然研究过税务,但都是从书上得来的知识,可能死板一些,不如你的经验灵活,我觉得跟你在一起,我获益不少。所以我觉得你会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好这件事的。”
    我跟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在话。那稽查员听完我的话,他选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就开始谈他的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讲了许多他发现的舞弊案件。
    他改变了原来那种傲慢、固执的态度,语气渐渐平和下来,从工作经验说到他的孩子……
    在我临走的时候,他说:“我回去后再把这问题考虑一下,过几天给你答复,好吗?”
    3天后,他来见我,他说那笔税按照税目办理,决定不征了。
    任何人都需要的是一种自重感,原先这位稽查员之所以显得傲慢、固执,是因为他的自重感没有得到满足。我没有同他继续争论下去,而是改变了策略,真诚地赞美他,他的自重感得到了满足,后来态度也就改变了。

    派逊不同这位稽查员争辩,让他伸展他该有的权威,来获得他希求的自重感。当派逊承认了他的重要性,争论也就自然停止了。由于他的“自我”已经伸展扩大,就变成一个具有和善、怜悯而同情心的人了。

    爱心能止恨,少说添友谊

    释迦牟尼说过:“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可以止恨。”所以误会不能用争论来解决,而需要用赋予对方同情的办法来解决。

    拿破仑家里有一个管事,经常陪约瑟芬打台球。在他写的《拿破仑私生活回忆录》中说:“我知道约瑟芬的球艺不如我,不过我总设法让约瑟芬胜过我,这样会使她感到高兴。”
    与其和朋友、顾客、爱人、丈夫、或者是孩子在细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不如我们表现的大度一点儿,处处谦让一点儿,让他们胜过我们,这样他们会很高兴的,我们也不会损失什么,还可以避免争论带来的不愉快。
    这样的一举两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段时间,释加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
    又有一次,当这个人骂累了以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是属于谁的呢?”
    这个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
    释迦牟尼说:“那就是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么谩骂又属于谁的呢?”
    这个人为之一怔,便哑口无言了。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佛祖能够做到,一般人可能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学学,这样心情就会好一些。
    有一次,一位年轻军官与同事发生冲突。
    林肯对位年轻军官说:“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处处与别人计较。无谓的争论,会损害自己的性情,会失去自制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