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芭茅一样生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像芭茅一样生长-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没有什么事发生。

  我们如期地登上了乡上唯一的那辆巴士,那一天,它被我们租下来,本来它是连接紫湖与县城的班车。程老师的计划是早上去,晚上回。无论去哪里,学校的原则是要求当天去当天回。我和炳篓站到车门前,欣慰地相互笑了笑。

  车子幸福地出发了,沿着碧绿的水库往山外走,水库外是县城,县城的远方是茅家岭,是上饶,是虽然只比沙溪再远不了多少路程的城市。而且,是我第一次能从起点坐到终点,有一个单独位置的享受坐车。哦不,是第一次长途旅行。

  水库真美。流经我家门前的溪流,从金沙流出来的水,它们汇聚在张岭,汇聚在我曾经呆了一个月的那所学校的前方。水流不再欢快,不再眉开眼笑,不再叽叽喳喳地吵闹,它们变得是如此的恬静,如此的宛约,如此的深邃,如此的不可捉摸,又是如此的遥远。

  听说流到玉山,它们叫信江了,然后一直流向上饶。

  信江是上饶的母亲河,而我们是信江之源!

  到大旺山大桥头,有人晕车了,哦哦哦地干呕起来。还不止一个,车前有,我边上有,车后座也有。然后,有人终于吐了出来,一股馊味很快弥漫在整个车厢。是滁口小学的一个女老师,挺漂亮的。程老师说,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特邀佳宾,因为她是小学的团支书。她趴在窗口,很柔弱很艰难的样子。我看到她吐出来的污秽,风一吹,沿着玻璃直线地飞往车后。没两下,她靠着的车窗,再往后的两扇玻璃,一起沾满了细细碎碎的东西,像饭粒,像嚼烂了的白菜梗。那不能看,一看,好几个同学都跟着呕吐起来。

  一旁的程老师耐心地拍着她的肩膀,一边递着毛巾。唉,看你,也不是头一回坐车了,怎么还这样子吐。听得出来,他说得很关切,很心疼。要是能换,我想程老师一定会代替她吐。程老师在追求她,我们都看得出来。

  可是怎么能换呢。

  那是不可能的。

  车子绕着山走,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下,又上一个坡。盘旋,对了,是盘旋。像鹰在高空的姿势,不过我们是行走在大地上而已。

  水库的水越来越深,色泽已经是深蓝了,像我穿着的衣服颜色。也许大海就是这样的颜色吧,地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说过。

  那个女老师吐血了,不知道谁惊叫了起来,血!。

  真的是吐血了,我们都看见了。车子停下来。程老师扶着她下车,一起蹲在路边。没多久,他们又上来了。师傅说,看过吐的,天天都有人吐,但没看过吐得这么厉害的。的确,像紫湖这样的路,多山岭,沙子路,起起落落,左左右右,时间又长,一走两小时,能不吐的人够得上称厉害了。

  程老师说,没事了,胃吐空了。

  其实我晕车,从小坐车就晕车。可是这一天,激动淹没了我的晕,我眺望窗外,浮想联翩,竟然觉得舒服得很。

  临近水库大坝,程老师让车子停了下来,叫我们下去摘采开满山野的满山红。雪粉老师看上去好多了,她也跟着大家下车。于是,车厢内外燃起了一片火红。我们更加兴奋,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唱起了歌。车子在我们的欢歌中盘旋下山,已经临近了山麓。却一个趔趄,滑向了路边高高的坎。待我们发出惊呼,一棵柏树拦住了车厢,车子早就定住了身。

  车祸,出车祸了!一车四十多个人全都刹白着脸,许多同学相互握着手,紧紧地,久久没有回神。还有一些娇弱的女生,嘤嘤咿咿地哭。一时间所有的方寸似乎都乱了,毕竟我们还都是涉世不深的山里孩子。好在有程老师镇静地指挥,大家慢慢地从倾斜的车厢里朝车窗爬了出来。

  程老师满头大汗,走过来,走过去,拍拍那几个人的肩膀,摸摸这几个人的脸庞,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后来他喊我们集中到一块问,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去哪里吗?茅家岭,我们说。大家知道茅家岭是什么地方吗?他问。去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到茅家岭主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可是茅家岭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是崇山竣岭间的一座监狱,还是荆棘遍地的一处荒郊?设在那里的上饶集中营,和遥远的重庆渣滓洞齐名,究竟关过一些什么人,发生过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我们并不了解。程老师站到我们中间,跟我们讲起了茅家岭。皖南事变,叶挺,狱中的斗智斗勇,犹如闪过的一个一个电影镜头,先是吸引着我们,然后又真真切切地打动了我们。

  过了一阵子,我们的情绪得到了安稳。

  程老师说,同学们,我们都是共青团员,是主要的学生干部,在任何的意外和困难面前,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坦率地说,这样的话要换成另一个环境,非常的平淡,非常的苍白和无力,可那个时候,它就是那样管用,那样地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至少于我,这是迄今受用的最有教育意义的话。

  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喊着号子——一二三、一二三,扶正了车,朝着远方又出发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4听过破伤风吗
从茅家岭回来后,我和炳篓成了短暂的明星。好多同学围着我们问上饶,问茅家岭。

  说实在的,除了形容房子的高、街道的宽阔、车子的多,公园的漂亮,旧监狱的阴森和纪念碑的雄伟。当然只是简单地形容,一瞥而过的印象。我们说不出更多。

  我们仅有的两三张照片,被明星照一样地在班上传看。

  一张是在庆丰公园的圆门前,我手提上海包,拘谨地望着前方,三十年代知识青年的样子。一张是炳篓骑着马,在茅家岭广场,气势轩昂。还有一张是我们集体在纪念碑前的合影,背景旁边是整齐的满山红花。然而,是黑白的照片,缺少了色彩的生动。

  盛饭很不以为然,他说那有什么,糟蹋那个钞票。

  葡萄是酸的,因为他吃不到。

  炳篓说,盛饭团都没入,还想去啊。

  我说,他以为他是班长呗。

  不久,学校又安排各班砍柴。跟过去不同,这次不是全校集中在某个半天一起上山,而是定在一个星期内,由各班自己再定时间。

  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班的毛毛同学,请允许我这样亲昵地称呼他。他在山上不慎被砍刀砍到了,大约伤在脚踝上。深深的一个口子,流了不少血。我不在他的那个组,是事后听说的。毛毛痛得脸色青了,铁青,没有血色似的,然后被背回了家。

  出点血,受伤,其实这在农村不是事。刀割到了,利器伤到了,刺刺到了,摔跟头了,太平常不过了。嚼点我们称作劈古(音)那种植物的叶子,嚼成汁状,往伤口上一敷,弄根布条或剥层薄薄的树皮缠一缠。血止了,也就过去了。像大黄蜂叮了,干脆抓一把黄土,吐点口水,揉搓揉搓,裹一裹。该干什么还照样干什么,不误事的,也不会有大碍。

  山后陈家一对夫妇去半坑畈采野猪菜。在杂乱的草地里,女的一根手指头被蛇咬到了,肿得很快,一会儿老粗。没看到什么蛇。两人商议,跑得去找医生肯定来不及,也不能跑,因为跑了血液循环快,毒液也散得快。干脆,砍了去。于是男的操起背上的砍刀,毫不犹豫地下了手。那一截断指,掉地上时接近一个小鸡蛋大小了。然后男的撕了衣服上的布条子,绑紧了女的伤口往回走。

  估计毛毛的伤砍得是重了,不然犯不着别人背他回去。

  但可以肯定地是,被背回去的毛毛自己没太在意,不懂,他家里也不会太在意。反正血已经止住了,无非是伤口用热水或者盐水清一清,再倒点老菜油擦擦,养一养伤口。不下水,不要化脓了就是。实在不行,就多躺两天。

  毛毛没有躺,第二天一拐一瘸地,就和我们一起上课了。我们问他,没事吧毛毛。毛毛微笑着,没有说话。盛饭说,毛毛,这些天你注意些,少跑,少剧烈运动,免得伤口裂开,那样就好得慢。盛饭又问,要不找个同学顺路用自行车带一带你?我想关心的事被盛饭给抢着做了,好在毛毛摇了摇头。

  第三天,毛毛没来。他托人带了一张请假条交给盛饭。毛毛说,感到了有些不舒服,乏力、头晕、头痛,像感冒了。感冒了也不是什么事,依然没有谁在意。过了两三天,离毛毛家比较近的范辛楷去了一趟毛毛家。辛楷跟盛饭报告,毛毛在家里变得要么烦躁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要么特别嗜睡,呵欠打个不停,很不正常。也是,砍一下怎么会变得那样呢。盛饭便向“倒非洲”报告了。“倒非洲”说,那让他多休息几天。

  上课,下课,扯淡,睡觉。我们重复着这样单调的生活。而毛毛,是在家里休息,我们都这么以为。

  谁想得到,毛毛死了!

  毛毛竟然死了。这个个儿不高,长得眉清目秀,又不怎么张扬的男孩,这个不爱说话的小白脸,这个看起来那么斯文的男生,这个每天背一个黄色的帆布书包,带一个饭盒,调羹在饭盒里叮叮当当响的半走读生,这个坐在第四排的同学,这个家住在我几个舅舅家的附近,我们算有过些单独交往的同学,我们还许多次一路去土城、从土城返校的毛毛,他死了!

  消息,哦不,是噩耗,传到班上时,我们从未有过的震惊。老半天时间,教室里没有同学说话,没有人走动,静静地像是在为毛毛默哀。窗外天上的太阳明晃晃的,和昨天的一样。而昨天夜里的星星,那天上的街市,今夜它还会来。可是毛毛,他要到远方去了,他不再回来,不再和我们一起过着那样单调,其实是幸福的生活。我们真不敢想像,死亡会离毛毛这么近,会离我们这样的近。

  “倒非洲”去了一趟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