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口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妙口才-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天上午,我就运用了一点实用的知识,我决意不谈银行所要求的,而谈些顾客方面的需要。最主要的,我决定使他一开始就说“是、是”。我说,我的意见跟他完全一样,他既不愿填满表格,我也认为并不“十分”必要。
    我对那位顾客说:“如果出现什么事情,你有钱存在银行里,你是不是愿意让银行把存款转交给你最亲密的人?”
    客人马上回答:“当然愿意。”
    我接着说:“那么,你就依照我们的办法去做如何?你把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姓名、情况,填在这份表格上,如果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立即把这笔钱移交给他。”
    那位顾客又说:“是,是的。”
    那顾客态度软化的原因,是他已知道填写这份表格完全是为他打算。他离开银行前,不但把所有情况都填在表格上,而且还接受了我的建议,用他母亲的名义,开了个信托帐户,有关他母亲的具体情况,也按照表格详细填上。
    我发觉使他一开始就说“是,是”,我们之间就没有机会为了填表格的事而发生争执,并且顾客很愉快的依我的建议去做。

    在卡耐基的训练班上,西屋公司推销员爱力逊,曾经讲过他的一个故事:

    在我负责的推销区域内,住着一位有钱的大企业家。我们公司极想卖给他一批货物,过去那位推销员几乎花了10年的时间,却始终没有谈成一笔交易。我接管这一地区后,花了3年时间去兜揽他的生意,可是,也没有什么结果。经过13不断的访问和会谈后,对方才只买了几台发动机,可是我希望———如果这次买卖做成,发动机没有毛病的话,以后他会买我几百台发动机的。
    发动机会不会发生故障?我知道这些发动机是不会有任何故障的。过了些时候,我去拜访他。我原来心里很高兴,可是我似乎是高兴的太早了点儿,那位负责的工程师见到我就说:“爱力逊,我们不能再多买你的发动机了。”
    我心头一震,就问:“什么原因?难道我们的发动机有什么问题吗?”
那位工程师说:“你卖给我们的发动机太热,热得我的手都不能放在上面。”
    很显然,他是在找借口,还是不想买我们的发动机。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要将手放在正在运行的发动机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如果跟他争辩,不会有任何好处的,过去就有这样的情形,现在,我想运用让他说出“是”字的办法。
    我向那位工程师说:“史密司先生,你所说的我完全同意:如果那发动机发热过高,我希望你就别买了。你所需要的发动机,当然不希望它的热度,超出电工协会所定的标准,是不是?”
他完全同意。我获得他第一个“是”字。
    我又说:“电工协会规定,一架标准的发动机,可以较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是不是?”
他说:“是的,可是你的发动机却比这温度高。”
    我没和他争辩,我只问:“工厂温度是多少?”
    他想了想,说:“嗯———大约华氏75度左右。”
    我说:“这就是了。工厂温度75度,再加上应有的72度,一共是147度。如果你把手放进145度的物体上,是不是会把手烫伤?”
    他还是说“是”。
    我向他作这样一个建议,说:“史密司先生,你别用手碰那架发动机,那不就行了!”
    他接受了这个建议,说:“我想你说的对。”
    我们谈了一阵后,他把秘书叫来,为下个月订了差不多3万元的货物。

    卡耐基总结爱力逊的经验说:“爱力逊费了多年的时间,损失了数万元的买卖;最后才知道争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应该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设法让对方回答‘是,是’,那才是一套成功的办法。”
    亲爱的读者,你呢?

第五章 少说话

    学会倾听习惯,改变争论陋习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双眼睛,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多看,少说话。”

第一节 大辩若讷: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卡耐基说:“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获得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尽量避免辩论……避免辩论,就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
    当一个人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他的快乐经历,听着那一番高兴的言辞,加上他的活蹦乱跳,那样有活力,不禁自己也受感染,也会跟着一块儿乐。
    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平静地听他讲述失意落魄,感受其感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自然而然便会把他当成自己。此时无须过多的言语,只需静静地聆听,便是对叙述者最好的回答。

    争辩难以取胜,避免与人冲突

    一个人有口才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喜事,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辩论的家伙,你的口才就往往会给你带来很大烦恼,正如中国人所说的“祸从口出”。

    卡耐基曾经因为在一次宴会上发现一个来宾说错了话而多说了几句,最后自己承认犯下了“羞于承认”的遗憾,于是他经常给他的学员讲,美国有一家保险公司,名字叫巴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老板给公司职员定下一条规则:“不要争辩。”
    很多著名人物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是在经过挫折之后才醒悟过来的。被称为“最完美的美国人”富兰克林的经历也是如此。
    富兰克林年轻时候很喜欢说话,素以能言善辩著称。他在波士顿老家镇上时,有一位朋友叫约翰·柯林斯。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也经常互相辩诘,每个人都想驳倒对方,久而久之,双方就成了一种嗜好。
    一次,富兰克林与约翰·柯林斯辩论起来了,辩论内容是“妇女是不是应该接受教育和妇女是不是可以从事研究工作”。富兰克林的观点是“妇女天赋低下,不能接受教育,也不能从事研究性的工作”。约翰·柯林斯的观点与富兰克林的观点正好相反。
    辩论很激烈,当然也是为了辩论而辩论,可是谁也不让谁。约翰·柯林斯读过很多书,脑子里有很多词汇,常常是不依靠推理取胜,而是靠口才来取胜。因此,当他们分手的时候,两人的观点还是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双方约定用通信的方式继续辩论。他们各自在家里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工工整整誊抄下来寄给对方。就这样你辩我答,你答我辩,来来回回地进行了三四个回合。
    一次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的父亲发现了这件事,就与富兰克林谈起了写作风格的事情。父亲认为,富兰克林的书写和标点符号超过约翰·柯林斯,而在叙述的技巧和措辞的雅俗上不如对方。
    后来,他在《自传》中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无休止地与人辩论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常常会使人反感。很多时候,为了争论,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会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破坏与别人已经建立的或可能建立的良好关系。
    明白了这个道理,富兰克林就很注意观察各方面的人物。他发现,除了律师、大学生等人物,具有良好的心态的人都不喜欢与别人辩论,自然就不可能形成这种的恶习。于是富兰克林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大概在17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了一本格里·伍德编写的英语语法书,书后面有两份逻辑和修辞艺术的简明提要,里面有苏格拉底的辩论法范例。富兰克林对此爱不释手。不久他买到一本色诺芬编写的《苏格拉底重要言行录》。这本书是一本流传很久的逻辑学教科书,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苏格拉底的辩论实例。富兰克林如获至宝,认真地研究和实习,彻底改变了他原来那种生硬的反驳方式和独断的立论方法。
    下面是一个苏格拉底善辩的例子:
    苏格拉底是一个很善于说话的人物,被后世称为最善于辩论的人。在辩论中,他突出主题的技巧堪称“绝妙”。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早在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就饱读诗书,完全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社会活动等,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和追求美德。苏格拉底的学生很多,可是他在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时候,从来不喜欢说教,而是采用辩论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通过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错误,并引导对方得出正确结论。
    请看苏格拉底与一个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进行的关于“什么是善行”的辩论:

    苏格拉底: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当然知道。
    苏格拉底:那么我问你,虚伪、欺骗、偷盗、奴役他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这些行为自然都是恶行了。
    苏格拉底:可是,如果一位将军战胜并奴役了危害自己祖国的敌人,这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不是。
    苏格拉底:如果这个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并偷走了敌人的作战物资,这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不是。
    苏格拉底:你刚才讲欺骗、奴役和偷盗都是恶行,怎么现在又认为不是呢?
    尤苏戴莫斯:我的意思是对朋友、亲人实施上述行为是恶行,而你列举的情况都是针对敌人的。
    苏格拉底:好吧,那么我们就专门讨论一下对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一个将军率军作战时被敌人包围,士兵们因伤亡、困乏而丧失了作战的勇气。将军欺骗他们说:“援军即将到来,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一举歼灭吧”从而鼓起士兵的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问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我想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生病需要吃药而又嫌药太苦不肯吃,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很好吃,哄他吃了,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父亲这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