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少女纯真追梦之旅:非梧不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90后少女纯真追梦之旅:非梧不栖-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一不给我们以深深的触动。也许,是在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我们开始思考苦难与幸福的关系;也许,是在看过《永别了,武器》之后,我们开始审视战争与和平。书给我们的启示是珍贵的,也是无尽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如是说。然而, 现在城市中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人难以再静心品味和呼吸书中那缕淡雅的芬芳。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人均阅读量不到每年5本,而世上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每人每年60本。当“读书时间”真的成为“记忆”,当人们不再进行精神的呼吸而只沉溺于物质的享受,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会如失根的兰花,寂寞凋零于时代的洪流。
唯愿埋首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人们,能在心中固守一份澄澈,留下那一方净土去享受精神的呼吸,为自己封藏一份珍贵的感动。
莫让“读书时间”成为“记忆”。 
                  
 班长竞选演讲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竞选班长一职。下面我想就班级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阐述我的班级建设方案。
班上不少同学都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个班有点“冷”,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我们知道,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而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恰恰相反。班上的现状就像是形成了分子内氢键一样,导致一个集体失去了凝聚力。具体表现之一是在班会、团会课上没有什么人认真听讲,总是在埋头苦干。我想这也不完全是听众的错,因为反观我们以前的班会、团会,确实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形式单一,交流互动少,演讲者与听众脱离,甚至有些发言者在上台前毫无准备,于是在台上就随口说些无厘头的笑话。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我们说,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但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了。
我若当了班长,首先要把班会搞好。因为我们班3个组,平时上课各奔东西,难得有机会交流互动感受一个集体的力量。这样,两周才有一次的班会就更显得弥足珍贵。我想,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每一次都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它来开展,以拓展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上周刚刚开完的团会就是一个好范例。上周的团会是关于中国的后奥运之路的探讨,思想的深度、广度都拓展得很好。我希望将今后的班会都开得活泼些、有深度一点,让班会不仅是课外拓展、思想锤炼的时间,也是同学们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感受集体凝聚力的时间。这些需要班委的精心策划,也需要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一个活动要顺利开展,观众的氛围也很重要。有时观众所表现出的不屑一顾,会直接影响参与者水平的发挥,所以,我想今后无论台上的同学说得怎样,我们都应以宽容之心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不是无限放大别人的不足,否则,既压抑参与者,也郁闷自己的心情。通过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温暖的集体,使每一位同学都敢于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另外,以前班上的许多活动都没能留下哪怕只言片语的记录,那本在同学之间传递书写的珍贵团员日记又不翼而飞,如此多彩的生活却没留下一点供我们品味回忆的载体,实在可惜。我想在今后的活动中收集同学们拍的照片、摄的录像还有写的文字,编辑整理成属于我们的记忆——班级刊物或电子杂志。
以上就是我针对班级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作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决心。其他一些空、大、泛的东西我不想说太多。我希望用实干使我的想法成为现实,使这个集体更加温暖而朝气蓬勃。请大家支持我,谢谢!
[后记:这篇是我高二上学期竞选班长时的演讲稿。我当时想当班长是为了给这个集体带来更多更好的转变。记得在之前的一次新年班会上,我精心准备了一些传统的灯谜,让大家猜,并计划在大家猜完后,向全班介绍关于灯谜的历史、猜谜方法以及各种谜格(“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的文化知识。谁知谜语还未猜完,就有人阴阳怪气地说:“搞这么无聊的节目有谁要猜!”此言一出,犹如泼下一盆冷彻人心的冰水,浇灭了我原本满腔的热情。我心想:既然没人喜欢,索性顺应民心,后面的文化介绍不讲也罢。于是,准备好的节目就匆匆收了场。我觉得这样的氛围会很压抑同学发挥,不利于营造和谐、快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
我知道这个班的同学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我无意通过加强管制,来达到整齐划一的境界,毕竟那既不人道也不现实。我在当上班长以后,一直努力在工作原则和尊重个性这一组矛盾之间寻找平衡。但我始终觉得,集体的氛围对个人的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是希望通过适当的管理,使这个集体更有活力。
一个学期的班长任期已满,我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离不开那一群敬业的班委的努力,也离不开通情达理的同学们的支持。] 
                  
 班刊《稻香时光》卷首语
 这篇文章是为我们班在广东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较杯村学农结束后所编辑的学农班刊《稻香时光》写的卷首语。
清远孩子们的欢笑,纯净得如同没有杂质的水晶。
或许没有哪一种文化,像中华一样如此深深地依恋脚下的这片土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男耕女织到现代生产,中华在历史的风烟中一路走来,农业,永远是我们力量的血脉。
从前我们对农村的所有印象,都只来自于课本中的粗浅描述或是长辈们的零散回忆。而这6天的稻香时光,却让我们得以将关于农村的碎片般的认知还原为立体的真实,触摸到了农民的苦乐辛酸。
远方青山如烟如黛,近处稻谷如金如浪。我们艰难前行其间,用镰刀开路。弯腰,抓禾,挥刀,起身,放稻,再弯腰……机械的程式,不变的动作,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凝聚的含义。然而当我们转身回望身后成打的稻穗,奔涌的满足感由心而生。
台上我们条分缕析,台下孩子们笑逐颜开。在清远的小学,我们班的同学肩负起了为小学生们讲课的“使命”。石泓达和颜琛的一堂数学活动课,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纵横数谜、九宫算术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使学生们乐在其中。张明明和黄晓铨的星空星座课,使学生们知道了黄道十二宫和璀璨星空后的动人传说。我们通过他们纯净的双眸,仿佛可以读出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
屋外寒风恣肆凛冽,屋内情意暖若阳春。晚上吃过晚饭,我们有的教农户家的孩子做功课,有的与农户谈论现今国家的惠农政策,有的帮农户做点简单的家务。我们还没有能力来做更多的事,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唯有从点滴小事开始尽力而为。
学农归来,有太多的感触充盈心间,于是,我们将其凝注笔端,汇集成了一本学农专刊《稻香时光》。
我们会带上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梦想,一往无前,因为:重任在肩。 
                  
 且看倚天抽宝剑,御风过海斩长鲸
 校运会上,参加女子800米比赛之前,黄晓铨来为
我加油。
——高二(1)班优秀班
集体申报材料当奥班考试的一纸名单被公之于众,茫茫人海中,我们这50名来自全省的优秀学子的人生轨迹曲线便发生了交叠,共同组成了如今的高二(1)班这个优秀的集体。
一、 高考竞赛
——平衡现特长1班是华附中特别的存在。我们因竞赛而相聚,相识,相知。高考与竞赛,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交替进行的主旋律。在高二上学期的学科竞赛中,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7人获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数学竞赛冬令营满分金牌,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3人获物理竞赛一等奖,1人获信息学竞赛一等奖。我们用心血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
在学校的常规考试中,我们亦当仁不让,多门科目平均分稳居年级第一。同学们在紧张的竞赛备战之余,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依旧热情不减。因为追求卓越的精神已经渗透了我们的每一滴热血。
二、 班级建设——规矩成方圆
曾经我们个性张扬,我们年少轻狂,以为自己可以游离于陈规旧俗之外。然而年岁渐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也终于明白:有规矩,才有方圆。
新班委走马上任之后,对班级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班中实施每日一报制度,由学委负责将每天班级常规评比的分数抄上白板,并向同学们总结汇报当天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生活委员加强了监督检查卫生情况的力度,使得同学们能在一间桌明几净的教室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纪委坚持每天晚上督促、提醒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班长则负责班级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大局把握。新班委们注重与老师们的沟通与交流,很好地起到了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在十余名班委的热心与诚意的感召下,同学们集体主义精神迅速高涨,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蓬勃力量。在本学期的课间操、卫生评分、出勤表现,仪容仪表、班容班貌等方面表现突出,取得4次文明班称号,同过去相比是很大的进步,得到年级与学校的肯定与赞扬。
三、 文体活动——团结是力量
“君子不器”,孔子的名句言犹在耳,我们牢记并实践。不错,人不应沦为囿于某一技艺某一功用的器物,不拘于一才一艺,而是通于艺,游于艺。
校运会前,我们齐心协力,从班徽创意到班服设计,从入场仪式到组织排练,无不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有志者事竟成,那件由我们亲手设计联系厂家制作的班服体现奥班特色,彰显青春活力,获得好评如潮;苦心人天不负,韵律操评比获得年级第三,校运会入场式更是取得全校第三的优秀成绩。入场式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