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太老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不要太老实-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排斥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合理、适当地使用技巧,对于真实表达自我、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实人恰恰在这一点上由于认识不清,行为无力而吃亏不浅。
  老实人认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然而在纷繁运动的世界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现象比比皆是。
  知识的崭新模样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不仅对老实人,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这样。其中对社会生活起重大指导作用的知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实人需要认识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
  知识商品化
  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只能告诉我们一些理论和道理的那种简单的学问了,它已经成了特殊的商品,已经有了同货币一样的支付和投资的功能,它已经成为物质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最耀眼、最抢手的物质。
  知识资本化
  做生意赚钱需要资本,在人们陈旧的概念中,这个资本就是金钱。但在现代社会,做生意的资本已不完全是金钱,而是又加上了知识,甚至知识变得比金钱更重要。
  知识生活化
  关于知识的定义,对于一般人来说,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探索世界,研究社会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什么实用知识的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只把书本上的文史哲和数理化当作知识,而把一些社会的和生存的实用知识排挤在知识的门外。而现代生存的需要,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参与一些实际的生存行为,赚钱谋生。我们忽然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竟那么多,于是这些不懂的东西就成了急需了解的知识,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困惑。
  ——知识不就是对困惑的解答吗?
  有关社会的生存的知识能进入知识殿堂,这并不是我们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拔高”,而是生存的压力造成的一种崭新的知识进化的景象。我们为此而喜悦还是忧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接受。
  知识现代化,这里指的就是高科技化。
  在渔猎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猎人、弓箭、猎物和人类狩猎行为的描述。
  在农业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农民、耕畜、土地和人类农耕行为的描述。
  在工业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工人、机器、产品和人类工业制造行为的描述。
  而在高科技现代化时代呢?人类知识当然应该主要是对知识职员和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和人类开发高科技行为的描述。
  那么,同以往的时代一样,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经常遇到、经常谈到、经常讨论、经常运用的知识,都会和高科技及商品经济挂上关系。所以,我们熟悉的那种知识体系便发生了倾斜和变化,我们看到高科技和商业化的语言充斥了新的知识体系。所以,不管过去我们的文化基础如何,但现在我们都站在一条新知识的起跑线上。如果我们不重新学习,我们都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文盲。不要一提到文盲,我们就嘲笑那些没上过学或识字不多的人。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改变这个观念,我们都应当具有知识匮乏的紧迫感。
  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摆脱体力劳动,现在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有效益地劳动;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进行脑力劳动,今天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生存;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做精神贵族,今天掌握知识是为了追求富有和成功;过去掌握知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走向贫困的过程,如今没有任何人是为贫困而学知识的,也不可能再出现知识掌握得越多越贫困的现象了——但这要看我们在哪个知识体系中劳其心志了。如果我们的观念还很迂腐,我们肯定要吃尽苦头。
  没有人是为贫困而学习知识的,知识是解答困惑的导师,知识是改善生活的利器。
  老实人自我安慰
  不管在别人的眼睛里,老实人是可怜的,抑或是可笑的,但老实人自己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对于别人来讲,没有赚到便宜就是吃了大亏,而在老实人看来,没有吃大亏就是很大的便宜了。老实人最高的理想便是不吃亏,他最低的理想便是吃小亏。所以老实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因此他的生活常常充满了幸福感。
  老实人总是自我安慰,他们自认为把世事看得很透。那些精于世故,得了利益的人,被他们看成是被私欲吞蚀了人格的人。追求正当的利益被他们看成丧失人格的事,在争不到的时候便摆出一副高姿态:“拿去吧,拿去吧,施舍给你……”老实人常常使用精神胜利法来解脱自己。吃不到葡萄,也只好说葡萄酸了。
  有许多人生哲学都是为老实人准备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与世无争……这些人生哲学被老实人拿过来,当成了自我麻痹的良药,逐渐丧失斗志、任人宰割,而且在被宰割时,就犹如被打了麻药一样,割掉了脑袋,都不会觉得疼痛了。
  老实人最高的理想便是不吃亏,他最低的理想便是吃小亏。所以老实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因此他的生活常常充满了幸福感。
  老实人开拓精神不足
  突破规则并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观念,还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打破常规,更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独辟蹊径,出奇制胜。有些时候,为了一个大目标的实现,就需要通过一些非规则、反规则的手段来扫清障碍、加快运作,从而达到最好的办事效果。商场如战场,用兵之法同样适用于商战。被日本企业奉为至宝的《三十六计》所提出的种种克敌制胜的计谋,其核心就是一条:不按常规行事。
  老实人机械、僵化地看待规则,不懂得规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只知道“守”规则,不懂得通过“破”的途径去“立”规则,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消极被动、落后挨打,难以成事。
  与突破规则问题紧密相联的,就是冒险问题。因为突破规则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意味着,它既可能使你输光老本儿,又可能赢回一座金山,风险越大,这些可能性就越大。最保险的投资往往只能得到最一般的微薄利润,这在市场竞争激烈、近乎饱和的状况下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事实上,任何一件事情在没发生之前,它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因而我们在事前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会有风险存在。风险贯穿于人类的一切行为过程之中。企业经营就是一种风险经营,再聪明的经营者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更无法预料对自己生存有重大关系的哪些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要想获得某种收益,你必须就要首先进行投入,而再审慎安全的投入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面临风险,你不敢承担这种风险,就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市场经济为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勇敢而精明的人去为自己的命运下注。这里以成败输赢论英雄,要想赢得成功首先必须输得起,输不起的心态便是一种不敢冒险的心态。古往今来,一个人要做的事情越大,其所冒的风险也越大;而风险越大,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能成大事者,都是有远见、有魄力的冒险大王,在他们的冒险精神中,既有勇气的成份,又有智慧的光芒。
  普遍而言,老实人比较胆怯,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往往缺乏冒险精神,这使他们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之中,不能够及时把握住机遇,使自己的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之中。也有些老实人看似勇于冒险,实则是一种鲁莽,是一种缺乏明智认识的盲动,并不能算作是敢于冒险者。
  老实人比较胆怯,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往往缺乏冒险精神,这使他们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之中,不能够及时把握住机遇,使自己的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之中。
  不要迷信别人成功的经验
  老实人不能迷信道德律条,同样也不能太过迷信成功者的成功经验,经验只能参考,绝不可能照搬。
  从书上看到的绝不是成功者的绝招
  向成功者学习,这是所有想搞点事业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必须明白一点,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学习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切忌将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别人的办法只适合别人的事业。一旦公之于众的办法,已经成了普遍规则,它就不是智慧的精华了,也就不实用了——何况很多人创业的秘密是绝对不会告诉别人的。也就是说,成功者创业最关键的“招数”永远不可能公之于众。
  因此,对于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和办法,一定要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态去接受它。
  步成功者后尘只能是空热闹一场
  社会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看见别人开饭店挣了大钱,自己也跟着开一家饭店,最终却赔钱。
  看见别人开服装店搞得很红火,自己于是跟着去做,但自己的店里就是没人光顾。
  看见别人搞房地产成了亿万富翁,自己也铺开摊子干,结果搞得自己倾家荡产不说,还得像过街老鼠一样到处躲债。
  看见别人做书商,出了几本书,便又买汽车又买房,自己于是也搞书,结果一本也卖不出去。
  ……
  于是有人大叫:“这真是邪门了!”也有人说:“这都是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也有自己固定的关系网,更有自己特定的性格,而成功者在选择项目和确定经营方式时,都会注意使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特点。你和他们主客观条件都大相径庭,怎么能生搬硬套,步其后尘呢?
  经商绝不是“诗人”的事
  有一位诗人,在诗歌界闯出了一点名声,还有很多商界的朋友(当年都是他的学生或崇拜者)。由于文人下海潮的冲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