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祠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巫祠时代-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就生存在稷泽和丹水边。周人奉后稷为祖先起源于此。

  华人

  一条洛河蜿蜒向东。洛河水域已经是秦岭余脉:洛河北岸的一片山地叫作豫西山地,洛河南岸的一片山地叫作丹江山地,一条丹江从山地流过,向南汇入汉水。上1章讲述了从豫西山地走出来夏人,这1章讲述从丹江山地走出来华人。

  在丹江山地,古书记载了一个读者熟悉的名字,叫作轩辕。书上叫作轩辕丘。丘就是祭坛,古人祭祀祖先的地方。轩辕丘就是轩辕始族行祭祀的地方,一个露天的高台。

  随着渭河平原的形成,轩辕始族走出山地向北迁徙来到稷泽。来到稷泽的轩辕始族祭祀开始有了房屋:从轩辕丘到轩辕巫祠。

  再说稷泽。稷泽就是渭河大湖淤塞出来的浅泽湿地。来自豫西山地和丹江山地的水流汇入稷泽,这些水流叫作丹。丹水不过是山间的溪流,但是,对于走出山地的华人却是母亲河。华人在丹水和稷泽边繁衍生息。前面说到后稷,稷人与华人同祖同源,其实是同1支始族。如果细分的话,华人是留守渭河的土著人口,稷人是向东迁徙进入伊洛的部分。

  丹水是山间水流,山地的玉石也被水流带向平地。华人崇拜玉神,轩辕巫祠因为宣讲玉神而著名。玉神是古汉语名。华人的方言叫作黄帝。在华人的方言,玉叫作黄,神叫作帝。轩辕巫祠宣讲黄帝流传下来一篇祭祀辞,请读者欣赏:

  (原文):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 )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瑁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丹水,母亲河,你向西流注于稷泽。母亲河呵,你就是我们崇拜的玉神黄帝。河底是你的玉床,河水是你的玉膏琼浆,丹水两岸松软的土地,那是你的食粮。你的玉膏浇灌丹木,丹木茁壮生长,色彩艳丽,气味馨香。玉神黄帝呵,你将你的子女撒向钟山之阳,瑾瑁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

  华人,在古书里称作华胥。华胥是古汉语对华方言的翻译。华胥的辉煌时期在公元前4千年。这个时候正当始族时代的晚期。华胥不但创造了著名的女娲崇拜,而且流传下来华始族的史诗,史诗见山海经。考古出土了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即是华胥的一个村落。华胥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可是,公元前4千年以后,古书不再有华胥的记载,考古也没有了遗址显示。华胥到那里去了?唯一的线索是女娲神话。通过对女娲的考察知道,在华胥地区,今天仍然流传着的女娲的崇拜,在山西有女娲补天的遗址。女娲怎么到山西去补天?可知华胥的后代迁徙到了山西,也将对女娲的崇拜带到了山西。就是说,华胥的后代没有走出从陕西到山西这一片土地。华胥没有再兴起,但是从华胥的后代分支中周人这1支兴起了,可知,创造了历史辉煌的华胥汇合进了周人中,成为了周人的重要成分。

  华夏

  伊洛平原以洛河汇入黄河的河口地区为中心。差不多与渭河大湖同时期,伊洛平原是黄河海沟的一部分。伏羲人的祖先分布在山西南部和豫西山地,洛河地区。伊洛平原形成以后,向平原迁徙的始族古书称作萯,伏羲的名字从这里叫起来。

  女娲崇拜和伏羲崇拜广泛流传在陕西南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在两个崇拜的基础上,形成起来了与古河道氏族相对称的“华夏氏族”。公元前2500年以后,古汉语氏族和华夏氏族汇合和沟通。一个新的氏族集体在古汉语基础上集合起来。这个新的氏族集合叫作大商,古汉语氏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华人的崇拜是女娲。萯人的崇拜是伏羲。女娲和伏羲世代为后人传颂。这是因为华人和萯人的后代汇合进了古汉语,成为古汉语氏族的重要成分。到了春秋,战国时,华夏史诗开始受到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就留下了文字的记录。如果没有春秋人的关注,今天可能看不到文字记载。

  这两个史诗被关注是因为它表达了社会的起源,这是一个重大的哲理性的思想。社会起源于生育,这样的思想在今天实在是不算什么。可是,在始族时代却是了不得的思想。女娲史诗表达的思想成为春秋思想的重要部分。它的献身为公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史诗的思想实际上表达了春秋人的认识,已经超出了始族起源。这是史诗的一般规律。

  在春秋以前的几千年的时间里,史诗由始族巫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想像史诗的故事和情节一定十分的丰富。女娲,伏羲的流传使用华夏语(华语,伏羲语)。史诗汇合到古汉语中,用华夏语流传的丰富的内容便丢失了。今天知道的女娲和伏羲由后人的传说,习俗,庙祭等形式流传下来,是后人添加的情节。这些情节有女娲补天的地点,有后人思念女娲首领的思都岗,有人祖庙,有女娲身披葫芦叶的神像,有补天补地节,有刺绣蛤蟆(蛙)的衣饰。在仰韶的早期遗址,姜寨遗址出土了蛙纹陶器,被认为是女娲的早期流传。有女娲用黄泥造人的情节。上面的情节可能还不是女娲的起源传说。

  关于伏羲的传说集中在河南的南部,以淮阳为中心的一些地区。萯人的后代在这里建立起来叫作太昊的氏族中心。

  关于女娲史诗的起源在山海经&;#8226;大荒西经有一处记载: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是一个巫祠的故事,讲述人的起源。经过了文字的摘要,成了现在的五句话,二十二个字。

  在古语中神字用于对动物的崇拜,人,也不是指社会人。有神十人,是说有十种崇拜动物(神)。女娲之肠,是说从肠中哺育出来(生出来,爬出来)。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是说动物(神)的世界。

  丛书做这样的解读是依据古中华有过动物崇拜的时期。从动物起源于肠育到人起源于肠育,对于人的起源(始族起源),古华人的认识一定不同于今天。华人从生育中想像出肠育。其实,这个肠就是脐带。

  关于起源的认识和传说,一定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这是一个与宇宙观相联系的思考,表达了重大的哲理性的思想。社会起源于人口的发育,比较动物崇拜,人从动(植)物中来,当然是很革命的思想。生育的思想是春秋思想的重要部分。献身为公的精神是神话的中心思想。

  可是,女娲,伏羲史诗不像禹史诗那么有完整的故事,连续的情节。在长时间的流传中,一定有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长篇宏制。十分的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这使我们很长的时间里直到周以前都得不到华夏人的情况。直到春秋以后女娲和伏羲才被讨论起来。

  庄子&;#8226;人间篇

  “(人间)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之所终,而况散焉者乎。”(万物,社会。纽,管理。几………,不知)。

  这几句话是从近处往远处说。现在的社会战争纷乱。在禹舜的时候实行管理。再向上,伏羲,几………的时候,社会的管理刚刚开始。更早的时候(连管理都不需要),是散焉者乎的状态。

  庄子是战国时宋国商丘人。他引用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在他的话里,禹,舜,伏羲都是社会的管理者。庄子说散焉者乎正是今天说的始族时代。这个时期,找不到社会的组织。

  大宗师篇

  “(道)豨韦得之以系天地。伏羲得之,以袭气母。”(系天地,整理天地,指女娲补天。袭,继承。气,古时认为天地的初始是气。母,初始,起源。)

  连起来说,遵照道,女娲得以补天,伏羲继承了世间本来的秩序。这是二位开天辟地的神。

  淮南子&;#8226;览冥训(冥,相当于今天说的神话)

  “昔者,黄帝治天下,然犹未及………戏之道也。”

  过去的时候,黄帝治理天下,不如………戏治理得有秩序。………戏,就是伏羲。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烂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往古的时候,天失去了支撑,地(九州)开裂,天塌了下来,地也失去了正常的形状,大火燃烧不灭,洪水浩浩不息,饥饿的猛兽向人攻击,凶猛的鹰鸟也抓扑老人和孩子。这里只有自然灾难,没有社会斗争,所以不同于黄帝时。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这1段话的黑龙已经是现代龙)。”

  这一段是说女娲补天的经过。大约是对火山,地震的描绘。

  “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舟,抱圆天。”

  这一段说天补好了,四极也支撑稳固了,积水干了,冀州平静下来。古时 ,黄河以西,以北都是冀州。

  淮南子

  “昔时,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做结绳以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没,神农氏做,神农氏没,尧舜氏做。”

  庖牺氏,就是伏羲。观象,观法,始做八卦,是说八卦的来源,猜测是伏羲时代制作了八卦。伏羲管理天下的政绩就是他观天看地,看鸟兽身物,总结出来八卦。象网,猎,渔这些生产方法都是从八卦的离卦中得来。伏羲就是这样一位王。伏羲的后继者是神农,神农的后继者是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