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通向世界的巨型引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搜:通向世界的巨型引擎-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kJeeves在2005年初又成为巴里·迪勒(BarryDiller)的InterActiveCorp(IAC)的收购对象)。 

〃所有的门户网站都犯过偏离它们的核心业务这个经典的经营失误,并尝到了其中的苦头。〃克劳斯总结道,〃它们都还没有认识到,搜索市场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当然这个空洞可能很快会被Google填满。不过,Google的成功还要拜因特网门户网站中的巨人雅虎所赐。 
 



 

 


第17节:雅虎1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雅虎 

这不是一个官方认可的故事。但是事实上,雅虎公司之所以得以起步,是因为有两个感到无聊的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候选人一起开发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帮助他们赢得了一个篮球游戏联盟冠军。 

杨致远和戴维·费罗都在读电子自动化设计的博士。这个曾经非常热门的专业在他们的博士阶段学习进入第四年的时候却降温了。〃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开始变得非常渺茫。〃杨回忆说,〃实际情况是,我们对博士阶段的学习感到厌倦,所以我们想方设法地逃避写毕业论文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初,在斯坦福校园的一处暂时性的房子里一起工作(毋宁说是逃避工作)。为了在游戏联盟中有效地同对手竞争,费罗弄出一个因特网网页捕获装置来通过FTP和Gopher这类协议从篮球网站搜集相关数据。当时,Mosaic浏览器还没有出现,万维网只是一个学术试验的场所。费罗把这些信息(关于球员表现,买卖之类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然后,两个人一起分析这些信息来挑选球员,最终他们赢得了联盟的比赛。 

〃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网页捕获器。〃杨致远回忆道:〃它使我意识到如果可以找到把那些协议组合起来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993年,第一个网络浏览器Mosaic发布了。杨开始毫无节制的进行网络冲浪,并把他觉得有趣的网站列表记录下来。费罗注意到了杨的热情,编写了几个程序来自动生成列表。后来,他们把这张表在新的网络媒体上发表了出来。杨那时已经在他的学生电脑上制作了一张主页Akebono(借用了一个著名相扑选手的名字),根据系统设定这台电脑成了这张列表的第一个家。这张列表在1994年底首次亮相,它可以被视为雅虎的前身。 

杰里和戴维的万维网指南成为初生的网络中最早的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的成功之一。先是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这个相互往来密切的集体中,然后很快蔓延到整个网络。人们奔走相告它的出现,它就这样发展起来了。30天之内,这个网站就接待了来自30个国家的访问,这个事实至今还令它的创办人大惑不解。一开始的访问量还在几千人的水平,但是,很快就增加到杨的电脑根本满足不了访问需求的地步。这样的发展对一个只是想要逃避正儿八经的工作的学生来说,还不算太坏。 

1995年,杨和费罗决定以严肃的态度来做这件事。首先,要给它起一个更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从计算机科学中众多以YA(YetAnother另一种)开头的首字母缩略词词中得到灵感,杨和费罗抽出一本字典从〃Y〃开始查起。当他们看到Yahoo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找到了胜出者5。不仅仅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自我贬抑的双关语(字典上的解释是〃粗鲁的,不通事故的,没有教养的人〃),还因为可以把这个词当成首字母缩略词,造出这样一个词组〃YetAnother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意思是〃另一种层级化非正式Oracle数据库〃。 

对于早期的网站而言分级结构非常重要。当雅虎越来越大,其中的链接也越来越多时,杨和费罗采用了网页目录这种方式来进行网络导航,也就是把链接按照艺术、科学、商业等类别分开进行排序。在这些大类别的下层结构中再设置许多二级类别。到1994年底,网站上的链接数量已经膨胀到几千个。每个月访问量都会翻一番,显然这两个人手里掌握着一样大受欢迎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成功故事注定要受到关注,更何况当时硅谷的风险投资者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因特网。而这些投资人还是同斯坦福大学联系最紧密。杨和费罗开始不断地接到感兴趣的投资人的电话,他们意识到,是时候建立一个商业运作模式了。〃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把网站从斯坦福的服务器上拿下来了。〃费罗接着说。而这样做就意味这要支付主机和带宽的费用,也就是说,他们开始需要资金了。 

费罗苦笑着说:〃当有人找到我们希望可以把我们的东西放在CD上公开发行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认识到,嘿,这东西还真的可能值点钱呢!〃杨和费罗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不过,在继续为他们的网站添加新的链接的同时,他们开始连续几个小时考虑这个新的媒体应该何去何从。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像在因特网上买书这样想法被想到又被放弃了(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恐怕还在为此感谢他们吧?)费罗和杨都承认,最初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新业务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网络导航本身就会有什么价值。 
 



 

 


第18节:雅虎2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这只证明了我们并非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杨淡淡地自嘲道。 

正如Google的创办者们后来发现的那样,斯坦福大学6200英亩的加利福尼亚树林是迄今为止这世界上最高产的高科技公司孵化器。她的位置得天独厚,一侧是硅谷公司英特尔和苹果,另一侧是风险投资机构云集的沙丘路。斯坦福是那些梦想建立自己的公司或是有意为上市前的创业公司工作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而且,杨和费罗就读的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恐怕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创业公司孵化器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两个厌倦了博士学位申请人生活的学生,要是在不小心挖到了因特网金矿的时候不想创办一家公司来发掘它,那这两个人一定是疯了。同两年后佩奇和布林将要面临的情况差不多,费罗和杨开始同各种各样的公司谈判,希望出售他们的项目。不过,大部分公司都不感兴趣。风险投资公司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公司,所以,1995年3月,他们接受了Sequoia资本公司的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投资的200万美元。(莫里茨后来也给Google投资了) 

然而,令人头疼的确定经营模式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994年10月,由《连线》杂志创办的网络内容门户网站HotWired借用它出版业的表兄的生财之道广告得以生存下来。同因特网世界的许多人一样,费罗和杨注意到了这种情况。1995年,雅虎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现在发布数十万条广告的雅虎,刚刚起步的时候,才有区区5条网幅广告。 

公司创立之初,雅虎有许多的竞争对手。那个时候,实际上有十几家网站在试图整合网络,而且美国在线的发展势头正越来越强劲。不过,雅虎的网页目录脱颖而出,因为它组织网络的方式使专业人士和初次上网的人都能看得懂。早期〃人们为了网页目录和搜索哪个更好而争论不休,〃杨说,〃但是,我们关注的是质量。是如何以技术保证我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结果。〃 

〃早些年,单单把一个搜索框放在人们面前,别指望他们知道该怎么办。〃费罗加了一句。上网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经验,之前他们并没有网络冲浪的习惯。对一个正在试图弄明白早期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网络的人而言,分层结构的组织方式是非常有用的。当网络冲浪者的心态由探险(那里有什么?)转变成期待(我想要找到一样我确信存在于网络中的东西)时,作为导航模式的搜索才开始有意义。1995年下半年,雅虎通过与搜索开发商OpenText建立合作关系,给它的网页目录中加上搜索功能。当年晚些时候,它转同AltaVista合作。 

斯里尼贾·斯里尼瓦桑于1995年以总编辑的身份加入雅虎,她说:〃从最初对探索和发现,发展到今天的以意图为基础的搜索。这样的转变是令人难以想像的。现在,我们上网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想找到的一切都在网上。这是个巨大的转变。〃 

雅虎成功的另一个秘密就是它的幽默感。这样的形容不仅适用于雅虎,也适用于所有寻求喜怒无常的网民的赞许的因特网公司。雅虎开创了许多最早的网络行为规范,比如说,建立指向竞争对手的链接,以方便在自己的网站上找不到需要的信息的用户;还有在主页上显眼的地方列出热门推荐。通过这些方式,雅虎把惊人数量的访问引向那些本来不受注意的网站。 

得益于这些举措,公司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抓住了大众的注意力。对于过去几年里,一直看着雅虎攀上顶峰的人们来说,媒体对雅虎的追捧已经见惯不怪了。 
 



 

 


第19节:成长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成长 

蒂姆·库格(TimKoogle)是雅虎的首任首席执行官。1995夏天,他与杨和费罗会面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告诉我:〃当我遇见戴维和致远的时候,我看到两个很了不起却需要成年人的指导的小伙子。他们是为了正确的理由做事的人,他们为了激情而做这件事。他们没有花一分钱做市场推广,可是却拥有了极大的用户群。很明显,他们的工作创造出了价值。〃 

库格将公司运营的重点放在它的核心命题网络导航上。〃所谓网络,就是连接!但是,没有好的网络导航,就不能把人们连接起来。〃他说,〃我们坐在他们之间,帮人们建立联系。〃 

雅虎的工作团队很快就意识到了来自他们的用户的点击洪流的价值。〃人们来享受我们的服务然后留下自己的痕迹。〃库格说:〃每天我们都能够看到人们究竟认为因特网上的什么东西是重要的。〃 

库格和他的工作团队很快就把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