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公-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个疼法,啥事都干不了了!”
  过不多时,曹操和王允带着大臣们到了。王允走在最前面,曹操紧随其后,他俩身后是官位高的大臣,足足有十几个,再往后是官位低的,一时之间也数不过来有多少!
  等他们来到近前,袁绍一看,忍耐不住,他和袁隗同时啊了声,两人一起把红红的眼睛瞪大了,看向王允曹操和那群大臣,就见他们的眼睛竟然也全是红的,个个如此,无一例外!
  王允和曹操在来之前,也都发现对方的眼睛红红的,没法不红,他们和大臣一起商量那篇讨伐李勤的檄文该怎么写,商量了整整一夜,改了十几遍,人多意见就杂,大家争来吵去的,好不容易意见才统一了,累了整宿,天一亮不能休息,还得马上过来,眼睛能不红么,不红才怪呢!
  袁绍见了这种情况,上前和众大臣见过礼后,不等王允和曹操发问,他就抢先问道:“王大人,孟德兄,你们的眼睛怎么了,怎地这么红啊,可是昨晚没有休息好?多日赶路,想必劳累得紧吧?”
  王允打了个哈哈,嗯嗯两声,道:“这个,旅途劳顿倒也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忧心国事,总是想着怎么能顺利扶太子殿下登基,以至于操劳过甚,所以眼睛才这么红的。对了,看袁老大人和袁将军你们的眼睛也泛起红丝,可是因为休息得不好?”
  袁绍和袁隗互视一眼,心想:“嘿,咱俩想的理由,竟然被他们先用上了!”
  袁隗忙道:“倒也不是,我们是哭的,原因和你们也是一样的,咱们身为臣工的,当然要忧心国事,现在太子大位未定,咱们能不着急么?眼睛红是哭的,是哭的!”
  王允哦了声,勉强笑了笑,道:“咱们去见董太后和太子殿下吧,有些事情拖不得,得尽早解决才行!”
  袁绍和袁隗自然不会反对,领着众人一起进城,去见董太后了。
  元城这里,各人各报着不同的心思,可洛阳那里,却是万众一心了!
  李勤采纳了贾诩的建议,立了皇三子刘协为新君,但登基大典他并没有进城去参加,虽然从人臣的角度上来讲,不怎么太“尽到义务”,可现在的局势是黄巾军随时会来,而皇位的争夺者太子刘辩又有一大群的朝臣支持,这种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只能从权了,也没人会去指责李勤,当然了,洛阳处于李勤的控制之下,谁去指责他,就等于和自家的脑袋过不去,谁都没这么傻的,该闭嘴时都闭嘴,这是俊杰的行为!
  皇宫被烧,刘协没地方“办公”,连升个朝都没地方,正好袁隗从京里逃走,他家的宅子不小,李勤便命贾诩把小皇帝安置到了袁家,算是临时的行宫。
  袁氏家族在京里没来得及逃走的,还有不少人,毕竟这么大一个家族,想要全都逃脱是不可能的。李勤很够意思,没有对袁家的人怎么着了,而且还给他们安排了职司,让他们去整修皇宫,这可是大事,就算不能把皇宫完全修好,但整理出几个大殿,然后让小皇帝搬进去,这个还是不难办到的,不过所需费用嘛……
  为什么不杀袁家的人?为什么不没收袁家的财产?为什么还要让袁家的人肩负重任去修皇宫?不就是为了让袁家的人有个机会可以报效新君么,修皇宫所需的费用,袁家不出,难不成还让小皇帝自己出么?
  袁氏家族的人也深知此点,又被看得紧,没法逃走,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花自家的钱,给小皇帝修皇宫,尽管袁氏家族树大根深,历年来积累下来财富无数,可这段时间却也花钱如流水,差不多花得底朝天了,可他们还得谢谢小皇帝,谢谢李勤,能给他们一个效忠的机会,加把劲使出全力修皇宫!
  小皇帝的登基大典过后,李勤打算提兵东去,先扫平了黄巾军。黄巾军的存在,使得大汉的江山处于风雨之中,虽然李勤很同情贫苦百姓的生活,也赞成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可是现在却不是发扬造反精神的时刻,得赶紧让局势稳定才行!
  李勤本想用小皇帝的名义,多发几道有关国计民生的命令,不但要把没乱的地方稳定好,还要让乱起来地方的百姓,看到希望,只要回家去,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是贾诩却不同意,他不同意李勤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出命令,干脆就以李勤的名义发,这样对于李勤和扶角军的发展比较好,李勤考虑之后,便同意了。
  洛阳的事告一段落,各项命令也在持续发布中,李勤见差不多了,便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去讨伐黄巾军,但他依旧没有进城!
  可他不进城,小皇帝却不能等着,就算刘协想等着,张让他们也不肯啊,趁着李勤没有离京之前,赶紧以小皇帝的名义,写了一道圣旨,给李勤升了个官,这个官名挺有意思,竟然是“太师”,李勤由李君侯,成了李太师了!
  接到这道圣旨后,李勤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也有当上太师的一天,不过他却对这个官名很不喜欢,上表推辞。贾诩知道了李勤的想法后,便暗示送旨来的小宦官,李郎想要个别的官名,或者干脆封个王算了!
  小宦官只好回了城里,告知了张让,张让等十常侍一商量,那就封李勤为王?可汉高祖刘邦曾杀白马告天,非刘姓者不得封王,这可是祖制,现在李勤想要封王,那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张让他们商量了一通,找出了可以变通的理由,当初高祖皇帝杀白马告天,那是对大臣说的,告诉大臣们不要立非刘姓者为王,可却不是对他们这些宦官说的,所以大臣要遵守皇帝的遗命,但他们宦官却是不用的;还有就是,故都长安在李勤的手里,现在洛阳也在李勤的手里,皇宫被烧了,小皇帝住在逃跑大臣的家里,就连小皇帝都是李勤立的,否则大汉现在连皇帝都没有了,还守什么祖制啊,高祖皇帝要是不满,让他从坟墓里跳出来,大家理论一番吧,要是跳不出来,那就当高祖皇帝默许了!
  十常侍都没有去问问刘协,大宦官们办事,小皇帝一边凉快去,没有发方权,小屁孩懂啥,不用答理他!
  一道圣旨写出,盖上玉玺,封李勤为夏王,写好圣旨,第二天就给李勤送去了,为了巴结李勤,连金印都连夜铸造好了,大小和传国玉玺一样大,只不过传国玉玺是玉的,而李勤的是金印!
  第274章 名正言顺
  李勤不喜欢太师这个名头,按他的本意是想换个别的,比如说丞相,他倒是挺喜欢这个官名的,被别人叫一声丞相,很有诸葛亮的味道,但他可没有想过封王的事情,想给他封王的是贾诩,暗示小宦官的也是贾诩!
  事实上,贾诩也是漫天要价,等着十常侍落地还钱,贾诩读的书多,懂的规矩也就多,他当然知道非刘姓者不得封王这件事,所以他自然以为十常侍也懂得,小皇帝身边的人也都懂得,既然大家都懂得,自然也就没有封王这一说,不能封王,又不能得罪李勤,自然要在别的地方补偿,至于怎么补偿,那就是十常侍和小皇帝身边的那些大臣去想的事了,总之不会亏了李勤,这是肯定的!
  可不管是李勤还是贾诩都没有想到,宦官们做起事来和大臣们可不一样,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别人守的,他们只需要监督别人一定要守规矩,而他们自己是不会去守的,李勤不是要封王吗,那封就是了,有啥大不了的,又不花他们的钱!
  封王的圣旨和金印送来时,李勤和将军们正在开会,研究黄巾军所处的位置,如果开战,要用什么样的战术,听城里又有圣旨来,李勤自然要带着将军们迎旨,可等小宦官把圣旨读完,帐中一片安静,鸦雀无声,谁都没有反应过来!
  小宦官满脸巴结地道:“夏王,您,接旨啊!”
  李勤啊了声,伸出双手,接过了圣旨,他道:“这位中官大人,你没有念错吧,夏王,我被皇上封王了?不是有非刘者不能封王的规矩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说着话,他站起身来。
  他身后的贾诩跟着也站起来,贾诩问道:“这圣旨是谁写的,小皇帝可知此事?”
  小宦官忙道:“回贾大人的话,自是皇上的意思,是由张大父亲自写的,皇上用的印玺!”
  李勤拿着圣旨,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又递给贾诩,让贾诩接着看。李勤问道:“怎么就封了王呢,难道高祖留下来的规矩不用守了吗?这可真是奇哉怪也了!”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个圈套啊,张让要给自己下套儿!
  小宦官赶紧道:“张大父在起草诏书时,小的在旁伺候,听张大父说了,高祖当初是说过要让大臣们不得再立非刘姓者为王,可那是和大臣们说的,跟内侍无关,现在不是张大父替皇上起草诏书吗,皇上没说不行,那就是行,所以就写了这道圣旨!”
  贾诩抬起头来,看着满脸谄媚笑容的小宦官,他忽地也笑了,道:“我也就是那么一说,替我家李郎讨个名份,不成想张中官还当真了,这诏书写的时候,没和别的大臣们商量一下,可有谁出言阻止了?”
  既然圣旨都写了,王也封了,就证明漫天要价成功,但城里谁不同意李勤封王,非要守着高祖的规矩,名单却是还要知道的,谁反对,谁就是祸根,留着就是祸害,扶角军在出征之前,自然要把名单上的人铲除的!
  小宦官眨巴眨巴眼睛,摇头道:“没听谁反对啊,皇上也没反对,张大父给他吃了不少的糖,只要有糖吃,皇上做决定就特别的快!”
  李勤一愣,贾诩也呆住了,全帐的将军集体张大了嘴,不会吧,给小皇帝吃点糖,就能封王啊,这也太容易了些!
  贾诩笑道:“来人啊,去多置办些糖来,给小皇帝送去。嗯,干脆让制糖师傅住到行宫里去,皇上想什么时候吃,现给他做,吃热乎的!”
  李勤嘿了声,吃糖还要吃热乎的,这个以前倒是没听说过。他转头问贾诩道:“这回我看我得进城了,去行宫谢恩,顺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