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想到这一回单于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送人呢!”杀了所有同意割让的人,然后尽出国中之兵,向东进攻东胡。东胡因为轻视单于,毫无防备,遂大破东胡,杀了东胡王,掳走了大批的人畜。冒顿乘胜追击,吞并了周围的部落,不仅收复了秦将蒙恬夺去的匈奴地,而且一直向南推进到燕、代一带。此时,刘邦正和项羽打内战,自顾不暇,遂使匈奴坐大。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匈奴大举进攻代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御驾亲征,时在隆冬,大寒雨雪。 
  这是中国史上一次著名的会战。冒顿假装败走,把精兵隐藏起来,以老弱残卒引诱三十二万汉兵追击,冒顿却亲自率领四十万精兵杀了个回马枪,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七日七夜,史称“白登之围”。当此时,只见漫天遍野都是匈奴的铁骑:西方全是白马,东方全是青骢马,北方全是黑骊马,南方全是赤黄马。刘邦听从了谋士的建议,派使者偷偷去重重贿赂单于的阏氏,阏氏向单于下说辞,单于于是网开一面,解围一角,汉高祖刘邦才得以全身而退。 
  脱围后,刘邦只好和亲匈奴,以“宗室女翁主”嫁给单于为阏氏,并和冒顿结为兄弟,开了汉朝和亲的先河。汉文帝时,“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汉景帝时,“遣翁主如故约”。如此和亲模式,都是汉朝不得已的妥协行为,以求换取短暂的安宁。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年仅十七岁,母亲吕雉垂帘听政。 
  汉朝政局未稳,冒顿更加骄横起来。他亲自给吕后写了一封信,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陛下你现在孤身一人,和我一样都是独居。两主失去了配偶,都不快乐,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的,我愿意拿我所有的,换取您没有的。“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是性关系的隐语。显然,冒顿单于真的以弟自居,愿意帮助兄长的妻子解决独居寂寞的问题。 
  匈奴是游牧民族,有兄死弟继,甚至父死子继的传统,可是这封信到了吕后手中,两国习俗不同,吕后大怒,把这封信视为对自己的侮辱,准备立即出兵攻打匈奴。诸将对“白登之围”心有余悸,纷纷劝阻吕后说:“像高祖那样圣明和神武,尚且被困在白登山上。”言下之意是吕后您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谁,这份奇耻大辱您就哑巴吃黄连,生生吞下去吧。吕后很有自知之明,于是和匈奴和亲。 
  这大概是冒顿单于一生中最爽的时刻了。 
  【个性点评】 
  冒顿是一个胆大妄为之徒,弑父在前,调戏吕后在后,在他心中,大概没有任何道德束缚。当然,这也跟汉、匈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有关。 
  在我看来,冒顿写给吕后的求爱信不光情真意切,还颇富文采;而且“愿以所有,易其所无”不过是游牧民族以物易物的传统而已,说不上是对吕后的侮辱。相反,吕后如果真的能够高瞻远瞩,和冒顿结成秦晋之好,实现两个伟大民族的团结与和平,那中国史就将完全改观了。 
  可惜啊可惜!   
  聂政: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   
  聂政是轵县(今河南济源)深井里这个地方的人氏。因为杀了人,为了避开仇人,聂政和母亲、姐姐一起到了齐国,在市场上替人杀猪为生。 
  濮阳人严仲子辅佐韩哀侯的时候,和韩国的丞相侠累结下了仇。侠累势力大,严仲子只好离开韩国,到处逃亡。逃亡途中暗暗物色刺客,准备暗杀侠累。 
  逃亡到齐国之后,严仲子听人说起聂政是一个勇士,“大隐隐于屠”。严仲子就上门去拜见聂政。去了好几次,也没说什么事,聂政觉得很奇怪。这一日刚好是聂政母亲的生日,严仲子带了一桌豪华的酒席去给聂政母亲祝寿。酒酣耳热,严仲子捧出一百镒黄金,当作生日礼物送给聂政的母亲。一百镒黄金可不是小数目,聂政仅仅是一个杀猪的屠夫,恐怕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聂政心知有异,坚决拒绝接受。严仲子非要给。一个给,一个推,聂政于是说:“天幸我老母亲还在世,我家里很穷,客居齐国做屠夫,是为了赚些钱赡养母亲。这些钱足够母亲养老了,您的馈赠我不敢接受。” 
  严仲子把聂政拉到无人之处,小声告诉聂政:“我有一个仇人,所以才到处游荡。到齐国后听到了您的大名,心里非常仰慕您,因此才献上一百镒黄金,只不过是想给您母亲养老,和您结交为朋友,可没有别的什么想法。” 
  聂政回答说:“我也有雄心壮志,可是现在甘愿做一个屠夫,只是为了给母亲养老。只要老母亲健在,我不敢轻易许诺别人,替别人去办事。” 
  严仲子看聂政态度这么坚决,只好又把黄金揣回口袋里,尽了宾主之礼后告辞而去。 
  过了几年,聂政的母亲天年以终。给母亲办完丧事,守完孝,聂政想起了严仲子,自言自语地说:“我聂政不过是一介屠夫,严仲子却是诸侯的卿相,不远千里赶来和我交朋友。我对他无恩无亲,他却拿着一百镒黄金给我老母亲祝寿,真是我的知己啊!前几年我已老母亲健在的理由拒绝了他,现在老母亲已经去世,士为知己者死,我去找他吧!” 
  于是聂政到了濮阳,见到了严仲子,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你想要我替您报仇,请问您的仇人是谁?” 
  严仲子一看聂政亲自找上门来,喜出望外,连忙详细相告:“我的仇人就是韩国的丞相侠累!侠累不光是丞相,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的势力非常庞大,他的相府更是戒备森严。我曾经派人去刺杀过他,都没能成功。如果您愿意帮助我,请让我给您准备车马和随从,跟随您一起去韩国。” 
  聂政回答说:“韩国和濮阳所属的卫国离得太近了,如今要刺杀人家的丞相,丞相又是国君的亲戚,这件事可不能知道的人太多,人一多保不住谁多嘴就泄露了秘密。这个秘密一泄露,就等于是整个韩国和您结仇了,那麻烦就大了!还是我一个人来干吧!” 
  于是聂政辞别严仲子,单身奔赴韩国。 
  到了韩国,聂政问明相府所在地,揣着剑就去了。刚好侠累正在相府办公,大批兵卒守护着他。聂政二话不说,也不通报,直通通地就闯进去了。踏上台阶,趁着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机,一眨眼就跑到了侠累的眼前,举剑刺杀了侠累。侠累的左右大乱,上前捕杀聂政。聂政大呼酣战,又杀了数十人。然而敌人越来越多,聂政寡不敌众,用尽最后的力气,举剑把自己的面皮割破,剜出双眼,又切腹把肠子拉了出来,这才死去。 
  面对这一飞来横祸,韩国国君大怒,悬赏千金,求问聂政的身份,以便寻找背后指使的人是谁。但是却没人知道。韩国国君于是把聂政的尸体暴晒在大街上,让来往的人众辨认。 
  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结果,但是侠累被人刺杀这件事已经风传诸侯国。 
  这时聂政的姐姐聂荣早已经嫁到了齐国,听到了这个传闻,心里有了不祥的预感:“以前严仲子找过聂政,这个刺客莫非是我弟弟不成?”于是启程前往韩国。 
  到了韩国,在大街上看到尸体,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聂荣伏尸痛哭,边哭边说:“这是轵县深井里的聂政啊!” 
  来往的行人大惊失色,对聂荣说:“这个人杀了我国的丞相,我们国君悬赏千金求问他的名字,谁不知道这件事?你怎么还敢来认尸?” 
  聂荣回答说:“我知道这件事。聂政之所以降志屈身,甘愿做一个屠夫,是因为老母亲还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亲去世,我也已经出嫁,聂政才答应替看重他的严仲子报仇。如今为了我的缘故,聂政自残身体,又不能安葬,尸体都抛在大街上示众,我怎能害怕杀身之祸,而埋没了我弟弟的大名呢!” 
  这一番话听得韩国人大惊。聂荣大叫三声,悲伤地死在了弟弟身边。 
  晋国、楚国、齐国、卫国都听到了这个消息,人人都感慨万千,说:“不光聂政是个勇士,他姐姐也是一个烈女啊!” 
  【个性点评】 
  和荆轲、高渐离一样,聂政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勇士。那个时代真是人杰并出。那个时代对“名”,对荣誉的推崇,今天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海子有一句名诗:“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句诗是聂政和姐姐的最好写照。聂政行刺成功,自惭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有姐姐。什么知遇之恩,什么杀身成名,对他而言,就像对待整个人类一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只要姐姐活着。聂政已经是一名勇士,但是他姐姐聂荣的行为更是闪烁着为弟弟扬名的迷人光辉。这样的姐弟关系,真可称得上独步两千年中国史!   
  蒯通:智商、情商我第一(1)   
  韩信曾经是个潜力股,并且是名副其实的潜力股。只是对于这支潜力股,市场上无人能够看得出来,包括这支潜力股本身对自己的潜力都没有看出来,因此,最后这支潜力股就变成了垃圾股,直到被摘牌,被永久逐出市场。 
  因此,面对无可改变的命运,面对难以挽回的失败,韩信终于知道自己一辈子都错了,而蒯通在很多年前就一直正确。只是这个认识来得太迟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韩信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蒯通是一个真正的谋士,是当时难得一见的谋士。 
  话要从头说起。 
  自从跟定刘邦以来,韩信独当一面,战功卓著,屡战屡胜,功绩无人可比。韩信缜密精明,罕逢对手。他把行军打仗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因此,在秦末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快就显示出自己的非同寻常。韩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