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商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战略思想家普拉哈拉德常销经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穷人的商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战略思想家普拉哈拉德常销经典)-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开辟农村市场。在每一个成功的例子中,经理人都要“忘掉”传统的商业方式,同时开发新的、创造性的方式。例如,Airtel必须放弃把每位顾客(用户)的平均收入(ARPU)作为行业吸引力的衡量标准,转而注重每分钟移动电话时间的贡献。Airtel如此,ICICI、阿拉文、Voxiva也是如此。企业的目标是建立新的市场,组织“无组织的市场”,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挑战来自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使得第一线的经理人能够挑战固有思维,创建行之有效的模式。这超越了现有商业模式的“情景重设”,其实是管理创新和市场开发。

    8。金字塔底层市场正在快速变化:意识到金字塔底层市场的快速变化是很重要的。墨守成规,仅用收入来衡量金字塔底层的市场细分的话,就会掩盖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有趣的转型。对金字塔底层的消费者采用生活方式测度(LSM)会更加合理。他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他们正在投资于怎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没有干净饮用水的贫民窟居民,我们如何解释他热衷于厨房设备、移动电话和彩色电视机?我们怎样解释贫穷的母亲进行教育投资,让儿子上私立学校,而自己却忍饥挨饿?又如何解释农民在改善住房条件之前就买奶牛?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动力在起作用。首先,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做出的选择,未必依照我们对特定收入水平人群所做事情的设想。由于信息更通畅,对个人和家庭的需要更关注,人们的决策标准正在快速改变。在卫生保健、教育以及电信连通等方面,我们都看到了这一点。其次,正如我们在本书初版中所预料的那样,经济方面的金字塔形态正在逐渐演变为钻石形态,当然这并非发生在全世界,但是在中国、印度、南非、土耳其、巴西及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市场,情况的确如此。这将对增长的机遇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加上更多的经验教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快速变化和演变的机遇。作为微观的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家和创新者,穷人正在变得更加老练,要求也更高了。经理人必须发展预期并持续适应的能力。

 金字塔底层的市场

    打开电视,你会看到捐款帮助世界上40亿穷人的呼吁,那些人每天过的是远远低于2美元的日子。实际上,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以至于许多人宁愿不看这些画面和消息。即便是那些真的在倾听并留意呼吁的人,他们所能够做的也很有限。50多年过去了,世界银行、捐助国、各种援助机构、国家政府和(新近出现的)民间社会组织一直都致力于慈善之役,但始终没有消除贫困。联合国采用的新千年发展目标(MDG)也仅仅是强调这一现实。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贫困——以及随之而来的窘迫——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问题之一。

    本书的目的是改变那种电视上熟悉的画面。它要表明贫困的典型图景掩饰了这么一个现实:真正的穷人象征着灵敏的企业家和有价值意识的消费者。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更好的、帮助穷人的方法,一种与他们结成伙伴进行创新,达到双赢结果的方法。这样一来,穷人就积极参与,同时,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则有利可图。穷人、民间社会组织、政府和大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开创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最快的市场。大规模、大范围的企业家精神,是贫困解决方案的核心。这种方法已然存在,并且在若干场合超越了概念阶段。其中,大型和小型私营企业已经开始成功营建BOP市场,以此作为消除贫困的一种方式。

    引言私营部门与贫困:从2004到2009图1…1展示了世界上的经济金字塔。我们可以看到,40多亿人口组成了BOP。这些人正是本书的主题。

    在世界上,财富和收入能力的分布可以用经济金字塔的形式进行描述。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富人,他们有数不清的挣大钱的机会。超过40亿人口生活在BOP,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这些人是本书的主题。

    翻开本书的内容,你会发现有些公司正在利用教育运动和创新性产品与疾病开展斗争;有些组织正在帮助残疾人行走,帮助自给自足的农户查核商品价格,联系外部世界;有些银行正在配合穷人的需要;有些电力公司正在为能源要求伸出援手;有些建筑公司正在尽其所能,以经济而体面的方式为穷人提供住所;有些连锁店调整经营以满足穷人的需要,并使他们能够获得产品。

    正如你将会意识到的那样,这些创新性方法的强有力之处在于,它们往往为穷人提供选择并鼓励自尊,从而为他们创造机会。诸如此类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让使用它们的发展中国家的财务负担达到最小。

    为了开始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在偏远的地方成为可能的,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基本的假设:

    首先,虽然有一些案例表明,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削弱了穷人自营生计的努力,但是它们对穷人可能造成的最大伤害是完全忽视他们。如果穷人没有积极参与,也得不到代表全球质量标准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他们将无法在全球化中得益。他们需要面对包容性的全球化所能够提供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机会。穷人代表着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市场”。私营企业对BOP的积极介入,是开创包容性资本主义的关键要素,原因在于市场上私营部门的竞争,将激发把穷人当成消费者的关注。它将为他们创造选择,使他们不必仅仅依赖于乡村里现成的东西。如果大公司真正从BOP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并进入该市场,那么他们也将取得显著的成长和利润。对于BOP来说,这些新的市场特点能够促进戏剧般的改变,与被当地豪绅控制的简陋乡镇垄断企业不同,自由而透明的私营部门竞争能够将“穷人”改造成消费者(如我们所举的例子那样)。缓解贫困将变成大型私营企业和当地BOP企业家共同努力的任务。

    其次,作为一个市场,BOP为私营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论坛。原有那些屡试不鲜的解决方案,无法在BOP创造市场。

    再次,BOP市场必须成为私营部门运作的一个整体部分。它们必须成为企业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它们不能仅仅被列入公司社会责任(CSR)计划的范围;成功开创BOP市场,既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机能,也需要改变跨国公司的机能。BOP市场必须与企业的成功联系在一起,以便保证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和持续的资源配置。

    BOP市场的消费者、股东和员工面临着巨大的、未曾开发的价值创造机会,这一机会潜藏于BOP市场之中。这些市场停留在“看不见”的状态已经太久了。

    你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切都这么明显,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生呢?

 占优逻辑的力量

    所有人都局限于自己的社会生活过程。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被打上意识形态、经历和原有管理惯例的烙印。世界银行、提供援助的富国、慈善组织、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等关注缓解贫困问题的群体,都习惯于其自身的占优逻辑(dominantlogic)。我们不妨考察每一群体在处理消除贫困这一任务时的占优逻辑。

    以印度的政要和官员为例,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全世界穷人的很大一部分。在印度,居住着超过4亿被界定为非常穷的人口。自从1947年从英国独立出来以后,印度政府在前45年的政策以一组基本假设为基础。独立后的印度从一开始就对私营部门深怀戒心。这种心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国同东印度公司和殖民主义打过的交道有关,而国内私营部门的经历也乏善可陈。私营部门被认为是剥削穷人的。与这种戒心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政府开展“正确而道德”的事业的巨大信心。例如,印度政府在公共部门(由印度政府所拥有)启动了一系列大型的工业项目,遍及钢铁、食品配送乃至基本商品的全球贸易等多个行业。印度对私营部门的普遍怀疑,导致对其规模和扩张的控制。一些经济部门被留于小规模行业经营。例如在纺织行业,由小企业支配的“手织部门”得到优遇。在公共政策方面,没有支持培育以市场生态系统为基础、在一种共生关系中包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令人信服的呼声。划分界限的思路是清楚的:公共部门(主要由资本费用巨大的大企业组成,如钢铁业),由政府通过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的私营大企业部门,以及小规模部门。公共政策的重点是分配的公平而不是财富的创造。鉴于财富差异和穷人规模,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是“均匀”财富分配。只限于高级经理人工资的税收和其他同类措施,是为了确保分配公平而制定的。围绕着农村穷人和城镇富人这些有点人为的概念,讨论更趋于两极分化。这里的假设农村人口主要是穷人,而城镇人口则相对富有。然而,有关数据越来越不支持这种区分,农村的富人很多,而城镇的穷人也不少,贫困不分城乡界限。在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城镇人口在简陋的小镇和贫民窟里生活。传统观点反映了官员和政要所采取的行动背后的理念。过去10年间,一种缓慢但清晰的过渡,正沿着从传统观点到更加以市场为基础的观点的方向发生。

    这种急需的、令人期待的过渡正处于早期。对于个人、政治团体和官员部门来说,要放弃在超过45年的时间里形成的占优逻辑是很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政要和官员的立场显得犹豫不决的原因。绝大多数有思想的人都知道他们必须往何处走,但是要他们扔下信念,抛开“安逸区域”和熟谙的事物,都是不容易的。我们也相信,要让整整一代的BOP消费者放弃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是同样困难的。

    我们明确地把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