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卷珠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风卷珠帘-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规矩都给我学好了。”福晋说完有意无意的看了眼年氏,年氏神色一僵,刚想说话,福晋就摆了摆手叫众人散了。
李氏虽然一脸哀容,眼中还是露出了些许的鄙夷快意,年氏在众人面前落了面子,若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只怕人人都要拍手称快了。
回到屋里把情况和锦绣她们讲了,锦生就急忙道:“这也就一天的时间哪收拾的了这么多东西啊。”
我揉了揉额角,道:“能收拾多少就收拾多少吧,贴身的衣物和一些银票收拾起来,剩下的留个人收拾好了一起带进宫。”
锦绣还没听我说完话就开始收拾了,翻箱倒柜的好不热闹,我笑道:“不着急,这些个东西慢慢来,我问了吉祥了,也就是女眷和近身伺候的先进宫,整个府要搬完了也得个半年的时间。咱们院里面简单,两个主子,五个奴才。福晋院里那么些个奴才,哪是一天半天就能定下的。”
锦绣翻了半天,一看到零零散散的家当头都大了,所幸放下了手里的活,道:“主子,院里的奴才您打算怎么安置。”
我看了看锦绣,又看了看锦生,略一思忖,对她们二人道:“小白子是太监,不进宫怕是就没了活路了,只是你们俩。”我重重的叹息道:“你们平日里服侍我也不易,王府里的阴私你们也见了不少,这宫里面比这不知可怕多少。你们若是不想进宫,一人赏二百两银子,自行归家吧。”
锦绣立刻跪下了,道:“奴才打小就跟着主子,主子去哪,奴才就去哪。”
锦生也跪下,哀求我,“娘娘待奴才好,奴才要伺候娘娘一辈子。”
我本来就离不开她们二人,但不想她们受苦才想着放她们回家,但见她们二人肯陪我进宫,心下大喜,一手拉一个,将她们俩扶起来,感动道:“好,难得你们肯陪着我进那龙潭虎穴。”
我吩咐锦生,道:“你去给苏姑娘提个醒,锦炫虽然张狂了些,但这几年被骆姑姑调教的不错,是个忠心的,带她进宫错不了。骆姑姑有家有口的在外面,怕是不想进宫,让她别强为难人家。”
锦生领命下去后,我又问锦绣道:“咱们那个帕子还有吗。”
“还有五六条吧。”锦绣回道。
我点点头,“去给宋娘娘送两条去,我看她只有哭声没眼泪,想是没有存货了。”
晚上消耗的精力太多,一躺到床上就睡着了,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屋外就开始嘈杂起来了,吵得我睡不安稳所幸起来收拾东西了。
进府快二十年了,每年的赏赐和自己置办下的家当不少,只能先捡急用的收拾。过了晌午,骆姑姑进到屋来,看样子像是有话要说。
我放下手里的活,坐在一张椅子上,道:“这些年辛苦你了。”
骆姑姑热泪盈眶,跪下磕了个头,“奴才谢娘娘恩典,留奴才在外面养老。”
我和蔼的看着骆姑姑,抬手笑道:“起来吧,我已经叫她们给你包了封银子,够你以后用的。年纪大了就在家享享清福吧,别再给人做活了。”
骆姑姑颤巍巍的站起来,不住的用袖子擦脸,哽咽道:“娘娘对奴才的好,奴才永世不枉,奴才以后一天三炷香,求菩萨保佑娘娘。”
我抿嘴笑笑,“你有心了。明个我们就进宫去了,这满屋的东西还要靠你盯着收拾呢。”
“娘娘放心吧,奴才肯定把东西收拾好了给娘娘送进宫去。”骆姑姑向我保证道。
我环视着住了十多年的屋子,心下有些惘然,看着这里面的摆设不舍道:“住了这么久,说走就走了还有些舍不得呢。”我心下难过,眼眶有些湿润。
骆姑姑满是皱纹的脸,挤出一个笑容,“娘娘入宫做主子是该高兴才是。”
我透过窗户看着紫禁城的方向,天上层层乌云遮住了我的视线,我低声呢喃道:“或许吧。”

60、入宫

十五日一早就被锦生叫了起来,匆匆忙忙的收拾妥当;就赶到了院门口;福晋、年氏、李氏都已经上车了;我扶着一个小太监上了马车。马车里烧着炭火,厚重的棉布围在四周;暖和的催人入睡。我迷迷瞪瞪的靠在软垫上;不知过了过了多久,马车突然一晃开始前进了,我的身子也跟着歪了一下;从睡梦中惊醒了。我悄悄掀开窗帘;偷偷地往外看了一眼;王府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映入眼帘。冷风从缝隙灌入车中,吹得我眼睛生疼;马车一颠一颠的前行着,街上的商铺飞快的向后倒退,我的手僵在空中,窗帘随着颠簸从我手中滑落。泪水从眼角滑落,我用手掩住脸小声的啼哭着,我不知此生能否再见到宫外的景色。
从神武门进了皇宫,马车到向左一转,不一会就停了下来,一个小太监掀了帘子扶我下来。锦绣也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了,快步走过来轻轻的一福,就顺势搀着我,在我耳边轻声道:“刚在车上已有老嬷嬷给奴才讲了规矩,让奴才下了车就扶主子进屋去,教习嬷嬷在里面等着呢,学一下规矩就去给先帝爷守灵。”
锦绣扶着我慢慢的往屋里走,我看了看四周,奴才们一个个的低着头,束手站在墙边,从府里带进来的人都小心翼翼的扶着自己的主子,缩手缩脚生怕坏了规矩。我见没人注意这边,轻轻侧过头,极小声的问锦绣道:“锦生和小白子呢。”
“已经进宫了,跟行李在一起呢,说是晚上过来。”锦生低声回道。
到了屋里,一个穿着孝服的老嬷嬷一脸严肃的站在屋里,见我进屋行了一个蹲礼,道:“奴才钟氏请未娘娘安。”
我收敛了一丝愁容,强打起笑意,道:“起吧。”我对锦绣使了个眼色。
锦绣从袖里拿出了一个荷包,笑着对钟嬷嬷道:“有劳嬷嬷了。”钟嬷嬷接过荷包不着痕迹的颠了一下,有些下垂的眼皮眯了一眯,满意的收了起来。
钟嬷嬷收了荷包后说话的态度变得恭敬了些,教我规矩时也没有刻意为难,顺顺当当的就学完了粗浅的规矩。
到了乾清宫,一屋子太妃命妇跪在灵前,哭声一片好不热闹,福晋还有李氏都已经到了,我赶忙跪到李氏后面,想着年氏还没到,又跪着往后挪了挪,给年氏留出个地方。过了一会宋氏也到了,跪在我后面,帕子一捂脸哭了起来。耿氏,郭凉儿,吉官也都陆陆续续的到了,年氏还是没出现在灵堂,已经有些太妃开始往这边看了。
我心下微觉奇怪,怎么连吉官都到了年氏还迟迟不肯过来,按理说教导嬷嬷早就应该放她来哭灵了。又过了好久,我哭得嗓子都哑了,年氏才姗姗来迟,年氏一进殿好些个福晋命妇都朝她看去,有几个跪在后排的太妃也纷纷皱眉,倒是那些位份高的太妃们颇有定力,不曾分心一直在灵前哀泣。
年氏快步走到李氏身后跪下,立时就嚎啕大哭了起来,比太妃们哭的还要痛彻心扉,吓得我手一抖,帕子差点从手中滑落。李氏和嫡妃娘娘本因哭泣儿颤抖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些,似乎是在努力憋笑,我虽没有回过头去,但也能想到跪在我身后的女眷们是何种反应。
年氏不伦不类的哭灵,引得几个颇有身份的太妃都禁不住侧目,嫡妃娘娘见殿中的女眷都向我们这看,便招手唤来了几个嬷嬷,小声吩咐道:“年妃怀着龙子,孕中控制不住情绪,又忌操劳,把她扶回屋里好好养胎吧。”
年氏听了嫡妃娘娘的话,似乎有些不乐意,秀眉微蹙,原本布满哀容的脸更显悲伤,双目中露出了不满的神色,那些个老嬷嬷可不管年氏怎么想,还未等年氏张嘴反驳就连抬带拽的把年氏请出了乾清宫。
一众女眷哭过之后,回到乾西五所,路过年氏屋子时,只隐约听到年氏在屋中啼哭,边哭便道:“她们知道些什么,先帝是千古一帝,我哭哭还不行了。”说完又的哭个不停,小声的咒骂着什么,只是声音太小听不清楚。我和锦绣面面相觑,苦笑不止,这等犯忌的话就是听了也少不了一顿责罚。
乾清宫的一幕自然是瞒不过胤禛,听云惠说胤禛气得摔了个杯子,胤禛自然舍不得责罚年氏,只能拿教年氏规矩的老嬷嬷发作。
这老嬷嬷挨了责罚,心中很是不忿,整日里抱怨,宫中流言蜚语传播的速度不下王府,不到一日宫中就流传,年妃娘娘仗着皇上的宠爱,不肯学规矩,虽说尊卑有序,年妃理应在我之前到乾清宫,但是年妃规矩太差只得多留她学了许久,才敢让她去哭灵,谁知还是出了岔子。
宫人们飞短流长说的好不热闹,传到年氏耳中气得年氏大哭了一场,蜡黄的脸色暗了几分,似是身子又差了不少。嫡妃娘娘自是饶不了那个老嬷嬷,只是国丧期间有所顾忌,赏了一顿板子就赶出宫去了。

61、恩怨

一直听说太后和胤禛母子关系不好,但我原先无缘一见胤禛和德妃相处的情景;只是听说而已;进到宫里才知道不只是淡薄这么简单。
胤禛登基时太后也应跟着受礼;可太后不想给胤禛面子执意不肯。嫡妃娘娘就领着一众宫妃跪在屋内哭求太后受礼,太后始终板着脸不允;胤禛又派了一众王工大臣前来劝谏;皇后赶忙带着宫妃们躲到了屏风后。
只听一个男声在殿外道:“奴才胤禩恭请太后前行受礼。”
太后端坐在椅子上向外看去,盯着胤禩良久才道:“你是个好孩子先起来吧。”等到胤禩起身后,太后招手示意胤禩进殿。
太后眼眶红肿;看着胤禩不知在想些什么;许久后道:“还是良妃有福气;生了个好儿子,不嫌母亲身份低微。”太后的话太过惊悚;一众嫔妃吓得忘了哭泣,嫡妃娘娘也是脸色一变。
嫡妃娘娘怕太后又说出什么惊世骇言的话,冲着宫妃们打了个手势,悄悄地带着我们从后门溜了出去,继续到乾清宫哭灵去了。
累了一天回到屋里,洗漱过后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了半晌,只觉有人掀开帐子凑到我身边,道:“娘娘,年娘娘那里传了太医了。”听声音像是锦生。
我轻轻的“嗯”了一声,累了一天只想睡觉,不想再想其他的事情了,锦生的话并没有往心里去,只是随意说道:“她身子本就弱,又怀着孩子呢。”
锦生晃了晃我的肩,声音略大了一些,“娘娘,醒醒。”我眼皮沉重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