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若有所思-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3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为别人的看法活着。许多美德是来自这一点,许多恶也来自这一点。
  34
  太多的顾及别人使别人腻味和自己疲累,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敏锐的正义感,不要错过一生中不站出来就会终生后悔的时机。
  35
  一种自制和平衡的生活也同样显示着人的意志的力量。
  36
  人往往要在处于某一道理的受惠者的地位时才明白和坚持这一道理。例如应尊重和善待自己的父母的道理往往要到老年才懂得,只有这时他才深深体会到老年人特有的孤独和凄凉及其与世界的隔膜和对温情的渴求,然而,他再唠叨这些道理却又常常只能让人生厌,因为他已经不处于可以自己履行这些道理的有利地位了。
  37
  在道德上,比起对于何为得体不得体的一种精细辨别力来,更宝贵的是一种不拘小节却深明大义的品质;比起一种谨小慎微的癖性来,更宝贵的是一种见危授命的气度。
  38
  我们很少有权利纠正别人,别人那样做有他那样做的道理,而那道理也许还是我们达不到的。
  39
  我们习惯于把一切现实的东西看成是必然的,然后又把必然的东西看成是合理的,最后又把合理的东西看成是道德的。
  40
  在打死了那吸我们血的蚊子之后,我们可以减轻我们被咬的疼痛。
  41
  在做任何事情时不妨先检查自己的动机,不去做那些动机是讨人欢心或哗众取宠的事情。
  42
  有一些人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是别人应该对他们尽的义务,当别人不愿如此做时就谴责别人是自私或小气。
  43
  有一种降尊汙贵的恭维,如果不得到加倍的回报,马上就变成怨恨。
  44
  不要老是对你做过的错事加以解释,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时只需改变自己的行为。
  45
  我们很容易感到别人对我们的妨碍,却很难觉察我们对别人的妨碍。
  46
  在痛苦的人面前谈论你的快乐是十分残忍的。
  47
  我们很容易忘记别人的恩惠,却死死记得别人给予我们的侮辱。
  48
  任何没有经过诱惑的人都不能说他是纯洁的,任何没有遭受过拷打的人都不能说他是坚强的。因此,人啊,不要太匆忙和苛刻地谴责那些有失足和变节行为的人们。
  49
  人们常常以一种使人们不使受惠的方式来施惠,因而使受惠者拒绝这一恩惠,而这可能正是施惠者潜意识中所向往的。
  50
  自欺者最能欺人,因为欺骗能生效,往往是因为其中有真诚在,而且是巨大的真诚。
  51
  能够达到愉快地分享朋友和他人的成就和才华而不掺杂一点嫉妒是不容易的。
  52
  事后人们解释自己做某些事的动机都是有条有理的,可是你不要相信这就一定是他开始做这些事时所想到的。
  53
  不要轻信我们当时的许愿。当我们真心地感激某人时,我们想以后报答他,可是这许诺的报答以后大半会无形中勾消的,只要后来并无新利益的牵导。
  54
  贫苦的圣徒,极少有的;而且即使现在处在贫苦中的圣徒,也大都是从高贵温柔之乡中毅然挣脱出来的。
  55
  我对于人格的理想纯粹是形式的:即一种丰富而又单纯的人格。
  56
  理想的作用在于牵导而非允诺。
  57
  在我看来,朴素是对一部作品最高的赞辞,也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赞辞。
  58
  责备──责人就有求备之意;
  责难──故君子不敢轻易责人。
  59
  一个人的利己主义有时可以用另一个人的利己主义来医治,但正像任何药物一样,这并不总是灵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道德之维(3)
60
  一个人随意品评别人往往有损其德;而一个组织却使品评别人成为“正当”的了,乃至于使之成为一种“义务”。
  61
  在有些时候,至少对有些人来说,德行不在勤于为善,而在懒得为恶。
  62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在今天可能比“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更为重要,因为现代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号了。
  63
  坏人经常不是被好人打败的,而是被别的坏人打败的。恶恶相克即为善,或即无恶,世界上比起善恶相争来更多的是恶恶相争,而恶恶相争有时也能争出善的效果。善不必与恶争,或至少不必死争,即便“人而不仁”也不要“疾之已甚”。”
  我这里说的是“恶人”,对人我们总还得温存一些,这还因为对人并不是能很快、很准确地判断;但当明明白白的“恶行”与你遭遇时,你却不能不挺身而抗。
  64
  有关“好人与坏人”的另一点观察是:一般的好人可能确实比一般的坏人多,但十全十美的好人却肯定要比十恶不赦的坏人罕见,甚至可以说人世间没有,而人世间确有我们在有生之年对之绝望的坏人。
  65
  只有“付出”、“给予”才能留存。“得到”是自己得到了,吸收了,所以随自己的消失而消失;而“给予”是给别人,所以自己消失了,依然能在他人那里存在。
  66
  不能以似乎小的不义反对大的不义;不能以自己的后发的不义反对别人的已发的不义;不要存一劳永逸地消除不义之念。
  战争频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老想发动“最终结束战争的战争”。
  67
  首先是“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然后才是“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而大多数人可能就停留在第一步,对一个社会来说,这大概也就够了。
  68
  告密,尤其是鼓励告密,是最伤害一个社会道德的东西。
  69
  对于人,我想我们大概不可能比帕斯卡尔说得更好:人是一棵脆弱的芦苇,但是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思想就在于他意识到自身的脆弱和必有一死。
  正是这种意识使人比其他动物高出一筹。我愿意在这一意义上承认“人是万物的灵长”。
  但我也许还要补充一句:多数人在多数时候可能并不具有这种思想和意识,尤其是现代人。
  70
  人是一种脆弱、有局限性的存在,而我们的道德义务也就泰半来自对于此一事实的认识:因为自己的脆弱,所以必须有义务的鞭策;因为他人的脆弱,所以有必要善待他人。
  71
  人的尊严并不在于狂妄,而是在于他是否懂得在弱势中也可以有尊严地做正当的事情,并在抗争之后,服从那些对他发生的,无论是来自人还是来自自然界的不可避免的事情。
  72
  社会伦理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这样的世界运转起来比较平稳,人们在其中能行之久远,然而,这一世界却无论如何需要一种感情来启动并不断注入活力。
  73
  道德看不见的一端连着宗教精神,看得见的一端则连着法律。
  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善恶的具体内容在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然而,在各种文明的废墟之下,却还是有着共同的道德地基,没有这种地基,任何人类的建筑都不可能稳固。
  现时代正使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处境:最小范围内的道德规范需要最大范围内的人们的同意和共识;最底限度的道德约束呼唤着最高精神的支持。
  74
  我看到一位母亲细声慢语地在跟她弱智的孩子说话,看到一位父亲对着他美丽、但却有残疾的女儿微笑。
  不,这已经不是道德,这已经超出了道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幸福与痛苦
1
  那在黄昏时痛苦地挤压着自己的前额的人,往往在清晨第一个向着太阳快乐地呼喊。
  2
  无论如何,各种幸福之间的差别毕竟小于各种痛苦之间的差别。每一种痛苦都是独特的,个别的。所以,从一个人的痛苦比从一个人的幸福更能了解一个人。
  3
  在繁忙的琐事之后我突然感到了宁静的幸福、深沉和愉快,多么好啊!宁静致远,宁静使人超凡脱俗,哪怕不多的一会,也使我得到了休息,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力量。
  我所说的宁静是一种真正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状态,真正的do nothing。
  4
  成年人的梦几乎总是那么阴郁、暧昧、紧张、凶险,莫非这就是潜意识向我们提供的一个人生可悲的证据?
  5
  钱花得不够──有时一个人为花去的钱懊恼是因为他钱花得还不够,他为零钱不够而苦恼,而如果他再动用一张大票,他就会有许多零钱了。我们生活中总是有许多零碎的考虑,零碎的支出,我们常常为入不敷出而苦恼,可是却忘记使用我们一直就有的一张大票。
  6
  生活是严峻的,生命是痛苦的。一切幸福都具有转瞬即逝的性质,而痛苦却会长久地占据一个人的心灵。
  7
  人在幸福中也常有一种忧伤:觉得上帝不公平,幸运总是继续来到已经幸运的人们那里,有时候希望自己受一次惩罚。
  8
  书就是朋友,书就是书日。
  然而,在这句话里却含有许多只有我自己知道的苦辛。
  9
  一场偶然的不大的火灾,马上在周围吸引了一大批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地加以谈论的人们,使人不免伤心地觉得:他们平时的生活一定是很乏味的。
  10
  人们常常把“命运”一词与某种必然性联系起来,而我却倾向于把“命运”看成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偶然的东西。偶然的东西很多,但很多是可以改变的,而“命运”却指那不能改变的过程;“必然”意味着理由和根据,而“命运”是没有理由和根据的。
  11
  我们经常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痛苦与痛苦之间择其小者。
  12
  有些痛苦是只能一个人默默吞咽的。
  13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理解幸福的,我只是把我生活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